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苗  李树民 《地理教学》2023,(20):21-25
循证教育是实现教、学、评有效衔接的主要方式,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措施。本文以“自然灾害”为例,让学生以“研究者”视角进行循证学习,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让教学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本文通过搭建学习评价工具、描述灾害地理教育行为表现和开展核心素养发展过程性评价,真正落实课堂的教书与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
一、活动概述 社区服务性学习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并在服务中实现学习与发展的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广泛运用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各门学科。但对我们而言,这还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曾经在农牧专业的教学、教育中也尝试和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大多是实验室操作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刘导  陈实 《地理教学》2022,(2):47-50,58
将生活与地理教学融合发展生活化地理教学,既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诉求,也是我国课程发展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有力体现。本文介绍了美国的地方本位教育,对比评析了地方本位教育关照下的中美地理课堂差异,借鉴美国地方本位教育的成功发展经验得到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发展启示:帮助学生建构地理体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强调真实、原味的生活内容;提高地理知识的生活循环运用频率。  相似文献   

4.
1993年,我校领导借鉴上海部分中学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十五字”教学原则为中心的“有效教育”模式。“十五字”,即“准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早补救”。近几年来,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该原则加以了充分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观念是教改的先导,教改可深化观念的转变。地理新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树立:①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新教材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更新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每个学生自由、自主地发展。②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新教材在思想要求上贯穿了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学习。③素质教育的质量观。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地理教育进展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军  丁尧清 《地理教学》1998,(1):44-45,43
NAEP是美国唯一的、持续考察美国学生所知道和所能做的测评形式.其目标是汇报美国学生在3个学习阶段(4、8、12年级)中的教育成就.以服务于联邦、州、地方的教育决策。NAEP由国会授权、联邦教育部全国教育统计中心执行。根据1988年修正案,国会成立了全国测评指导委员会(NAGB),负责构建NAEP的政策纲领。NAEP并不考察美国每一位学生的成绩,而是按3个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小学英语教学要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本文从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英语教学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放手学生等四个方面就新时期小学英语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HPS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融入,可以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梳理科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对教材中叙述式的概念、原理和规律作进一步科学性的说明、印证及诠释,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训练其高层次思维。本文例举HPS教育理念在“地球的历史”一课中的应用,以情景导入、课堂探究、知识点小结、学生活动等环节的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基础地球科学知识,理解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从而探究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多种呈现方式并重、适合HPS教育理念渗透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中学地理课堂内外的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建立师生交流信息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健全的人格。本文主要为笔者多年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的素质教育,必须创设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为中心,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本文在地理教学实践中,遵循激发兴趣、参与学习、学会学习、考查反馈等程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以顺应未来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刘导  陈实 《地理教学》2022,(9):16-21
议题中心教学是教师综合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多样教学法,将议题的正反不同观点呈现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的中学地理教学以议题为中心,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并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点,参考其发展经验,本文提出区域与议题在地理教学中融合的策略:融合目标站位高远,真实情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融合形式多样态,课堂活动驱动地理深度学习;融合内容单元统整,问题教学推动学生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改革过程中,顺应教师“职业化”的要求,反思性教学蓬勃兴起,并由此逐渐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实践的强劲教学思潮。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从西方引进“反思性教学”这一思潮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研究。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学实践的发展和教学理论的提升,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育心理学一个颇有影响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面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在地理教学的实践中应该采取何种对策与措施,才能达到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呢?我认为,就学校教育层面而言,要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基本要求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基本策略,使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涌现出一种巨大的活力,增强地理科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地理科学自然地渗透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4.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舻干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毕超 《地理教学》1998,(2):40-41,23
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对于中小学地理教育极为重视。在美国教育的纲领性文件《2000年目标》中,地理与科学、英语、数学和历史一起,被并列为中小学教育的5门核心课程之一。1994年,美国颁布的《国家地理标准》,为美国中小学地理教育制定了教学内容与课程评估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6.
龚倩 《地理教学》2014,(24):55-57
美国初中地理教材《地球科学》以专栏的形式、多方面的呈现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合理的将职业生涯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科教材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在实现学科教学多维目标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与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信文 《福建地理》2001,16(4):52-55
地理教学的素质教育,必须创设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为中心,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本文在地理教学实践中,遵循激发兴趣,参与学习,学会学习,考查反馈等程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以顺应未来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地理课堂教学应由以学科为本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打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从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体验入手,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交流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合理挖掘学生的经验资源,丰富教学素材。通过交流活动,引用学生的发言材料,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和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学科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掌握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20.
盛丽芬 《地理教学》2011,(15):23-24,12
上世纪80年代,上海教育专家段力佩先生提出“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不但为教育理论工作者赞同,也为教育实践工作者热追。“后茶馆式”教学继承了“茶馆式”教学的两个最基本核心:学生学的逻辑结构和上课的“议”为核心,同时又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