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钻井岩芯,结合实测剖面及收集的测试数据,以点及面,对金羊盆地北票组沉积环境及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票组烃源岩主要形成于淡水-微咸水、偏氧化的沉积环境中,且气候条件从潮湿、半潮湿到半干燥有序变化;综合评价认为,北票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2型,其次为Ⅲ型,处于成熟阶段及生油高峰期。横向上,位于章吉营子凹陷沉积中心的东坤头营子剖面及石门沟剖面有机质丰度最好,以中等-好烃源岩为主,而沉积边缘相的巴图营子乡刁家沟剖面有机质丰度最差,为非烃源岩-差烃源岩;纵向上,半深湖亚相的有机质丰度要好于滨浅湖亚相,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相为非烃源岩-差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金岭寺-羊山盆地(金羊盆地)是中国北方侏罗系发育最完备的地区之一,盆地内充填的下侏罗统北票组为一套湖相泥岩,具有良好的油气潜力。在金羊盆地章吉营子凹陷西缘布置实施的4口地质调查井中,有3口井见油气显示。通过对SZK2及SZK3钻井岩心进行现场解析,北票组泥页岩在浅层测试到可观的页岩气含量,且随着深度的变化,总含气量及甲烷含量有所增加。另外,其总含气量与有机碳含量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是影响页岩含气量的关键因素。对比金羊盆地北票组泥页岩吸附气C同位素特征,其气体成因主要存在生物成因气和煤型气2种类型,表明下侏罗统北票组页岩气具有混合多成因的特征。通过X衍射分析综合评价,金羊盆地下侏罗统北票组泥页岩压裂条件好、天然气吸附能力强,具备一定的页岩气勘探前景,是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新层系。  相似文献   

3.
孙鹏  唐友军  张坤 《地质与资源》2020,29(4):335-341
金羊盆地章吉营子凹陷西缘的SZK04井北票组发现了油气显示,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类油砂具有姥植比低、藿烷系列化合物丰富、伽马蜡烷含量较高、甾烷系列化合物缺失且碳同位素较轻的特征.综合生物标志化合物及组分碳同位素认为,SZK04井油砂应为海相还原环境沉积的烃源岩贡献,且有机质的来源应以细菌输入为主.结合本区地质背景,认为该类海相油砂可能来自中新元古界烃源岩,这为金羊盆地乃至辽西地区的中新元古界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辽西金羊盆地北票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剖析其蕴含的有机质生源、沉积环境、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信息.金羊盆地北票组烃源岩样品的正构烷烃的正构烷烃分布图(m/z 85)峰型以"前峰型"的单峰态分布为主,表现出成熟源岩的分布特征;甾烷C29-αββ/(ααα+αββ)值介于0.35~0.58之间,平均为0.50,表明金羊盆地北票组绝大多数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部分已达生油高峰或高成熟阶段.Pr/Ph值主要介于1.0~3.0之间,表现出弱的姥鲛烷优势;Pr/nC17-Ph/nC18交汇图判识北票组烃源岩以Ⅲ型为主,三环萜烷呈C20为主峰的正态分布,整体表现C24四环二萜含量很高,C24四环二萜/C26三环萜烷比值基本都大于1,SZK01、SZK03井烃源岩的三环萜烷/藿烷比值都低于0.4,烃源岩伽马蜡烷指数分布在0.02~0.30之间,平均值为0.12,说明金羊盆地北票组烃源岩形成于偏氧化性的微咸水-淡水的浅水沉积环境,为典型高等植物输入的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5.
鸡西盆地早白垩世烃源岩的岩石类型是湖相泥岩、碳质泥岩和煤。根据其有机岩石学、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特征,将该区沉积有机相划分为3种类型:高位沼泽有机相、滨浅湖-沼泽有机相和半深湖-深湖有机相。其中滨浅湖-沼泽有机相分布面积广泛,是最重要的生烃相带,有机质以Ⅲ型为主,生烃性能变化大,既可生油又可生气;半深湖-深湖有机相有机质为Ⅱ型,部分Ⅲ型,生烃性能良好并以生油为主,但分布面积局限;高位沼泽有机相由于处于盆地边缘,对生烃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6.
金岭寺—羊山盆地北票组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采集的岩样进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得出金羊盆地北票组为盆地主要烃源岩,为盆地油气生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北票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不高,属差一中等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腐殖型为主,成烃母质为陆地高等植物:金羊盆地北票组烃源岩已经进入成烃门限.并处于成熟阶段中的低成熟到中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7.
以NGN1井全取芯井为标杆,通过岩芯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和显微组分镜下鉴定,揭示青山口组一段的有机质演化规律。NGN1钻井位于松辽盆地东南缘,青一段由底至顶分别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深灰色泥岩、油页岩-灰色泥岩-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沉积,揭示了由滨浅湖-半深湖-滨浅湖的沉积环境演化。TOC、S2、含油率以及HI呈现增大-高值-减小的趋势,而半焦含量和块状密度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青一段泥岩中主要的有机质显微组分为层状藻、孢子体和骨屑等,有机质含量与单位面积显微组分、藻类相对含量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并结合有机质判别图解,说明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和II1型,来源以湖泊藻类为主。泥岩中的陆源有机质含量较少,说明湖泊生物控制着有机质的来源,浅湖由于水体较浅、水底含氧,保存条件较差,导致泥岩中的有机质丰度较低,半深湖-深湖水体较深,保存条件良好,促进有机质的富集,因此垂向上沉积环境演化是导致有机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烃源岩主要为灰色、灰黑色的湖相泥岩、灰质泥岩和泥灰岩,根据有机岩石学、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区沉积有机相存在4种类型(深湖-半深湖藻质有机相、滨浅湖草本-藻质有机相、三角洲覆水草本有机相和河流草木混生有机相)。通过分析烃源岩沉积有机相空间变化特征,提出烃源岩发育的有利沉积相带及分布特征:深湖-半深湖藻质有机相在盆地广泛分布,有机质来源以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为烃源岩发育的有利生烃相带,对生烃贡献最大;滨浅湖草本-藻质有机相分布范围次之,有机质类型以Ⅱ_1~Ⅱ_2型为主,具备生油和生气的母质基础;三角洲覆水草本有机相和河流草木混生有机相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边缘,母质类型相对较差,对生烃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9.
江苏盐阜拗陷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为系统探讨区内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深入研究了浦口组各亚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及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浦口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三种主要沉积相类型。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相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浅湖、半深湖或盐湖相沉积;自下而上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至浅湖、半深湖或盐湖相,再到浅湖相沉积。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时期,盆地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初、早、中和晚四个时期。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沉积特征表现各异,但总体表现出拗陷具有由小到大,再缩小的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10.
西藏中部伦坡拉盆地古近系沉积有机质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中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上发育一些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与西藏海相沉积盆地相比,这些陆相沉积盆地沉积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及热演化程度中等,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伦坡拉盆地是其中的代表并且是目前西藏唯一的获得工业油流的盆地.本文对伦坡拉盆地古近系丁青湖组与牛堡组实测剖面有机岩石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丁青湖组页岩沉积于半深湖-深湖环境,有机碳含量在2.84%~6.92%之间,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1型,母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及少量高等植物的输入,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Ro)在0.46%~0.63%之间;牛堡组泥岩和页岩为滨浅湖相沉积,有机碳含量在0.25%~5.99%之间,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 1型,母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及极少量高等植物的输入,镜质组反射率(Кo)在0.49%~0.66%之间;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分布特征显示丁青湖和牛堡组沉积于分层的水体且底部水体盐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在页岩气的区域地质调查阶段,主要通过有机质含量(TOC)与类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含气页岩厚度、矿物组分类型与含量以及储集层特征等基本地质条件参数,对页岩气有利区进行评价,而以上页岩气基本地质因素均受沉积相的控制。以详细的沉积相研究为基础,通过岩相古地理编图,可以明确富有机质页岩的展布特征,所以岩相古地理控制了页岩气的发育特征。通过利用主要基本地质条件参数,对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岩系页岩气有利区进行初步评价,认为川南及邻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只要已进入中成岩阶段的浅海陆棚相黑色岩系,就能形成页岩气储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实例论证并提出沉积相或岩相古地理研究应为页岩气地质调查和选区评价的关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秦黎明 《沉积学报》2013,31(4):738-746
准噶尔盆地腹部及西南缘侏罗系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部分层段烃源岩较好,并已发现油源贡献,勘探前景较好。本文在前人基础之上,依据有机地球化学及有机岩石学的实验室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侏罗系烃源岩分布特征、生烃潜力、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盆1井西凹陷整体上侏罗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差,沙湾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与西山窑组部分层段生烃潜力较好,三工河组烃源岩较差,四棵树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分布较好的烃源岩,而三工河组与西山窑组烃源岩较差。此外,八道湾组沉积早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与滨浅湖相,沙湾凹陷发育滨浅湖相、湖沼相,其南部发育半深湖相,有机质发育,烃源岩主要形成于以陆源高等植物输入为主的弱氧化-强氧化的沉积环境。三工河组沉积期,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发育滨浅湖相,沙湾凹陷及东部地区局部发育半深湖相,烃源岩形成于强氧化的沉积环境,有机生源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碎屑。西山窑组沉积期间,玛湖凹陷、陆梁隆起带及盆1井西凹陷发育三角洲平原与前缘亚相,沉积中心向沙湾凹陷的东部和南缘迁移,主要发育半深湖相沉积,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弱氧化-强氧化的湖沼环境,生源输入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13.
在大量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松南地区深部层位以富气为特征,烃类气成藏阶段为登二段沉积期及早白垩纪晚期;浅部层位以富油为特征,油气成藏阶段主要集中于明水组沉积末期至古近纪早期;盆地中CO2气主要富集于营城组及泉头组(三、四段),储量丰富且以幔源成因为主,其形成与晚中新世后期火山活动有关;深层与浅层油气成藏时间均早于幔源CO2充注。与深部层位相比,松辽盆地南部浅层具备更完善的幔源CO2充注成因次生油气藏形成条件,可视其为常规油气资源再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利用岩芯、录井、测井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的沉积相类型,首次提出运用相对单因素综合作图法来绘制各沉积时期的沉积相平面图,综合探讨了沙河街组的沉积特征及空间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滨浅湖相和半深湖—深湖相4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砂体为欢喜岭地区主要的储集砂体,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持续发育,主要发育于盆地缓坡部位;湖底扇主要发育在SQ3和SQ4沉积时期,主要分布在广阔的半深湖—深湖环境内;相对单因素综合作图法可以弥补传统的沉积相作图方法精度低的不足;沙河街组的沉积相垂向演化的旋回性明显,自下而上分为两个水进旋回,分别为SQ2~SQ5沉积时期和SQ6、SQ7沉积时期;每个水进旋回初期,盆地构造活动相对较弱,水体较浅,扇三角洲沉积广泛发育,湖底扇沉积规模较小;每个水进旋回中后期,盆地构造活动强度大,湖盆水体加深,扇三角洲规模减小,而湖底扇沉积规模明显扩大,形成非常有利的储集砂体,在研究区广泛发育,是研究区深层勘探的有利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