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研究流体力学边界层理论中的Blasius问题临界值上界的性质,给出了Blasius问题的等价奇异积分方程,通过研究等价的奇异积分方程的正解来研究Blasius问题临界值β*的上界.通过选用新的比较函数c(t)和g(β)来研究奇异积分方程在C[β,1]中解的存在性,证明所获得的正解是等价奇异积分方程的解,得到Blasius问题临界值的新上界β*≤-0.1971,改进了最近的首次估计β*〈-0.18773.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流体力学边界层理论中的Blasius问题临界值β*上界的性质.通过改进~t的下界重新估计z(~t)的上界(记z(~t)=max{z(t):t∈[0,1]}).利用这一估计,选择新的比较函数c(t)和g(β)来研究奇异积分方程z(t)=Az(t)+(1-t)Bz(t),B≤t<1,在C[β,1]中解的存在性,证明所获得的正解是等价积分方程z(t)=∫1ts(1z(-s)s)ds+(1-t∫)βtz(ss)ds,t∈[β,1)的解.获得临界值的新上界β*≤-0.20269,改进了最新的估计β*<-0.1971.  相似文献   

3.
证明了流体力学边界层理论中著名的Blasius方程的一个新性质,它在二维平板流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建立它的积分形式,并给出方程中的临界值βc的分析估计。  相似文献   

4.
证明了流体力学边界层理论中著名的Blasius方程的一个新性质,它在二维平板流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建立它的积分形式,并给出方程中的临界值βc的分析估计。  相似文献   

5.
对边界层理论新结果中出现的一类奇异积分方程w(t)=∫1 t(1-s)(λ+λs+s)/w(s)ds+(1-t)∫t 0s/w(s)ds,t∈(0,1)进行讨论,并得出了上述方程在λ∈(-1/2,0)上正解存在性的新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产生于流体力学边界层理论的混合对流方程解的性质,通过研究与混合对流方程等价的奇异积分方程正解的存在性和单调性,获得了混合对流方程凸解的存在性和凸解模的上下界,并将这些性质应用于估计混合对流方程中剪应力函数模的上下界.  相似文献   

7.
制备固体超强酸SO4^2-/Fe2O3,并测定其红外光谱。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反应物、固体超强酸SO4^2-/Fe2O3为催化剂,进行合成乙酸丁酯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固体超强酸SO4^2-/Fe2O3在合成乙酸丁酯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与浓硫酸相当,用0.1mol正丁醇与0.2mol乙酸反应,催化剂用量0.3g,回流时间90min,乙酸丁酯收率为63.8%。  相似文献   

8.
升降式深水网箱控制平台的尺寸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平台的宽度l与网箱主构架半径r正相关,设计时必须满足网箱框架外侧与平台的距离七大于零,其中:k=1-2+√2/2r-√h4^2+1/4l^2+1/2r^2-√2/2rl,h4为控制平台高度,其受放置区水深h的制约,高度与水深的关系:h=h1+h2+h3+2h4+1/2H,h1为网衣缩结高度,h2为网衣底部重力装置高度,h3为重力装置到水底的距离,H为网箱放置区台风期预计最大波高。以“HDPE升降式圆形双浮管深水网箱”为应用实例,h=24m,H=7m,r=7.15m,h1=7.0m,h2=1.0m,l=25m,h4=5.0m,在浪高5m,风力10级的情况下,网箱系统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9.
复平面上两个亚纯函数f(z)与g(z),若IM分担{∞},它们的一个导数IM分担1,则或者f(z)≡g(z),或者满足代数方程R(f,g)≡0,其中R(ω1,ω2)=ω^n(ω-1)^m-ω2^n(ω2-1)^m.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Falkner-Skan边界层方程f″′(η)+f″(η)f′(η)+λ[1一(f′)2(η)]=0,η∈(0,∞)及边界条件,(0)=f(0)=0,f′(∞)=1,0<f′(η)<1,η∈(0,∞)是流体力学领域最重要的方程之一.利用它的等价积分方程获得剪应力f″(η)新的估计.并改进了某些最近结果.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西南印度洋中脊47°E~55°E洋脊段热液区硫化物中He、Pb和Cu同位素特征,探讨了热液硫化物成矿物质来源特征。结果表明:硫化物N(3 He)/N(4 He)值变化范围较大(R/Ra=0.85~7.02),显示洋中脊玄武岩和海水对He来源具有不同贡献,硫化物中He主要来源于洋中脊玄武岩,也有部分放射性成因He的混入;热液硫化物Pb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很小(N(206 Pb)/N(204Pb)=18.196~18.239,N(207 Pb)/N(204 Pb)=15.479~15.490和N(208 Pb)/N(204 Pb)=37.951~38.023),与西南印度洋中脊玄武岩Pb同位素比值较大的变化范围相比,热液流体循环过程中Pb同位素发生了明显均一化;硫化物单矿物Cu同位素组成均为正值(δ(64 Cu)=(0.02~0.52)×10-3),显示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呈现略微富集Cu重同位素特征;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硫化物中He、Pb和Cu同位素记录了热液喷口流体和金属源区特征,热液硫化物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洋中脊玄武岩和海水,但明显经历了热液流体再循环和后期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12.
西秦岭大水金矿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大水金矿床与其周围伴生的中酸性小岩体的成因关系,直接影响矿床成因的划分和深部资源的开发。中酸性岩浆岩的成因、源区性质及岩体规模对金矿成矿有重要影响。大水金矿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浆系列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体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正异常的特征;岩体洋中脊花岗岩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Hf、Zr、Sm、Y、Yb等,花岗岩的w(Sr)-w(Yb)分类属于高Sr、低Yb"C"型埃达克岩。LA-ICP-MS锆石U-Pb法测年获得大水金矿格尔括合岩体和竖井941岩脉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5.8±1.3)、(202.9±1.5)Ma;成矿热液蚀变叠加在脉岩之上,成矿年龄应晚于202.9 Ma的脉岩年龄。Sr-Nd同位素组成具有高初始N(87Sr)/N(86Sr)值、低εNd的特点,模式年龄为1.29~1.47Ga。εSr(t)-εNd(t)图解表明岩浆源区为下地壳;εNd(t)-初始N(87Sr)/N(86Sr)图解暗示西秦岭存在统一的岩浆源区。因此,西秦岭大水金矿在成因上与高Sr、低Yb"C"型埃达克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2年5~7月东南太平洋秘鲁外海(探捕海域在83°W~87°W、10°S~14°S)鲯鳅资源的探捕调查资料,对其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秘鲁外海鲯鳅的叉长范围为31~121cm,优势叉长为30~50cm,占57.4%;在个体大小的空间分布上,探捕海域北部比南部个体略微偏大;雌性叉长(l)与体质量(m)关系式为m=5×10-4·l2.236 2(R2=0.940 5;n=104 9),雄性为m=5×10-4l2.209 6(R2=0.958 0,n=851);雌性鲯鳅比例稍高,占55.2%。探捕海域鲯鳅鱼资源密度较高,CPUE值范围为2~23.6 kg/(人·h),平均为11.6 kg/(人·h);不同区域资源密度有所差异,其中CPUE最高的区域在84°W~86°W、12°30′S~13°30′S附近;探捕期间6月份的最高平均CPUE为16.37 kg/(人·h)。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能在马氏珠母贝外套膜边缘膜与中央膜区域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应用荧光定量PCR 技术,对3-磷酸脱氢酶(GAPDH)、β-肌动蛋白(β-actin)、胆色素原脱氨酶(PBGD)、微管蛋白(TUB)、TATA 盒结合蛋白(TBP)、磷脂酶A2(PLA-2)、葡萄糖苷酶(GUSB)、18S 核糖体rRNA(18SrRNA)等8 个常用的内参基因在马氏珠母贝外套膜边缘膜与中央膜区域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 及RefFinder 软件对8 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 个内参基因均可获得特异性扩增产物,但稳定性各异, 其在外套膜边缘膜和中央膜区的表达稳定性顺序依次为PBGD/TBP〉TUB〉GUSB〉18SrRNA〉PLA-2〉GAPDH〉 β-actin;在荧光定量PCR 中,PBGD 和TBP 在马氏珠母贝外套膜边缘膜和中央膜区的表达比较稳定,为研究贝壳矿化机制中理想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5.
应用GPS观测青藏高原东北缘应力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各向同性弹性地球模型推导了地面位移场速率与地壳内任意点应力场变化的边界积分关系,同时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1999~2001年观测的GPS资料对观测区地壳深度为5 km和25 km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主应力变化主要集中在祁连山断裂、海原断裂等,在1920~1954年间历史上发生过多次震级为7.0~8.5级强震的断裂附近,并具有主应力变化沿断层走向分布、最大剪应力沿断层走向交替变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盐度5、10、15、20、25、30条件下,以全人工配合饵料饲喂龙虎斑[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60 d,研究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生长和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生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5~20组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均高于盐度25、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10组的增长率最高,为55.08%,盐度15组的特定生长率最大,为2.30%/d,盐度和龙虎斑生长速率的回归方程为K=0.000 09 S 4-0.006 S 3+0.131 S 2-1.055 S+4.832(R 2=0.984);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的摄食率和饵料系数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15组的摄食率最高,为1.64%/d,其次为盐度10组,为1.60%/d,饵料系数在盐度15组最低,为0.820,其次为盐度10组,为0.827。因此,龙虎斑在低盐度条件下生长比高盐度快,摄食率高,饵料利用率高,最佳生长盐度为1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