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介绍卢敏教授基于虚、毒、瘀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卢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本虚标实之疾,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本,外邪侵袭、血瘀经脉为标,提出其病机为虚、毒、瘀。“虚”者,为气血、肝肾亏虚;“毒”者,有外毒、内毒之分,风、寒、湿等外来邪气为外毒,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形成为内毒;“瘀”者,或因跌仆损伤致瘀,或痰湿阻滞致瘀,或正气不足,久病气虚致瘀。其针对不同病机分别运用补益法、祛邪法、活血法进行治疗,突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体现了三因制宜、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等理念,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介绍江劲波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经验。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外邪入里、脏腑功能失调、七情内伤等致火热内盛,迫血妄行而发病;或气血亏虚、阴阳亏损而致病。临证辨为火热迫血妄行证、心脾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火旺证、脾肾阳虚失血证,分别以三黄四物汤、八珍汤、二至丸合茜根散、附子理中丸治疗,并随症加减,获得佳效。  相似文献   

3.
介绍田心义教授运用经方辨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田老认为颈椎病多因颈部气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加之外感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所致,病机主要以气血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邪侵袭为标。临床治以益气温经、活血通络之法,常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或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法,湿重者多用羌活胜湿汤加减,寒重者多以葛根汤和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或治以补益肝肾,健运中焦之法,多以独活寄生汤加减。但临证时病因病机多复杂,证候多有兼夹,因此临床运用应侧重整体审察,分清主次,重视主症,兼顾次症,灵活运用经方加减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介绍蒋益兰教授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经验。蒋教授认为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机主要为脾胃亏虚、肾精不足,从而导致气血亏虚、精亏髓少,故以健脾益胃、补益气血、填精生髓为治疗原则,用药以扶正培本为主,且注重顾护脾胃之气,恢复脾胃运化功能。方药主要以经验方脾肾方为基础,随症加减,灵活变通,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介绍潘敏求教授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潘教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此类患者阴阳失和,多属肝肾亏虚、瘀毒内结之证,故提出“调和阴阳”的总治则及“疏肝补肾、化瘀解毒”的治法,常予六味地黄丸、二仙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随症加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介绍彭力平教授辨治骨痿经验。彭教授认为,骨痿与肾、肝、脾三脏密切相关,与气血亏虚相连,“瘀”贯穿疾病始终,临证将其辨证分为四型,即脾肾阳虚、肝肾亏虚、气血亏虚、气虚血瘀型。在治疗过程中重视补肝肾、强筋骨、补气血、化瘀血,重视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及“治未病”思想的运用,并在遣方用药中体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思想,反映出其辨治骨痿独到的学术思想,值得传承学习。  相似文献   

7.
介绍卢敏教授辨治长骨骨折迟缓愈合的经验。卢教授认为长骨骨折迟缓愈合主要病机为“虚”“瘀”,虚责之于气血亏虚、肝肾亏虚、脾肾不足,瘀责之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临证之时应结合脏腑、气血辨证。在治疗上,卢教授灵活使用经验方,病证结合,处方具有祛邪不伤正,脾肾同调,气血并治,筋骨并重的特点,并结合中医外治疗法,重视宣教及功能锻炼,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仇湘中教授运用“三期三型”辨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经验。仇教授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病情演变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分别对应五脏渐亏、寒邪凝滞、瘀血阻络3个证型,其根据各期病情特点辨证论治,强调“治未病”思想,对于未病的患者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提高峰值骨量,寓意未病先防;早期重在补益五脏,延缓骨量的丢失,强调有病早治;中期在补益的基础上重用温中散寒,稍加活血化瘀之品,意在既病防变;晚期则以活血化瘀为中心,但仍注重补益与驱寒,同时强调功能锻炼,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旨在病胜防危。善用虫药、藤药,善补后天以助先天,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鲍身涛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皮肤溃疡的经验。鲍教授认为慢性皮肤溃疡的病机复杂,主要以脾胃亏虚为本,以痰、湿、瘀为标,立调养脾胃为主要治疗原则,强调健脾补虚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临证中四诊合参将慢性皮肤溃疡分为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治以益气健脾、温阳健脾、滋阴运脾,分别予以归脾汤、阳和汤合参苓白术散、玉液汤加减治疗。临床随症加减,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介绍王晞星教授从湿热论治膀胱癌的经验。王教授创立以“和法”为纲辨治肿瘤的学术思想,临证主张从湿热论治膀胱癌。其认为膀胱癌病机总属湿热下注,痰瘀毒结,气血亏虚。临证治以清利湿热毒邪为主,辅以化瘀祛瘀散结,以四妙丸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为基础方治疗,祛邪为主,兼顾扶正,以清热利湿与调和寒热、脏腑、气血之法并用,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赵凤林辨治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经验。赵师辨证论治主张以“虚”为本,以“培补脾肾”为先。对于阴寒凝滞者,治以温润通便之法,方以济川煎合理中丸加减;中气不足者,治以补中益气之法,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阳虚寒积者,治以温化寒积之法,方以温脾汤加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苏新平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苏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多以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热外袭为标,其结合临床经验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寒湿、湿热、痰瘀互结、肝肾亏虚型,治疗上主要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清热除湿、舒筋通络,祛痰化瘀、通络止痛,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为法,用药注重寒热调节、补行兼施,并善用虫类药物,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介绍蔡美主任医师治疗乳腺癌术后的经验。其认为乳腺癌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洁、劳倦过度及六淫外邪等,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瘀毒内结,临床可分为肝郁气滞、痰毒互结、气血亏虚、脾肾虚损、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等证型。蔡师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主要为气阴两虚之证,阴虚日久则出现火旺之证,临证辨治应从肝、脾、肾三方面综合考虑,以扶固正气为主,视其气血盈亏分虚辨实,适当佐以祛邪,达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之效,自拟脾肾方,针对术后治疗的不同时期和并发症,分清轻重缓急,悉心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4.
介绍朱莹教授运用补、润、通三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经验。朱教授认为,老年性便秘多因气血阴阳亏虚,肠道传导无力、失于濡养所致,治疗时应以虚为本,以燥为标。其根据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常以补中益气汤、润肠丸、增液汤、济川煎等为主方补益气血阴阳,合用麻子仁丸、五仁丸或其他质润多脂之品润肠通便,标本兼顾;虚实夹杂者,可根据兼夹气血、寒热、湿食之不同,伍以理气活血、散寒清热、化湿消食之方药,补虚泻实,辅以通法,三法并进,并重视对老年性便秘患者的疾病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的指导,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朱永康教授治疗术后肠粘连性腹痛经验。朱教授认为,术后肠粘连性腹痛的病机特点为多虚多瘀,应抓住“不通则痛”的根本病机,以通为用,辨清虚实,尤重气血,并针对临床常见的气滞、血瘀、气血亏虚证进行辨证论治,提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益气血等主要治法,临床运用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介绍刘华一教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经验。刘教授认为失眠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临床多从病因病机入手,以治胃为基础,兼以补虚泄实,调整脏腑阴阳。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将失眠分为食滞胃脘、痰热中阻、肝胃不和、心脾两虚4个证型,分别治以保和丸合枳术丸加减、黄连温胆汤加减、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归脾汤加减。临床随症化裁,合理用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吴云定教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经验。吴教授认为该病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标实为夹瘀、夹寒、夹痰、夹气滞。治疗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为主,或兼化瘀通络,散寒止痛,祛湿化痰,行气消滞。采用施氏伤科温经养荣汤加减治疗,获效颇佳。  相似文献   

18.
总结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卜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乃糖尿病发展至后期,由气血阴阳亏虚、痰浊瘀血阻络所致。根据其病情轻重,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但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浊瘀血阻络为标,虚实夹杂,互为因果。根据患者早、中、晚三期临床表现,卜教授分别提出以益气养阴,行血通络、养血活血,化痰通络、温阳散寒,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同时配合独创的豨莶通络液外洗治疗,并将化瘀通络法贯穿于三期治疗之中,标本兼治,内治外治并施,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总结全国名中医潘敏求教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经验。潘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胰,实系脾胃,与肝、胆、肾相关,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湿热蕴结、瘀毒内结。临床将其辨证分为湿浊阻遏、肝郁蕴热、气血瘀滞、气血亏虚四型,分别予以茵陈五苓散加减、柴胡疏肝散加减、膈下逐瘀汤加减、十全大补汤加减治疗。并注重分阶段论治,早期为邪气偏盛阶段,以攻毒为主;中期为邪盛正虚阶段,宜攻补兼施;晚期为正气亏虚阶段,宜补养脾肾,改善体质。临床创制经验方莪术大黄汤内服,并配合三王止痛膏外敷,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0.
介绍卜献春教授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多因肝血亏虚,筋脉失养,而致虚风内动,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水液运化失司,痰湿内生,痰瘀互结,壅塞脉道所致,核心病机为“络虚”“络瘀”,主要从肝论治,兼活血化瘀等治法。其临证辨证论治,阴虚血瘀证予养血通络汤加减滋阴养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气虚血瘀证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补气活血、化瘀通痹;肝肾亏虚证予六味地黄丸加减补益肝肾、填髓生精;阳虚寒凝证予当归四逆汤加减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