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雄健 《矿物学报》1991,11(3):285-288,F003
浙江省西南部龙泉地区元古宙各类区域变质岩中普遍存在硅铁矿类罕见金属互化物。X射线粉晶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这类Si-Fe二元系矿物有二硅铁矿(FeSi_2)、硅铁矿(Fe_2Si_3)、等轴硅铁矿(FeSi)、喜峰矿(Fe_5Si_3)以及不知名的Fe_5Si_2,其中常含有Mn、Al、Ce、Eu、Ti等微量元素。如此多种类的产于前寒武系的天然硅铁矿物,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推测本区硅铁矿的成因来源与太古宙陨石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2.
我们发现的等轴自然硅产于安徽贵池的天然河流重砂中,共生矿物有锡石、锆石、磁铁矿、金红石、(?)石、四方硅铁矿、角闪石和辉石等,自然硅与四方硅铁矿呈连生体。自然硅为灰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颗粒大小0.074—0.015mm,显微硬度1018.9kg/mm~2,密度2.32g/cm~3六个不同颗粒自然硅电子探针分析结果:Si 99.11,Fe 0.138,Al 0.034,Sn 0.16。最强的衍射线为3.12(10,111),1.91(8,220),1.635(8,311),1.105(7,422)。晶胞参数α=5.430A,V=160.103A~3,Z=8.  相似文献   

3.
四方硅铁矿(Ferdisilicite)是一种罕见的金属互化物,化学式为FeSi_2。1969年,苏联第一次报道它,系发现于亚速海沿岸地区泥盆纪砂岩中,并推测可能是陨石成因。它在我国也曾有过报道,是产于花岗岩和变质岩中,笔者发现的四方硅铁矿,其产状与成因与上述均有所不同,本文特作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硅钡铁钛石的穆斯堡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钡铁钛石(Bafertisite)是1959年在我国内蒙白云鄂博高温热液型铁矿床中首次发现的矿物。近来在江苏某地的区域变质岩中,也发现了该矿物。它产于混合岩化片麻岩中碱质交代比较强烈的地段,与石英、微斜长石、斜长石、钠闪石、霓石、钠辉石、榍石等共生。它的物理光学性质、差热曲线和红外光谱等已有详细的报导。彭志忠、沈今川和关雅先、别洛夫等曾分别对硅  相似文献   

5.
硅铁矿属于罕见的Si和Fe的互化物类矿物,目前在自然界已发现并命名的此类矿物相的矿物有:古北矿(Fe_3Si)、喜峰矿(Fe_5Si_3)、等轴硅铁矿(FeSi)、二磋铁矿(FeSi_2)及苏硅铁矿(aFe_3Si)等5种。本文着重介绍我国自1980年以来在藏、甘、冀、苏、皖、新、辽、浙诸省区所发现的二硅铁矿及其连生矿物自然硅。  相似文献   

6.
在金伯利岩中新发现的几种矿物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近发现华北地台金伯利岩中存在自然铁、自然铜、自然锡、硅铁石、二硅铁矿、未命名的Si、Fe、Ti互化物及含铬黑镁铁钛矿等前人未曾报导过的矿物。据初步研究,它们与处于强还原环境的地幔深层流体有关。这些矿物的发现,首次为软流层中的流体交代作用提供了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7.
硅钡铁钛石(Bafertisite)是1959年在我国内蒙白云鄂博高温热液型铁矿床中首次发现的矿物。近来在江苏某地的区域变质岩中,也发现了该矿物。它产于混合岩化片麻岩中碱质交代比较强烈的地段,与石英、微斜长石、斜长石、钠闪石、霓石、钠辉石、  相似文献   

8.
浙江龙泉地区元古宙发现硅铁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在开展“浙西南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于龙泉地区元古宙区域变质岩系中首次发现大量硅铁矿类矿物。 硅铁矿(Ferrosilicium)是十分罕见的Si、Fe金属互化物矿物,按其主要组份之量比,可详分为硅铁矿(ferrosilite,化学式为Fe_2Si_3)、二硅铁矿(Ferdisilicite,  相似文献   

9.
羟硅磷灰石在我国的发现及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羟硅磷灰石是一种特殊的几乎不含磷的磷灰石变种。它产在铜陵地区闪长岩与灰岩接触变质带的矽卡岩化大理岩中,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本文研究了它的产状及伴生矿物、物理和化学性质并与日本产出的羟硅磷灰石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水硅硼钠石于1987年在河南省泌阳凹陷发现,产于新生代第三纪含碱岩系油页岩中,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该矿物的空白。水硅硼钠石简约化学式为NaBSi2O5(OH)2。晶体特征是:球粒状及束状集合体,板状、柱状晶体;无色透明,二轴晶负光性;Ng=1.534、Nm=1.532、Np=1.512。水硅硼钠石对于解释所在碱矿床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闵茂中  张国文 《矿物学报》1993,13(3):244-249
本研究采用化学浸取、化学物相、光谱物相、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查明,某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矿石中的银以自然银独立矿物显微包裹体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中。根据该铀矿床研究资料,确定矿石中的自然银、含银方铅矿是在300~100℃温度区间,距今65.0~30.7Ma期间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植物中硅矿化作用的硅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目首次对田地生长的水稻与竹子和室内栽培水稻中氧化硅的含量、形态、分布及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水稻中的氧化硅含量有由根到茎、叶、稻壳逐渐增高的趋势, 但在米粒中含量急剧降低。竹子中的氧化硅含量也显由杆到枝、叶逐渐增高的趋势。在竹子和水稻的根部, 氧化硅都集中在内皮层;而在其地上部分(竿、枝、叶、壳), 氧化硅主要出现于外皮层。在单株水稻和竹子中都发现不同器官间存在显著的、系统的硅同位素分馏。水稻的? 30Si显示有由根到茎降低, 而后向叶、壳和米逐渐增高的趋势。竹子的? 30Si也显由根到竿降低, 而后向枝、叶增高的趋势。这种硅同位素变化可能是由植株内体液中的溶解硅在竿、枝、叶、壳相继沉淀出氧化硅时, 产生瑞利过程的硅同位素分馏的结果。研究得出竹子和水稻中溶解硅与沉淀硅间的硅同位素分馏系数分别为0.9981和0.9996。研究发现水稻根和竹根从土壤溶液中吸取硅时, 也存在硅同位素动力分馏。竹子与水稻吸收硅与土壤可溶硅之间的硅同位素分馏系数分别为0.9988和0.9989。研究得出:1)水稻与竹子由外界吸收的含硅化合物主要为正硅酸;2)被动吸收是其吸收硅的重要形式;3)蒸发作用是硅在这些植物中迁移和沉淀的主要机制。研究结果为理解植物中硅吸收、搬运和沉淀硅的方式与机制和探讨植物在硅、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大冶铁山铁矿床的葡萄石与硅硼钙石均产于夕卡岩的晶洞或裂隙中,与片沸石、菱沸石、辉沸石、方解石等密切共生。本文运用化学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和差热分析等现代测试方法,对葡萄石与硅硼钙石矿物学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4.
硅硼镁铝矿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硼镁铝矿(Grandidierite)为一罕见矿物.国外由M.A.Lacroix于1902年在马达加斯加花岗岩中首次发现,1918年在匈牙利又有发现,此后国内外一直未见报道.1985年笔者在对黑龙江鸡西三道沟矽线石矿床研究中,发现了硅硼镁铝矿.它产于麻山群斜长片麻岩内,与培长石、柱晶石、矽线石、电气石、石墨等共生,含量占7-8%.硅硼镁铝矿呈蓝绿色、长柱状,粒度0.1×0.2×0.8~0.5 ×1.0 × 4.omm.相对密度为3.016g/cm~3,摩氏硬度7.5.矿物难溶于盐酸、硫酸及氢氟酸.  相似文献   

15.
橄榄石型以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硅镁石型结构的矿物包括四个系列:1.硅酸盐橄榄石系列;2.磷酸盐橄榄石系列,即锂蓝铁矿系列;3.硅镁石系列;4.硅锰石系列。前两个系列是橄榄石型结构,后两个系列是硅镁石型结构。在这一类矿物中,氧离子都是六方最紧密堆积的,它们的平均折射率(N=(Ng Nm Np)/3)均严格服从最紧密堆积的折射率定律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的东波蛇绿岩地幔橄榄岩中发现与罗布莎和普兰岩体相似的金刚石和特殊地幔矿物群。东波地幔橄榄岩体以方辉橄榄岩为主,含少量二辉橄榄岩和纯橄岩,辉石岩和辉长岩呈脉状产在方辉橄榄岩中。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东波岩体形成于MOR环境后受到SSZ环境的改造。通过重砂分选实验,在693 kg的地幔橄榄岩大样中发现了金刚石和碳硅石等30余种特殊矿物群,包括金刚石、自然铬、自然金、自然铁、自然硅、自然铜等自然元素矿物类;碳硅石等碳化物;铬尖晶石、金红石、铬铁矿、刚玉、黑钨矿、铌钽铁矿、磁铁矿、赤铁矿、方铁矿、锡石等氧化物;铁铬镍合金、镍铁合金、铜锌合金等合金互化物;辉钼矿、方铅矿、辉铋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和闪锌矿等硫化物;橄榄石、辉石、锆石、蓝晶石、白云母、蛇纹石、绿帘石等硅酸岩;萤石等氟化物。该矿物群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罗布莎和普兰两个岩体中发现的特殊矿物群非常类似,同时也为蛇绿岩型金刚石这一新类型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7.
江绍英 《地质论评》1979,25(2):21-28
硅灰石膏(thaumasite)是复杂的盐类化合物。1978年前,已知有八个国家发现并报导了硅灰石膏。首先被冈梅留斯(Gumaelius,1874)发现于瑞典沃雷斯库塔(reskuta)地区别拉克(Bjelke)矿山的硫化物中。1878年被诺登许尔德(Nordenskild)描述和命名,名称来自希腊语“惊奇”之意。以后威德曼(Widman,1890)、巴克斯特龙(Backstrm,1897)和弗利尼克(Flinik,1917)在瑞典其它硫化物矿床中相继发现硅灰石膏。  相似文献   

18.
遂安石是一种镁的硼酸盐矿物,自然界中较为少见。它于1953年由渡边武男在朝鲜遂安郡笏洞矿区首次发现,以后在苏联和我国也相继发现。它常与镁硼石(小藤石)、硼镁铁矿、硼镁石和粒硅镁石等矿物一起发育于矽卡岩型硼矿床中的变质白云岩中。遂安石之所以少见,是因其生成条件比较特殊。一般认为它是矽卡岩矿物,但典型的矽卡岩硼矿床中所含硼矿物往往是硼镁石和硼镁铁矿,而不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铀矿床中发育一种重要的矿化类型——碳硅泥岩型铀矿。过去也曾有“老地层型”、“碳硅板岩型”、“云硅泥岩型”、“灰硅泥岩型”等类似命名。“碳”既指碳酸盐岩(灰岩和自云岩),也指含有炭质;“硅”指硅岩和硅质岩;“泥”指粘土岩和泥岩。几十年来我国铀矿地质界在该类型岩石中发现了许多沉积成岩和成矿方面的新规律。这方面代表性研究者有:涂光炽、张焘、张待时、陈先沛、毛裕年、饶钦玮、周德安、鞠也均、牛林,李朝阳、黄世杰、李顺初、马昌明等。我国碳硅泥岩系的研究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变质带的多硅白云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母是变质岩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变质矿物,其特征与变质作用的密切关系已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尤其是2M型和3T型多硅白云母,是高压低温变质带的特征矿物之一,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1976年,河南信阳一带首次发现了我国2M型和3T型多硅白云母。1978年,我们对大别山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2M型和3T型多硅白云母广泛出现于该区的各变质带内,并对它们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