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区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79种鸟类,隶属12目27科。其中,冬候鸟40种、留鸟31种和夏候鸟8种。红树林区古北界鸟类41种,东洋界鸟类35种,广布种3种。分析了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区鸟类分布和年变动情况,比较了福建省6个红树林区湿地鸟类季节型的组成,指出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鸟类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为分类系统标准,在2016年鄱阳湖区和2018年江西省鸟类种类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区鸟类种类进行了重新梳理,形成了最新的鸟类名录。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现有鸟类20目76科235属462种,占中国鸟类总种数(1 445种)的31.97%。其中,以古北界种最多,共有244种(占52.82%),东洋界种112种(占24.24%),广布种106种(占22.94%);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0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鸟类89种,中国特有种9种,IUCN极危物种4种,濒危物种7种,易危物种20种,CITES附录Ⅰ物种13种,附录Ⅱ物种52种。从居留型分析,有冬候鸟162种,占35.07%,反映了鄱阳湖作为东亚地区最大和最重要水鸟越冬地的特点;留鸟132种,占28.57%;夏候鸟109种,占23.59%;旅鸟48种,占10.39%;迷鸟11种,占2.38%。鄱阳湖区鸟类多样性指数G指数、F指数和G-F指数分别是5.020、42.908和0.883,略高于江西省东北部山区的相应鸟类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3.
2015年1~12月,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4目40科113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8种,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30种。鸟类季节型组成中,有留鸟37种(占32.7%),夏候鸟23种(占20.4%),冬候鸟29种(占25.7%),旅鸟24种(占21.2%)。鸟类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种57种(占50.5%)、东洋界种11种(占9.7%)和两界广布种45种(占39.8%)。在113种鸟中,有水鸟46种,其中有雁鸭类8种。该区鸟类优势种有8种,常见种31种。对鸟类数量和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春季、秋季鸟类种类和数量较多,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较高。在树林-灌丛、农田与草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荡、滩涂与鱼塘和大面积水域5类生境中,树林-灌丛中的鸟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其它生境;大面积水域内鸟类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少,多样性指数也最低。  相似文献   

4.
北京翠湖湿地鸟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2011年对翠湖湿地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翠湖湿地记录到鸟类17目40科166种,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08种,雀形目58种。从居留型来看,旅鸟种类数量最多,留鸟和夏候鸟次之,冬候鸟最少。翠湖湿地拥有多种珍稀濒危鸟类,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3)的34种,属于北京市保护野生动物(2007)的68种;翠湖湿地还拥有一些被列入双边国际协定保护中的候鸟,如《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翠湖湿地鸟类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在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候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渭南湿地鸟类资源调查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9月-2012年6月采用路线统计法并结合样点法、样方法和定时定点法对陕西渭南湿地的鸟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记录到鸟类56种,隶属于14目27科。雀形目最多,12科31种,占总数的55.36%;其中留鸟、旅鸟、夏候鸟、冬候鸟分别为29种、18种、8种、1种;调查到的鸟类有9种分布型,6种生态类型。相对多度的分析显示:鸟类数量15只的鸟类最多,200只以上的鸟类最少。建议渭南市相关部门应兼顾城市化建设和湿地保护,并加强鸟类保护意识的宣传和对城市及工业污水排放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系统掌握黑龙江省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鸟类分布状况,2014年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该保护区内,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开展了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和研究。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共记录鸟类14目29科45属67种,还有一些未辨识的雁鸭类、鹰隼类、鹬类和鸥类物种,未纳入鸟类物种数量统计数据。在67种鸟中,在居留型组成方面,有夏候鸟50种(占记录的鸟类物种总数的74.6%),冬候鸟2种(占3.0%),旅鸟6种(占9.0%),留鸟9种(占13.4%);在区系类型方面,有古北界种45种(占67.2%),东洋界种1种(占1.5%),两界广布种21种(占31.3%);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3种,黑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11种。按照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区分优势种(优势度≥0.05),该保护区有1种优势种,为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有常见种5种,分别为白鹭(Egretta garzetta)、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苍鹭(Ardea cinerea)、骨顶鸡(Fulica atra)和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有少见种和偶见种共61种。在蓄水池记录到的鸟类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都最多,分别为60种409 984只。宝平管理站与七星河管理站的鸟类群落最相似。  相似文献   

7.
新疆克拉玛依市玛依湖区的鸟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7月~2018年6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克拉玛依市东部玛纳斯河下游的玛依湖区(分为上湖区、中湖区和下湖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鸟类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玛依湖区,共记录到鸟类17目39科99种;其中,有留鸟13种(占该区鸟类总物种数量的13.1%),冬候鸟7种(占7.1%),夏候鸟55种(占55.6%),旅鸟24种(占24.2%);在鸟类区系方面,有北方广布种37种(占37.4%),古北种29种(占29.3%),全北种20种(占20.2%),中亚种11种(占11.1%),东洋种2种(占2.0%);该区鸟类群落的优势种为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和崖沙燕(Riparia riparia);该区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国家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56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上湖区中鸟类群落的物种数量、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相对最大;与夏季和冬季相比,春季和秋季鸟类群落的物种数量、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都相对偏大;对鸟类食性统计发现,在玛依湖区,食肉—食虫性鸟最多,有60种,植食性鸟最少,仅有9种,还有杂食鸟30种。  相似文献   

8.
2010年冬季与2011年春夏季,采用样线法对位于豫鄂交界处的信阳南湾湖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南湾湖共记录到鸟类16目40科110种,其中4目5科9种均为国家重点Ⅱ级保护野生动物;特有种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鸟类2目2科2种。留鸟40种,夏候鸟38种,冬候鸟9种,旅鸟23种。古北界鸟类42种,东洋界鸟类35种,广布种33种。研究区具有古北界种与东洋界种混杂的特点,古北界种鸟类占优势,分布型以北方鸟类为主。基于科属水平上的G-F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南湾湖的F指数、G指数与F-G指数分别是29.26、4.57、0.84,低于邻近的伏牛山鸟类各指数,显示南湾湖在鸟纲科属水平上与伏牛山鸟类多样性相异,且具有相对较低的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2014年1~12月,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南湖湿地和东湖湿地)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36科123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白头鹤Grus monacha),国家Ⅱ级保护鸟类4种(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灰鹤Grus Grus和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29种。季节型中,有留鸟31种(占25.2%),夏候鸟24种(占19.5%),冬候鸟37种(占30.1%),旅鸟31种(占25.2%)。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种69种(占56.1%)、东洋界种10种(占8.1%)和两界广布种44种(占35.8%)。该区鸟类优势种有6种,广性分布种16种。对鸟类数量和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鸟类数量最多;春季和秋季鸟类种类较多,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较高。在5类生境中,树林灌丛中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高于其它生境;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荡生境鸟类数量最少;大面积水域内鸟类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较低。土地复垦和盲目开发导致鸟类栖息地被破坏和丧失,影响鸟类多样性。因此,应该加强本地区湿地保护的力度,实施水生植物恢复工程,维持塌陷区湿地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12月,采用路线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安徽颍州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水鸟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鸟7目13科62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3种;冬候鸟27种(43.5%),夏候鸟7种(11.3%),旅鸟21种(33.9%),留鸟7种(11.3%)。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39种(62.9%)、东洋界2种(3.2%)和广布种鸟类21种(33.9%)。该保护区水鸟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冬季水鸟数量最多,其优势种为灰雁(Anser anser)、鸿雁(Anser cygnoides)、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和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春、秋两季水鸟种类最多,其中春季37种,秋季35种,水鸟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鸟类善于飞行,区系组成复杂,是自然界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依据130多年的经典文献资料,再结合30多年来动物地理学研究结果,通过在全疆范围内的实地调查,新旧分布区GPS卫星定位,在地图上点线测距,对42种鸟类(隶属11目、22科、35属)入侵或扩张的性质、路径、距离、速度进行分析和估测。新疆约有10%的种类存在明显东扩倾向,物种入侵度0.099 5,东扩距离600~1 300 km或者更远。分析原因,鸟类繁殖区域或分布区域的变化与以往的"灭四害"运动造成种群密度降低而形成"真空"地带,外来物种乘虚入侵。国人长期的捕鸟与吃鸟习惯,人们的放生行为,灭鼠和灭虫引发的真空和天敌数量锐减,持续的环境污染造成诸如麻雀(Passerspp.)、喜鹊(Pica pica)和乌鸦(Corvusspp.)绝迹,全球气候转暖改变了一些物种的迁移规律,人工绿洲扩大与相互贯穿,为外来生物扩散创造了条件。绝大多数种类属于自然扩散,约占91%,只有少数种类属于"人为引入"。71.4%的入侵种已经逐渐变成留鸟或繁殖鸟。以欧金翅(Carduelis chloris)为例,它最初只出现在伊犁谷地,在向东拓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越境、定居、繁殖、建群、扩散等一系列过程,每年东扩距离50~70 km,经过10余年已经从一个迷鸟、旅鸟、冬候鸟,变成了夏候鸟、繁殖鸟、留鸟。一些种类的扩散或入侵可能是辐射状的,在局部表现为"东扩"。受时空条件的限制,还有一些种类的扩张原因不明。在新疆,有"东扩"倾向的种类远不止这42种,一些小型鸟类,如鹨、莺、雀和鹀类等,其拓殖规模尚不清楚。由于扩张过程会遇到种种阻力,如个体之间的联系与繁殖群体数量不足,还会出现野生物种自然杂交、遗传侵蚀、基因污染和种族灭绝现象。新纪录频繁出现(约占57%)以及鸟类东扩都是环境剧烈变化的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2.
徐州吕梁湖作为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重要湿地区域,迄今不清楚其鸟类资源状况。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进行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吕梁湖共有鸟类17目39科68种,占徐州市270种记录鸟类的25.18%,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种;吕梁湖以留鸟为主,鸟类区系表现为广泛的过渡性特征,乌鸫、麻雀、山斑鸠、喜鹊、黑水鸡和家燕为优势种;环湖南路鸟类多样性指数及丰富度指数最高,分别为3.149和6.943;湖东公园鸟类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105;湖面栈桥鸟类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859;环湖南路-湖西步道鸟类群落相似性最高,为0.779;吕梁湖鸟类物种多样性较高,不同区域鸟类的空间分布与景观格局、植被类型和人为活动密切相关。通过营造多样化生境、提高植被层次结构、控制游客数量和开展动态监测,有利于保护吕梁湖湿地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鸟类多样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鸟类资源是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类和数量动态变化以及鸟类栖息地环境状况,2017年4月、7月和10月对区内11条鸟类监测样线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记录鸟种11目27科89种,其中雀形目15科61种;发现频次888次,记录数量3 367只,频次和数量均居前五的有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2)居留型以留鸟为主,共61种,占68.5%;夏候鸟15种,占16.9%;旅鸟7种,占7.9%;冬侯鸟6种,占6.7%。鸟类区系组成以东洋界鸟种为主,共62种,占总数的69.7%;广布种19种,占21.3%;古北种8种,占9.0%。3)4月份是南岭鸟类繁殖活跃期,也是调查记录鸟种和数量最多的月份。11条样线中,相思坑、炉田、横水、南木、泽子坪、电视台、第一峰鸟类多样性(Shannon Wiener index)较高,怡坑、仙洞、担杆冲、竹坳多样性较低。4)根据海拔和植被类型,样线鸟类群落可分为4类:低海拔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高海拔针阔混交林和山顶矮林。300~1 500 m的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生境鸟类群落并没有很大差异,优势种均为栗背短脚鹎、灰眶雀鹛、灰树鹊等;而高海拔山顶矮林(1 300~1 800 m)生境鸟种则明显不同,以画眉科(Timaliidae)的红嘴相思鸟、红头穗鹛、赤尾噪鹛、褐胸噪鹛、灰眶雀鹛及莺科(Sylviidae)的金头缝叶莺、比氏鹟莺、栗头鹟莺、冠纹柳莺为主。建议建立南岭鸟类多样性监测网络和评价体系,以鸟类长期监测数据,如种类变化、种群波动,作为评价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样线法和直接计数法,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观察烟台大沽夹河入海口潮间带及其附近养殖区的水鸟群落。研究结果表明,共记录水鸟5目10科50种;其中,有本地留鸟5种,有候鸟45种,候鸟占水鸟总种数的90%;在候鸟中,有旅鸟22种,占水鸟总种数的44%,冬候鸟15种,占30%,夏候鸟8种,占16%;有优势种12种,分别为苍鹭(Ardea cinerea)、白鹭(Egretta garzetta)、翘鼻麻鸭(Tadorna tadorn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鹊鸭(Bucephala clangula)、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es)、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黑尾鸥(Larus crassirostris)、西伯利亚银鸥(Larus vegae)和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从生态型上看,涉禽占水鸟总种数的62%,游禽占38%。水鸟物种数量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4月,为21种,其次为9月的水鸟物种数量,为19种,6月的水鸟物种数量最少,仅为9种;水鸟群落个体数量变化曲线与物种数量变化曲线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最大值出现在3月,为2 303只,最小值出现在6月,为104只。秋季和冬季研究区的水鸟群落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春季和夏季。对13种鸻鹬类和8种鸭类进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种间关系分析发现,两类群分别有9对和12对显著相关。大沽夹河入海口潮间带及其附近养殖区是多种迁徙鸟类的能量补给地和越冬地,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与保护。  相似文献   

15.
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迁徙水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4~2009年,对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水鸟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114种,隶属于8目18科.其中,旅鸟104种,占91.23%;夏候鸟32种,占28.07%;冬候鸟2种,占1.75%;留鸟1种,占0.88%.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4种,包括黑鹳(Ciconia,nigra)、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白头鹤(Grus monacha)和遗鸥(Larus relictus);Ⅱ级保护鸟类有灰鹤(Grus grus)、大天鹅(Cygnus cygnus)、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鸳鸯(Aix galericulata)、赤颈鸊鷉(Podiceps grisegena)等12种.对水鸟数量和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水鸟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春秋两季水鸟的数量和种类较多,旅鸟占较大的比例,说明野鸭湖湿地是候鸟南北迁移的主要通道,是珍稀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在鸟类的迁徙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2011年1月期间,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调查和研究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内的草本植物、鸟类和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光滩的植物优势种是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滩涂的植物优势种是互花米草、芦苇和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2011年1月光滩和互花米草滩涂的鸟类都是以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和长嘴剑鸻(Charadrius placidus)为主要物种;2010年10月和2011年1月,底栖动物都以短拟沼螺(Assiminea brevicula)和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 ustulata)为主要物种。光滩、互花米草滩涂、养殖池塘、蓄淡水水库和观光农业园生态系统草本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而其Simpson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5个生态系统鸟类和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在漩门湾部分滩涂被围垦形成池塘、蓄淡水水库和观光农业区的过程中,其草本植物、鸟类和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天然光滩低且种群密度减小,同时群落优势物种组成及β多样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指数)也发生较大变化。此外,与光滩相比,互花米草入侵光滩后,互花米草滩涂的动植物群落的密度、物种丰富度和冬季底栖动物群落的α多样性减小;互花米草滩涂的鸟类和秋季底栖动物群落的α多样性大于光滩。由于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和食物链构成等的差异,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内各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对河北承德双塔山滦河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鸟29种,隶属6目8科21属。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物种2种,易危物种4种,河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在29种水鸟中,雁形目和鸻行目水鸟的物种数分别占该湿地公园水鸟总物种数的44.83%和27.59%;雁形目水鸟种群数量占该湿地公园水鸟个体总数的91.51%。2018年4月,水鸟物种数量最多,为14种,水鸟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11 5;5月,水鸟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858 4;2018年10月,水鸟种群数量最多,为250只。从水鸟的居留型来看,以旅鸟为主,其数量占水鸟个体总数的82.76%,夏候鸟的数量占10.34%,留鸟的数量占6.9%。调查期间,水鸟主要分布在湿地公园内的一道坝与三道坝之间的开阔水域中。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鸻鹬类水鸟的重要栖息地。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鄱阳湖区14个分区域的鸻鹬类水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鸻鹬类水鸟的物种组成、数量变化以及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鸻鹬类水鸟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鄱阳湖区,共记录6科41种鸻鹬类水鸟,其中,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半蹼鹬(Limnodromus semipalmatus)、小杓鹬(Numenius minutus)、白腰杓鹬(Numenius arquata)、翻石鹬(Arenaria interpres)和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滨鹬为濒危物种,半蹼鹬、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和白腰杓鹬为近危物种,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的物种数量分别为2种、4种、8种和27种;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鹤鹬(Tringa erythropus)、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的种群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广州南沙湿地鸟类迁徙规律,揭示鸟类整体迁徙动态变化,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在每月下旬日落前3 h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对南沙湿地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 2014—2018年共记录到鸟类139种,以冬候鸟为主。2)鸟类物种数年际波动较大,丰富度年际变化不明显,即鸟类种类在逐渐增加的同时,个体数量趋于稳定。3)鸟类月度变化呈现明显的候鸟迁徙规律,越冬期急速上升,繁殖期平缓。越冬水鸟迁飞时间有提前的趋势,且在富有食物来源的浅水滩涂地和在无瓣海桑等高大茂盛的红树林群落有更多种类与数量的水鸟分布。最后,建议在注重绿化连续性和整体性的同时,保护和管理鸟类的栖息环境,适当扩大滩涂地面积,增加红树林种植面积以及合理地围垦,科学维持浅水滩涂和红树林种植面积比例,吸引更多越冬候鸟。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实地调查资料研究河北省鸟类的组成与分布,利用差异度分析法进行地理区划,并阐述河北省四个鸟类区系分布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