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煤变质规律的研究者,提出煤变质带或煤变质区,但他们都未说明划分“带”或“区”的地质人,工的变质都是受多种地质作用而成,因此必须研究区域地质构造与煤变质的关系。本文所指的区域隆起构造是指:造山带,山前褶皱带和其外缘隆起等。  相似文献   

2.
新疆东天山尾亚地区低压麻粒岩相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东天山尾亚火车站以西太古宙高级变质区亚西岭片麻岩套中赋存有高级变质岩—麻粒岩,它是新疆发现阿尔金山麻粒岩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首次证实“天山中间隆起带”有古老地块的存在,这对研究新疆大地构造具有重大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航磁资料电算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磁异常特征,断裂,隐伏岩分布规律,论述了磁异常区与煤变质带的分布关系,探讨了本区煤变质特点,对城子河组煤变质带分布进行了预测,指出了寻找焦煤方向和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丽水市关塘―蛤湖地区位于江山―绍兴拼接带与余姚―丽水深断裂之间的变质基底隆起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为研究区内基底构造形态、火山构造、隐伏岩体等基础地质问题,开展了1∶5万重力调查。重力成果表明,西岱―西溪―季岱梯级带为基底断陷与隆起区的界线,剩余重力正异常为基底隆起的反映,负异常为基底凹陷的反映。区内矿产分布与基底构造关系密切,变质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多分布在变质基底出露区,金银矿多位于基底浅覆盖区,基底凹陷区内多金属矿与侵入岩或火山构造有关。综合地质物化探资料,圈定5个成矿远景区,为区内地质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正镶白旗宝力根套海井田为一个新发现的全隐蔽井田,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阿拉坦合力群,是一套典型的内陆湖泊、河流、三角洲陆相含煤建造。井田为四条正断层所围限的矩形断块,含煤地层的形成严格受构造因素控制,与其所处特殊构造地理位置有关。含煤区处于隆起带的凹陷内,西北及西南为古隆起带,呈直角包围宝力根套海井田,形成有利的聚煤场所—交角构造区。井田与邻区实例对比分析表明:地台内隆起带的凹陷区聚煤的构造控煤模式是该区域的普遍成煤规律,煤易在盆地次边缘沉积,交角构造区更有利于聚煤。通过区域构造特征分析,提出了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6.
80年代煤田地质研究的总特点是,多方协作,开展了大区域范围的系统研究:运用不同的大地构造理论和引入新的研究方法、手段探讨、总结成煤理论、聚煤规律,煤变质作用规律、煤田地质研究方法等。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扩大了煤田地质研究领域,将煤岩学方法引入寻找煤、油气田中去。  相似文献   

7.
煤的岩浆热变质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资料,概括总结了岩浆热变质作用的煤质特征、煤牌号带状分布的规律,以及岩浆热变质作用的成因标志。此外,还重点探讨岩浆热变质作用的形成机理,提出了一个新的岩浆热变质作用的地质模式,即热源(岩浆)-储热体系-地热异常区-煤的变质带。这一观点特别强调热源(岩浆)与地质边界条件的相互关系,并认为此乃造成煤变质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抚顺煤田煤变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抚顺煤田的煤变质表现为一种具有浅成、高温、作用时间较短的岩浆热变质作用的特征。在西露天矿坑内和龙凤矿井下见有十分发育的接触热变质带,接触热变质煤未形成良好的天然焦,而是形成“炭渣状煤”或“烧变煤”。煤变质带明显,在平面上和垂向上都有所反映。煤变质带的分布与后期侵入的辉绿岩的分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华北煤变质作用对煤含气量和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起  汤达祯 《地球科学》2000,25(3):273-277
通过华北和美国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对比, 基于华北煤变质特点, 指出了区域岩浆热变质有利于提高煤层含气量和渗透率, 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在中国, 经受燕山期岩浆侵入影响之前的煤级较低, 因此在快速增温的高温作用下, 煤层气再次发生即“叠加生烃”或“叠加成气”的潜力大, 孔、裂隙系统发育更趋完善, 区域岩浆热变质的生气时间晚而利于煤层气保存.叠加有区域岩浆热变质形成的煤级分带, 包括高煤级煤和中煤级煤在内都将明显提高煤的含气量和渗透率, 因此, 华北地区应重视在区域岩浆热变质煤中寻找煤层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深熔变质作用既受早、晚古生代隆起(或坳陷中次一级隆起)的控制,又受中、新生代特殊地质构造(莫氏面抬高、岛弧、地幔隆起等)影响,导致地壳厚度减薄,由于上地慢及岩石圈放射性物质温度增高,体积膨胀,热能由深部向浅部长期传递,形成异常地热场,煤级偏高是由隆起相关引起的。在此基础上模拟煤下伏层厚度参数公式及古地温参数公式,通过定量计算结果,靠近隆起附近,煤曾受古地温200~247℃,形成高变质煤及无烟煤,远离隆起,古地温137~190℃形成中、低变质煤,这种规律显著,与矿区煤层实际所遭受古地温影响结果基本是相似的,故深熔变质作用在煤级成因类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榜森  李玉林 《福建地质》1991,10(3):179-190
晚三叠世含煤岩系是福建省最主要的两个含煤岩系之一。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盆地沉积基底的构造条件是控制福建晚三叠世聚煤作用和煤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根据沉积基底构造条件、岩相古地理类型、含煤性变化和煤质特征,福建晚三叠世聚煤作用可以明显地划分为闽西北型(或焦坑型)和闽西南型(或大坑型)两种类型。煤质变化同样也与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隆起带中的煤变质程度一般都高于沉降带,均为无烟煤,挤压带和构造复合部位的煤变质程度也要高一些。这些变化规律对于我省晚三叠世煤质分布的预测和煤炭资源的普查勘探工作都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起教授     
杨起院士长期从事煤地质学、煤沉积环境、煤变质作用、盆地热史演化、煤聚积规律等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期又拓宽至煤中有害物质、燃煤污染和煤层气温地质的研究。他和课题组针对我国一些煤层的盖层较而煤胡却高的特征,提出了中国煤的多阶段演化与多热源叠加变质的理论,提出中国部分煤的煤胡高是深成变质煤叠加了以区域岩浆热变质为主或其它类型变质作用的结果,并认为中国煤极总估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增高的规律主要是太平洋板块古向俯冲的影响。上述理论对我国煤田预测、煤盆地有机质热演化、煤层气选区评价、煤成烃成困和赋存规律的古代有…  相似文献   

13.
藏北羌塘小盆湖-拉雄错砂金矿带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盆湖砂金矿床为典型的一系列砂金矿床。矿点在藏北羌 塘中部构成一个呈东西向的砂金矿带,笔者1999年首次将其命名为“藏北羌塘小盆湖-拉雄错砂金矿带”。通过对小盆湖砂金矿床基岩地质,地貌,第四纪地质,矿床类型,成因类型,矿体特征,砂金特征的全面介绍及与该带其它砂金矿床,矿点的对比,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前泥盆系阿木岗群和石炭系中的火山岩层位是主要矿源层,此后若干不同时期的沉积不整合界面,都表征着其下古风化壳,其上底部碎屑岩的含金物聚源区可以直接或经改造就近形成金矿矿床,羌塘中央隆起带及其两侧和东西方向石炭系分布区具有广阔的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系统研究桂北隆起区锑矿成矿地质环境,矿床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的基础上,提出该区锑矿属浅变质碎屑岩系中的碎裂岩-石英脉型锑矿,其成因主要与地下热卤水渗滤作用有关,并着得阐明了“四阶段”区域成矿过程,此外初步总结了地层、构造等控矿规律及若干找矿标志,建立了“划带-圈区-定位”的综合找矿模型,并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煤变质理论认为,引起煤变质的地质作用通常为深成变质、动力变质、接触变质、区域岩浆热变质等。但是,青海煤田地质公司在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同研究青海热水煤田煤变质问题时,发现上述煤变质类型均无法解释该区煤变质现象。因为这  相似文献   

16.
猪婆大山研究区位于白马山—龙山东西向隆起带东部猪婆大山背斜中,成矿条件优越。本文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研究区地质特征,分析了该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区的灰岩与岩体接触带周边和主干断层附近的二级或三级构造周边是寻找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浅析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黄世杰 《铀矿地质》1995,11(4):193-200
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是当前我国找矿的主攻方向之一,它具有大碎裂带、以交代作用为特征的大蚀变带。低品位大矿量易浸出的特点。该类型矿床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是:地台边缘活动带或褶皱带的花岗岩隆起区;受非造山的大复式花岗岩基内自变质作用发育的小岩体和双断裂夹持区或断裂构造结的双重控制;酸交代或碱交代蚀变发育区;红层不整合覆盖、负地形、表生叠加富集区。同时,强调了在找矿过程中要加强地浸试验和经济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18.
苏北郯庐断裂以东,淮阴—响水口断裂以北,为江苏省前震旦系较集中出露区。自从刘季辰等于二十年代建立一套地层系统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区内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以海泗断裂为界,人们将断裂西北的一套地层纳入华北地层区,称“胶东群”或“胶南群;断裂东南的地层则纳入扬子地层区,自下而上划归朐山组、海州群锦屏和云台组。当本文认识到本区是淮阳隆起的东延部分,并将测区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后,又重新厘定了区域变质地层层序。一、变质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19.
江苏东海水晶以其晶体粒大和产量巨大而闻名,在地质上也因其产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而独具特色。在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成矿作用进行研究和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岩心进行编录的过程中,认识到超高压带存在着超低压成矿现象,包括中国最主要的水晶矿床成矿带在内的许多矿床都可能是在超高压变质之后退变质结束阶段的超低压环境中形成的,对水晶进行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代学研究,获得208Ma的等时线年龄,表明成矿时代为印支期。该年代可视为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并经历了退变质之后而“稳定”下来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在海拉尔盆地寻找烟煤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采用地质、地球物理、物化测试等方法,判别了煤变质阶段;研究了含煤地层、控煤构造和煤变质作用类型;指出了烟煤赋存层位和区域;提出了20个烟煤预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