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格局浅谈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是一项重要的国际合作机制,借助此机制,中国近15年来申请并建立了39家世界地质公园,成为当前全球世界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文章通过世界地质公园建立以来的一系列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类型、岩石构造、分布特征,阶段性地总结当前发展成果与优劣势,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期望。总体上看,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囊括的地质遗迹类型丰富,源自岩石、构造、化石、水体、冰川等类型的地质遗迹不一而足。依据核心地质遗迹所处地貌特征,可以将中国现有的世界地质公园划分为山麓型、低山型、荒原型、滨海型、湖沼型、洞穴型6个类型。另外,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分布广泛,64%的省级行政区都建立了世界地质公园,公园涵盖了多种不同的地质、地理、人文历史区域,具有丰富的区域类型。这一系列成绩与我国疆土辽阔、世界级品牌众多、地质公园研究基础深厚、地质与原住民关系度高、国家与地方支持力度大的优势密切相关。但通过不同分区模式进行剖析,也暴露出了公园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公园远多于西部,人口密度与公园密度较为相关,并且已建成的公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别梳理了根源和影响因素,认为自然条件、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是对公园当前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归纳了当前世界地质公园管理上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文章针对未来的资源整合与申报,尤其是西部公园申报,提出了四个可能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长生 《四川地质学报》2005,25(4):240-241,252
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重庆市才建立起“两个半”国家地质公园.在建设地质公园的工作中,存在建设速度较慢、地质公园级别单一、建设资金短缺、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加强宣传、科学规划、提高建设地质公园的自觉性、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和提高地质公园科学研究程度,是加速重庆市地质公园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地质公园发展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赵逊  赵汀 《地球学报》2009,30(3):301-308
地质遗迹是最重要的自然遗产, 是追索地球演化历史, 了解自然环境现状, 预测天人和谐愿景的对象, 地质遗产的保护是不可忽视的要务, 地质公园建立则是达成这一人类共同责任的最佳选择。随着中国和欧洲地质公园的迅速发展, 亚洲各国、澳洲、南美洲也正步入地质公园的快速发展期。推动地质公园建设作为全球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 和谐共存的重要方式之一, 已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共认。  相似文献   

4.
郝俊卿 《陕西地质》2013,31(1):76-79
如何借鉴国外国家公园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教训,推动地质公园健康发展是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当中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实地考察美国典型国家公园建设基础上,对美国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规划管理和遗迹保护进行了分析,据此指出了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今后发展应在坚持保护性开发基础上,逐步完善公园规划设计的统一性和持久性,注重地质遗迹保护的制度严格性和体验开放性,以期为我国地质公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贵州省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公园在强化地质遗迹保护、深化地质科学研究、推进地学科普教育、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贵州省地质遗迹分布特征、地质公园建设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以期使富有内涵和特色的地质公园在国土资源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无锡阳山火山省级地质公园是江苏已批准建立的4个省级地质公园之一,地质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具有突出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为推进无锡阳山火山省级地质公园建设,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结合地质公园定位建设4个景区,整合资源营造旅游看点,加快实施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建设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健全管理机构和拓展引资渠道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地质公园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地质公园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地质公园的开发与建设必须同旅游开发,同大众旅游与专项旅游相结合,实行产研学一体化模式和品牌开发战略,并指出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建设地质公园示范区。文章还指出地质公园示范区的选择原则和在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建平 《地质论评》2021,67(2):459-466
地质公园作为21世纪兴起的新生事物,它把地质遗迹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是人类合理利用地球资源的一项创举,在地质遗迹保护、科学知识传播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地质公园有三个类型:省级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它们之间既有密切的关联,又各具特征,在理念、管理、标准、和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又有明显的差异。对这些异同点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在过去20年的地质公园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本文从分析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和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异同点出发,指出其产生的历史和观念上原因,并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永定河西岸,地跨北京市房山区和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涞源县,总面积953.95km2。划分为8个园区:周口店园区、石花洞园区、十渡园区、百花山-百草畔园区、上方山-云居寺园区、圣莲山园区、野三坡园区和白石山园区。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全球唯一位于国家首都的世界地质公园,按照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布局,属于北京“西部生态带”的范围。建设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带动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12年7月21日,房山地质公园出现了多年一遇的强降雨,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科学建设是地质公园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胡炜霞  吴成基 《地质论评》2007,53(1):98-103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已近5年,总数也达到138家。中国在推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的经验对推动全球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国家地质公园在促进地质遗迹保护、经济发展和科普教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数量增长相对过快、类型和地区分布还有待平衡和谐、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的旅游品牌效应尚需提高、科普与旅游参与尚待有机和谐等方面。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试探讨了现象背后的原因所在,并尝试对中国今后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建平 《地质论评》2020,66(6):1710-1718
本文从探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利用方式和属地管理的演变出发,叙述地质公园的发展历史,将其过程分成四个阶段:① 萌芽阶段;② 国家/欧洲地质公园阶段;③ 世界地质公园阶段和 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阶段。不同阶段各具特征,反映了人类在了解、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和方法的不断进步,指出现在世界地质公园的理念、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展模式是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展现出美好的前景。对国家/欧洲/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历史回顾和管理制度等内容的详细记述,可供地质公园从业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编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是建设好地质公园的重要工作。本文讨论了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原则和重点内容,为有关地质公园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质公园规划功能分区相关问题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公园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其规划对公园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是发展建设好地质公园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也是保障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基本要求。本文从规划技术层面探讨适合我国地质公园特点的现实可行的功能分区和发展建设的协调关系,通过分析地质公园功能分区由来,指出目前地质公园规划实际中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保护分区以及总体布局之间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多年来的地质公园规划工作经验,提出了地质公园规划功能分区的优化对策,为地质公园规划功能分区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世界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赵汀  赵逊 《地质论评》2005,51(3):301-308
在2004年6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和2004年8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来自五大洲数十个国家的地质学家和地质公园管理者发言,展示了各国地质遗产保护现状,地质公园建设中地质遗产的科学研究,公众教育;保护方法技术;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与城市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关系;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地质公园与国家公园的关系;欧、美及非洲、大洋洲和亚洲各国地质公园发展前景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照各国的近况,我国在地质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方面要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在相关法规建设,地学背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5.
蔡胤璐  韩晋芳  张志光  刘宝印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02-2022030002
截至2022年1月,日本共有9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其“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笔者等梳理了日本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基本情况、管理体系;从经费来源、基础设施建设、地质遗迹保护角度概述了日本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情况;以科普、旅游和社区发展的视角,探索了日本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活动的开展。了解日本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模式对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增强社区参与、推动地质公园产品开发、加强地质公园科研工作和科普活动的开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过程及现状,通过对国家地质公园的地理分布、地质特征和类型划分的描述,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旅游内容、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收益几个方面来分析国家地质公园对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22年1月,日本共有9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其“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笔者等梳理了日本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基本情况、管理体系;从经费来源、基础设施建设、地质遗迹保护角度概述了日本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情况;以科普、旅游和社区发展的视角,探索了日本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活动的开展。了解日本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模式对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增强社区参与、推动地质公园产品开发、加强地质公园科研工作和科普活动的开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解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平 《地质论评》2020,66(4):874-880
2015年11月,世界地质公园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品牌,同时颁布了《国际地球科学和地质公园计划章程》(UNESCO,2015a)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UNESCO,2015b),对世界地质公园的管理、组织架构、标准、申报、评估和再评估及活动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国是世界地质公园的创始国之一,拥有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数量居各国之首。几年来的实践表明,一些地质公园和地方政府管理机构对世界地质公园的概念和标准的理解尚存在偏差,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局面。本文基于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实际状况,针对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准进行解析,尤其对其范围、边界、品牌叠加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以期对我国今后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与当地经济互动发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俊卿 《陕西地质》2005,23(2):94-100
地质遗迹作为一种具有珍贵地质科学价值和独特造景功能的自然遗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已日益突出。同样,以地质遗迹资源为核心的地质公园也面临着如何协调地质遗迹保护与公园建设之间的矛盾。从以往经验来看,在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地质公园建设的保护性利用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此,本文选择黄土国家地质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从地质公园建设与当地经济互动发展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进行地质遗迹的保护性利用,从而达到有效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欧洲建成32家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建成20家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第1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北京召开,第2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英国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召开,第3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于2008年6月22~26日在德国的奥斯纳布吕克市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