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任何一种文明的历史和其对自然的开发程度成正比,一个民族的资源开发历史越悠久,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严重。因此,“文明越是灿烂,它持续的时间就越短。文明之所以会在孕育了这些文明的故乡衰落,主要是由于人们糟踏或者毁坏了帮助人类发展文明的环境。”(弗·卡特、汤...  相似文献   

2.
卟啉的疏水性和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使其光催化性能大幅降低。针对此,本文采用多元芳香酰氯化合物对多元氨基化卟啉(四氨基卟啉单体,TAPP)进行交联,合成出两种具有一定亲水性和互穿网络结构的新型芳香酰胺键联卟啉聚合物(均苯三甲酰胺键联卟啉聚合物,TAPP-TMC;对苯二甲酰胺卟啉聚合物,TAPP-TPC),以提高可见光催化性能。探究了其形貌、多孔结构及对可见光抗菌和染料降解等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TAPP,TAPP-TMC和TAPP-TPC聚合物均表现出更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大肠杆菌抑菌率分别是TAPP的2.5和2.6倍,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分别是1.9和2.6倍;罗丹明B降解效率是4.2和5.6倍。同时,比较两种聚合物,具有较大孔容和比表面积的TAPP-TPC聚合物光催化性能更优。因此,芳香酰胺键的引入使卟啉聚合物具有一定亲水性、多孔结构和刚性基团,能有效提高卟啉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近三十年来曹妃甸岸线岛体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1979年、1987年、1991年、1997年、2002年-2005年、2008年、2012年十个时期曹妃甸遥感影像图解译的基础上,从自然地理学角度对岸线和岛体历史演变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得到曹妃甸岸线和岛体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曹妃甸岛体面积在近半个世纪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0.34 km2增加为227.34 km2;岸线整体表现为向海推进,1979年曹妃甸陆域岸线25.21%为自然岸线,之后自然岸线比例逐渐减少,自2002年起人工岸线占据了曹妃甸陆域岸线的全部,2012年岛体整体人工岸线长度较1989年自然岸线增长10倍之多;岛体在自然演变时期呈现中部侵蚀、两端淤积、端点延长、西向漂移且中心点逐步向大陆靠拢的变化特征,自2005年起自然状态岛体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4.
相明 《海洋世界》2010,(12):10-10
<正>海洋外来生物入侵可以理解为非源产地物种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从原分布海域引入到新的海域,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海洋生态系统中具备了自我再生能力,并对当地的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渔用高强度聚乙烯单丝的耐老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未加稳定剂和抗氧剂的渔用高强度聚乙烯(High-strength polyethylene,简称HSPE)单丝进行了自然暴露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渔用HSPE与普通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单丝的耐老化性能有一定的差异;从一定条件下断裂强度保持率和断裂伸长率保持率这2种指标来看,渔用HSPE单丝具有优势,HSPE单丝耐老化性能优于普通PE单丝。自然暴露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所得出的两种试样的耐老化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群泥蚶的5种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韩国自然种群、广西自然种群、乐清自然种群、山东自然种群和乐清养殖种群泥蚶的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氢酶(CAT)、醇脱氢酶(ADH)、苹果酸酶(M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5种同工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群泥蚶的ME同工酶无差异;ADH和SOD同工酶除韩国自然种群泥蚶外,其它4个种群泥蚶无差异;MDH同工酶除乐清自然种群和养殖种群泥蚶外,其它3个种群泥蚶均有差异;CAT同工酶在广西自然种群泥蚶中没有表达,在韩国自然种群泥蚶与山东自然种群、乐清自然种群和乐清养殖种群泥蚶中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测试研究了胶州湾近岸李村河、海泊河入海口沉积物中氮、磷及重金属含量,以石老人近岸沉积物作为对照,对其污染状况与该生境半知菌种群数量及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李村河与海泊河入海口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3.64和1.75,分别为对照区的23.59倍和10.58倍;李村河入海口总氮、总磷平均值分别为对照区的1.73倍和1.33倍;海泊河入海口总氮、总磷平均值分别为对照区的1.44倍和1.98倍;李村河入海口综合污染最为严重.沉积物中可培养半知菌数量随着污染程度(污染指数)增加而减少,这种变化与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性较强,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内,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增大时,半知菌多样性指数也相应增大,但达到一定程度时,半知菌多样性指数会迅速下降接近为0.氮磷的变化只对半知菌部分种群的数量产生影响,对半知菌整体的数量以及多样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不锈钢环形采泥器 ,在胶州湾潮间带沿天然断面选取典型站位 ,现场采取无扰动沉积物样品 ,应用生物扰动实验系统 (Annular Flux System) ,选用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缢蛏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结果表明 :菲律宾蛤仔个体的生物沉降率平均为 0 .15g/ m2 · h· ind,平均净生物沉降率为自然颗粒沉降率的 3.0 5倍 ;缢蛏个体的生物沉降率平均为 0 .2 9g/ m2·h· ind,平均净生物沉降率为自然颗粒沉降率的 2 .6 3倍。  相似文献   

9.
采用温室大棚内露地种植的方式,研究了叶面喷施海藻提取液对小油菜和韭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提取液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小油菜和韭菜生长发育,提高小油菜和韭菜的产量,改善小油菜和韭菜的品质,其中海藻提取液稀释200倍处理对小油菜的增产效果最明显,稀释400倍处理对韭菜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可明显提高其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硅限制对三角褐指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不含硅的f/2人工海水培养基对处于生长指数末期的三角褐指藻进行了0、6、12、24、48h的硅限制并测定了其叶绿素a、叶黄素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硅限制对三角褐指藻叶绿素a和叶黄素含量无影响,对脂肪酸组成影响显著。硅限制显著增加了C14∶0、C16∶0、C16∶1、C16∶2、C20∶5(EPA)百分含量,但各脂肪酸响应硅限制的时间不同。C14∶0在硅限制24、48h显著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1.33倍、1.41倍。C16∶0在硅限制6、48h显著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1.12倍、1.19倍;C16∶1在硅限制48h显著增加,是对照组的1.16倍;C16∶2在硅限制24h显著高于对照组,是对照组的1.27倍;EPA在硅限制24h百分含量达到最大值21.86%,分别是0h和对照组的1.11倍、1.18倍。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时间的硅限制能显著提高三角褐指藻EPA百分含量,以期为工业化生产EPA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铁对自然群落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室内加铁实验,研究了铁对胶州湾自然群落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加入铁的浓度在5×10-8mol时,实验第7天的总细胞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分别比不加铁的对照组增加了5.9倍和3.7倍。加入铁的浓度增加10倍,达5×10-7mol时,浮游植物的生长速度更快,实验第5天的细胞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是对照组的34.9倍和16.1倍。浮游植物优势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在加铁浓度为5×10-7mol时,第5天达最高峰,而在加铁浓度为5×10-8mol和对照实验组,细胞数量达到高峰的时间推后了2d,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在中肋骨条藻衰败后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2.
海滩资源是我国沿海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在具备护岸功能的同时又极具旅游功能。然而,受风暴潮、海平面上升等自然因素及直接或间接的开发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海滩资源破坏严重,部分海滩资源退化甚至消失。基于此,文章提出建立我国海滩保护管理基线,禁止在基线管理范围内从事挖沙以及建筑施工等人类开发活动的建议。文章从海岸地貌、海滩自然形态、生态特征和开发类型等方面定性地提出建立以海岸线为陆域控制线;从维护泥沙动态平衡和保持海滩自然特征为基础提出建立以闭合深度线为近岸海域控制线。该管理基线的建立对规范针对海滩环境的人类开发活动、维护我国沿海海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海岸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南极菌Pseudoalteromonas sp.S-15-13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冻融循环及培养基中NaCl、葡萄糖含量和pH对多糖合成关键酶基因ugd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ugd的表达,在2℃和10℃培养温度下,培养24h后ugd的表达量约为20℃时的4倍;冻融循环后,ugd的表达量上调,第2个冻融循环后ugd的表达量较对照提高了6.85倍;NaCl对ugd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即NaCl含量为6.0%时ugd的表达量是对照(3.0%)的3.97倍,但含量达9.0%时ugd表达量仅为对照的2/5;葡萄糖能够提高ugd的表达量,当含量为2.0%时ugd表达量为对照的13.68倍;在一定范围内(pH5.0—8.0),pH的改变会促进ugd的表达,当pH为6.0时ugd表达量约为pH7.0时的2.15倍。  相似文献   

14.
华北盐场孤雌生殖卤虫克隆及其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于1984—1986年完成。查了华北八个盐场卤虫卵的倍性组成,共建立不同盐场卤虫的五倍体克隆8个、二倍休克隆7个,并用银染技术对孤雌生殖二倍体卤虫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到以下结果:1.发现华北孤雌生殖卤虫有五倍体存在;2.将五倍体与二倍体卤虫两者相比,在许多方面有明显差异;3.华北孤雌生殖二倍体卤虫染色体具有典型的减数分裂行为,与美国旧金山两性生殖二倍体卤虫的粗线期染色体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5.
岩石生热率是研究地球内热的一个重要的参数。本文根据自然伽马与岩石生热率的关系,利用盆地4口钻井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计算出桑托斯盆地主要岩石或矿物及地层的生热率。本文统计了2964个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值,主要岩石或矿物的生热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泥岩、砂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硬石膏和盐岩;盆地地层的生热率随深度增加显著降低,生热率体现出受控于岩性变化的特征。以S1井为例,根据岩石生热率和热流的关系,计算出盆地中各个组的生热率,Marambaia组、Itajai-Acu组、Itanhaem组、Ariri组、Guaratiba群、Camboriu组生热率分别是1.36±0.16μW/m3、1.52±0.15μW/m3、1.30±0.3μW/m3、0.46±0.18μW/m3、0.64±0.23μW/m3、0.37±0.07μW/m3,盆地沉积地层产生的热量占表层大地热流的13.62%,因此沉积地层具有一定的产热潜力,对区域有机质的成熟度有一定的影响。建立了岩石圈分层生热模型,其中地壳热流贡献为15.38mW/m2,占表层大地热流的30.76%,地幔热流贡献值为34.62mW/m2,地壳和地幔的热流比例为0.44,具有“冷壳热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越冬期间水温下降对大黄鱼抗氧化水平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研究了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冬季海区自然降温不同阶段(20、16、12、10、8℃)肝脏和肌肉中抗氧化水平及血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自然降温过程中, 肝脏中3 种抗氧化酶变化趋势不同, 其中SOD 活性呈升高趋势, 8℃时SOD活性最强; POD 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16℃时活性最高; CAT 活性呈下降趋势; 而肌肉中这3 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肝脏中GSH 和MDA 含量在16℃时最高; 肌肉中的3 种抗氧化酶活性、GSH 和MDA 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明显低于肝脏中, 反映了肝脏对清除自由基具有重要作用, 在抗氧化调节方面起到主要作用。血清酶ALT、AST、ALP、LDH 及CK-MB 随水温自然下降酶活性均呈现降低趋势, 即20℃时酶活性最强; CK 和LIP 随着水温降低, 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ADA 和GGT 随水温降低活性呈上升趋势。血清酶的不同变化, 说明水温对大黄鱼血清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朱旺港人工礁区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于2010年5~11月和2011年3月对该海域人工礁区和自然对照区进行逐月调查.结果表明,人工礁区游泳动物种类比对照区丰富(1.42倍);并且人工礁区的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对照区.人工礁区的CPUE也明显高于对照区,人工礁区的Al区(建于2008年)和A2区(建于2009年)分别是自然对照区CA区的1.43和1.55倍,其中经济种类日本蟳的CPUE分别达到2.69和2.97倍.初步体现人工鱼礁投放后的集鱼效果,且礁区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滩涂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沿海湿地,甚至在全球都具有一定地位。其生态系统多样,物种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结合国内外湿地研究的进展,对江苏省湿地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江苏省湿地生态资源利用不合理,加上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等问题。结合江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滩涂开发中坚持“生态优先”的实践途径;滩涂开发要保持适度性原则;珍惜稀缺资源,切实保护和保全滩涂资源;加强对滩涂湿地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9.
岩石生热率是研究地球内热的一个重要的参数。根据自然伽马与岩石生热率的关系,利用盆地4口钻井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计算出桑托斯盆地主要岩石或矿物及地层的生热率。统计了2 964个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值,主要岩石或矿物的生热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泥岩、砂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硬石膏和盐岩;盆地地层的生热率随深度增加显著降低,生热率体现出受控于岩性变化的特征。以S1井为例,根据岩石生热率和热流的关系,计算出盆地中各个组的生热率,Marambaia组、Itajai-Acu组、Itanhaem组、Ariri组、Guaratiba群、Camboriu组生热率分别是(1.36±0.16)μW/m3、(1.52±0.15)μW/m3、(1.30±0.3)μW/m3、(0.46±0.18)μW/m3、(0.64±0.23)μW/m3、(0.37±0.07)μW/m3,盆地沉积地层产生的热量占表层大地热流的13.62%,因此沉积地层具有一定的产热潜力,对区域有机质的成熟度有一定的影响。建立了岩石圈分层生热模型,其中地壳热流贡献为15.38 mW/m2,占表层大地热流的30.76%,地幔热流贡献值为34.62 mW/m2,地壳和地幔的热流比例为0.44,具有“冷壳热幔”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条斑星鲽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组织器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对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人工种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组织器官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和描述。结果表明:比例性状体长为体高的1.67~2.01倍、为头长的3.47~3.90倍;头长为头高的1.07~1.49倍,为吻长的5.11~8.18倍,为眼径的4.60~6.33倍,为眼间距的11.3~14.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51~0.63倍;可数性状背鳍、臀鳍、腹鳍、胸鳍、尾鳍鳍条数分别为75~80、53~56、6、12、19;侧线鳞数88;食道粗短,胃发达且分化明显,肠在腹腔内呈一个盘曲,比肠长(肠长/体长)为0.55~0.64,以上表明条斑星鲽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成熟雌鱼两卵巢形态不对称,其中无眼侧略大;一对"矢耳石"呈椭圆形,薄而透明,对向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