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西藏樟木口岸古滑坡变形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樟木口岸古滑坡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形陡峻,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雨量丰沛,基底为前震旦系达莱玛桥组黑云斜长片麻岩、片岩,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崩坡积物。本文采取地表裂缝监测、地表位移监测和深部位移监测3种方法,对古滑坡的变形特征与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分析。监测结果表明两个古滑坡未发生变形,处于稳定状态,福利院古滑坡体中部发生复活,即消防队次级滑坡,目前该滑坡处于蠕动挤压阶段,变形呈缓慢增长趋势,降雨和人为开挖坡体是滑坡复活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杨柳垭滑坡应急处置为例,研究控制推移式滑坡体变形成灾的途径。从变形特征、工程地质、处置过程和工程措施4个方面分析其应急措施。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对各项工程的效果检验表明,推移式滑坡抢险可通过后缘减载、前缘堆载、抗滑桩和地表截排水,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3.
西藏昌都地区夏通街滑坡是在古滑坡体上复活的新滑坡。自2001年以来滑坡变形破坏迹象日趋严重,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通过对滑坡的现场调查,了解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并对变形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在分析其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滑坡体的复活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夏通街新滑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如河流冲刷、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地质条件等。其中起控制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修建214国道对坡脚的开挖,使其抗滑段遭到破坏,抗滑力减小。另一控制因素则是连续3a的强降雨,使坡体岩土体力学性质降低,最终导致古滑坡体复活。根据对滑坡变形破坏情况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主动防治与被动防治相结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与普通滑坡体相比,库岸古滑坡体不仅影响稳定的因素多,且受库水位变化影响明显,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以某水库古滑坡体工程为例,利用现场直剪试验、室内直剪试验及标准贯入试验手段,研究滑带土的力学特性,并对利用得到的参数计算分析水位变化对古滑坡体稳定性影响的规律,得到鹅公带古滑坡体的安全系数随库水位升高成U形的变化规律。采用文献[12]提出的利用应力场判断滑坡体的类型,在高应力水平位置采取加固措施降低应力水平后边坡安全系数就提高的方法,由计算出的应力场判断鹅公带古滑坡具有上部推移下部牵引的特征,属于混合破坏型滑坡,针对其上部和下部坡体进行加固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加固方案对滑坡体应力场的改变和比较抗滑桩在不同位置时安全系数与位移场和应力场之间的关系,表明对高应力水平区和位移大的区域进行加固的效果最好,该滑坡体下部也是高应力水平区,由于现场施工条件,考虑经济性,最后采用在滑坡体下部设置反压体加固,加固后3年的实践表明利用边坡应力场的应力水平确定加固位置合理可行。文中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可为类似工程处理提供一个很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5.
与普通滑坡体相比,库岸古滑坡体不仅影响稳定的因素多,且受库水位变化影响明显,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以某水库古滑坡体工程为例,利用现场直剪试验、室内直剪试验及标准贯入试验手段,研究滑带土的力学特性,并对利用得到的参数计算分析水位变化对古滑坡体稳定性影响的规律,得到鹅公带古滑坡体的安全系数随库水位升高成U形的变化规律。采用文献[12]提出的利用应力场判断滑坡体的类型,在高应力水平位置采取加固措施降低应力水平后边坡安全系数就提高的方法,由计算出的应力场判断鹅公带古滑坡具有上部推移下部牵引的特征,属于混合破坏型滑坡,针对其上部和下部坡体进行加固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加固方案对滑坡体应力场的改变和比较抗滑桩在不同位置时安全系数与位移场和应力场之间的关系,表明对高应力水平区和位移大的区域进行加固的效果最好,该滑坡体下部也是高应力水平区,由于现场施工条件,考虑经济性,最后采用在滑坡体下部设置反压体加固,加固后3年的实践表明利用边坡应力场的应力水平确定加固位置合理可行。文中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可为类似工程处理提供一个很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探索研发为滑坡地质灾害预警监测所需用的一种具有测量扭转方位的滑坡深部位移监测仪器,采用具有测量扭转方位、深部位移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对滑坡体滑动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研究滑坡体在突发性滑动前后扭转方位、深部位移的变化过程和规律。研究自动监测和无线上网技术,实现对滑坡体滑动扭转方位、深部位移变化情况的全程实时监测,解决以往不能对滑坡体滑动扭转方位、深部位移全程实时监测的问题,推动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某大型煤矿工业场地滑坡勘察与治理工程为例,分析了地下采矿对古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及复活机理:即采动变形降低了滑坡体土层的力学强度; 采动拉裂缝为地表水和雨水的下渗提供了渗透路径,导致滑带土发生软化; 滑坡前缘的采空移动变形对滑坡体起着牵引作用。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及实时GPS监测系统等综合手段确定了滑坡周界、滑动面及滑动主方向与变形速率; 根据滑坡的空间形态、物质结构及变形特征对该滑坡体在空间上分区、剖面上分级,并据此设计了分区治理、分级支挡和留设地下抗滑煤柱等的滑坡治理方案。监测资料表明,经治理后的滑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工程实践中有些隧道不可避免的需要穿越滑坡变形区,在后期地质演变作用及施工扰动荷载作用下原来没有明显变形的斜坡会出现较大变形,甚至发展成滑坡,对既有隧道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病害。国内外多数学者针对隧道开挖引起的滑坡体变形影响研究较多,针对滑坡体作用下既有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形及加固措施效果研究较少。为研究山体滑坡区域既有隧道锚索加固措施下的系统力学机制,首先建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不同数量锚索加固后滑坡体与隧道结构的相互作用规律,并与无锚索加固措施工况进行对比,发现增加锚索加固后滑坡体沉降、隧道弯矩、滑坡体与隧道表面接触力明显减小,而不同数量加固锚索工况下上述观测值变化不大。此外,建立了相应工况的数值模型,与物理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较好一致性。研究成果可为山体滑坡区域隧道锚索加固方法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变形监测、室内岩土实验及数值模拟等,对广元至巴中高速公路临水寺大桥滑坡地质条件、变形机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为中型牵引式滑坡,破碎松散岩土体及地形地貌是滑坡的孕灾基础,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为降雨及工程活动。合理布置监测剖面,监测结果能准确反映滑体内部变形情况,变形量差值拐点为滑面,变形主要集中在暴雨期。降雨作用下滑坡体内渗流场明显变化,孔隙水压力增大,滑带土体强度逐渐削弱。经过抗滑桩和排水沟等措施对滑坡进行综合处治后,通过长期变形监测,坡体深部变形位移收敛,治理效果显著,监测结果显示坡体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钻孔深部位移监测法,结合工程地质调绘、地表变形监测和室内土工试验,研究了某金矿堆渣体引起潜在滑坡的形成机制,对该潜在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潜在滑坡体存在浅层和深层两个潜在滑动面,潜在滑动面呈弧状,埋深从坡体后缘到前沿逐渐减小;厂区岩土体条件较差,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以及厂房后缘大量堆渣体是发生潜在滑坡体的主要原因;监测结果揭示潜在滑坡体后部变形明显,累计变形量较大,处于加速变形阶段,中部虽未表现出加速变形状态,但变形速率比较大,前部变形速率较小,整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与稳定性定量计算结果相符。该方法更加清晰地揭示了潜在滑坡体的变形特征,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可为潜在滑坡稳定性评价与滑坡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类似工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山体滑坡是湖南五强溪库区发生最频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以沅陵县舒溪口上排滑坡和落坪集镇滑坡为例,阐述了湖南五强溪库区老滑坡近期复活变形特征,分析了老滑坡复活变形成因,并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规范人为活动和如何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每年的库水位下降期间,三峡库区的许多滑坡都出现了较大变形。为了深入研究库水下降作用下滑坡的动态变形机理,评价和预测此类滑坡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本文以白水河滑坡为例,在现场地质调查和详细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十多年监测数据,分析其变形特征、失稳机理、影响因素及稳定性,预测了其变形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库水位下降的过程中,由于滑坡岩土体渗透性能较差,地下水来不及及时排出,滞后于水库水位的下降,滑坡受到了坡体内地下水向外的渗透动水压力作用,从而使得滑坡稳定性降低。另外库水位下降速度越快,滑坡的位移速率也越大,表现出阶跃型动态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3.
冷洋洋  刘武  卓国锋 《江苏地质》2014,38(1):169-172
通过调查大榕古滑坡典型变形特征,研究了古滑体复活的滑动机制。结果表明:古滑体滑动机制为蠕滑-拉裂和滑移-拉裂。古滑坡在其特定的脆弱地质环境条件下,不仅受降雨因素影响,更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高桥乡窑厂坪滑坡进行的钻孔勘探、水文调查以及滑坡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分析,查明该滑坡为岩质滑坡。通过滑坡体的变形破坏迹象、运动特征,将滑坡划分为Ⅰ(剧滑区)、Ⅱ(沉陷下错解体变形区)、Ⅲ(拉裂破坏变形区)、Ⅳ(拉裂沉陷变形区)、Ⅴ(滑覆区)5个区,并判别窑厂坪滑坡开始发育时具有推移式的特点,变形启动后则逐渐转变成以牵引式为主的变形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斜坡临滑形变能释放与滑体起程速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岳  王志强  戚云松 《岩土力学》2010,31(7):2122-2128
斜坡内聚集的巨大剪切形变能在临滑时释放,坡体能量释放率具有力的量纲,在坡体能量释放率幅值大于锁固段潜滑带抗剪强度幅值的情况下,坡体临滑释放的形变能将大于潜滑带岩体破裂需要的能量,所大于的部份将转变成滑体动能,滑动为剧动式滑坡;反之,则为缓动式滑坡。剧动式滑坡横截面上的弹冲速度与该点切应力的大小成正比。潜滑面附近坡体介质的切应力和切应变能密度最大,滑动时获得的弹冲速度也最大。导得蕴涵丰富信息量的斜坡弹性势能变化率曲线及其表达式,通过解析及Matlab图解形式对坡体的形变能聚集、临滑形变能释放量及其与滑体启动速度、启动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工程建设的扰动成为老滑坡复活的重要因素,老滑坡复活反过来影响了工程建设及其安全运营。四川美姑拉马阿觉滑坡属于前缘复活的巨型老滑坡,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手段,对滑坡复活变形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老滑坡复活的主要因素,复活滑坡位于老滑坡体前缘,滑坡蠕滑变形的体积约为255.6×104 m3;(2)滑坡体呈刚性滑动,表现出单滑面及岩质滑坡的特征,且滑动面大体位于基覆界面位置;(3)经过前后两期治理,抗滑桩阻挡滑体的效果明显,滑体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滑体变形趋于稳定,可以满足电力设施正常工作的稳定性要求。文中的研究是基于工程实例开展的,其研究成果为滑坡的稳定性评价、防治工程设计、治理后工程效果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等倾角岩层顺向坡,受坡体结构和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控制,多存在变形、崩塌、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常常会诱发大规模的地质灾害。该类斜坡潜在滑动面不直接出露地表,一般具有变形机制复杂、隐蔽性强和危害大的特点,是滑坡领域关注与研究的重点。拖担水库大坝左岸为一古滑坡,在水库扩建开挖过程中,诱发古滑坡体复活。在分析古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勘察和变形监测结果,研究了其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左岸古滑坡具有岩层倾角“上陡下缓”、滑体底部存在反倾坡内的剪切破碎带、滑床岩体产生弧状弯曲的特点;②古滑坡体为一基岩顺层滑坡,滑动模式为“滑移(弯曲)—剪断”型,其变形破坏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弯曲隆起阶段、滑移剪出阶段和扰动变形阶段;③该类斜坡变形破坏后,坡体易沿“上陡下缓”的椅型软弱层面发生二次滑动,滑坡控制关键是对下部变形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以青海省南部省道红土山段滑坡为例,在分析区域地质概况和滑坡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机理及影响滑坡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滑坡滑动模式;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产生滑坡体病害的主要原因是滑坡所处区域冻土深度较大,区域冬夏温差大,地表水下渗后冻胀,次年夏初消融,这使粘性土及泥岩泥化,粘聚力降低,周而复始,滑体不断蠕动下滑。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滑坡浅层滑面处于蠕动变形状态,深层滑面基本稳定;在考虑暴雨和地震的条件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甲热滑坡位于甘孜州色达县甲学乡境内,属于典型的牵引式滑坡,滑坡体平均坡度约35°,主要由碎石土组成,滑坡长约195 m,宽约280 m,平均厚约15 m,滑坡体总方量约60万m3,属中型滑坡。滑坡坡体中上部变形现象较明显,若发生滑动,将直接威胁当地41户160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在进行野外现场基础地质调查后,对滑坡体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利用三位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了定量分析,对以后研究同类滑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滑坡运动过程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是一个动态过程,滑坡体的运动是一个集滑动,转动,拉张等运动方式的复杂运动过程,传统的极限平衡和计算和有限元分析均无法描述滑坡的运动学特点和运动过程。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离散数值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块体的运动学理论及数值分析,可以开展块体的静力和动力学计算。应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对长江三峡区新滩滑坡的运动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方案充分依据该滑坡的地质,地形特征,按不同岩土体和地质结构面类型进行块体单元的划分,共划分成504个块体单元。模拟结果表明,新滩滑坡是以斜坡中部姜家坡一带的局部破坏为其运动的开始阶段,并进一步牵引上部滑体和推动下部滑体。代表性块体单元的位移变化曲线和滑动速度变化曲线反映了滑动过程中滑坡体块体系统的变形是非连续的,各处块体的动态形态各异,从而很好地再现了新滩滑坡的整个动态过程,揭示了滑坡的运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