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河口入海航道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源远流长,江阔水深,历来被誉为“黄金水道”。长江河口不仅是我国第一大港——上海港的门户,也是长江流域六省的通海咽喉。 可是,长江河口的航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自然状态,在口门的水下,有着象门槛一样突起的沙滩横亘着,滩顶最小水深只有6米左右(从海图深度基准面算起,下同)不足7米水深的滩长约有30公里,人们形象地称它为“拦  相似文献   

2.
王丽华  恽才兴 《海洋学报》2010,32(3):153-161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于1998年开工建设,2002年和2005年一期和二期工程先后竣工,分别达到8.5和10.0 m通航水深。自2006年三期工程实施以来,北槽航道中段连续4a发生严重淤积,年疏浚维护量平均达6×107m3,影响三期工程目标的如期实现。通过自主开发的数字高程模型定量分析平台,建立时间序列的空间分布属性数据库,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治理过程前后的河床冲淤变化规律和工程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揭示了长江口南港北槽深水航道近期淤积的泥沙来源、淤积过程、主要淤积原因和淤积部位,从而为工程治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动水絮凝沉降与拦门沙淤积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根据1982年4月-1983年3月长江口南槽3个站位全年逐月大湖的水化学成分、悬沙粒度与粘土矿物资料,1984-1992年在环形水槽中获得的近百个组次的动水絮凝沉降试验研究资料,以及长江口细颗粒泥沙、浮泥与底质研究成果,对拦门沙形成过程及其机理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8-1991年河口锋面现场调查、上海市海岸带调查及历次标准断面调查资料对长江盐度场及盐度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由口门至外海纵向上存在着三级锋面现象:内侧锋面即长江河口锋为长江河口水与长江冲淡水的界面;羽状锋是长江口羽状流水与口外混合水的界面,它是长江口最主要的盐度锋面,也是长江口一个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带,对河口沉积过程及水下三角洲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外侧锋面即海洋锋,是长江冲淡水的最外边缘。  相似文献   

5.
South of Hangzhou Bay, Zhejiang Province, exhibits an embayed muddy coastline, with the muddy beaches of embayments extending continuously seaward.The source of sediments on this coast presents an interesting problem to marine geologists and geomorphologists .The total annual load of sediments from the rivers of Zhejiang is only 12×106t.These materials affect only the area near the river mouths. The paper showed that the sediment along the coast of Zhejiang mainly comes from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hrough analysing the time and space variations of suspended sediment, the features of sediment and the sedimentary transport.The Changjiang River is the largest river system in China, its sediment to the sea amounting to 468×106t. The sediment during summer transports mainly eastward, and is affected by the water body with high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transparency; the winter season is the period with high sediment concentration. The sediment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ransports together with the longshor  相似文献   

6.
2019年以来,长江口海域年疏浚总量约为7 000×104 m3,现有的7座吹泥站停用后,长江口倾倒区容量仅剩约3 000×104 m3,疏浚物处置缺口约为4 000×104 m3,需及时开展海洋倾倒区选划工作。通过FVCOM (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数值模型对预选倾倒区进行抛泥扩散模拟,并分析其影响。根据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所统计的疏浚船只,结合实际情况,选定12 000 m3舱容作为代表船只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抛泥悬浮物主要在倾倒区周围呈螺旋状扩散,从扩散范围来看,4个预选倾倒区抛泥时,其10 mg/L增量包络线均不会显著影响到附近主航道及周边环境敏感区,其中预选倾倒区D扩散影响范围最大,C次之,A和B扩散影响范围最小。从动力角度来看,长江口深水航道北侧两个预选倾倒区(A和B)倾倒扩散时,对南侧深水航道造成回淤的概率更大,深水航道南侧水动力条件优于北侧。综合抛泥扩散影响范围和动力条件来看,预选倾倒区C位置最佳。  相似文献   

7.
长江河口浮泥形成机理及变化过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76年以来,在长江河口盐水楔和最大浑浊带活动的河道进行了20余次现场观测,本文在现场观测资料基础上,确认长江河口浮泥由细颗粒泥沙组成,中值粒径在8-11.5um,小于2um的粘土占28.18%-36.39%,长江河口浮泥是悬沙在盐水混合环境中絮凝沉降于近义廾风暴潮再悬浮泥沙形成的高浓度浑水层,在成因类型上分为憩流浮泥,盐水楔浮泥和风暴潮浮泥,第1种在涨或落潮转流期低流时形成,规模大,厚度薄,第2种在盐水楔发育时形成,规模较小,厚度较大,第3种在大风后形成,规模大,厚度薄,第2种在盐水楔发育时形成,规模较小,厚度较大,第3种在大风后形成,规模大,范围广,若三者相遇,则浮泥厚度和范围最大,浮泥具有枯季,大小潮秽暴周期变化规律,长江河口河道多的浮泥层,浮泥层的变化与河口拦门沙的冲淤有良好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长江河口下扁担沙水域最长连续不宜取水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河口已建成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和东风西沙水库,提供了约80%的上海用水。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用水缺口仍然存在。下扁担沙位于南北港分汊口上游,大潮落潮期间滩涂露出。本文利用研究组长期研发和应用的长江河口盐水入侵三维数值模式,计算在1978-1979年特枯径流量条件下该水域的盐水入侵和连续最长不宜取水时间,了解下扁担沙水域能否作为备用水源地。本文采用2017年2月19日到3月1日北支8个站位的观测资料,结果表明表层和底层盐度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和技术分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85、1.82和0.82,模式计算盐度和实测值吻合良好,能较好地模拟长江河口盐水入侵。模式计算表明,下扁担沙模式输出点最长连续不宜取水时间为13.79 d,盐水入侵在大潮后期和大潮后中潮主要源自上游北支倒灌,小潮后中潮主要源自下游正面入侵,且前者影响比后者大。能取水时段就出现在小潮后中潮,淡水是南支上游南侧随落潮流平流过来的。下扁担沙水域的最长连续不宜取水时间远比青草沙水库和东风西沙水库的短,表明下扁担沙水域淡水资源远比南支上游和下游水域充足,是个极为优越的备用水源地。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水动力及污水稀释扩散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Delft3D数学模型对长江口水动力条件、上海市现有及拟建排放口污水排放的稀释扩散场进行了模拟。模型利用潮汐数据和排放口附近的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分别对丰水期、枯水期的大、小潮情况下的流速场、潮位场及污水扩散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的水动力条件有利于污水的稀释扩散;现状排放量对长江口水环境影响不大;但如果污水在排放前不进行一定的处理,规划排放量排人长江口将会严重恶化其水质,特别是枯水期小潮时最为严重。建议根据长江口和杭州湾的环境容量,结合排放口的稀释扩散能力,合理确定污水排放方案。  相似文献   

10.
-The North Channel in the Yangtze Estuary is one of sea-leading waterways of Shanghai Harbour, in which yearly dredging volume reaches over ten million cubic meters, and it tends to increase year by year. Based on the channel regime similarity and through the relational grade, a GM (2, 1) is set up. It reveals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channel regime similarity under the a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and predicts the siltation volume in the nearest future which is the basis of dredging planning for relevant dredging departments.  相似文献   

11.
利用L andsat-7 ETM 遥感图像反射率和实测水深值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单波段模型、双波段模型、比值模型和多波段模型等4种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动量BP人工神经网络水深反演模型,对长江口南港航道水深进行了反演,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在长江口水深反演计算中的优劣性,试验表明,神经网络反演模型标准误差最小,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2.
浏河排污对罗泾河段南岸浅水区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水文观测资料和DO、CODer、BOD5、NH3—N、TP、N03—N、N02—N等浓度数据。结果表明,浏河污水排入长江后,在长江落潮流挟带下沿南岸下泄,形成近岸污染带,对宝钢、陈行水库水质造成一定影响。为确保水库水质,须建造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利用长江口涨落潮规律,在落潮初期2h内,水库开泵引入长江水,避免近岸污染带影响。  相似文献   

13.
虞志英  楼飞 《海洋学报》2004,26(3):47-53
长江口南汇嘴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是长江三角洲南翼向海延伸部分,是长江入海径流和泥沙进入杭州湾和东南沿海的主要输沙通道.在丰富的长江入海泥沙供应下,随着长江三角洲的向海伸展,南汇嘴近岸海床不断淤积.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长江流域下泄泥沙的减少,引起南汇嘴近岸海床由淤积过程转向冲刷过程.此外,沿岸滩地的大规模的促淤造地工程,亦拦截了长江口入海的过境泥沙,从而加速近岸海床的冲刷.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随着长江流域大中型水库的不断兴建,长江入海泥沙量将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上,海床冲刷将不可逆转地持续下去,这应引起海洋工程建设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和输送途径   总被引:44,自引:10,他引:44  
根据黄海、东海的最新现场调查资料,探讨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与输送途径.调查结果表明,在长江口以东及其东北部海域终年存在一个范围很大的营养盐高值区.分析表明,这些营养盐主要来自长江冲淡水的扩展及苏北沿岸流的输送.此外,还获得了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间,迄今被观测到的长江冲淡水中营养盐的最大扩展范围.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区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长江口海区,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黄海冷水等多种水系混合、交汇,错综复杂。对河口营养盐分布变化规律的研究,将为河口环境和生态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营养盐作为长江口这一世界著名渔场的化学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周年观察,讨论了各种营养盐(包括磷、硅和氮)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它们在河口的转移过程,估算了营养盐的年输出量,并提出了长江流量和营养盐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初步预报了三峡工程对长江口营养盐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与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孟瑶  金秉福  岳伟 《海洋学报》2019,41(11):89-100
在粒度分析基础上,以0.5Φ为间距对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的不同粒级分样进行碎屑重矿物分析,并对各粒级重矿物特征与广粒级(1.5Φ~6Φ)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沉积物粒度跨度大,从粗砂到泥(黏土)均有分布,粉砂含量高。样内不同粒级分样重矿物含量、种类和组合均有一定变化,样间表现出较一致的规律性。长江口出现碎屑重矿物30种左右,粗粒级分样中矿物种数为10余种,细粒级分样中重矿物种类增至20多种;3.5Φ~4.5Φ是重矿物种类多、矿物成分复杂的粒级区段。粗粒级(粒径大于3Φ)云母族富集,其重矿物组合为云母+角闪石,随粒级变细(粒径小于4Φ)云母急剧减少;闪石族分布粒级广泛,在3Φ~5Φ粒级含量相对较高;帘石族、稳定矿物尤其是金属矿物在粒径小于3.5Φ粒级逐渐增多。长江口重矿物整体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榍石为特征矿物。相似度分析表明,长江口沉积物样品中主要粒级与广粒级重矿物特征相近,能代表沉积物整体重矿物特征。长江口碎屑重矿物特征深受粒度分布的影响,其矿物种类、矿物组合和矿物指数及其所蕴含的水动力和物源意义都要结合粒度特征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6年7月—2007年12月,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春、夏、秋和冬季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数据,对硅酸盐(SiO3-Si)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海水的混合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该海域表层海水SiO3-Si浓度四季均与盐度(S)相关性较好,秋、冬季稀释模式与理论稀释线(TDL)相符,春、夏季因生物作用、悬浮颗粒物解析和沉积物再溶作用的影响,稀释模式与TDL线存在差异。(2)长江口及邻近海域S<18海域,表层海水四季SiO3-Si浓度随温度升高略有上升,可能是由于悬浮颗粒物中SiO3-Si的解析量和沉积物的再溶增加;pH值为7.7~7.9时,SiO3-Si浓度基本不变,pH值为7.9~8.2时SiO3-Si浓度随pH升高而降低,主要受物理混合作用影响;SiO3-Si浓度与溶解氧(DO)含量无明显相关关系。(3)长江口及邻近海域S>18海域表层海水,长江口和杭州湾SiO3-Si含量相对较高,除上述2个高硅区域外,四季在5~32 ℃温度范围内,SiO3-Si浓度均低于20 μmol/L,且相差不大;春、夏季受生物作用和物理混合作用共同影响,秋、冬季受物理混合作用影响,pH值为7.9~8.3时SiO3-Si浓度随pH升高逐渐降低,pH大于8.3时SiO3-Si浓度基本不变;春、夏季主要受生物作用影响,SiO3-Si浓度与DO含量呈负相关,秋、冬季因物理混合作用影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根据盐水入侵路径,在长江口附近海域建立9个自动化监测站,对表层盐度、水温实施实时、连续的自动化监测。长江口盐水入侵自动监测系统的建成,可在远端获取实时数据,为上海水源地取水提供服务,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盐水入侵灾害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9.
用粉体接触角技术研究长江口表层底泥的润湿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粉体接触角测量技术用于河口界面化学的研究,测定了长江口地区9个站位表层底泥的润湿性,从润湿性角度探讨了长江口表层底泥的表面状态。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外高盐水入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1975~1982,1987~1990年东海海洋调查、1982~1983年上海市海岸带海洋水文调查和1988~1989年长江口河口锋调查资料,分析了高盐水入侵长江口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高盐水入侵边界的多年平均位置与长江水下三角洲的东边界大致一致,入侵长江口外的高盐水主要源于台湾暖水,冬季尚有黄海混合水入侵的迹象。文中还探讨了高盐水的入侵机理,并阐述了高盐水入侵对入海泥沙输移和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发育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