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2007年—2010年间两个航次的调查采集的热带大西洋公海海域(05°37′N~14°59′N,29°00′W~40°54′W)金枪鱼延绳钓兼捕的锯鳞四鳍旗鱼(Tetrapturus pfluegeri)渔业和生物学数据,研究了锯鳞四鳍旗鱼的长度组成、各长度之间和长度重量之间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及性腺指数。研究表明,锯鳞四鳍旗鱼的兼捕率为0.06170尾/千钩,雌雄下颌叉长(LJFL)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K-S test,P0.05)。雌雄锯鳞四鳍旗鱼下颌叉长(LJFL)与下颌体长(LJPCL)、下颌全长(LJTL)的关系呈线性显著相关(t-test,P0.01),关系方程分别为:LJPCL=0.9065LJFL+4.5299;LJTL=1.0606LJFL+10.303。锯鳞四鳍旗鱼下颌叉长(LJFL)与体重的关系呈对数线性显著(t-test,P0.01),关系方程为:RW=5.9162×10~(-6) LJFL2.9292。雌雄锯鳞四鳍旗鱼性比为1:1.33,雌性锯鳞四鳍旗鱼性腺成熟度以Ⅴ期占优势,平均性腺指数为1.11;雄性锯鳞四鳍旗鱼性腺成熟度以Ⅰ期占优势,平均性腺指数为0.16。兼捕的锯鳞四鳍旗鱼中有70%是在300m以上水层钓获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 2 0 0 1年 6月 1 6日— 1 0月 2 7日大西洋中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现场所作的生物学测定数据 ,应用统计与回归的方法分别对黄鳍金枪鱼 (Thunnusalbacares)的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摄食种类、性比、叉长分布、叉长与纯重的关系、叉长与原条鱼重的关系、原条鱼重与纯重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性腺成熟度Ⅵ级占的比例最高 ,为 47.0 6%。 ( 2 )摄食等级以 1级为主 ,其次为 0级 ,分别占 45 .45 %和 1 8.1 8%。 ( 3)胃含物中以鱿鱼出现的频率为最高 ,占 44 44% ,其次是沙丁鱼和杂鱼 ,分别占 2 7.78%和 2 5 .0 0 %。 ( 4 )雄性与雌性的性比约为 1 .43比 1。 ( 5 )优势叉长为 1 .31— 1 .47m ,占 31 .44% ,平均叉长为 1 39m。 ( 6)不分性别、雄性和雌性黄鳍金枪鱼叉长 (FL)与纯重 (DW)的关系可表达为 :DW =5 .6632× 1 0 - 6FL3 1 951 。( 7)不分性别、雄性和雌性黄鳍金枪鱼叉长 (FL)与原条鱼重 (RW)的关系分别为 :RW =8.5 0 72× 1 0 - 6FL3.1 390 、RWM=1 .1 2 2 9× 1 0 - 5 FLM3.0 847、RWF=7.1 71 1× 1 0 - 6FLF3 1 72 1 。 ( 8)不分性别、雄性和雌性黄鳍金枪鱼原条鱼重 (RW)与纯重 (DW)的关系分别为 :RW =1 .1 339DW、RWM =1 .1 32 0DWM、RWF=1 1 399DWF。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1年6—10月在大西洋中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现场调查所得到的大眼金枪鱼的叉长、原条鱼重和净重的数据,应用回归的方法分别对大眼金枪鱼的叉长与净重的关系、叉长与原条鱼重的关系、原条鱼重与净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分性别、雄性、雌性的大眼金枪鱼净重(DW,DWM,DWF,kg)与叉长(FL,FLM,FLF,cm)的关系分别为DW=1.5286×10-5FL3.0192、DWM=1.6102×10-5FLM3.0098和DWF=1.4998×10-5FLF3.0205;(2)不分性别、雄性、雌性的大眼金枪鱼原条鱼重(RW,RWM,RWF,kg)与叉长的关系分别为RW=2.6472×10-5FL2.9400、RWM=2.8164×10-5FLM2.9275和RWF=2.2590×10-5FLF2.9724。在叉长相同的情况下,用本文中的RW-FL换算公式所得出的RW要比用Parks1981年的适用于整个大西洋的换算公式1)所得出RW略轻;(3)不分性别、雄性、雌性的大眼金枪鱼原条鱼重与净重的关系分别为RW=1.1623DW、RWM=1.1546DWM和RWF=1.1840DWF。本文中得出的RW与DW的换算系数要比ICCAT建议使用的系数略大。  相似文献   

4.
热带中东大西洋海域大青鲨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青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研究其繁殖生物学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大青鲨的资源状况。本文根据2007年12月-2008年3月采集的热带中东大西洋海域金枪鱼延绳钓兼捕大青鲨样本,对大青鲨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雌雄大青鲨平均全长分别为248cm和260cm,雄性大青鲨全长分布显著大于雌性大青鲨(P<0.01);获得的雌雄大青鲨都处于性成熟状态,大青鲨成体及胎儿雌雄性比都符合1∶1,雄性大青鲨精巢和总性腺重量均随鱼体全长的增加而增加(P<0.01),而雌性大青鲨卵巢重随鱼体全长变化不大(P>0.05),总性腺重量随鱼体全长的增加而增加(P<0.05);鳍脚长度和雄性大青鲨全长关系线性显著(P<0.01),卵壳腺宽度随雌性大青鲨全长而增加(P<0.05);雌性大青鲨怀胎儿数3~50尾,平均33尾,怀胎儿数随雌性大青鲨全长的略有增加趋势(P=0.39),大青鲨胎儿的平均全长为22.3cm,胎儿的平均体重为61.9g,胎儿全长(TL)与胎儿体重(RW)关系呈对数线性显著(P<0.01),其关系方程为:RW=0.051×TL2.180。结果可为我国参与国际鲨鱼养护与管理,评价热带大西洋公海海域大青鲨种群数量变动提供基础生物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起水鱼群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10月—2007年2月及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中西太平洋海域测定的1343尾由金枪鱼围网捕获的起水鱼群的鲣鱼生物学数据,应用统计与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鲣鱼的叉长组成、叉长和体重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起水鱼群鲣鱼的叉长范围为243~746 mm,优势叉长组为401~600 mm,占到88.24%,其中雌、雄个体叉长组成呈显著性差异(x2=843.7,P0.01);(2)起水鱼群鲣鱼的叉长(FL)与体重(W)的关系为W=6.3905×10-6FL3.1938(R2=0.9443),且叉长与体重的关系并不因性别而存在显著性差异(ANCOVA,F=0.549,P0.05);(3)起水鱼群鲣鱼的平均雌雄性比约为1∶0.95,但在501~550 mm(x2=4.00,P0.05)和651~700 mm(x2=4.17,P0.05)2个体长组中,雌雄性别比例不符合"1∶1"的理论期望;(4)起水鱼群鲣鱼的性成熟度以Ⅳ期(28.93%)和Ⅴ期(43.67%)为主,计算得出的雌鱼和雄鱼的首次性成熟叉长分别为473.15 mm和440.78 mm,均大于实际观测到的达到性成熟的鲣鱼的最小叉长。本次调查研究得出了"在调查水域鲣鱼的起水鱼群是以性成熟的成鱼为主的群体"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6年秋季北太平洋公海调查所采集的鲐鱼样本生物学数据,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10月鲐鱼叉长范围为160~425mm,优势叉长组为170~230mm,占总数的48.65%,各月份之间叉长均值和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57.132,P0.05);叉长与体重关系为W=1.056×10-6L3.4101(R2=0.9868);雌雄性比为1.23:1,性腺成熟度以Ⅰ期为主,占63.40%,未发现有Ⅲ期及以上样本;摄食等级以2~4级为主,占样本总数的79.15%,各月份摄食等级也存在显著性差异(F=9.921,P0.05)。  相似文献   

7.
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最主要的兼捕鱼种之一,作为海洋生物链的顶端物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根据中国金枪鱼渔业科学观察员在北大西洋海域(3°~55°N,15°~40°W)采集的2 112尾大青鲨数据,按不同性别对其渔业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雌、雄大青鲨的优势叉长组分别为180~220 cm、190~230 cm,雄性叉长均值显著大于雌性,雌、雄性比符合1︰1;大青鲨叉长-全长、尾凹长-全长的线性关系分别为L_F=0.8008L_T+7.3361,L_P=0.7576L_T–1.8479;北大西洋热带海域(3°~13°N)兼捕的大青鲨群体组成以大个体为主(180~240 cm),冰岛附近海域(48°~51°N)兼捕的大青鲨群体组成以小个体为主(100~210 cm);大青鲨叉长和质量关系式为W_R=7×10~(–6)L_F~(2.9994);大青鲨肝脏为性腺的发育提供能量,成熟个体的肝质量指数显著小于未成熟个体;热带海域兼捕的大青鲨以性成熟个体为主(96.9%),冰岛海域兼捕的大青鲨以未成熟个体居多(77.1%);50%雌性性成熟个体对应的叉长为178.7 cm,50%雄性性成熟个体对应叉长为173.6 cm;雌性怀仔大青鲨的叉长与其怀仔数量线性关系为L_S=0.419×L_F–49.7(R~2=0.3905),幼仔雌雄性比符合1︰1;胃含物中以沙丁鱼和鱿鱼出现频率最高。作者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北大西洋大青鲨的生物学特征,为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评估大青鲨种群资源状态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角质颚是头足类的摄食器官,隐含着重要的生态信息。根据2009-2014年中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79°20′-84°30′W、10°00′-18°20′S)采集的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样本,提取出361尾茎柔鱼的角质颚,对角质颚的12项外部形态进行测量,测定了日龄、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等基础生物学特性,对角质颚的色素沉积等级进行了划分,同时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探讨了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与日龄、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上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和下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等因子的关系。研究认为,影响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的主要因子为日龄、体重、性腺成熟度、上喙长和下翼长,其贡献率分别为7.44%、7.40%、9.14%、7.88%和9.07%。日龄、胴长、体重和角质颚各形态参数与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呈正相关关系。同时,随着性腺成熟度等级的增大,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基于角质颚的茎柔鱼渔业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0年春季对台湾海峡中部日本鲭的生物学测定数据及怀卵量计数结果,对其产卵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鲭产卵群体性比符合1∶1的雌雄性比关系;叉长范围212.00~271.00 mm,平均244.76 mm,优势组230.00~260.00 mm;雌鱼最小性成熟叉长225.00 mm,雄鱼最小性成熟叉长221.00 mm;体质量范围110.99~242.00 g,平均170.97 g,优势组130.00~220.00 g.雌雄个体的性腺成熟度均以Ⅳ~Ⅴ期为主,摄食强度均较高,雌鱼平均摄食强度为2.00,雄鱼平均摄食强度为2.25;雌鱼的平均摄食强度随性腺成熟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而雄鱼正好相反;在达到完全性成熟前,雌雄鱼的性腺指数GSI都随着性腺的发育而增加,雌鱼的平均性腺指数GSI略高于雄鱼;绝对怀卵量5.283 5万~16.884 7万粒,平均10.405 0万±0.611 8万粒;叉长相对怀卵量227~625粒/mm,平均423±22粒/mm.随着叉长的增加,怀卵量也持续增加.叉长250.00 mm以上个体怀卵量相对于250.00 mm以下个体出现大幅增加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研究结果相比,目前该海域日本鲭的大量性成熟年龄由2龄提前为1龄,最小性成熟年龄即为大量性成熟年龄;产卵群体年龄组成由1~5龄转变为1~2龄,优势组由2~3龄下降为1龄;产卵群体平均绝对怀卵量下降了33.23%.因此,为了保护该海域日本鲭资源并提高种群数量和年龄结构,应该首先制定合理的最小开捕叉长,同时在其春汛产卵期采取必要的休渔措施及在主要产卵场设立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3年9~10月西非近海调查所获得的鲐鱼样本,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9-10月鲐鱼样本体长范围13.5~29.1cm,优势体长组为19.5~25.5cm;又长范围13.9~30.7cm,优势叉长组21.5~25.5cm,占整个渔获物的76.09%;体质量范围33~551g,优势体质量组为120~210g;叉长与体质量的关系为W=0.407L~(1.879)(R~2=0.538)。其性腺成熟度以Ⅱ、Ⅲ期为主,占整个渔获物样本的81.71%。胃含物摄食等级以2、3级为主。经ANOVA方差分析发现,9月与10月份鲐鱼样本叉长、体质量、性腺成熟度分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