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白水矿点蚀变带中变价元素V,se,Mo.Re,Fe3 /Fe2 和素硫元素Cu,Pb,As.Cd,Sb与U 含量的配置分析,认为白水矿点的铀矿化经历了早期沉积成岩的预富集,后期发育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的地球化学作用过程,并在断裂构造的沟通下叠加热液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2.
墨西哥Tomatlan地区属于东环太平洋构造带和成矿带的一部分,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区圈出了铜多金属矿主要成矿元素和成矿指示元素综合异常12处,Fe族元素综合异常12处。优选部分综合异常开展查证,发现多个异常均由矿(化)体引起,对重要矿化蚀变地段进行了探槽揭露和少量浅钻验证,新发现Cu、Au、Ag多金属矿点6处,磁铁矿点2处。研究表明,水系沉积物异常可快速准确地揭示墨西哥Tomatlan地区Cu、Au、Fe矿(化)信息,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墨西哥甚至拉丁美洲地区热带海洋性湿润中低山地球化学景观区铜矿预查中,可快速准确地圈定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Tomatlan地区属于东环太平洋构造带和成矿带的一部分,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区圈出了铜多金属矿主要成矿元素和成矿指示元素综合异常12处,Fe族元素综合异常12处。优选部分综合异常开展查证,发现多个异常由矿(化)体引起,对重要矿化蚀变地段进行了探槽揭露和少量浅钻验证,新发现Cu、Au、Ag多金属矿点6处,磁铁矿点2处。研究表明,水系沉积物异常可快速准确地揭示墨西哥Tomatlan地区Cu、Au、Fe矿(化)信息,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墨西哥乃至拉美热带海洋性湿润中低山地球化学景观区铜矿勘查中,可快速准确地圈定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4.
墨西哥Tomatlan地区属于东环太平洋构造带和成矿带的一部分,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区圈出了铜多金属矿主要成矿元素和成矿指示元素综合异常12处,Fe族元素综合异常12处。优选部分综合异常开展查证,发现多个异常由矿(化)体引起,对重要矿化蚀变地段进行了探槽揭露和少量浅钻验证,新发现Cu、Au、Ag多金属矿点6处,磁铁矿点2处。研究表明,水系沉积物异常可快速准确地揭示墨西哥Tomatlan地区Cu、Au、Fe矿(化)信息,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墨西哥乃至拉美热带海洋性湿润中低山地球化学景观区铜矿勘查中,可快速准确地圈定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
调查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金元素与砷、铁、汞等元素套合较好。对检查区进行异常查证工作,根据本区的异常元素组合类型,对Au、Fe、Mn元素消除影响,制作Au/Fe、Au/Mn地球化学图,以及Au与Fe、Mn的散点图。研究结果表明,理洞检查区金异常是由于次生富集和矿(化)体综合作用引起,预测控制因素次生富集占63.56%,矿因素占36.44%。调查区异常的查证,为下一步勘查工作和找矿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库捷尔太和乌库尔其铀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层间氧化带的分带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元素Si,Al,Fe在层间氧化带各亚带中的迁移规律。研究表明,被认为稳定元素的So,Al在砂岩层间氧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Si在氧化带具迁出特征,并随氧化作用的减弱而迁出的份额有规律的减少;而Al的地球化学行为则相反。不同的SiO2/Al2O3比值能够反映层问氧化带的含矿性。  相似文献   

7.
马泉金矿床十号矿带矿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马泉金矿床十号矿带(亦尔庙山金矿点)断裂带特征、地表矿化与深部矿化特征、矿体特征和矿石特征的论述与分析,确认马拉金矿床十号矿带总体矿化特征与矿床主体相似。其差别是十号矿带可能有粗粒金(或巨粒金)存在,而矿床主体尚未见到特高品位矿石。另外,本还通过十号矿带伴生元素中的前缘元素含量乘积与后尾元素含量乘积之比(剥蚀指标)对矿带的剥蚀程度作了初步探讨,预测十号矿带深部仍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8.
位于山东烟台的金斗山金矿与金斗山-安吉村韧性剪切带的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对宏观及微观的矿物学表现的精细研究,在确定金斗山-安吉村韧性剪切带存在的同时,讨论了在韧性剪切带活动期间,矿物间的相互转变和元素的迁移变化,如黑云母转化为绢云母和石英,释放Mg,Fe等元素,钠长石,钙长石转化为绢云母和石英,释放Na,Ca等元素,直接(元素)和间接(矿物)地证明了金斗山-安吉村韧性剪切带所卷入地层是金斗山金矿形成的物质提供者。  相似文献   

9.
地壳演化和发展中特定的阶段能表现出特定的成矿作用,为查明尼木地区所经历的构造演化特征,本文选择仁钦则铜钨矿点的成矿作用进行研究,从而反演其构造环境。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矿点位于冈底斯岩浆弧多金属成矿带内,含矿建造为石英脉,围岩为中生代岛弧钙碱火山-沉积地层;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矿石,成矿元素为Cu、W、Fe、Rb等;围岩蚀变有硅化、绿帘石化、电气石化、阳气石化、孔雀石化等;1:5万水系沉积物显示以W、Bi、Au、Mo等多金属元素的综合异常;1:5万地磁异常显示500nT等值线长2km,宽1.3km,异常强度最大值为1172.7nT。综合研究得出结论:中新世酸性花岗岩为成矿元素的活化、转移和富集提供了热动力条件,而火山-沉积地层为成矿元素的富集提供了围岩条件,WE向滑覆型剪切带控制着成矿元素的富集。成矿作用为与中新世酸性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稀有金属矿成矿作用,反演了后碰撞造山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危机矿山储量不足的问题,突破深部找矿瓶颈,对辽西排山楼金矿床深部的北东向矿体沿4条井下勘探线(0、6、12和16),从标高330米到175米7个开采中段采集271件样品,运用相关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每件样品20个微量元素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排山楼金矿床最佳前缘晕指示元素组合为As—Sb,近矿晕指示元素组合为Ag—Pb—As—sb—Bi,矿上晕指示元素组合为Au±(Cu—ag),尾晕指示元素组合为V-Mn—Co—Ti。通过对F1(尾晕)、F2(矿上晕)和F3(头晕)因子得分三维空间分布趋势图的研究,发现金矿体向南西深部侧伏,且延伸进入东西向矿带,表明东西向矿带深部也存在巨大找矿前景。在对已存两矿带正确划分的基础上,评价预测出第三矿带的存在,经勘探验证,预测矿带金矿石储量可观。  相似文献   

11.
Echassieres石英网脉中的黑钨矿主要系钨锰矿-钨铁矿系列中的铁端员矿物—钨铁 矿,富铌但贫钽,当其与铌铁矿共生时,钨铁矿可含8.91%Nb2O5。在该矿物中常见的元素置换有:(1)Fe2 Mn2 ;(2)W6 Fe2 Nb5 Fe3 ;(3)3W6 Fe2 4Nb5 。铌铁矿呈它形,富含Ta、W、Ti。钨铁铌矿以枝状形态位于钨铁矿和铌铁矿之间,形成完整的矿物组合。Beauvoir花岗岩的侵位带入的热液交代钨铁矿是形成这种矿物组合的主要原因。同时,沿钨铁矿中的裂隙带或其边部还局部发生锰矿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述了四川冕宁县泸沽—喜德县冕山地区猴子崖铁锡矿、铁矿山铁矿、大顶山铁锡矿、下山堡—黑林子锡矿和拉克铁矿等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了铁锡成矿与岩浆岩、地层及构造的时空关系,对铁锡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进行了总结。壳源泥质岩类重熔形成的A型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了Sn、W等成矿元素,泸沽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的热能和挥发组分大量逸出形成成矿热液,并使幔源基性岩墙(脉)产生强烈蚀变,释放出大量的Fe质进入成矿热液,为铁锡矿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物质组分;中-新元古界登相营群的Fe元素丰度较高,在构造-岩浆活动中部分Fe元素被热液萃取,为成矿提供出部分成矿元素;区域性NNE向断裂、岩体构造、局部性褶皱(曲)构造、沿层和切层的滑动断裂(裂隙)带均可以控制矿床(体)的产出部位、形态特征和矿化类型;本区铁锡矿床包括矽卡岩型铁锡矿和云英岩型锡矿2种类型,分别受大理岩层与变质砂岩(或千枚岩)的岩性转换界面(钙-硅质岩界面)和变质砂岩(千枚岩)岩性界面(隔水界面)的控制。该区铁锡矿床为与新元古代复合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铁锡矿床,具有成矿物质多源、成矿岩体多个、控矿构造多样、矿化多型(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江西德兴斑岩铜矿床之细矿脉为研究对象,文章介绍了细矿脉剖面采集及研究的工作方法,着重讨论了自矿脉至围岩元素的空间展布特征。成矿元素Cu、Ag、S和控矿元素Fe、Rb、K都属确定性分布型。对照元素的扩散和渗滤理想模式,得到如下认识:在成矿成晕的地球化学过程中,成矿元素Cu、Ag、S以及Fe以扩散作用为主,控矿元素K和Rb以渗滤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4.
郑海平 《地质与勘探》2015,51(2):332-344
本文以新疆库布苏金矿北矿带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库布苏金矿床北矿带元素活动特征,成矿及伴生元素、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质量迁移规律;根据稀土元素的质量迁移、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探讨了成矿流体的环境条件和来源问题;并依据元素迁移地球化学图研究了库布苏北矿带105勘探线剖面的元素质量迁移程度和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赋矿闪长玢岩脉及围岩的元素发生明显的带入带出作用,元素迁移活动规律明显,成矿阶段发生明显带入有Au、As、Bi、Ag、Sb、K2O、Si O2,说明引起闪长玢岩脉和接触带围岩蚀变的流体中富含Au、As、K2O、Si O2等,导致这些带入元素向矿体迁移富集;发生明显带出的有Ba、Sr、Cu、Mg O、Na2O、Fe2O3、Ca O,说明Ba、Sr、Mg O、Na2O等受热液蚀变作用随流体迁出。矿区岩脉的稀土元素质量变化显著,发生明显的带入带出,岩脉交代蚀变前后的轻重稀土分馏均明显,蚀变后的岩脉轻重稀土分馏程度有减小趋势。赋矿闪长玢岩脉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强烈负异常,Ce弱负异常,说明库布苏金矿成矿流体条件应为较高温度和还原环境。从围岩与脉岩中元素的迁移程度和迁移范围可见,带入的成矿指示元素有As、W、Sb、Bi,带出的成矿指示元素有Mg、Na。  相似文献   

15.
滇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斌 《地质与勘探》2015,51(3):496-506
对滇西镇康芦子园矿床进行了地表、地下工程编录及蚀变-岩相填图,在分析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选取II号矿带,依据其6个中段的开拓工程对矿(化)体特征和矿化蚀变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矿体成矿元素在倾向和垂向上均具有Zn、Pb→Pb、Zn→Pb、Zn、Cu→Pb、Zn、Cu(Fe)→Fe、Cu(Pb、Zn)的分带规律,对应的矿化类型依次为大理岩型硫化铅锌矿→矽卡岩(绿泥片岩)型硫化铅锌矿→矽卡岩型黄铁黄铜矿→矽卡岩型磁铁矿,对应的蚀变带依次为碳酸盐—绿泥石化带→碳酸盐—石英—矽卡岩化带→矽卡岩化带→矽卡岩—黄铁矿化带→石榴子石矽卡岩化带。总结了矿化蚀变水平和垂向的分带规律,并建立了矿床的矿化蚀变综合分带模式。  相似文献   

16.
胶东绿岩型金矿分布在绿岩带中,容矿围岩为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等。控矿构造为NWW向脆韧性断裂带,带内岩石含金平均高达58.8×10-9;成矿元素Au、Ag、As、Pb、Cu、Bi等的含量在矿体上下和蚀变带中呈有规律变化,Bi可作为近矿指示元素。硫同位素特征表明矿体与绿岩有成分上的继承关系;氢氧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热液属变质成因。  相似文献   

17.
芒来铀矿位于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西段,受潜水-层间氧化成矿作用控制。岩心观测与编录揭示赋矿砂岩主要为黄色氧化砂岩及灰色矿化砂岩,整体固结性差,填隙物(15%~20%)主要以黏土矿物为主。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砂岩整体SiO_2含量较高(75.92%~88.71%),其次为Al_2O_3(5.47%~12.52%),SiO_2表现为迁出组分,Al_2O_3、K_2O、Na_2O、CaO、MnO等元素表现为迁入组分。岩石化学蚀变指数(CIA)值为59.14~68.8,成分变异指数(ICV)值均小于1.0(0.59~0.78),反映源区经历了寒冷、干燥条件下的弱化学风化作用并在构造反转的背景下受到风化剥蚀和淋滤。砂岩中Si与Al、Ca、Fe、Na、Ti、Mn呈负相关关系,Fe与Mn、Ti等元素呈正相关关系;Fe~(3+)/Fe~(2+)、MnO相关投点图能够相对较好区分矿化带与非矿带,可作为该区判定不同砂岩类型分带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安图县双山钼、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山钼、铜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斑岩型,由7条矿体组成。是该区主要工业类型,主要有用元素为钼,局部伴生有益元素铜。均赋存于含矿二长花岗斑岩中的硅化带、绢英岩化带中。本文阐述了矿床地质特征,总结提出了矿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吉拉铜金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南缘,谢通门铜金富铁矿集区,与著名的雄村特大型铜金矿毗邻,成矿条件优越,化探异常显示Cu、Au、Pb、Zn、Ag元素标准差、变化系数大,富集能力强,元素套叠好,异常浓集中心突出,浓集中心与矿化(体)相对应,属典型的致矿异常,矿(化)体分布与大理岩和闪长岩接触带上。建议应以冈底斯成矿带铜多金属矿成矿找矿模式及雄村矿床的发现经验来指导找矿,继续加强勘查和研究工作,将有望实现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韧性剪切带型、蚀变岩性金铜矿的重大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20.
尹红光  蒋政  高扬  杨芬 《云南地质》2021,(2):170-176
云南双柏县石羊厂铅锌银矿体为隐伏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F4-1断层构造破碎带中,近矿围岩为三叠系上统白土田组第二段(T3b2)砂岩、粉砂岩,主要成矿元素为银、铅,次要成矿元素为锌,矿床成因类型为断层构造破碎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床工业类型为泥岩、碎屑岩容矿的银铅锌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