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李方远 《安徽地质》2010,20(3):237-240
论文分析了淮南地区桩基础施工工艺现状,介绍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应用条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在淮南地区应用效果,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曹小飞  黄宇 《探矿工程》2013,40(1):66-69
在西安地区,随着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也逐渐增多。个别工程项目甚至出现了在南方饱和软土地区常见的因桩身上浮导致单桩承载力大幅降低的工程病害。结合西安地区东郊某静压管桩(PHC)工程的特点,分析并阐述了挤土效应和桩身卸压回弹造成饱和黄土场地静压PHC管桩出现场地隆起、桩身上浮形成“吊脚桩”的原因和机理,并据此提出了针对饱和黄土场地管桩施工所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唐国际东营风电一期工程拟建风电场场区位于东营市东部沿海区域,拟建场地上覆第四系地层,结构松散,厚度较大,工程性质较差,地基强度较低,不能满足重要建(构)筑物对其强度及变形的要求,且场地内的饱和粉土及砂土在地震影响烈度达Ⅶ度时将可能产生液化现象,因此需进行地基处理。根据现场岩土条件,拟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需进行桩基原体试验。主要介绍了桩基原体试验施工过程、检测方法及试验成果等。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PHC)管桩作为一种常用的处理湿软黄土地基方法,质量稳定可靠。但是,在传统PHC管桩施工过程中,对管桩贯入位移的记录存在频率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未能满足预期的地基处理施工监测效果。鉴于此,基于物联网的基本框架和技术,依托甘肃安临高速PHC管桩处理湿软黄土地基工程,设计了一套PHC管桩施工质量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自行研发的监测装置与系统,针对管桩在施工过程中的贯入位移质量控制指标进行了现场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可实时输出管桩贯入土层过程中贯入位移随锤击次数的响应情况,并将管桩贯入持力层的信息及时反馈于现场施工作业区。同时借助地质雷达与低应变检测技术验证了该监测系统的可靠性。该研究成果可为PHC管桩在施工过程中实现贯入信息采集的智能化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PHC管桩具有竖向抗压承载力高、施工工期短等优势,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运用。结合日照港油品码头有限公司油库二期工程中首次采用PHC管桩的工程实例,阐述了在强腐蚀环境下,PHC管桩的选用、防腐处理措施、锤击施工技术要点及施工控制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帮助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等单位技术人员提高应用高强钢筋的技术水平,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在北京召开了高强钢筋应用技术培训会。  相似文献   

7.
林振华 《探矿工程》2006,33(2):45-47
结合福州地区预应力管桩施工的实际情况,从管桩施工过程及土方开挖过程2个方面分析了预应力管桩断桩的原因,并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谢英凯 《吉林地质》2006,25(4):43-45,80
本文简要介绍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在吉林省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前景和它的优缺点以及在设计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静压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静压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承载力度计算方法,给出了不同规格管桩单桩的设计承载力值.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审判楼桩基工程实例分析表明,静压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对流塑、软塑状态的软弱地基处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同等情况下采用静压管柱可节省工程造价20%以上,工期可缩短30 d以上.  相似文献   

10.
大面积预应力管桩施工的挤土效应会使邻近已完成桩体或建(构)筑物产生位移,这种现象在南方软土地区较为普遍,但在北方湿陷性黄土地区却甚为罕见。通过对北方湿陷性黄土地区山西某电厂勘察报告的分析,找出其预应力管桩施工导致相邻已完成施工的锅炉房桩基及其上所筑基础承台位移的原因,提出了多种可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推荐采用边坡卸荷、调整施工顺序、减慢施工速度等综合处理方法,有效解决了问题,防止了工程质量事故。这种利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解决岩土施工中技术难题的思路,对以后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类高强度悬式瓷绝缘子的成分特征和产品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AAS)、X射线衍射(XRD)、偏光显微镜(OH)和分析型透射电镜(TEM)等技术手段,对贵州产70kN和日本进口120kN、210kN三类瓷绝缘子的化学组成,矿物成分特征和产品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类产品的主化学成分为siO2、Al2O3。矿物相有刚玉、英来石、石英和长石。产品除含有偏光显微镜可分辨的晶体外,在电镜下还见有微米级以下的显微矿物。不同等级的产品,不但结晶相含量不同,晶体大小、分布状态各有特征。指出贵州产70kN产品应控制K20含量,并用部分工业氧化铝替代铝矾土,通过调整工艺提高结晶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阶段水解 -好氧串联工艺处理高浓度玉米淀粉废水。试验结果表明 :①废水经多阶段水解 -好氧工艺的水解段H1后 ,废水的 ρ(BOD5) /ρ(CODCr)从 0 .90提高到 0 .95 ;废水经水解段H2 后 ,废水的 ρ(BOD5) /ρ(CODCr)从 0 .81提高到 0 .97,说明水解段具有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功能。②在总水力停留时间 (HRT)为 6 0h、进水pH为 5 .9~ 6 .0 8和进水 ρ(CODCr)、ρ(BOD5)、ρ(NH+ 4)平均分别为 82 0 5mg/L、7395mg/L、16 0 .0mg/L的情况下 ,CODCr、BOD5和NH+ 4去除率分别达97.7%、99.1%和 88.1% ,出水水质达到或接近国家污水排放二级标准 (GB8978- 96 )。③各处理单元对CODCr、NH+ 4去除效果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胡忠君  佴磊  陈慧杰  陈忠 《世界地质》2010,29(1):144-174
通过19根CFRP包裹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试验, 研究了截面形状和不同包裹量对包裹后的高强混凝土柱强度和变形的影响。试验表明: 外包1~3层CFRP布的圆形试件承载力分别比未包裹试件提高了11%、21%、42% , 纵向变形分别提高了23%、271%、330%。试验结果确定了CFRP约束高强混凝土强度和极限应变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4.
深厚覆盖层上混凝土防渗墙的应力变形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造在深厚覆盖层上的心墙坝,通常由土质心墙和其下部的防渗墙构成完整的防渗体系,防渗墙将受到水荷载和上覆坝体荷载的双重作用.本文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了某心墙坝工程软弱覆盖层上两道混凝土防渗墙(第一道为嵌岩式,第二道为悬挂式)的应力变形特性并对其安全度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计算结果表明:①嵌岩式防渗墙和悬挂式防渗墙表现了不同的应力应变特性;②两道防渗墙的拉压应力均已超出混凝土的允许范围,建议采用高强低弹的混凝土配方.  相似文献   

15.
根据热熔器壳体所需耐高温和抗氧化等要求,测量和分析了若干工程陶瓷材料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结果表明,可将热熔器壳体材料由渗硅石墨换为工程陶瓷.所选工程陶瓷具有不导电的特点,加热电阻元件可由热解石墨和高强石墨联合承担以形成电流回路.按所确定材料的实验性能设计了新式的热熔器,试验结果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6.
深部破碎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富连  张广超 《岩土力学》2015,36(5):1397-1406
针对深部破碎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难题,以邢东矿-980车场巷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井下试验及现场观测等方法分析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揭示其破坏机制,针对性地提出了以高强锚杆密集支护、新型喷层结构护表、滞后注浆加固为主体的多层次锚喷网注联合支护系统,详细阐明了具体支护措施的围岩控制机制,并用数值方法分析了锚杆间距、喷层厚度对于围岩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随着锚杆间距减小(0.7 m→0.3 m),锚杆承压拱和喷层结构的承载能力呈幂函数增长趋势,锚固区围岩压应力呈线性增长趋势,围岩变形量明显降低;(2)随着喷层厚度增大,喷层结构承载能力近似线性增长,锚固区围岩压应力亦呈增长趋势,各部位围岩位移量显著降低;(3)当喷层厚度达到200 mm时,非锚固区内围岩大部分处于压应力状态,拉应力区大幅减少。基于上述研究,结合现场地质、生产条件确定试验巷道围岩支护方案,并进行现场应用。工程实践表明,多层次锚喷网注联合支护技术可有效控制深井破碎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实现深井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内地质勘查行业对大深度高强度绳索取心钻杆的迫切需求,经过分析地质管材的使用要求,在参考国外同类产品材料的基础上,改进无缝钢管生产的传统加工工艺,研制开发了XJY850高强度精密地质管材。  相似文献   

18.
矿用高强度钻杆关键制造工艺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东庄 《探矿工程》2009,36(7):43-45
在瓦斯抽采钻孔施工过程中,钻杆承受复杂交变应力的作用,往往从焊缝区断裂,选用合理的摩擦焊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生产钻杆,增强钻杆焊缝区的机械性能,是延长钻杆服役时间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施峰  郝世龙 《岩土力学》2015,36(Z2):617-622
在统计福州地区56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资料基础上,结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范推荐的m法计算,讨论了福州地区PHC管桩的水平承载力取值问题。对不同桩型的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进行m值反算,与规范推荐的m值相比较,探讨了福州地区不同桩周土层的m值取值范围。用规范推荐的两种力学模型分别计算了某试桩的弯矩曲线,与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得到的弯矩曲线对比,验证了规范推荐的两种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本地区采用m法确定PHC管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是适用的;上覆填土层的物理力学性状对淤泥层中PHC管桩水平承载力影响较大,宜采取规范附录中的“桩端支撑在非岩石类土中或基岩面”的模型计算本地区PHC管桩的水平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