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辽宁省鸭绿江口湿地为研究对象,应用双分界二分式(double-bounded dichotomous)条件价值方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对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维持价值进行定量评价。采用面访调查为主、网上调查为辅的方式,进行支付意愿问卷调查;利用支付意愿函数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了双分界二分式条件价值评估法数据分析模型,建立以受访者社会、经济属性(性别、年龄、收入、教育背景和职业)为变量的支付意愿函数。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鸭绿江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持价值为46.45×108元/a,人均愿意支付金额为133.35元/a;随着年龄、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受访者愿意为维持鸭绿江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支付金额在增加;女性的愿意支付金额略高于男性;学生、军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离退休人员的愿意支付率相对较高,而农、林、牧、渔生产人员的愿意支付率最低。  相似文献   

2.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漳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将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划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包括直接实物价值和直接服务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以2010年为基准年,评价了研究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得出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1472.25万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6910.69万元,间接使用价值为14509.56万元,非使用价值为52.00万元。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的间接使用价值远高于直接使用价值。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积累营养物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约占总价值60%,说明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工作富有成效,维持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完整性,使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生产力,对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文献计量法,对1979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扎龙湿地的文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文献发表量在2000年后急速攀升,2006年以后每年保持在60篇以上,以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三地的科研机构为主。研究热点始终以湿地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评价为主。近年来,扎龙湿地退化、恢复、重建及补偿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湿地生态系统模型、生态过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热度增加;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等成为新兴主题,而扎龙湿地的形成、发育和古环境的重建研究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
中国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但湿地退化十分严重。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国家林业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的实施,旨在使湿地保护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和行动的常规考虑内容,提高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通过建立高效的项目实施机构,采用形式多样的措施,如政策立法、宣传教育、能力建设等,来推动湿地保护主流化。该项目取得已一系列成果,表现在:推动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湿地保护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的合作;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湿地数据信息交流共享;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政府和公众湿地保护的意识;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推动示范先进的湿地管理模式;通过管理能力建设,推动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该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政府和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扎龙保护区湿地扰动因子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许林书  姜明 《地理科学》2003,23(6):692-698
扎龙湿地的扰动因子有气候、洪水、火、水利工程、农业活动等因子。这些扰动因子给湿地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而扎龙湿地在扰动因子的作用下,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质污染、景观破碎等,进而导致湿地功能下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对湿地扰动因子进行分析,掌握它们的作用过程和发生机理,对湿地的利用、保护以及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水资源、土壤、生物、景观和湿地保护5个方面,选取了13项指标,建立了扎龙湿地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方法和层次分析方法,评价了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综合得分为74.57分,其质量处于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属庵东沼泽区国家重要湿地,具有多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通过野外调查和功能模拟实验,结合杭州湾湿地10 a定位观测数据,使用市场价值方法、碳税方法、影子工程方法、旅行费用方法等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对研究区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价值估算。研究结果表明,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419.5×106元,单位价值为65 786.58元/(hm~2·a),水质净化、物质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休闲、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气候调节、大气调节、固碳、文教科研的服务价值依次减小。其中,水质净化、物质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是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更加直观地认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以及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运用生态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等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利用前人已有调查资料,对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了较全面的评价,拟为保护湿地和公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966.1万元/a。按照价值量大小排序为:调节气候价值>文化载体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提供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湿地是处于海陆边缘的独特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和作用。以深圳湾海滨公园及其滨海休闲带为研究对象,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分析居民对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认知度、支付意愿和服务意愿。结果显示:对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同意支付金钱的受访者占56.38%,同意付出服务时间的占69.07%,居民对志愿服务形式的接受度更高。受访者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人均支付意愿为260.62±76.07元/a,人均服务意愿为9.16±2.35 h/月。影响居民支付意愿和服务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保护团体和志愿者经历等。研究表明WTW模型拟合度更高,适用于需要居民通过劳动和服务方式参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为了评估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提出生态恢复对策,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替代费用法等方法评估其生态服务价值,基于评估结果和恢复生态学原理,提出其生态恢复对策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多样且巨大,尤以生产性价值、调蓄洪水的价值、净化水质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最为显著。因此洞庭湖湿地管理策略,应以洞庭湖湿地生态恢复为首要任务,以发展适应湿地生态环境的产业群和促进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外生态恢复和内生态恢复有机统一,以保障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扎龙湿地的形成背景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 为乌裕尔河下游尾闾湖形成的苇草湖沼。作者通过野外调 查、表土样品粒度对比和遥感影像分析, 探讨了湿地形成演化的地质环境背景, 分析了扎龙湿地 与嫩江、沙地的成因联系。研究认为齐齐哈尔- 大庆沙地由北西走向的纵向沙垄和低洼盐碱带组 成, 与科尔沁沙地一起构成了一个NE 向展布的沙带, 可能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时期。其后嫩江 进入沙地, 对沙地进行改造, 在扎龙地区留下众多牛轭湖。后期由于构造抬升嫩江河道西迁, 乌裕 尔河成为内流河, 其尾闾湖最后演化成为现在的扎龙湿地。因此扎龙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为: 风 成沙地形成→嫩江改造、破坏沙地→嫩江西迁、乌裕尔河分流→扎龙尾闾湖形成→扎龙尾闾湖退 化、湿地形成。因此扎龙湿地与连环湖是在风成沙丘上形成的沼泽地, 是整个嫩江流域生态环境 最脆弱的一个关键区。一旦湿地消失, 将导致这个地区的盐碱化和沙漠化, 对附近的齐齐哈尔和 大庆两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GIS技术的扎龙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以1986年、1999年、2002年的扎龙区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GIS技术分析了扎龙地区沼泽湿地16年的空间格局变化。选取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形维数、分布质心等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同时研究了不同地区中沼泽湿地面积相对于总的沼泽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扎龙区域沼泽湿地的破碎化程度在加深,斑块形状变化不大,其质心位置向西北偏移,西北部的沼泽湿地不如东南部稳定,受到的人为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四方湖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方湖湿地是淮河中游重要的淡水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调蓄防洪、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多项功能。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四方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环境出现了退化的趋势。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和恢复四方湖湿地生态功能,迫在眉睫。分析了四方湖湿地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四方湖湿地资源保护及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形态学图像处理方法在扎龙湿地景观格局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学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为主要方法,对扎龙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类,形成核心、斑块、边缘和孔隙4种格局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与土地覆盖类型图叠加处理,分析湿地不同景观格局与土地覆盖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的景观格局分类保持了像元水平的精度,优于传统的分类方式。1979-2008年,扎龙湿地的核心湿地减少,斑块、边缘和孔隙都相应增加。作为湿地中的优势类型,含地表水的湿地逐渐转移到非核心的斑块、边缘和孔隙湿地中,原有的核心湿地逐渐变得破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黑龙江省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状况和火灾特点的分析,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及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地区的林火管理提出具体建议。研究表明,在防火季节,有效地控制火源,提高当地居民的防火意识是预防火灾的关键;此外,保证保护区水源供应在火灾预防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林火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安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生态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安徽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通过价值转移法对安徽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探讨了2003—2014年间安徽省湿地生态经济协调度(EEH)。结果表明:安徽省2014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7 550.57×10~8元,相当于同年全省GDP的36.22%,安徽省湿地资源蕴藏着丰富的经济效益。2003—2014年,安徽全省EEH整体处于较好的协调水平。其中皖中和皖江经济区的EEH值2003—2008年分别0.97、1.15,2008—2014年分别为0.77、0.78,两个经济区的生态环境存在潜在恶化危机。安徽全省应加强湿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皖中、皖南经济区须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因地制宜,实现安徽省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乌裕尔河流域水环境的变化导致下游湿地迅速退化。探讨了近65 a(1951—2015)扎龙湿地系统对乌裕尔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乌裕尔河中下游的径流量急剧减少给下游湿地的演替带来明显的影响,上游来水供给不足导致湿地长期处于干旱缺水的状态,湿地水面面积与蓄水量显著减少,并导致扎龙湿地地下水位显著降低(P<0.05)。湿地持续干旱缺水引发此区域大面积的沼泽退化并发生次生盐渍化。近年来,扎龙湿地发育的盐渍土面积达到250 km2以上,并且向核心区蔓延。湿地持续退化对在湿地栖息和繁殖的珍稀水禽带来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湿地土壤及其环境功能评价体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姜明  吕宪国  杨青 《湿地科学》2006,4(3):168-173
湿地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湿地获取化学物质的最初场所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中介。湿地土壤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分配和调节地表水分、分解固定和降解污染物、保存历史文化遗迹等功能。结合湿地土壤的生态功能、物质“源汇”功能、“养分库”功能、“净化器”功能以及“记忆”功能,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湿地土壤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构建了湿地土壤环境功能评价的概念模型。通过对湿地土壤及其环境功能评价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湿地土壤定义及湿地土壤在湿地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丰富完善了湿地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