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设计了河道淹没的三维仿真方案,利用历史水文数据,建立了水位-面积-容积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分别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切片将历史水位数据进行插值,形成逐帧动画缓存,基于三维地形仿真平台,将连续洪水淹没过程嵌入虚拟地形中进行展示。该方案实现了符合历史规律的河道洪水淹没三维仿真。  相似文献   

2.
构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河道水流漫延模型,在该模型中针对河道地形特点处理边界问题,基于水力学中的曼宁公式构建模型局部转换规则,并利用元胞自动机的模拟空间复杂系统动态演变能力的特点,模拟了水流由上断面向下断面流动的动态过程,形成符合上下断面水位的水面,进而计算河道槽蓄量.实验结果表明,把元胞自动机模型引入水文领域计算河道槽蓄量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三维地形可视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海亮  高井祥 《测绘科学》2006,31(6):162-164
三维地形是虚拟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虚拟仿真领域中视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将地形生成技术概括为三维地形简化技术、大规模地形数据的动态调度与地形简化相结合的处理技术和地形纹理数据的组织与应用技术等三大类,并分别介绍了这三类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了ArcEngine组件,建立了金沙江下游水文泥沙信息系统,实现了以GIS为基础的水文泥沙数据、河道地形数据、河道水质数据的查询、编辑、二维三维数据表现、水文泥沙基础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结合OGC SWE的规范和工作流技术,提出了一种水文传感网环境下的河道槽蓄量自动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SOS规范的水文观测服务实现水文数据的发布,采用WPS规范实现河道槽蓄量计算,利用BPEL工作流技术实现服务的组合。实验采用金沙江下游水文观测数据实现了河道的槽蓄量计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ICESat的南极冰下湖活动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冰下湖是冰下水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冰下湖的活动对冰下水文、冰流速、冰盖物质平衡以及海平面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利用ICESat重复轨道算法监测冰下湖活动的方法,并针对冰下湖不同活动情况进行了仿真实验,以东南极Academy12和CookE2冰下湖为例分析了该算法在实际监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两个冰下湖的活动导致其冰盖表面分别产生最大约6 m的上升和最大约70 m的下降。此外,当冰下湖高程变化在ICESat数据时间段内呈恒定的变化规律时,利用全部数据和重复轨道算法可得到不受地形影响的高程变化;当高程变化规律在该时间段不恒定时,需根据实际高程变化情况选取部分测高数据解算地形,从而保证得到正确的高程变化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杨进  李程  费立凡 《测绘科学》2008,33(1):185-187
大地形仿真是研究三维视景仿真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三维地形仿真应用的现状,本文结合LOD技术、数据分块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采用基于CTS软件的方案解决大地形仿真应用问题。该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基于MultiGen软件的传统方案中的纹理和地形边界不连续以及内存容量限制等问题。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基于3DMAX的地形三维显示的方法与实验过程。利用3DMAX,导入数据和原始影像,建立三维仿真的形模型,实现立体模型的纹理映射、距离量测、角度计算等,是对地形仿真的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三维真实感地形建模与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三维真实地形建模与可视化的整个流程,利用OpenGL通用图形程序接口实现了基于DEM数据与遥感影像的三维地形的快速生成与仿真;并将三维地形生成技术应用到了天山公路三维地质灾害场景可视化中。详细阐述了以遥感影像作为地形纹理的处理方式与流程以及构建真实地形场景技术的方法和优化方案,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建立个性化三维地形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建立真实感三维地形,往往在很大程度依赖于遥感影像,而且实现起来比较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构建真实感三维地形的实用方法:利用电子地图制作纹理,利用PhotoShop为纹理图增加立体效果,用OpenGL为其添加光照信息,最后将生成的纹理映射到简化的三维地形上。按照此方法制作了河南三维地形仿真系统,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较快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