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根据2002年山东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数据,对草鱼、鲤鱼、虹鳟鱼、大菱鲆、对虾、扇贝、海带等14个主要养殖品种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2003年水产养殖病害发生趋势,提出了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高密度养殖中投喂频率增加,投饲量增大,消毒剂和药物滥用等带来了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致使养殖水产养殖动物应激因素增多,病害滋生,严重阻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1,2]。因而寻求节约减排、安全高效、抗逆抗病抗应激的无公害健康养殖模式[3]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防治鱼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草药(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medicine)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是中国医药的愧宝。它具有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且其中的某些药物成分不仅有抗菌作用,还具免疫作用,能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提高机体自身的抗菌防病能力。另外由于近年来,集约化、工厂化水产养殖方式的迅速发展,养殖产量的提高及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的使用,使养殖用水体日益恶化,水产品药物残留居高不下,这不仅威胁到水产养殖本身,水产养殖动物病害越来越严重,同时还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进一步开展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研究成为必然趋势。1体外…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生态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生态学是研究水生经济生物及其养殖生产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养殖系统(模式)构建和管理的学问。其是水产养殖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起源于1950年代,是水产养殖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方向包括养殖生物个体生态学、养殖水体环境管理、水产养殖系统生态学、水产养殖生产活动与养殖环境的相互作用、水产养殖生态经济学、生态防病等。其特色主要是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养殖水体的多功能性、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性。  相似文献   

5.
渔用抗菌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残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生动物食品的需求量亦不断增加。我国有水产养殖的天然优势,海岸线长、江河湖泊资源丰富,适合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养殖规模飞速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到1999年养殖产量已占渔业总产量的58%多年居世界首位。但是在养殖产量提高的同时,由于养殖规模扩大、自身有机污染积累、养殖生态环境恶化及区域间苗种的频繁交流等因素影响,致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给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1]。据初步统计:1999年全国水产养殖生产中因病害给渔业造成的损失超过170亿元,其中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6.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是一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水产养殖动物幼体发育必需脂肪酸之一.富含EPA鲜活微藻、干燥微藻和冷冻微藻是水产养殖动物幼体重要的饵料[1].同时,EPA还能增强水产养殖动物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成活率和抗病力[1~3].由于EPA含量是饵料藻品质的决定因素之一,品种选育、生态调控等提高EPA含量的措施均能提高微藻饵料价值.低温能提高微藻脂肪酸不饱和度,以维持生物膜流动性,抵抗低温伤害[4].另外,我们推测长链脂肪酸有可能提高微藻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胁迫及其预防--营养学途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环境胁迫强弱程度的不同对养殖动物的生理功能、免疫力、生长和繁殖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本文综述近10多年来关于水产养殖环境胁迫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如何通过营养调控提高养殖动物的抗胁迫能力,以缓解或减轻环境胁迫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并指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是探讨提高养殖动物抗胁迫能力的途径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福表 《海洋科学》2002,26(7):12-14
在水产养殖中 ,采用网箱围养的方式已相当普遍。网箱养殖有它的特殊性 ,这就是网箱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 ,网箱中的水生动物 ,尤其是鱼类 ,养殖密度高 ,在投饵饲喂过程中 ,过剩饵料和鱼类的排泄物透过箱底 ,沉降到水底积聚 ,淤积层以每年几十厘米的速度增加 ,日积月累 ,有的地方已达1m多厚。这些富含营养的有机物的腐烂 ,使水质发混变臭 ,水体严重缺氧 ,透明度降低 ,并使藻类繁衍 ,微生物滋生 ,病害蔓延 ,这就是所谓网箱养殖的“自身污染” ,它已成为网箱养殖的世界性难题。在国外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他们也是靠濒繁转场 ,隔年调换养殖水域…  相似文献   

9.
水产动物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QTL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华  王志勇 《海洋科学》2011,35(1):105-110
水产养殖业是农业领域中发展较快的一个分支,然而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的发展,许多养殖种类经过多年的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日趋显现,如性成熟过快、个体小型化、品质(肉质)下降、抗逆性下降,病害日益频繁等养殖性状严重衰退的现象。这迫切需要对水产养殖动物进行选育和遗传改良,培育出优质高产抗逆的优良品种。传统的选择是在...  相似文献   

10.
鱼类实验动物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鱼类实验动物的应用、育种及模型开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对其在水产动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水生动物行为生态学是动物行为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对理解水生动物的生存行为机制、指导渔业生产和保护濒危水生动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新型研究技术和手段的出现,水生动物行为生态学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水生动物行为多种多样,本文主要综述了水生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探讨了水生动物运动行为、摄食行为、繁殖行为和集群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水生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与应用前景,以期为水生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双向电泳的技术原理及在水产动物病害研究上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向电泳技术作为高效、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析手段,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概述了双向电泳技术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其在水产动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14.
胶原蛋白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蛋白质。水产动物源胶原蛋白因其丰富的来源和特殊的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水产源胶原蛋白的提取、纯化方法以及理化性质的研究进展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以期为水产胶原蛋白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增强,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群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因此,进行准确可靠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来确定目标区域的物种丰度和群落结构对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环境DNA技术(eDNA)作为一种非入侵性的新手段,正在迅速发展,然而,eDNA技术易出现假阳性,从而导致实时生物多样性监测不准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与eDNA技术相比,环境RNA技术(eRNA)的快速降解使得它具有减少eDNA监测结果假阳性的潜力。本文概述了eRNA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可行性,主要从eRNA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可检测性和提高检测分辨率的潜力两个方面来介绍;综述了eRNA技术目前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eRNA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对未来将eRNA技术实际应用于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 eDNA)技术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生物采样监测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同时监测特定对象或多种水生生物,因其便利快捷,对检测对象和生态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在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长江口水域作为我国最大的河口,是诸多水生生物季节性洄游、觅食和栖息的重要场所,因此对该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准确监测是开展相应生态保护的必要基础。本文归纳分析了环境DNA技术的监测原理,以及在濒危珍稀物种、入侵物种、生物多样性、资源量和遗传多样性监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及限制条件,并结合长江口水域监测工作的具体需求,展望了在该水域应用环境DNA技术进行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水产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现状和展望,并对海洋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作了论述,许多先进技术,如微波技术,辐照杀菌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等,在水产品加工业中应用前景广阔,对海洋低值鱼类资源,水产加工废弃物,以及尚未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引起重视,海洋生物技术在开发海洋食用生物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21世纪水产加工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李建军  王瑞 《海洋通报》2011,30(1):104-107
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几种DNA测序技术原理、特点及其在海洋生物中的应用.展望了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海洋生物研究的影响.DNA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对海洋生物基础研究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为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加快重要海水经济物种的新品种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19.
人工纳米材料对海洋微藻的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人工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与使用,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工纳米材料进入到水环境中,其毒性效应及对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日趋严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人工纳米材料对海洋微藻毒性效应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人工纳米材料对微藻的单一毒性、复合毒性及致毒机理,并对未来人工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