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南三江构造体系突出表现为以昌都-兰坪-思茅地块为中轴的不对称走滑对冲构造,次为与走滑断裂相伴的伸展滑脱、走滑拉分盆地构造体系,再次为块体内部的近北东、北西向走滑断裂系。西南三江造山带构造体系演化分为挤压收缩变形、走滑深熔热隆、走滑剪切伸展、走滑剥蚀隆升等4个阶段。自晚白垩世开始,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西南三江造山带对冲体构造体系初始形成。自渐新世开始,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楔入欧亚大陆,印度板块与扬子克拉通构成力偶,两者相向、相对运动,挤压与剪切特提斯大洋缝合带及两大陆边缘弧盆系等地质体,西南三江造山带对冲体构造体系进一步发展,近南北向剪切走滑构造体系形成,构造方向也由近东西转为近南北向。而与近南北向主走滑断裂带之相伴的伸展滑脱构造、拉分盆地,块体内部近北东、北西“X”型剪切走滑断裂同时相伴形成。这样,就形成了西南三江造山带大规模的对冲、走滑、旋转及其伴生的伸展、拉分盆地构造的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2.
西南三江造山带火山岩—构造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岩石构造组合是指表示板块边界或特定的板块内部环境特征的岩石结合。中国西南“三江”造山带的火山岩可划分为五种火山岩-构造组合:洋脊型/准洋脊型组合,岛弧及陆缘弧组合,碰撞型组合,碰撞后组合及陆内拉张型组合。阐述了各种火山岩-构造组合的特点及构造含义。对在造山带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分析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构造岩片”研究方法、地球化学判别图解的使用条件、准洋脊型火山型组合的构造含义、蛇绿岩带-火山弧的成对性、岩浆作用的同步性和滞后性、以及火山岩的深部“探针”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点苍山新生代推覆构造的确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绍礼 《云南地质》2002,21(3):250-255
点苍山地处三江构造带东缘,其东侧扬子陆块上的古生代地层,越过洱海断裂推覆到苍山西坡的中、新生代地之上:下泥盆统青山组推覆至下白垩统景星组之上;上二叠叠统乌龙坝组及红岩子组推覆在始新统宝相寺组之上。三江构造带中的上三维统歪古村组及三合洞组推覆在上侏罗统坝注路组之上。推覆时期为始新世-上新世,推覆构造机制是陆内汇聚挤压所至。  相似文献   

4.
王铠元 《矿产与地质》1992,6(6):425-430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通称西南三江,位居青藏高原东部,地质极复杂。现从本区断裂构造总格局探讨地体构造。确定地体构造的基本原则:(1)两个地体之间以断裂为边界;(2)两个相邻地体在发展演化上有本质差异;(3)两个相邻或全区的地体群可以是“远源的”、“近源的”或“准原地的”,甚至是“原地的”;(4)地体本身或相互之间的构成较为复杂。按上述原则,三江地区可划分6个较大的,8个中小规模的地体。即较大地体为腾冲-波密地体、唐古拉-昌都地体、杂多-吉塘地体、保山-掸邦地体、玉树-稻城地体和兰坪-江城地体;中小地体为石鼓-苍山-哀牢山、嘉玉桥-高黎贡、崇山-临沧、察隅-槟榔江、巴塘-义敦、宁蒗-宾川、柯街-耿马和扬子西缘等。  相似文献   

5.
在论述了扬子地台西缘大地构造格局和边缘构造控矿类型的基础上,厘建了扬子地台西缘铜多金属矿床构造成矿模式。它由内带川滇叠加裂谷系和外带-三江“沟-弧-盆”系两个区域构造成矿模式组成。  相似文献   

6.
云南宁蒗地区菱形构造格局及其联合构造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蒗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区域上属南北向川西-藏东构造带,其东为南北向康滇地轴,西为近南北向三江构造带,区域重磁资料反映了基底和盖层由北东向、北西向断裂系组成的区域菱形构造格局,宁蒗地区基本菱形构造格局实属其有机组成部分,因各菱形构造的边界条件及应力状态不同,在研究区内形成了各型联合构造。宁蒗东南区发育宁南菱形构造及其所决定的宁南反凸双弧联合构造。宁南反凸双孤联合构造东弧带追踪基底南北向构造所形  相似文献   

7.
吉黑东部中生代两种机制的碰撞构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中生代存在两种机制的碰撞构造,即由南北陆块碰撞(华北古板块与张广才-佳木斯地块)所形成的近东西走向的构造(古洞河-富尔河碰撞带)和东部地体向陆缘增生挤压所产生的南北走向的褶皱-推覆构造。前者由早期构造杂岩带及叠加于其上的印支期韧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所代表,后者是在印支期的褶皱和糜棱岩化带之上发育的推覆构造。两种碰撞构造的主要发育时期为晚中生代(J3-K)。  相似文献   

8.
中国及邻域的深部构造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胜早 《地质学报》1995,69(1):1-15
通过重力场及其反演研究,结合新近的地球物理研究成果,给出了中国及邻域包括琉球T-A-B体系的新的深部构造格局。4条NE向深部构造过渡带,把中国大陆划分为东部和西部,将东部大陆及邻域的地壳构造又分为滨太平洋内陆型,滨太平尖陆缘型、西太平洋边缘海过渡型和西太平洋大洋型。秦岭-杭州湾NW向深部构造带及其向邻海的可能延伸分隔出中国大陆和海域的南、北两大亚板块群。按板块观点,分析了本区4种构造环境的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9.
黄骅盆地孔西构造带的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古构造演化,并结合区域构造分析,可将孔西构造带的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构造变形阶段:晚三叠世末期为挤压褶皱变形期;晚三叠世沉积后至侏罗系沉积前为逆冲构造变形期;早-中侏罗世为逆冲构造“轻度”渐进变形期。晚侏罗世以后,区域构造作用发生反转。随着晚侏罗-早白垩世、早第三纪裂陷盆地的发育,孔西构造带作为潜山构造被掩埋。裂陷盆地时期的伸展构造对孔西构造带前第三系的逆冲构造基本上没有大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构造中的西秦岭-松潘大陆构造结   总被引:121,自引:10,他引:111  
位于中国大陆中部的西秦岭—松潘大陆构造结属于地壳尺度上的巨型构造。该巨型构造是在中国大陆完成其主体拼合过程中 ,在特提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太平洋和古亚洲及其后的环西伯利亚弧形构造三大构造动力学体系共同作用下 ,由构成中国大陆的主要造山带及地块交接汇聚而成 ,成为东西向的中国大陆中央造山系、近南北向的川滇—贺兰构造带和中新生代以来形成的青藏高原之间交接转换的关键构造域。在先期构造基础上 ,构造结形成具有东、西和北三个重要边界以及内部东北、东南、西南和南端等多个具体构造结点。其内部主干构造勉略—阿尼玛卿构造带又将其划作西秦岭和松潘地块南北两部分。西秦岭—松潘构造结主要形成于中国大陆印支主拼合期 ,并叠加印支期后陆内构造。构造结内组成与结构复杂 ,构造样式繁多 ,包含有丰富的大陆地质信息 ,实属研究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动力学不可多得的天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中、新生代太平洋陆缘带的构造格局和构造转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亚洲东部大陆边缘和北美西部大陆边缘同处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但具有不同的构造属性。从晚白垩世到新生代,前者以构造扩张为背景,由此引起陆缘裂解,陆块漂移以及岛弧、边缘海的形成;后者以构造收缩为基础,导致陆缘增生、陆块拼贴和陆缘造山带的出现。然而,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亚洲东部是以构造封闭型的陆缘带为特点,北美西部则主要表现为开放型的陆缘带。构造扩张和构造收缩是环太平洋陆缘带构造环境的两种基本型式,它们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对峙分布,在时间上成有节奏的交替转换。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构造样式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良杰 《地球科学》1994,19(6):742-745
塔里木盆地的发展演化受不同时期板块构造背景的控制,形成了陆内裂谷、裂陷槽、克拉通内拉张盆地、克拉通内挤压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拉张盆地、弧后前陆和周缘前陆盆地等多种原型盆地并相互叠加和改造。盆地中存在挤压、引张、扭动和叠加构造样式,可以形成良好的圈闭构造,盆地中的大型隆起带是主要的油气聚集带,前陆盆地褶皱-冲断带具有较好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3.
全球新——中生代构造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新编全球新-中生代构造图中清楚显示:(1)洋底增生构造具有不连续性和复杂性,时间上有6个增生阶段;空间上可划分为49个增生单元。(2)存在全球纬向构造系统,突出表现为环太平洋地震与火山带的分段性和大洋底纬向转换断层直接伸入大陆及大陆本身存在众多纬向构造。(3)地球具有反对称性,北半球为全球级挤压带;南半球发育全球性纬向洋脊张裂环。  相似文献   

14.
杨庚  陈竹新 《地质科学》2023,(2):347-378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逆冲带由西部近东西方向的喀什逆冲构造带和东部近东西方向柯克亚—和田逆冲构造带以及中间喀什—叶城走滑断层系组成,而北西—南东走向的喀什—叶城走滑断层带及其东侧齐姆根构造则为呈北东方向凸出的弧形构造。齐姆根弧形构造在地表地质和地震剖面均表现为向盆地方向倾斜的单斜形态。而且在塔西南地区,该弧形构造上从白垩系到新近系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东西两侧逆冲带同时代地层厚度,表现为异常增厚的特征。为了探讨齐姆根弧形构造特征及地层厚度异常增厚等原因,依据前人的地表地质填图成果,以及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齐姆根地区及邻区完成的二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成果,对该区地震剖面资料进行详细的构造解释,提出齐姆根弧形构造单斜之下存在3个隐伏逆冲构造楔形体,即棋盘楔形构造、齐姆根楔形构造和英吉沙楔形构造。地震剖面解释的生长地层指出棋盘楔形构造形成最早,为上新世阿图什组沉积时期;其次发育齐姆根楔形构造,为更新世西域组底部沉积时期;最晚发育英吉沙楔形构造,时间大约在更新世西域组中-上段沉积时期,据此认为齐姆根中深层逆冲构造位移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而且地震剖面解释上也揭示了白垩系到新近系地层厚度异常增厚发育的构造部位及发育...  相似文献   

15.
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走滑(转换)会聚构造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段建中 《云南地质》1999,18(2):99-111
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会聚构造带的形成,系走滑断裂作用转换推覆所致。会聚构造型式以对冲式及叠覆式为主要类型,形成时期在晚始新世-渐新世。逆冲会聚作用是该区新生代重要的陆内变形特征和主要的运动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黔东南地区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黔东南地区构造复杂,发育有多期次,不同组合类型的构造形迹,通过构造解析划分出了顺层韧性剪切带,阿尔卑斯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过渡性剪切带,逆冲推覆构造及地垒-地式构造等组合类型,它们分别产出于造山前期伸展背景,造山带,造山带前陆和造山后地壳隆升背景,反映了该区不同时期构造类型及构造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雪峰古陆”加里东期的构造性质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雪峰古陆”的构造问题是华南区域构造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震旦纪至早古生代时期为扬子古陆的东南被动大边缘的一部分,发育以斜坡相为主体的沉积组合;加里东造山作用时期,这里成为扬子古陆的边缘褶断山系,但仍为扬子地块的一部分而非习称的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它是由于华南加里东武夷-云开弧后盆地关闭,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接形成的陆弧碰撞造山带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华北中北部高级变质岩区的构造区划及其晚太古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李江海  翟明国 《岩石学报》1996,12(2):179-192
通过区域构造编图及重点地段的详细研究,在华北克拉通中北部识别出一条NNE向的构造带——龙泉关-桑干带,它以大规模的韧性剪切带网络、重熔钾质花岗岩带、数量众多的高压麻粒岩构造透镜体或岩片为特征。剪切带以低角度逆冲为主,矿物拉伸线理指示运动方向为NW-SE向。这些剪切带造成东西两侧基底杂岩与表壳岩系包括孔兹岩系的广泛构造叠置,以及高压麻粒岩的近等温减压上隆。从更大的范围看,龙泉关-桑干带处于鄂尔多斯克拉通和阜平-赞皇克拉通之间,并且被五台-吕梁裂谷型绿岩带截切或不整合覆盖。该带应形成于晚太古代,记录了上述两个克拉通斜向拼合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19.
前寒武纪大陆地壳构造—大陆壳体并合构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星子理论和地球的星子堆积模型,以及地质演化两阶段模式和区域演化序列的差异,提出一种综合地质构造单元:大陆壳体。大陆克拉通内部南体具独特的并合构造特征,文章将该构造模式称为大陆壳体并合构造,作为研究大陆克通地壳形成、演化的工作模式。作者在系统分析全球大陆克拉通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和对中国东部板内地壳构造研究基础上,将大陆克拉通地壳划分为若干类型,并总结了不同类型地壳区的区域演化序列,及并合带的类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南特提斯构造演化—幔柱构造控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基于对中国西南特提斯巨型造山系的时空结构和构造-岩浆事件分析研究提出.泥盆-石炭纪时期出现于昌都-思茅陆块两侧的热幔柱导致了金沙江洋和澜沧江洋成对打开,热幔柱岩浆作用沿洋脊产出苦橄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并造成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二叠纪末期出现于昌都-思茅-印支中央陆块下的冷幔柱导致了两大洋向该陆块下俯冲消减,陆块两缘发育沟-弧-盆体系,构成冷幔柱的洋壳板片在200Ma时期堆积沉落,诱发板块后继俯冲,产生滞后型孤火山-岩浆岩。发育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德干热幔柱在株罗纪导致怒江洋和雅鲁藏布江洋相继打开,在白垩纪末期(66Ma)形成德干玄武岩省。发育于劳亚大陆南缘的峨眉热幔柱在二叠纪,导致峨眉火成岩省的形成,在早中三叠世使甘孜-理塘断裂带扩张成洋。冷幔柱的持续发生,决定了雅鲁藏布江洋和甘孜-理塘向昌都-思茅陆块方向的俯冲消减,以及来自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陆块分别向昌都-思茅陆块南北两侧拚贴和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