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济南市岩土地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级与评价优势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济南市在城市建设中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做好岩土地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分区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分析了济南市区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研究了济南市区岩土地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模型与优势指标,并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济南市区的岩土地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与分级。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灰色数学理论、层次分析法,建立MHC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确定评价权重指标,对典型矿山的岩土工程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的满足复杂条件下的矿山岩土工程环境评价,可在类似矿山工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李云贵 《西北地质》2003,36(C00):208-212
目前在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和预测评价中尚无统一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一般是借用“环境质量指标”来表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这也是近似表达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一种定量化方法。本文通过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将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指标用单因素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表示,各指标用比较评价同时期不同地点的环境质量指数,用“模糊距离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定量指标,对矿山建设、管理与规划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境质量评价属于多因子识别和排序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评价因子的基准往往难以确定 ,从而影响评价结果。针对此问题 ,提出了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 ,它是分析多目标环境系统的一个较新的方法 ,在介绍该理论的基础上 ,建立了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并在吉林西部进行了应用 ,通过与其它评价方法的比较表明 ,该方法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具有通用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遥感解译和实地核查,查明了临武县主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环境背景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相关规范确定评价指标等级,建立评价模型。基于ArcGIS平台,对各指标进行信息提取、赋值和叠加运算,再根据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得到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区图。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相符,说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较合理。研究成果对临武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据贵州省晴隆―安龙金矿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现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与地质环境质量的相关性,并结合金矿露采的特点,探索性地提出了一套金矿露采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体系并用之于调查区的地质环境质量分区评价,通过专家进行野外验收和成果报告审查,一致认为评价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调查区的实际地质环境质量状况,提出的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对类似金矿矿山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污染已成为抑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壤环境质量与研究区的地质条件、自然物理化学条件和人类活动有关。以河套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表层土壤元素资料为依据,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As、Cd、Cr、Cu、Hg、Ni、Pb、Zn分级标准,对研究区土壤的单元素环境质量进行分级并评价。以单元素土壤环境质量分级为基础,以单元素中最差的级别作为该单元土壤环境质量综合分级,评价研究区的土壤综合环境质量。通过单元素评价及综合评价认为,研究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优良,大部分地区为绿色、无公害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基于证据权法的赣南稀土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研究中指标权值计算和评价分级具有较大主观性的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证据权法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模式,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矿产开发活动、坡度、坡向、高程、构造、植被覆盖度6类地质环境评价指标,运用证据权法计算指标权值。结合条件独立性检验结果,优选评价指标并计算后验概率。采用后验概率面积频率法对赣南稀土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分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环境差区域主要分布在其东南部和西部;矿产开发活动是影响研究区内地质环境质量最主要的因素。采用效率曲线法对模型验证,正确率和预测率分别为90.1%和89.5%。证据权法能够有效避免主观因素干扰,评价结果客观,具有可重现性,适用于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山区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山区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从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开发程度、资源损毁、地质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等5个方面构建一个3层次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山区矿山地质环境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计算,得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值。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利用评价指标的信息,所给出的综合评价值能够对受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判,为政府和企业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矿产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西合山属于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正在经历的市域经济转型与大规模城市建设,使得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两个层次,即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和城市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价。选取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开采状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3个地质环境要素,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率、岩土体工程特征、矿山分布密度、煤层倾斜角度、煤层采深采厚比、土地资源破坏强度、水资源破坏强度、地质灾害发育强度9个评价指标,首先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第一层次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然后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进行了第二层次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显示,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区分别为62.87,118.84,175.99km2,各占市域面积的17.6%、33.2%、49.2%。评价结果可作为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Building an assessment framework and corresponding index system applicable to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GEIM) for new mines contributes to supervis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mines. Taking GEIM of a limestone mine to be built in Chongzhou as a case, this study, by making use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subsequent transformation from qualitative to quantitative variables, established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and the zoning assessment system in terms of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namely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 risks,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o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and its impact on land and landscape resources. The current study employed multi-objective linear weighting function to form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en worked out environmental quality scores and the zonations, which were expected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ine. Besides, the assessment results were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predictions on possible environmental impact brought by the mine and f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2.
A new evaluation model for geo-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mining (GEIAM) is proposed. The evaluation framework in this model considers three groups of criteria, namely, geo-hazards risks, environmental risks, and resource damages. Fuzzy-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multiple-criteria evaluation system and simultaneously command weighting to avoid vagueness and ambiguity in expert judgment. Membership function was employed to deal with the vagueness boundary problem of indices scoring and to help complete the ultimate fuzzy synthetic ranking. The model expresse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ith an integrated objective ranking and three criteria ranking. It was tentatively applied to assess an opencast limestone min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dices sequenc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mine background and the expert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and better revealed the impact of geo-hazards risks. Specific assessment factors such as geo-hazards potenti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were prioritized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Compared with existing GEIAM evaluation methods, the proposed assessment model focuses more on expert experience and judgment,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local estimation to variable attributes and, most importantly, satisfies the multi-purpose requirements to incorporate real considerations together for mining safety, ge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GIS技术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白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分布于渭北黑腰带地区的蒲城和白水县,煤炭、石灰岩、铝土矿和粘土等多种矿产的持续开发,产生了各类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其中煤矿采空区塌陷及裂缝最为突出。选取了地形相对高差、岩土体特征、开采方式、有效深厚比、采空区面积比、矿山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地下水位、压占破坏土地资源等11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构建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12个,较严重区4个,较轻区2个。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较为相近,较客观的反映了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并结合区内实际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建议,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鄂东南大冶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矿业城市的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需要探索一套适合于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的技术方法,以指导矿业城市或重点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鄂东南大冶矿区(即大冶市)为例,以遥感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由地质环境背景、已有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开采活动三方面组成的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别对自然状态下矿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和采矿状态下的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自然状态下,大冶矿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较高易发区、较低易发区及低易发区分别占评价总面积的3.29%、12.55%、24.53%及59.62%;(2)采矿状态下,大冶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轻微区分别占评价总面积的13.63%、22.96%、33.95%及24.96%。评价结果可作为大冶矿区矿产开发规划和综合性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选择合适的综采场地,在充分定性与定量分析综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综采地质条件评价方式,设计了评价总体框架及数据流程、综采地质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评价指标定量化方法,建立了综采地质条件评价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GIS组件MapX开发了综采地质条件评价及最佳开采工艺选择系统,可根据输入的图形和属性资料,快速动态地进行评价及开采工艺的选择。应用于刘桥二矿,圈定出煤炭开采综采场地,给出了评价采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工艺和最优开发接替顺序。  相似文献   

16.
在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绿色矿业已成为国家战略重点推进并得到了广泛认同。大型资源基地绿色调查及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模型的技术实现将为解决生态脆弱区找矿部署与环境保护瓶颈问题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绿色调查与环境评价两方面工作有机结合,分四个层次构建指标框架,通过3S技术提取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信息,结合连续三年的地表水、土壤等多环境介质野外调查取样分析数据,对经过验证的、成熟的评价方法进行优化,运用更兼容、可扩展的Python语言编程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大型锂资源基地环境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将大型基地环境现状划分为环境较差区、环境一般区、环境较好区、环境良好区四类区域,总体准确率达97.77%。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该套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川西大型锂资源基地的环境现状作出有效的评价,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大型锂资源基地环境现状"像元级"可视化分级,较客观地反映了甲基卡矿区及周边资源开发环境问题与影响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可辅助规范大型基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及决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与熵值耦合理论的矿井断层构造复杂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断层构造的非线性特征值、断层规模指数、煤层底板倾角指数、断层断距指数等与矿井构造复杂程度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南某矿为例,对矿井断层构造复杂程度进行多因素评价综合分区。结果显示:该矿井构造以中等和简单为主;在构造简单-中等区,构造对煤层开采基本无影响,而在构造复杂区,断层可导致水文地质条件变得较为复杂,影响煤层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8.
张静 《地质与勘探》2024,60(1):88-94
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频率比模型相结合构建了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模型(AHP-PF组合模型)。以沈阳市蒲河-清水矿区为例,考虑了地质条件、地表特征、开采条件等3方面影响因素,选取了第四纪覆盖类型、第四纪松散层厚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可采煤层顶板强度指标、煤层倾角、地表沉陷速率、采深采厚比、采空区叠置层数等8个评价指标,利用AHP-PF组合模型计算各指标权重及频率比,最后进行采空塌陷危险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采空塌陷危险性高区主要集中在采深采厚比小、沉陷速率大及目前仍在开采的区域,该区域是地质灾害防治、搬迁避让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