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九八一年,我们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北部地区进行岩体调查时,在巴音诺尔公复式花岗岩体中发现一些球状体(图版Ⅰ—1),单个球体直径为10—14厘米(图版Ⅰ—3), 常有破裂和剥落现象。球体之间为花岗质岩石。 在通过球体中心的切面上,可以见到同心多环带构造,矿物呈辐射状生长。我们认为它是一种少见的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现象。并初步从区域地质、球体特征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参加位于滇中中生代瓮地中的1:5万塔甸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在峨山县迭舍莫两北约3Km的上三叠统舍资组(T_3s)顶部采获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这批化石,先后经云南区调队林敏基高级工程师,云南地质科研所江能人高级工程师和成都地质学院蔡开基副教授等古生物工作者研究,认为有牙齿、肋骨、骨板和荐椎骨等四类,分属鳄类(Crocodilia)、鳍龙类(Sauroplerygia)等。最后由林敏基发出鉴定成果(图版Ⅰ及图版Ⅰ说明),从牙齿(图版Ⅰ图2、3、4)签定结果认为可归蛇颈龙目(Plesiosauria)上龙科(pliosauridae Gray,1825)中国上龙属(Sinopliosaurus Young,1942),并建一新种为舍资中国上龙(S.sheziensis sp.nov.)。与其一起采获的肋骨(图版Ⅰ图6、8、9)、荐椎骨(图版Ⅰ图7)和骨碎片(图版Ⅰ图5)被认定为是鳍龙类(Sauroplerygia),骨板(图版Ⅰ图1),是鳄类(Crocodilia)。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黄土,许多黄土塬区的地下水已被大量地开采利用。本文根据笔者在洛川塬从事黄土地下水研究工作,提出一点看法,以资讨论。一、黄土结构的基本特征黄土由骨架颗粒和胶结物组成。骨架颗粒通常占50—70%,包括租碎屑矿物(大于0.01mm)和微粒集合体。其中,粗碎屑矿物主要为石英(占30—40%)、长石(约占20%)和方解石(约占5%)。微粒集合体大多由细碎屑矿物(小于0.01mm)被粘土矿物和碳酸盐胶结而成,亦有由较大的碎屑矿物(主要为石英)表面吸附许多成分复杂的微细颗粒组成。它们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图版Ⅰ—1)。黄土胶结物主要是以伊利石为主的粘土矿物及碳酸盐矿物,呈针状、纤维状或网格状存在于骨架颗粒之间(图版Ⅰ—2)。按骨架颗粒接触状  相似文献   

4.
岩浆岩结构     
(二)分结结构 岩浆中两种主要矿物结晶时略有结晶先后,其结晶程度先者高于后者,统称为分结结构。 1.辉绿结构 先结晶自形程度高的斜长石交叉搭成格架,格架中充填着一个与斜长石相同粒度的它形辉石颗粒(图版Ⅰ—19)。 这种结构是岩浆在封闭平衡条件下,SiO_2含量在47—52%,Al_2O_3含量在18—20%  相似文献   

5.
桂林唐家湾生物礁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发现经过 在桂林南郊唐家湾公路以北约300米处(图1),有一个碳酸盐岩体,其两侧岩层产状相反,上面被一水平岩层复盖(图2,图版Ⅰ—1)。过去都认为其下部为一个小型背斜构造,其上部的水平岩层是逆掩断层造成的。 1980年底,作者在该岩体中发现了大量的造礁生物。经过仔细观察和研究,认为该地碳酸盐岩的特殊形态并不是地质构造现象,而是一个生物礁灰岩的岩隆。   相似文献   

6.
江西崇义早奥陶世笔石地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 1964年,我们在江西西南部的崇义县过埠公社牛皮湾—牛皮垄测制了下奥陶统剖面(图1)。系统地采集了化石(图版Ⅰ)。该地的下奥陶统可分为印渚埠组和宁国组。宁国组中笔石丰富,可划分为九个带(其中包括Tetragraptus fruticosus带和Oncograptus带)。它们与皖南、浙江、江西东北部宁国  相似文献   

7.
酸性火成岩,尤其是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及浅成岩中各种过渡类型的结构特别多,对生成条件的反映亦比较灵敏。例如华南许多地方(浙江桐庐,临安—胃化;江西抚州至乐安的玉华山、桐山;福建古田,龙溪、闽清、德化石牛山、南靖梅林;湘粤边界的天鹅寨等)的次火山相或侵出相出露的流纹质—流纹英安质岩体中,从岩体的边缘到岩体中心,岩石基质中矿物颗粒逐渐变粗,其结构也具规律的变化。以浙江桐庐的自碎二长花岗斑岩为例,其外围的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的基质具霏细结构(图版Ⅱ—1),向岩体内部逐渐变为包含霏细结构(图版Ⅱ—2),包含微晶结构,其中心(岩石由流纹英安质熔岩相变为自碎二长  相似文献   

8.
《探矿工程》1979,(6):11-14
本文对爆炸法金刚石单飞片一铁基粉末冶金方案多相混合多孔隙介质中击波压力、质点速度和单飞片速度进行了计算,并绘出p—u_1—u_(0f)图版。通过以上图版可以选择最佳爆炸合成金刚石的参数,从而探索铁基—粉末冶金方案的合成金刚石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缝合线构造在碳酸盐地层中发育是极为普遍的,如在宁镇山脉奥陶纪仑山灰岩、中石炭纪黄龙灰岩、上石炭纪船山灰岩、下二迭纪栖霞灰岩及下三迭纪青龙灰岩、浙西皖南一带寒武纪灰岩、杭州石炭二迭纪灰岩、赣南湘南泥盆纪、石炭二迭纪及下三迭纪灰岩、桂林附近泥盆纪、石炭纪灰岩等地层中几乎都有缝合线的发育(参看图版Ⅰ及图版Ⅱ)。发育  相似文献   

10.
Tylotites petiolaris吻部构造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提供了探索早期翻吻动物辐射的一个绝佳的窗口。澄江动物群翻吻动物包括8科10属10种,其中罗惠麟等(1999)依据仅有的一块不完整的标本建立Tylotites petiolaris,并将其归入叶足动物。2002年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野外工作组在尖山剖面采集到两块完整的具有吻部的标本,本文籍此对该属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特别是吻部和躯干表面的特征,从而说明T.petiolaris为翻吻动物。因为与澄江动物群中其他翻吻动物形态有较大差异,据此建立瘤节虫科,新科Tylotitidae fam.nov.。描述如下:虫体较长,呈圆管状,长可达100mm,宽2~4mm。身体基本可以分吻部和躯干部两部分。吻部与Cricocosmia特别相似,为典型的三段式构造,从下到上可依次分为Ⅰ、Ⅱ、Ⅲ段,Ⅰ段与躯干前端连接,直径同于躯干,表面有10列纵向的略为弯曲的小刺(图版Ⅰ,图1a,1b;插图1)。最前端吻刺最为粗壮,向后的吻刺逐渐变小。Ⅱ段位于Ⅰ段之前,向前略微收缩,光滑无刺。Ⅲ段位于吻部顶端,可进一步分为A、B两部分:A段直径后端大于Ⅱ段,表面密布斜列排列的小刺,从后向前,小刺变大;B段光滑无饰,直径小于A段。Ⅲ段可强烈自由弯曲(图版Ⅰ,图1a,1d)。颈部长约5mm,表面光滑无饰,直径略小于躯干。躯干表面具56~58个环脊,52排粗刺,最前面第4~6个环脊表面无刺,环脊之间为环沟。躯干由前向后直径逐渐增加,在中后部增至最大,然后虫体直径基本上一致。躯干刺成行成列排列。环状分布的躯干刺随着环脊与环沟落差的变化而改变,到躯干后部逐渐减小。每一个环脊之上有12个粗刺,腹刺长度小于背刺。有些躯干刺的轴部显示较强的黄铁矿化,表明其可能为中空结构(图版Ⅰ,图1c),可能有体腔伸入,躯干末端具有一对尾刺,躯干整体弯曲成6字形(图版Ⅰ,图1a,1b)。肠管从吻部一直延伸到躯干末端。肠道位于一个空闻的体腔内,Ⅰ段表面宽约1mm的黑色区域可能为胃,肛门位于躯干末端的腹面(图版Ⅰ,图1b)。T.petiolaris很可能表栖生活于海底底面上。因为体表长刺具有很强的防御作用,腹刺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抓牢沉积物,所以,很可能通过背腹波动在海底底面作蠕形运动,也不排除蜷曲一解蜷的运动方式。吻部的主要功能可能为捕食。几条T.petiolaris个体相互盘绕(图版Ⅰ,图2),很可能与其两性交配有关。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沉积体系与砂岩型铀成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宏刚  欧光习 《铀矿地质》2006,22(3):136-142,189
沉积体系分析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沉积体系分析和层序地层学为依据,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沉积体系特征、沉积相的空间展布、沉积环境的演化和层序地层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1)沉积相的平面分布控制着砂体的空间展布,进而影响着赋铀砂体的空间分布;(2)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的演化创造了良好的岩相及岩性组合条件,有利于层间氧化作用的进行;(3)沉积层序控制了3层结构的岩性空间组合.  相似文献   

12.
滇东北晚二叠世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层剖面岩相组合、沉积构造序列、生物化石标志等分析了研究区晚二叠世沉积体系与其空间配置格局及演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古地理背景下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建立了研究区晚二叠世的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煤层层位的空间叠置关系及其形成机制,初步分析了煤中硫的分布规律,讨论了研究区厚煤层(C5)在层序格架下的聚煤特征和位置。结合最新的勘探资料,预测出研究区中西部盐津—彝良一带蕴藏着资源潜力巨大的优质煤。建议今后在保持东部威信—镇雄一带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注意加大对预测靶区煤田的地质勘探投入。  相似文献   

13.
倪超  纪友亮 《中国地质》2006,33(1):193-200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对该区进行层序地层学的分析和研究,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将饶阳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并对每个层序的主控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总结出各层序的不同特点。同时对每个层序内部的沉积特点和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层序发育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研究过程中,还对层序不同体系域的油气藏类型和油气聚集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各体系域可能发育的最有利的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14.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层序地层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 识别了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的层序界面, 建立了凹陷层序地层格架, 研究凹陷内部沉积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特征, 并建立了单断箕状断陷盆地沉积相模式。根据油气生、储、盖组合特征, 预测腾格尔组(层序Ⅲ)和都红木组一段(层序Ⅳ)为油气有利成藏层位, 南部缓坡河道砂体储集层和北部陡坡冲积扇储集层为油气有利储集相带, 达尔其断块和桑合地区为油气有利成藏区块。   相似文献   

15.
根据野外露头信息的综合分析,结合沉积模式和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总结了燕山地区宣龙坳陷洪水庄组和铁岭组的沉积相特征和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该区洪水庄组-铁岭组沉积时期为一套局限台地潮坪相沉积,垂向上的沉积微相更能敏锐地反映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根据对各个层序界面的识别,将洪水庄组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DS1,铁岭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DS2和DS3,由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组成,不具有形成凝缩层的环境.根据研究区各时期沉积环境与层序地层的特点,建立了符合研究区洪水庄组和铁岭组的沉积模式,初步探讨了研究区所经历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对滇中元江地区调查研究发现一套以钙质浊积岩-碎屑浊积岩组合为特征的岩石序列。测制的剖面由2个钙质浊积岩-碎屑浊积岩旋回组成,发育大量不完整的鲍马序列组合及粒序层理、斜层理、包卷层理、槽模构造、透镜状构造等典型浊积沉积构造,且岩石成熟度及分选度都较低。上部还发育一套凝灰质球粒石英岩,粒序层理发育,在其中获得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1102±76Ma和1713±48Ma(YJgzn-03),具有明显铅丢失现象;对侵入地层中的石英正长斑岩进行年代学研究,获得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349±13Ma和1732±13Ma(YJgzn-02),上部未发生明显铅丢失的平均年龄为1718±30Ma,应为成岩期年龄。两者的锆石都具环带结构,Th/U值都大于0.4,都明显发生了铅丢失,且形成时代相近,应为同期岩浆作用的结果。推测该套地层沉积或受到后期热蚀变年龄为1713±48~1718±30Ma,其沉积年龄应早于古元古代晚期。对比区域昆阳群及前人划分的古元古代地层,认为这套地层下伏于昆阳群之下,应属于早于古元古代晚期(1.7Ga)的碳酸盐前缘-陆棚斜坡浊积岩体系,建议依据地名定义为古元古代"曼林组"(Pt1m)。  相似文献   

17.
新疆托克逊煤田侏罗系成煤环境及沉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大量钻孔资料, 测井资料、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对托克逊煤田西山窑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 共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 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6个体系域。通过沉积基础图件、沉积环境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西山窑组沉积演化特征。SQ1层序中, 河控三角洲发育, 在湖缘及泛滥平原区形成稳定的泥炭沼泽, 且聚煤作用时间长, 强度大, 分布广, 形成了稳定的厚煤层; SQ2层序由于构造变动频繁, 加上后期剥蚀严重, 导致聚煤作用逐渐减弱。通过对托克逊煤田西山窑组的沉积环境特征和煤层聚集规律的分析为下一步的煤炭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re is very little understanding of tellurium (Te) distribution and behaviour in sedimentary rocks. A suite of 15 samples of reduction spheroids (centimetre‐scale pale spheroids in otherwise red rock), including samples from eight localities in Triassic red beds across the British Isles, were mapped for Te using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Almost all showed enrichment in Te in the cores of the spheroids relative to background red bed concentrations, by up to four orders of magnitude. Some were also enriched over background in gold and/or mercury. In one case, discrete telluride minerals were recorded. The data show that Te is mobile and can be concentrated in low‐temperatur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controlled by redox variations. The consistency in enrichment across widely separate localities implies that the enrichment is a normal aspect of red bed diagenesis and so likely to be controlled by a ubiquitous process, such as microb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湾盆地北部凹陷涠洲组层序地层格架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振川  魏魁生 《沉积学报》2001,19(4):563-568
通过地震、测井和岩心等资料及重矿物变化规律的综合分析,识别出沉积基准面旋回产生的层序界面,在北部湾盆地北部凹陷涠洲组划分出 3个超层序 9个三级层序,并研究了各层序发育的特征及沉积体系构成。盆地充填超层序的发育受控于中长周期基准面变化,层序地层单元在中长周期基准面旋回中所处位置不同,其地层厚度、沉积体系的类型和分布均有显著的不同。通过分析对比确认主要控油层序为超层序 1的层序 2和 3,主要储层赋存于低水位和水进体系域。以基准面旋回为基础,论述了层序与油气储盖组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川西凹陷地区更新统砾石层沉积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相关资料,从宏观形态和沉积特征多方面对川西凹陷地区的更新统砾石层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各时期更新统砾石层平面上均呈扇状,具多级阶地.各砾石层的岩性结构柱、基本层序、砾石的组构特征均表现为河流相冲洪积成因.并通过ESR和孢粉、充填序列和地貌标志探讨了区内各更新统砾石层的沉积时代、古气候特征.综合研究表明区内存在4套不同特征的更新统砾石层,它们不仅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密切联系,而且在沉积特征和形成时代上也具继承性.沉积环境均为温暖潮湿热环境下,出龙门山的古青衣江在盆地中不同时期、不同位置的沉积响应.并反演古青衣江水系在前陆盆地中不同时期的迁移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