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本溪群     
本溪群的原始定义属岩石地层单位,70年来的研究表明;其界线层型及岩百地层单位性质没有改变过;本溪群可以延展到东北南部及华北,并具有二分、三分的概分性。华北本溪群曾被划分为湖田组(铁铝岩组)和畔沟组,业已证实二分的可行性;张守信(1988,1992)欲以太原组(新涵义)替代本溪群(剔除下部铁铝岩组合)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岩石地层可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和孙家沟组,石盒子组又可分为小风口段、云盖山段和平顶山段。年代地层可分为12个阶,生物地层可分为10个连续组合带。岩石、生物及年代地层的对比表明,本溪组、太原组向南穿时,反映海侵由北向南;山西组上部和石盒子组向北穿时,揭示海水由南向北回泛。早二叠世前海水向南流注入北秦岭海槽,晚二叠世北秦岭褶皱,导致北秦岭海槽闭合,华北陆块南缘抬升、水体北流,成为内陆盆地。  相似文献   

3.
重新厘定的山东省石炭-二叠-三叠纪岩石地层分为二个群、七个组、五个正式段。下部的含煤岩系为月门沟群,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包括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本溪组底部的铁铝岩系为湖田段;中部一套杂色地层,以黄绿、灰绿、紫色砂、页岩为主,基本不含煤层,为石盒子组,时代为早二叠世-晚二叠世,分为黑山段、万山段、奎山段和孝妇河段;上部一套基本不含植物化石的红色地层,主要以砂岩为主,夹泥岩,为石千峰群,分为孙家沟组和刘家沟组,时代为三叠纪。  相似文献   

4.
重新厘定的山东省石炭-二叠-三叠纪岩石地层分为二个群、七个组、五个正式段。下部的含煤岩系为月门沟群,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包括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本溪组底部的铁铝岩系为湖田段;中部一套杂色地层,以黄绿、灰绿、紫色砂、页岩为主,基本不含煤层,为石盒子组,时代为早二叠世-晚二叠世,分为黑山段、万山段、奎山段和孝妇河段;上部一套基本不含植物化石的红色地层,主要以砂岩为主,夹泥岩,为石千峰群,分为孙家沟组和刘家沟组,时代为三叠纪。  相似文献   

5.
复州湾地区石炭纪早期发展史及地层研究有待深入。本文通过有关岩石和化石内容,讨论了传统本溪组的一些问题,认为本溪组应改称本溪群,它代表自奥陶系石灰岩侵蚀面至砾状灰岩顶面一段沉积地层,砾状灰岩顶面标志——平行不整合面,据岩性组合本溪群分为上下两部分(有待建组)。化石资料修正了本溪组时代相当莫斯科期的观点,提出该区本溪群延续时限自早石炭世晚期(相当纳谬尔A期)或更早至莫斯科期中期(Profusulinella带上限),在区域上本溪群是一个明显的穿时单位。  相似文献   

6.
多重地层划分是测制岩石地层地质图的理论基础。在地层学研究中,首先建立岩石地层单位序列,然后才有可能详细地研究各个岩石单位在不同地点以及在整个延展范围内的古生物学特征和时限。作者依据这一原则,重新讨论了辽宁东部以往划分的一些岩石地层单位——上前寒武系兴民村组;寒武系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以及辽北上前寒武系凡河群——的重新划分和命名。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考察辽宁西部本溪组剖面时,在本溪组采得叶肢介化石。经对化石壳瓣形态,装饰及胎壳等特征的观察,可能属光滑叶肢介科。它们(可能包括两个属,待扫描研究)产于本溪组(辽西本溪组以锦西南票为最发育,岩石地层单位似可称石场子组)下部,并与Neuropteris gigantea Sternberg, Rhacopteris asplenites(Gothan)Schimp., Rhodeopteri-  相似文献   

8.
本溪组,是唯一以辽宁地理名称命名并通用于华北地台的古生代组级岩石地层单位。首先由赵亚曾(1926)命名为“本溪系”。以后随着研究地不断深入和研究者的各有侧重,又称为“本溪统”(野田光雄,1938)、本溪群(杨敬之等,1962),本溪阶(王德文,1962)及本溪组(中国地质科学院,1979)。1976年,辽宁省地质局第一区测队完成了全省范围的1:20万区测,翌年,整饰出版了辽宁省地质图(1:50万),以“本溪群”统一了辽宁地台型中石炭统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新厘定的山东省新生代岩石地层单位分5个群、36个组。划分如下:山地丘陵区下第三系官庄群下分5个组,五图群下分3个组。上第三系新建临朐群,下分3个组;保留巴漏河组和白彦组。鲁西平原区上第三系你黄骅群,下分2个组;下第三系称济阳群,下分3个组。第四系岩石地层单位采用了18个组。  相似文献   

10.
新厘定的山东省新生代岩石地层单位分5个群、36个组。划分如下:山地丘陵区下第三系官庄群下分5个组,五图群下分3个组。上第三系新建临朐群,下分3个组;保留巴漏河组和白彦组。鲁西平原区上第三系你黄骅群,下分2个组;下第三系称济阳群,下分3个组。第四系岩石地层单位采用了18个组。  相似文献   

11.
本溪市具有丰富多彩的旅游地学资源 ,本文阐述了已知的旅游地学资源的特点 ,提出了加强旅游地学资源重点景观区的开发及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太子河流域是华北地台区本溪组最发育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典型剖面分析入手,对本溪期的沉积相进行分析讨论。本溪的牛心台剖面海相层位出现最早,晚期出现浅水生物碎屑滩沉积,底部之滨海湖沼相中的铝土矿厚度大品位高;大葫芦套村剖面以泥岩广泛发育,且灰岩层数多而薄为特征,代表滨海平原湖泊的沉积;田师付太平沟剖面以下部发育一完整的三角洲沉积而有别于其它地区;在最北部的暖河子剖面,下部为滨岸冲积平原的沉积,代表了近陆环境中的沉积。本溪期沉积可分为两个演化阶段,早期沉积受古地形的制约,为一填平补齐作用,沉积环境主要为滨岸冲积平原、滨海湖泊、沼泽以及三角洲;晚期是随着海侵范围的扩大和地形差异的缩小,基本上为一海湾—泻湖环境,但局部有浅水生物碎屑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辽东地区第四系不发育。近年,由于旧石器时期遗迹的发掘,积累了较丰富的古动物、古人类资料,使得我们有可能应用这一成果建立辽东地区中、上更新统的标准剖面。辽东地区中更新统称庙后山组(太子河地区)和牛心山组(丹东—营口区);上更新统称山城子组(太子河地区)和金牛山组(丹东—营口区),代表了0.377—0.017Ma期间的堆积。古生态分析表明,庙后山期(牛心山期)为温暖湿润的森林—疏林草原型自然景观;山城子期(金牛山期)为寒冷的干旱草原—半荒漠型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华北型寒武纪—早奥陶世地层可分为7个组、21个生物带、10个阶。各组均为向北东、北西向的穿时体。向北东向穿时较高,反映向北东向的海侵较慢。自晚寒武世起,南西方向开始抬升,海水向北东方向运移。向北东方向抬升比北西方向慢,结束沉积晚。  相似文献   

15.
按照无遗漏划分的原则要求,辽河群基本单位根据实际岩石的岩性特征和岩石类别自下而上划分为浪子山组、里尔峪组、离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盐县组,并从命名人或单位、命名地点、正层型或选层型剖面、参考剖面、岩石地层序列的组成与变化、划分依据或分界标志层诸方面表述了各组的基本情况与划分标准.依照组级单位的延展与建立最好与相应的地层分区或小区大体一致分析,已无可能再有增加基本单位的需要.大石桥组缩小、大石桥组尖灭,以及在大石桥组之上局部重复出现高家峪组,是基本单位变化的3种形式,并由此引起或者是高家峪组的扩大.或者是盖县组的扩大,使这3个基本单位具有明显的穿时性.基本单位对比极其变化状况有平直线式、斜曲线式和拆线式3种。这样填制出来的地质图更能表现出组用制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论辽南上前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南上元古界的区域对比的关键是如何与蓟县层型、峡东层型的衔接或对比。作者认为辽南群是介于北方的青白口群与南方的震旦系之间的层位,仅金县群才相当于震旦系,震旦系与寒武系的界线则应置于兴民村组与葛屯组之间。  相似文献   

17.
辽东半岛市部上先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4群15组,其中细河群的三个组即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产宏观藻类化石;五行山群的长岭子组、南关岭组产蠕虫和宏观藻类化石;金县群兴民村组产类水母化石,葛屯组产蠕虫、宏观藻类化石,上覆的下寒武统碱厂组产三叶虫和古杯动物化石。上先寒武系7个宏体生物化石层位构成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宏体生物序列,可分为4个演化阶段:①细河期宏观藻类发生发展阶段;②五行山期蠕虫发生发展阶段和宏观藻类发展阶段;③兴民村期类水母发生发展阶段;④葛屯期蠕虫和宏观藻类新的发展阶段。据此可以划分为4个生物群,即细河生物群(800Ma前)、五行山生物群(800—700Ma)、金县生物群(677Ma)、满家滩生物群(600Ma)。另外早寒武世三叶虫和古杯动物组成葫芦套生物群,为早寒武世晚期。辽东半岛与苏皖北部晚先寒武纪地层不仅沉积序列相同,而且宏体生物序列也基本相同,两区生物地层完全可以对比。辽东半岛南部晚先寒武纪宏体生物序列的建立及其在同一地层区的延展性,提高了本区晚先寒武纪地层剖面的地位。使其可能成为全球晚先寒武纪生物地层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