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豫西前寒武纪汝阳群遗迹化石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杨式溥  周洪瑞 《地质论评》1995,41(3):205-210
本文研究的遗迹化石:Ruyangichnus loyuensis ichnogen,et ichnosp.nov.,Torrowangea rosei webby,Changchengia ichnosp.,Squamodict yon(?)ichnosp.等发现于河南西部鲁山县和汝阳县的汝阳群云梦山组和北大尖组。根据同位素年龄值,微古植物和叠层石资料,产遗迹化石的汝阳群应相当于中元古代,可以和蓟  相似文献   

2.
孙亚莉 《贵州地质》1998,15(3):214-217
本文描述异珊瑚标本采自贵州威宁老桥下石炭统上司组,包括2属7种,其中新种4个及3个未知种,新种有:Hexaphyllialaoqiaoensissp.nov.H.crassieptasp.nov.H.abnormissp.nov.h.weiningersissp.nov。  相似文献   

3.
方润森 《云南地质》1995,14(2):134-152
腾冲大硐厂早二叠世早期的地层称为观音山组。观音山组的Costiferina-Waagenites腕足动物群含腕足类:Orthotichia indica (Waagen),O.incisive(Waagen),Orthotetes picta Fang Derbyia grandis waagen Lissochonetes ambiensis (Waagen),Chonetinella teng  相似文献   

4.
周口店新发现的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捷  曹伯勋 《地球科学》1995,20(5):497-504,T001
描述了采自北就周口店地区早更新世洞穴堆积物中的哺乳动物化石,共计5月23属30种,主要有Crocichurasp.,LepusSP.,Hypolaguscf.brachypus,Alilepuszhoukoudianensissp.nov.,SciurotamiasPraecox,SPermophilus?sp.,Allocricetusehi,Cricetinusvarians,Cricetul  相似文献   

5.
崔智林  于在平 《地质论评》1996,42(2):116-122,T001
研究剖面位于陕西凤县核桃坝,构造上属秦岭造山带的商丹缝合带。核桃坝剖面下部为浅海陆棚相粉砂岩、泥灰岩和灰岩;中、上部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在中部浊积岩中产遗迹化石:Nereites fengxianensis ichnosp.nov.,Acanthorhaphe cf. A. incerta Ksiazkiewicz,Chondrites ichnosp.,Planolites ichnosp.等。其  相似文献   

6.
裴放 《河南地质》1995,13(4):276-283
本文分析了早寒武世单板类Yochelcionella 在世界上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出层位及形态物特征,认为中国河南的Y.chinensis产出层位最低,形态结构原始,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Yochelcionella,提出Y.chinensis在河南首次出现,并迁移到澳大利亚Fliners地区生存。西伯利亚的Y.stylifera和北美的Y.americana也可能与河南的Y。chinensis有一  相似文献   

7.
三种裸子植物化石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我国长江北岸湖北省武汉市新洲肥阳逻辑北部晚第三纪的三种裸子植物化石木,它们是水松GlyptostbuspensilisK.Koch,武汉柏木GupressuswuhnnensisJ.J.Yangsp.nov。和武汉刺柏JuniperuswuhanersisJ.J.Yangsp.nov这些化石木的发现,给研究我国裸子植物提供了良好的依据,此外,对1990年发表于《林业科学》(26卷4期)上  相似文献   

8.
早白垩世Ruffordia goepperti的原位孢子及与分散孢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胜徽 《地质论评》1998,44(3):243-248
海金沙特的Ruffordia goepperti(Dunker)Seward是世界上早白垩世极为重要的蕨类植物。通过对比发现,Ruffordia goepperti原位孢子的形态和细微纹饰与地层中分散孢子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Cookson)Potonie和C.minor(Bolch.)Pocock一致,而且大化石与分散孢子的地史、地理分布范围也相同,  相似文献   

9.
罗惠麟  张世山 《地质学报》1997,71(2):97-104,T002
本文简要报道了在昆明市海口地下寒武统竹寺阶发现的澄江动物群化石,及其组合面貌和产生层位的地层剖面,重点描述了其中的三叶形虫:LeanchoiliaasiaticaLuoetHu(sp.nov.),YohoiasinensisLuoetHu(sp.nov),ZhongxiniaspeciosaLuoetHu(gen.etsp.nov),XandarellaspectuculumHouetal.Dia  相似文献   

10.
滇西亲冈瓦纳微古植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8,19(1):105-112,T002
本文首次报道滇西保山丁家寨组孢子花粉40属55种,其中新种Plicatipolenitesbaoshanensis1个。丁家寨组的孢子花粉组合是一个以冈瓦纳植物地理区分子为主,兼有少量华夏植物地理区和其它植物地理区分子。丁家寨组的Parasacitesdistinctus-Microbaculisporafentula(DF)孢子带可与冈瓦纳植物地理区Parasacites孢子带比较,时代为阿舍尔阶(Aselian)萨克马尔阶(Sakmarian)。丁家寨组的微古植物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意义,而且对研究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地震相关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在盆地演化中具有指示盆地及其周缘构造活动的作用.在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岩心描述和野外调查过程中,于定边西南部DT3522井、安塞延河剖面中,发现并识别出软沉积物液化变形层,包括液化作用相关的枕状层、液化砂岩脉、液化角砾岩、泥火山,以及负载构造、球枕构造等9种变形构造.通过软沉积物变形层位对比,变形特征研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延7油层组沉积末期,发生了3期古地震活动,且呈现地震强度先弱后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沉积相源岩的生烃能力,选择宁夏灵武煤田延安组的对象,对其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下不同沉积相源岩进行热解分析,划分其生油岩类型或有机质类型,分析了不同沉积相源岩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神木煤田2-2煤层煤岩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三种泥炭沼泽类型,即开阔水体草本沼泽、陆地森林沼泽和潮湿森林沼泽。泥炭沼泽由三角洲平原上的浅水湖泊演化而来并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成煤植物早期以草本为主,中期和后期以木本为主。森林火灾和洪泛事件在中期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控煤古构造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趋势面分析对延安组地层厚度和煤层总厚两个地质变量进行了拟合分析,其结果表明:早中侏罗世聚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燕山期北西向挤压构造应力场控制。聚煤拗陷的总体方向呈NE35°,区域富煤带的展布方向与其大体一致。吴忠—盐池—绥德为一分隔线。以北,次级构造的展布方向与煤层次级增厚带和减薄带的方向一致;以南,二者关系较复杂,反映了印支期古构造格局造成的古地貌反差较大  相似文献   

15.
陕西榆林延安组湖滨下三角洲平原沉积中决口扇三角洲具如下特点:(1)发育在湖滨下三角洲平原的分流间地区;(2)平面上垂直主分流河道向外呈扇形或朵叶状;(3)剖面上呈透镜状夹在两个煤分层之间;(4)前三角洲沉积的厚度小,前缘中植物碎屑含量高;(5)发育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万年。决口扇三角洲沉积体间的排列关系受控于压实沉降作用,不同的排列形式导致煤层出现叠瓦状分叉和环状分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煤矿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灰色权重关联分析法,并利用此方法对影响陈家山矿煤层瓦斯分布的地质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煤的灰分和煤层的埋藏条件是影响该矿瓦斯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彬长地区延安组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层界线、沉积旋回、标志层、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彬长地区延安组三段地层与鄂尔多斯盆地五段地层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彬长地区延安组分为一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为3个小层序组,其中三级层序仅由2个体系域(初始充填体系域和超覆充填体系域)组成,表明彬长地区延安组只在盆地形成和发展时期接受沉积.缺失盆地萎缩时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18.
对汝箕沟煤田含煤地层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的3个岩石地层单位(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用于鄂尔多斯西缘的侏罗系.新的研究表明,像汝箕沟盆地这样一些鄂尔多斯西缘的小型聚煤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是分离的.因此建议将汝箕沟盆地的侏罗系自下而上称作汝箕沟组、木葫芦组和缺台沟组,它们分别由汝箕沟煤系、缺台沟系和木葫芦系沿革而来,且其均属于中侏罗统地层.其中汝箕沟组为含煤地层,木葫芦组和缺台沟组不含煤或前者含煤线.  相似文献   

19.
按照基准面旋回原理, 将马岭油田侏罗系延安组和富县组划分为2个长期、6个中期、22个短期旋回层序;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 长期旋回基准面的变化可以影响和控制河流种类、发育规模和相组合模式, 中期旋回的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可能发育同一种河流相类型; 在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及单井相的分析基础上, 识别出该区辫状河、曲流河和网状河3种沉积类型。   相似文献   

20.
陕北斜坡中部TBC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10与延9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相分析是研究砂体分布进而寻找油藏富集区的关键技术,对于油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吴旗县境内。从测井资料的详细分析入手.结合岩心观察、描述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了沉积相的判识与标定,确定在侏罗纪初期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到延9期逐渐发展成为河湖三角洲相沉积,并进行了亚相和微相的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