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做好气象业务技术工作总结是撰写气象科技论文的前提和基础,但两者不能等同。科技期刊不会接受气象业务技术工作总结,只有气象科技论文才能在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上发表。气象科技人员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必要的。气象科技论文有别于气象业务技术工作总结,主要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期刊编辑的业务交流,促进我国气象科技期刊的发展。受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委托。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承办、安徽省气象局气象学会协办的全国气象科技期刊编辑业务研讨会于10月27~29日在安徽屯溪召开。来自全国气象系统的47名期刊编辑和会议代表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李莉 《气象科技》2002,30(1):63-64
该文简要介绍了目前网上较流行的用于阅览中文科技期刊的PDF文件及其软件的下载,并对网上中文气象科技期刊的情况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4.
在对历史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气象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与作用进行了回顾及评述,并对目前气象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是科技人员了解科技动态,获取科技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了解科技人员对科技期刊的利用情况,江西省气科所情报室对45种气象科技期刊进行了统计分析。该室按照借阅次数的彩少,统计出利用率高的十种气象科技期刊,它们依次是:  相似文献   

6.
近日《陕西气象》杂志获得陕西省科技期刊一等奖。此次评奖是由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和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组织的,有200多家科技期刊参评。为表彰鼓励,省气象局奖给《陕西气象》编辑部一台价值8000余元的微机。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定量地了解目前气象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现状,促进气象科技期刊的发展,依据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对2001—2007年气象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Web即年下载率以及网络传播趋势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赵秀英 《气象》1993,19(12):43-43
为了在气象期刊中推行科技期刊国家标准,中国气象局于1993年10月5日起在成都气象学院举办了为期10天的气象期刊标准化培训班。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马鹤年出席了开学典礼并作了重要讲话。成都气象学院院长缪锦海、四川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秘书  相似文献   

9.
改刊词     
新风扑面,春潮涌动。在这万象更新的美好季节,《气象与环境科学》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河南省气象局业务体制改革的一个亮点。《气象与环境科学》的前身是《河南气象》。《河南气象》自1978年创刊29年以来,为繁荣河南气象科技、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培养气象科技人才、推动气象部门业务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历史性贡献,并多次获得全国气象系统和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奖,在全国气象期刊中享有一定声誉。随着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新理念的提出,气象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气象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  相似文献   

10.
王君  王魁山 《河南气象》2008,31(1):70-74
分析了近几年来省级气象科技期刊以改革促发展的必然性,并以《河南气象》改刊为《气象与环境科学》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重点,论述了由综合性、技术性期刊向学术性期刊发展的过程和改刊后的成果、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同时提出了将省级气象科技期刊办好、办精、办出新意,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品牌期刊,为气象事业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空间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对江西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内容和方向进行了论述,认为江西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改革与建设,应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明确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定位,深入实施科技兴气象战略,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业务与科研的结合,形成科技创新引领事业发展的研究型业务,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气象科技水平和气象业务的科技含量,提高气象队伍素质,培养造就具有创新能力、既懂科研又懂业务的学科、技术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2008年山西省气象科技服务全省情况和市、县基本情况,从不同角度对科技服务主要项目进行了深入细致分析并且和过去几年进行对比,给出了近年来科技服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应进一步结合全省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气象科技服务人才的引进、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张改珍  刘波 《气象学报》2022,80(4):643-648
从科学(理念)和技术(器物)两个层面系统梳理了西学东渐时期西方气象科技向中国传入的过程,分析研究了西方气象科技输入对中国早期气象事业的推动及知识传播的启蒙作用。明末清初西方气象科技输入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中间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未对中国早期气象事业和知识传播起到实质性、落地性的推动和启蒙作用。晚清民国阶段西学无论从广度或是深度,所起的作用较明末清初阶段大得多。这段历史从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引进、注重科学技术本地化、先进的科学技术认识三方面带给人们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运用气象影视节目强化气象科普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电视气象节目气象科普宣传的优势,提出强化电视气象节目气象科普宣传的建议,为我们搞好气象科技服务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发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山西省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历程为背景,分析了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存在服务产品精细化程度不够、科研开发滞后、缺乏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机制不灵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发展气象知识产业的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气象知识产业是当代气象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气象部门必须将发展气象信息产业作为启动气象知识产业的突破口,大力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尽快建立新型的气象科技进步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强  杨兴国 《干旱气象》2003,21(4):82-88
分析了中国气象局专业气象研究所的定位、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一个长期从事科学实践者的视角和专业气象研究所的具体特点,探索性地提出了创建我国一流国家级专业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些重要问题;并结合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的实际,阐述了该所在创建干旱气象科技创新体系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气象灾害应急政策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气象灾害严重,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气象灾害已经越过部门和区域范畴.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整体战略必须通盘考虑的问题。气象灾害应急的政策研究日益重要,气象灾害对城市影响很大.城市气象灾害政策研究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气象灾害科技研究和政策措施要从综合、系统的角度分析。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和社会转型矛盾多发期的过程中,需要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角度研究可能出现的各种极端气象灾害的应急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