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蒋慧超 《地下水》2018,(5):154-156
针对溧阳市某高层建筑施工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勘察成果,发现拟建场地不存在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岩溶、滑坡、地震液化、潜蚀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好,适宜进行工程的建设。由于高层住宅荷载较大,天然地基不满足承载力要求,应采用桩基础进行地基处理。在地基处理过程中,桩基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预制桩和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控制要点,减少沉桩造成的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有效预防灌注桩施工中泥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所揭示的地基土层特性,根据所掌握的大量桩基工程检测试验数据、沉降观测实测数据,对桩周(端)地基土的受荷性能以及基桩工作性状进行研究,通过静载荷试验的实际桩基承载能力,分析推导出优化地基土桩基设计参数。据此优化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结合华润(渤海新区)电厂桩基施工前期地质条件,通过原体试验分析和评估,对本工程的地基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分析桩侧阻力的分布规律,为实际工程提供合理的桩基承载力、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从而指导工程桩基的施工,同时为工程检测推荐检测方法以及施工监理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珊瑚礁砂在地震作用下的场地响应受其特殊的工程性质影响。为揭示珊瑚砂场地桩基-地基-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开展了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珊瑚砂地基上三层框架结构群桩基础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对地基土和结构物的动力响应进行测试与分析,同时与可液化福建砂场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0.1 g正弦波激励下,两种砂模型地基内各处超孔压比均远小于1,模型地基未发生液化。0.2 g正弦波激励下,两种砂模型地基发生液化,珊瑚砂场地液化程度小于福建砂场地,液化后的珊瑚砂场地模型地基相比福建砂场地仍具有一定的剪切传递能力和刚度。0.1 g和0.2 g振动强度下珊瑚砂场地建筑物沉降、水平位移和立柱动弯矩相比福建砂场地较小。不同振动强度下桩基础出现动弯矩峰值的位置不同。  相似文献   

5.
珊瑚礁砂在地震作用下的场地响应受其特殊的工程性质影响。为揭示珊瑚砂场地桩基-地基-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开展了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珊瑚砂地基上3层框架结构群桩基础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对地基土和结构物的动力响应进行测试与分析,同时与可液化福建砂场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0.1g正弦波激励下,两种砂模型地基内各处超孔压比均远小于1,模型地基未发生液化;0.2g正弦波激励下,两种砂模型地基发生液化,珊瑚砂场地液化程度小于福建砂场地,液化后的珊瑚砂场地模型地基相比福建砂场地仍具有一定的剪切传递能力和刚度。0.1g和0.2g振动强度下珊瑚砂场地建筑物沉降、水平位移和立柱动弯矩相比福建砂场地较小。不同振动强度下桩基础出现动弯矩峰值的位置不同。  相似文献   

6.
某地两幢拟建于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原设计均采用PHC管桩基础。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分别发现软基中有大量孤石和条石(古码头遗址),桩基无法施工。经多方论证,最后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配合土工格栅加筋垫层的处理方案。其中一幢建筑已竣工,经现场荷载试验和沉降观测检验,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完全满足工程要求,且降低了造价。  相似文献   

7.
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下限深度与桩基中性点位置密切相关,为了解决桩基设计方案不当问题,如何准确判定湿陷下限深度显得十分重要。在系统分析并总结宁夏固原桩基系列浸水试验、兰州和平镇黄土浸水试验及其他地区桩基浸水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示了黄土湿陷下限深度与桩基中性点位置确定的相互关系,得出了以下研究成果:(1)指出了均质黄土现场浸水试验水的竖向渗透深度是有限的(一般为20~25 m),现场黄土湿陷发生的下限深度也是有限的,不宜按室内试验的湿陷系数确定的下限深度来直接评判;(2)给出了室内湿陷性评价试验中湿陷系数 或自重湿陷系数 随地区和深度变化的取值建议,同时,建议在湿陷量计算时引入深度修正系数和地基土浸水机率系数,初步给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同地区湿陷下限深度评价系数 ,可以有效减小湿陷性评价的室内外差异;(3)由室内试验计算确定的湿陷下限深度偏于保守,导致桩基设计过分夸大了负摩阻力的不利作用,造成桩基设计承载力偏低;(4)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桩的中性点最深位置不宜大于20~25 m,湿陷性评价下限深度小于20 m的场地,宜按评价深度确定中性点位置;给出了桩侧负摩阻力估算方法,并建议桩基负摩阻力平均值取20~35 kPa为宜。  相似文献   

8.
钻孔挤密桩处理强湿陷性黄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伟  申汝涛 《岩土力学》2009,30(Z2):339-343
挤密桩法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有效地消除土的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某拟建电厂工程针对强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钻孔挤密桩(DDC工法)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开展现场试验研究。通过采用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对桩间土、桩体及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变形参数进行了评价和分析,重点进行了自然工况和浸水工况下的对比研究,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岩溶地基勘察是海底隧道建设前期的重点准备工作,勘探岩溶地基是否存在溶洞、裂隙等情况,并对溶洞稳定性进行评估计算,是测定该地是否适合修建项目工程的重要前提。拟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场地多数地段地处甘井子组和南关岭组的碳酸盐岩地层(岩性主要为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工程场地多以岩溶地基为主,存在岩溶现象且地基形态复杂多样,亟须对隧道工程建设所处位置进行地质勘探,评价地基稳定性,针对地基稳定定性、适宜性给出合理的施工处理措施方法和方案建议。本文结合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所选取的一试验地块,进行地质勘察及地基处理方法研究。通过对该地溶洞发育情况评估,计算出溶洞顶板抗压强度及稳定性,并针对计算得出的相关结果,提出合理化改善建议,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苏州地区地貌属于长江三角洲冲、湖积平原。地基土性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组成,本文以苏州市某拟建项目地基为研究对象,根据规范、规程及设计技术要求,对拟建场地的天然地基和桩基础地质条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拟建项目的场地类别属Ⅲ类,环境类型属II类,场地附近无污染源,地地势平坦,未发现有构造断裂、滑坡、土洞、岸边冲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影响工程和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区域地壳稳定,地震活动不频繁,属基本稳定区。该场地地基条件适宜进行工程建设,只需要在后期基坑维护中采用放坡结合土钉墙的方式,同时在基坑顶采用截水沟防止地表水进入,必要时基坑内宜进行降水,可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丁旭亭 《探矿工程》2009,36(4):51-54
根据《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1999)、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结构标准图集》(2002浙G22)的规定,预应力管桩摩擦桩的长径比≯100,当用于端承桩或摩擦端承桩且须穿过一定厚度较硬土层时,其长径比≯80。理想·伊萨卡管桩工程最长的设计桩长60m,桩径为550及600mm,采用4节15m的桩连接,长径比超过100,属于超长预应力管桩且地基土层主要为粉土与砂土。通过杭州理想·伊萨卡管桩工程实例,对砂层、粉土层中超长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工艺的制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类刚性-大直径水泥土(旋搅)桩是水泥土桩系列中的一种新桩型,其特有的有关造桩的科技成果已获得了众多工程专家的赞誉和社会的公认,并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推广应用。其中,最具持续发展意义的成果,则是可促进建筑工程实现低碳目标:即低耗、低噪、无污染施工。通过该桩型的一些实例,结合珠三角地区的地层特点,重点介绍了在含水量为70%-80%的(欠固结)淤泥地层中,Φ1000-1200 mm水泥土桩现场抽芯桩身强度95%达到qu(28d)≥1.5-2.0 MPa的成果,以及"Φ1000 mm水泥土桩穿透N≥38击粗(砾)砂层"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静压压桩具有低噪声、无振动、工期短、单桩承载力质量可靠等特点,但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挤土效应,对周围的工程地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诸如使桩周围土体产生相当大的竖直隆起和水平位移,使邻近已压入的桩产生上浮,桩位偏移等。通过分析河(海)相、土台阶地及冲洪阶地的地基特点,对静力压桩时挤土效应及其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总结,指出河(海)相沉积的阶地和土台阶的挤土效应影响量较小,冲洪阶地的静力压桩的挤土效应影响程度较严重,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今后该地区静力压桩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恒启 《安徽地质》2014,(4):294-295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作为一种快速、经济、可靠的方法目前得以广泛应用。当桩身存在明显缺陷(缩径、扩径、离析、断桩等),传感器在接收到桩底反射信号前会记录下桩身缺陷的反射干扰,熟练掌握动测曲线的分析方法,则能够快速、准确的判断出桩身完整性。本文结合传统的行波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图文说明,对低应变反射波法动测曲线常见缺陷给出理论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以驻屿店市政府搬迁区某小区的一栋民用住宅楼基础沉管灌注桩试桩的静载试验数据结果为依托,通过现场静载试验数据结果来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以及承载力特征值,对比当前《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计算值,提出了适合于驻马店地区沉管灌注桩设计的经验公式。该方法在保障安全、经济、适用的基础上可节约大量材料,同时也可为其他地区桩摹设计提供合理的参考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灌注桩桩土相互作用的原位试验为基础.结合东营地区具体土层结构、性质特点.采用有限单元法对软土地区的砼灌注桩桩土相互作用进行仿真模拟.研究桩土相互作用、荷载的传递规律、桩土相对位移与桩侧摩阻力的关系.通过桩载试验资料对比.得出三维有限元法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近。在此基础上.根据侧摩阻力最大值发挥不同步这一特点和桩土相互作用的实质及荷载传递规律.提出一种新的单桩圾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彭仕奇 《探矿工程》2011,38(11):54-58
在苏通大桥松散软弱的地层条件,实施超长(〉100 m)、超大(2.5 m)摩擦桩桩底后压浆工程,在我国是首次运用。结合工程实践,就压浆工程的设计、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全面介绍。通过对钻孔取样分析,指出浆液初凝时间地表实验与地下实际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施工体验,结合取样显示的浆液扩散渗透状况,提出可渗透地层以注浆量为控制参数,压力不列为控制参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复合载体夯扩桩是由干硬性混凝土及填充料等经细长锤夯扩形成的复合载体和钢筋混凝土桩身组成。它具有挤密地基及扩大桩端面积的双重作用。此技术以环境污染小(无泥浆)、节约资源且较经济(桩径小),而得到较快的发展和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其在河漫滩地区的应用进行探讨,为今后在同类地区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黏性土中静压桩贯入过程中桩土界面桩侧土压力的受力特性,依托山东东营某桩工程开展了现场足尺试验,得到了静压桩沉桩过程中桩土界面桩侧土压力随贯入深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贯入过程中不同土层桩侧土压力的分布特性,明确了桩侧土压力在沉桩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退化效应,探讨了桩土界面桩侧土压力与桩侧上覆土体竖向土压力的比值关系。结果表明:桩土界面桩侧土压力与土层性质密切相关;随着传感器贯入深度的逐渐增加,桩侧土压力逐渐增大,并且增大幅度随土层的不同而不同;在同一贯入深度处,桩土界面桩侧土压力存在明显的退化现象,粉土中的退化幅度明显小于粉质黏土中的退化幅度;同一土层中桩土界面桩侧土压力与桩侧上覆土体竖向土压力的比值为常数,并且粉土中的比值明显大于粉质黏土中的比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