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定化微藻对改善养殖水质和增强对虾抗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引入固定化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于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环境中,检测与凡纳对虾抗病力有关因子的变化和测定主要水质因子,研究固定化微藻改善养殖水质对对虾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固定化波吉卵囊藻和微绿球藻的藻珠能改善水质,凡纳对虾的血细胞数目,血清蛋白的含量以及酚氧化酶、溶菌酶、抗菌酶的活性都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固定化波吉卵囊藻对氨氮的吸收能力较强,而固定化微绿球藻对亚硝酸盐氮的吸收能力较强。试验期间固定化波吉卵囊藻和微绿球藻的褐藻胶藻珠中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约10倍和17倍,证明它们的生理活性不会因固定化而受干扰。因此,固定化微藻可应用于虾池微藻生态调控防病。  相似文献   

2.
两种微藻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中细菌数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往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养殖水体中引入波吉卵囊藻(Oocystisbor gei)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isoculata),检测对虾养殖水体及虾体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变化,研究这两种微藻对对虾养殖环境细菌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波吉卵囊藻和微绿球藻能有效地抑制异养菌和弧菌的生长.实验组中养殖水体、凡纳滨对虾肌肉及肝胰脏中的异养菌和弧菌的数量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特别是肝胰脏中弧菌数量在实验后期比前期降低了两个数量级;波吉卵囊藻实验组的抗弧菌作用最强.由此可见,采用选择优良藻种进行微藻生态调控对防治对虾疾病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有效氯对波吉卵囊藻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是集约化对虾养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优良微藻,能改善养殖水质,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本文通过累积培养方法,研究了对虾养殖中常用含氯消毒剂对波吉卵囊藻的种群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氯消毒剂对微藻种群生长有显著影响。有效氯浓度为0.5mg/L时,波吉卵囊藻的生理活性轻微下降:有效氯浓度为2.5mg/L时,引起波吉卵囊藻死亡,其叶绿素含量、藻体干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别下降了64.72%,13.69%,38.95%和10.38%。且随浓度增加,毒性越大。用浓度小于0.5mg/L的有效氯来防治对虾疾病,不会破环以波吉卵囊为优势种群的微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对虾养殖水质与饵料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投喂不同厂家生产的对虾配合饵料致使水质因子变化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虾养殖水体的pH、溶解氧及氨氮含量的变化和饵料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且影响到对虾的生存。而养殖水体的盐度、温度的变化和饵料的相关性不甚明显。文中还对配合饵料影响养殖水质因子变化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探索塘水体理化因子与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之间的关系,反映水质好坏的理化因子主要有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和硫化氢等。水温升高,对虾摄食量减少,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盐度高低会影响细菌的繁殖速度和病毒的复制速率。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海水养殖过程中水体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本研究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福建漳浦县凡纳滨对虾海水养殖中后期水体样品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同时进行水质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氨氮(NH4+-N)、化学需氧量(COD)值波动较大,其他水质参数值波动较小。检测到的细菌种群归属于19个门、35个纲、80个目、135个科、254个属,说明该养殖水体中细菌群落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是养殖期间主要优势类群,不同养殖时期细菌组成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蓝细菌在第67天、115天表现出高丰度,且其丰度在养殖期间变化较大(比例变化为0.7%~63.9%)。此外,益生菌和潜在致病菌丰度在养殖期间很低。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对细菌群落影响最大的水质因子是化学需氧量与硝酸盐浓度比值(COD/NO3-)和COD;降低溶氧可以增加细菌丰富度。总之,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对虾养殖中后期水体微生物的演替规律,发现水质因子对养殖水体微生物组成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生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1987年岱山县水产养殖试验场中国对虾养殖资料,分析了虾池中的环境因子以及对虾的生长与溶解氧、水温、盐度和pH的关系。另外,还阐述了有些环境因子的变化对对虾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质因子与对虾疾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l 水质因子与对虾疾病的关系 1.1 温度 中国对虾对水体温度18~32℃都能适应,但总的要求温度变化不宜太大,换水时一般能忍受3℃的急变。而当温度升高时,对虾摄食量减少,伏于底泥纳凉,此时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而此时由于残饵变质,虾塘有机质积累增厚,细菌进入活跃状态,细菌量迅速增加,随着细菌数量的猛增,聚缩虫大量繁殖,使对虾大量  相似文献   

9.
对虾杆状病毒感染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993年辽宁沿海养殖对虾发生的爆发性、流行性病害,作了病情调查及病毒感染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造成养殖对虾爆发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对虾杆状病毒与细菌交叉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0.
海洋微藻除菌及除菌与自然带菌微藻生长特点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林伟  陈騳  刘秀云 《海洋与湖沼》2000,31(6):647-652
于1995年4—12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进行微藻除菌及比较除菌与自然带菌微藻生长特点的研究。经平板培养排除霉菌后,利用组合抗生素(青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获得除菌球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及小球藻,对抗生素处理前后的微藻生长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除菌时相比,除菌后的球等鞭金藻及小球藻不易老化(可保持良好悬浮30d以上);回加细菌于除菌藻,藻细胞下沉附底,说明细菌可促使微藻细胞老化。无维生素时,除菌后的球等鞭金藻生长更差,暗示未除菌的球等鞭金藻培养液内可能存在产(类)维生素细菌。除菌后三角褐指藻细胞形态发生一定变化,回加细菌后藻细胞形态有部分恢复。与未除菌时相比,除菌后三角褐指藻更能耐受高温(如30℃)。另外,某些抗生素能够刺激球等鞭金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