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王江山  李海红  许正旭 《气象》2003,29(11):49-51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由遍布全省各典型生态系统区的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卫星遥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信息收集、处理、模拟、评价系统,综合信息服务与反馈等部分组成。建立环境监测系统的目的是对青海省的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监测和评估,及时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于2003年5月1日开始业务运行,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和水产基地。伴随着农业开发与工业、城市快速发展,长江流域湿地保护面临一系列问题: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导致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湿地功能减弱,水质污染严重,湿地生态环境退化,湿地资源过度和不合理利用,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因此,在长江流域开展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研究很有必要。根据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包含压力、状态、响应3大类共14个指标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Globe Land30土地覆盖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对长江流域2000年和2010年湿地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从2000年到2010年长江流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略微下降,2000年长江流域平均湿地生态健康指数是0.478,2010年的为0.475;2)2000年和2010年长江流域湿地生态健康指数中游的下游的上游的,湿地生态健康状况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以重庆、武汉和上海为主的三大经济中心;3)从行政区平均健康水平来看,从2000年到2010年,江西省和福建省的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有所好转,而云南省、广西省、贵州省和重庆市受2010年干旱影响,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漫话湿地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Wetland)作为一种生态系统处于陆生系统与水生系统间的过渡带。这一地带其水位经常与地表一致或接近,甚至为浅水覆盖。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水文、土壤、植被三个主要因素,其底层以“水成土”占优势,主要提供厌氧的湿土;地上部分起码存在周期性生长的、能适应其环境的水生植物,在其生长季节的某些时段处于水饱和状态或浅水淹没状态。湿地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如何对其加以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当前,气象部门已在筹划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与信息服务,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引起了气象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水文…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气象局在向气候系统领域拓展中,根据本省具有大农业、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的生态特点,在积极开展农业、森林、草原生态监测的同时重点开展了湿地生态监测.通过实施多学科合作,目前已在国际著名的扎龙湿地建起了湿地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站,并在 2003年开展了部分项目的观测,取得了阶段成果.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讨论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调节作用.首先论述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调节作用,主要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对大气成分的调节以及对全球气候的调节;其次,论述水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调节作用,主要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调节作用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调节作用;最后,论述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调节作用,主要包括湿地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湿地对全球变化的元素调节作用以及湿地对气候和水文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8年青海省气象局54个生态监测站定位监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草地资源、水资源及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要素的现状,并与历年同期进行比较,定量评价了2008年青海省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7.
利用实地调研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等评估方法,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涵养水源和调蓄洪水、提供动植物栖息地、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科考旅游等6个效益最为突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指标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总价值为1.15×109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7.708×108元,间接使用价值为3.62×108元,非使用价值为0.18×108元。其中科考旅游价值所占比重最大,为40.84%,调节气候价值次之,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仅占1.45%。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服务价值的探讨,可正确认识该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有些沿江沿湖周边气象部门正在着手兴建或已经建成了湖泊气象生态环境监测站。对于在建中的生态站来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科学设计湖泊气象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主编语     
生态气象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以包括大气环境在内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天气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学、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生态系统诸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变化规律。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退化等问题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考虑到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和负面影响,如何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演变,适应环境变化,需要将气象学和生态学结合起来开展交叉研究,探讨各相关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因果关系,这是生态气象学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水生生态系统是全球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江作为我国最长的河流,其流域的生态环境与天气、气候变化对于沿江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荆江流域,夏季的强降水使得这片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流域始终面临着洪水宣泄不畅、极易溃堤成灾的威胁。因此,研究该流域的生态气象特征,对于这里以农业、水产养殖业为特色的地方经济、及清洁环境和健康生态系统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气象服务价值。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气象局在生态气象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对一些科技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总结,本期以“刊中刊”的形式集中刊登了依托于荆州市气象局的“江汉平原生态气象遥感监测技术协调创新中心”有关成员单位在湿地生态与农业气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文章。本期“进展报告:长江生态气象”在荆州市气象局的支持下,展示了该局科研业务人员独立或与高校等机构学者合作,在江汉生态气象方面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这些研究分别从产量预报(P36)、洪涝灾害(P51)、农作物遥感(P58、P72)、水体遥感(P85、P91)以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P105)等不同角度阐述了生态气象领域在当地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与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特征,不仅可揭示基准年以来各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而且可为云南不同生态区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利用一元回归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在ArcGIS平台下分析1999-2013年云南NDVI时空变化的基础上,以2000年云南陆地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为基准年,重点分析植被指数变化显著区域的各类陆地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类型NDVI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云南省国土面积六成以上区域的植被指数出现了显著的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出现了下降趋势,其中,昆明、玉溪、红河、大理、德宏5个州(市)和曲靖市南部植被指数上升不明显,显著下降的区域主要是滇中地区;普洱市出现大面积连片上升区。植被指数上升的主要生态类型是农田、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下降的是聚落、水体和湿地生态系统;从土地利用类型看,植被指数上升面积比例较高的是旱地、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和高覆盖度草地,下降面积比例较高的是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分析结果可为云南省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3年,青海省气象局依托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遥感中心和54个气象台站,建成了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并投入业务化。5年来,广大气象科技工者将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工作作为服务生态立省战略的切入点,在草地、水资源、土地沙漠化、土壤水分、土壤侵蚀、大气沉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碳通量、雪情及雪灾、草原和森林火灾、湿地、湖泊等方面开展动态监测,实时发布监测产品,直接服务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留喜  钱拴  侯英雨  李朝生 《气象》2007,33(3):83-88
为了客观定量地监测与评估2006年夏季发生在我国川渝地区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利用所创建的基于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估算的生态气象评价指数(EMI)模型,计算分析了6-8月川渝地区的生态气象评价指数及其等级。结果表明,川渝地区生态气象评价指数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四川33%、重庆43%的地区生态气象等级较差或很差。两地6月与8月生态气象等级较差的范围大,7月较小。各生态系统中,城镇等生态气象等级很差;农田、草灌等明显偏差;林地生态气象等级正常稍差。干旱造成的生态影响多数是可逆的,气象条件得到改善后可以恢复。因此,应采取适当措施恢复各类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荆江段九曲回环,流域内河网密布、湖泊纵横,孕育出了典型的江汉平原沿江湿地生态环境。洪湖,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省第一大湖,“国际重要湿地”;天鹅洲麋鹿、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护着两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此外,“稻虾共生”、“双水双绿”、生态立体农业等湿地生态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均缘起江汉平原。江汉平原沿江丰富的湿地资源在发展农业、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沿江湿地生态环境破坏与退化风险也突显出来,直接威胁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沿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气象服务工作,助力长江大保护。荆州市气象局依托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长期关注湿地生态保护与湿地农业发展气象服务,近年来,通过开放合作、融合发展,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开展湿地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围绕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与农业影响评估、生态功能修复气象评价、平湖湿地涝渍地开发、农业面源污染气象风险监测预报、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气象保障、湿地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评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气象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发挥了气象职能作用。本期的主题为长江生态气象,主要汇总了荆州市气象局牵头成立的“江汉平原生态气象遥感监测技术协调创新中心”各成员单位在湿地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既有区域代表性,又可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湿地生态保护气象服务工作的参考,服务“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4.
湿地资源保护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日娜 《内蒙古气象》2006,(1):33-34,43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和多种生物的栖息地之一。湿地环境中湿地水文、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物对湿地的适应和改造构成、各种因子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同,构建起湿地的整体功能。湿地生态系统与全球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全球湿地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十分严重,因此,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价值正确认识和积极采取保护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北京青海气象工作对口支援座谈会在西宁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气象》2009,(2):72-72
2009年4月15日,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中国气象局科技司在西宁组织召开2005年度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三江源湿地的区域气候生态效应监测评估技术”项目验收暨成果鉴定会,专家认为,项目成果对于保护三江源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和确保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义彬 《四川气象》2005,25(2):24-26
本文在分析四川湿地现状的基础上,对湿地的监测目的、监测范围、技术手段、监测内容、监测技术指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我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加强湿地生态环境应用研究的工作思路,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四川湿地现状的基础上,对湿地的监测目的、监测范围、技术手段、监测内容、监测技术指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我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加强湿地生态环境应用研究的工作思路,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主编语     
正与长江相连的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从地理角度看也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湖北省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为湖北,湖南省境绝大部分位于洞庭湖以南,故称为湖南。为了加强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平衡该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201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岳阳市作为拥有洞庭湖水域面积近60%的沿湖城市,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岳阳市气象局近年来在水体气象监测、水上气象服务、湿地生态观测、城市防汛预报预警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湖区特色的工作。本期以"刊中刊"形式推出的"洞庭湖生态气象"主题专辑,刊登了以岳阳市气象局科技人员为主开展的与洞庭湖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洞庭湖湿地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P72);在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9.
黄河源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日趋频繁的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黄河源区的生态结构受到严重干扰。通过对黄河源区域生态与自然环境演变特征研究进展的概括总结,从生态系统和物理环境2个方面归纳了黄河源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植被、冻土和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退化;(2)气候暖干化、径流变化、土壤侵蚀、土壤沙漠化、土壤碳流失、鼠害和人为影响加剧。根据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区域生态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相应对策和建议:形成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机构;建立有效的执法队伍;划分功能区;发展生态旅游;强化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20.
根据广东省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气象部门自身的特点,从主要生态系统监测、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监测、气候变化主导因子及气修圈层间相互作用过程监测等3方面,提出了构建广东省气象部门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及观测站网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