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颖  岳贤平  崔维军 《气象科技》2011,39(2):242-246
建立气象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增强应对气象灾害管理能力和提高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基于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特征和结构的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了由气象灾害预警防御能力、政府组织能力、支撑保障能力3个1级指标和15个2级指标组成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提高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浦口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进山  王红蕾 《气象科学》2018,38(2):271-280
以南京市浦口区为研究区域,从应急管理、优化方案设计两方面完善了该区域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给出了11个适用于各类气象灾害事件的普适性GIS优化算法,并通过事件编码实现子事件和算法的对接,为各类气象灾害事件的应对方案提供了算法设计基础。通过对南京浦口一次暴雨灾害应急处置案例进行剖析,证实了完备的预案体系和优化的算法设计能明显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效率,显著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气象应急保障体系现状及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灾害呈现出高灾损、大影响、强敏感的特点。在杭州,城市灾害也呈频发加重趋势,特别是气象灾害的影响日趋严重。从组织机构、预算投入、机制建设、装备保障、软件应用、实战演练等方面对杭州市气象应急保障体系进行全面调研,提出杭州市气象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对策建议,为提高社会各界应对气象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的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4.
新书架     
《气象》2016,(1)
正《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2015》史军戈华清主编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气候变化应对与适应的理论基础、国际谈判风险与对策、不国国家的应用对策、具体的法律制度,还特别针对我国气候变化问题,分别从亚非拉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与政策、地方环境立法对可气候变化的适应与调整、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建议、人工影响天气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农村气象灾害整体性防御体系的构建、基于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跨区域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跨区域性气象灾害应急调配优化等开展特别有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气象灾害及其影响越来越突出,呈现和传统气象灾害不一样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城市气象灾害的研究,强调气候变化的驱动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是一种趋势。中国城市气象灾害有暴雨、低温冰冻、高温热浪等多种类型,对城市的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很多学者十分关注城市气象灾害及其城市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随着新型城市气象灾害潜在风险增加,城市气象灾害引致城市环境的脆弱性和人文社会学科引入城市气象灾害研究,将是城市气象灾害研究中的新兴领域,中国未来城市气象灾害研究也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6.
对美国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在介绍美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江西实际,对美国灾害应急服务和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江西气象灾害应急体系的一些措施。研究结果认为,要建立完整高效的自然灾害应急体系,积极发挥气象部门在灾害应急工作中的作用;要大力加强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充分发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要大力加强气象信息分发服务系统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分发服务能力;要大力强化气象灾害防御管理职能.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是个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的省份,也是易受洪涝台旱、雷电等气象灾害影响的省份,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90%以上。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大力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着力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政策法规体系,相继出台浙江省气象条例、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  相似文献   

8.
在气象灾害风险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以陕西省气象局开展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实践为例介绍了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服务的工作思路和方式,定位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在应急工作中的作用,指出了目前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管理层面、研究层面和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开展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支撑问题,分别针对上述三个层面的发展重点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思考,以期推进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相似文献   

9.
何晨 《内蒙古气象》2011,(6):99-103,120
文章从气象灾害入手,以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为核心,着重探讨了气象灾害防御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提出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1 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现状 气象灾害防御包括人们为减轻灾害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活动和工程措施,主要是指为了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所建立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管理体系、运转机制和行动机制,制定的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以及为减轻气象灾害所实施的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活动。  相似文献   

11.
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江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在客观分析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基础上,对2008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行了科学部署。报告指出,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快江西气象事业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各级气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需求为牵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07]92号)文件精神,以及全国、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大会精神和熊盛文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建立完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气象灾害应对防范体系等“三个体系”,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综合防御等“三个能力”,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保障机制,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气象等相关部门协作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从而为实现江西气象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和谐平安江西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是灾害评估和防控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气象研究工作的重点领域。该文系统回顾了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指标、监测技术和预测预警技术等方面的相关进展和成果,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气象灾害的基础性研究仍然十分薄弱, 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对致灾因子的概括性尚不足,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的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临近预警技术缺乏,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的新规律揭示不够。该文同时指出未来应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综合指标的研究, 强化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研究, 构建农业气象灾害实时预警技术体系, 构建农业气象灾害立体、动态监测体系, 关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变化评估研究, 加强气象或气候预测信息在农业气象灾害预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运用Flex技术、AMF协议和FluorineFx框架,以AnyChart Flash图表家族的AnyMap地图控件的二次开发接口为平台,Action Script 3作为开发语言,提出基于Flex与AnyMap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系统构建框架。利用该框架完成了广东省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实时发布系统的开发。与传统开发技术相比,该系统不仅界面绚丽简洁、操控方便、性能优越,还大大缩短了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发布和更新的时间,减轻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信息的发布水平。  相似文献   

14.
双季稻主要气象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害、洪涝、干旱和冷害是影响我国双季稻安全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气候变化背景下,双季稻遭受的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应对气象灾害的任务更加紧迫。我国双季稻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同:热害、洪涝和干旱发生频率整体呈增加趋势,西部南部较高;冷害弱减轻,北高南低,不同生育期存在差异。文中对双季稻生产的影响、监测预警技术(站点监测、遥感监测、指标预警、数理统计和动态机理模型)以及防御气象灾害的减灾保产技术进行了阐述。针对当前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关于双季稻气象灾害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双季稻气象灾害在未来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即双季稻气象灾变过程及其动态监测指标体系、气候变暖背景下双季稻气象灾害遥感监测技术及其气象灾损动态评估技术、星-地耦合的双季稻气象灾变过程数值模式研发、双季稻种植制度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及其抗灾减灾新技术与示范研究,为双季稻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和稳产高产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我国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体系建立和发展的需求,有效支撑防灾减灾决策服务,设计并建设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大数据应用、模型算法、在线分析与产品制作、综合运维等分系统,面向暴雨、台风、干旱、高温、低温等主要气象灾害,覆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的主要环节,实现灾害监测识别、影响评估、风险评估、风险预估和风险区划等功能。系统探索应用时空匹配的大数据融合、Web-GIS、空间数据分布式存储、微服务和多租户等技术。目前,系统可实现实时发布灾情监测、灾害事件识别、影响评估、风险评估、风险预估、风险区划等多类业务产品。在国家级气象业务部门的应用显示,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与发展前景,有助于推进客观化、定量化、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发展,提升防灾减灾决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突发气象灾害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建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系统工程是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响应能力的需要。设计满足应急气象环境监测服务需求的移动式自动气象站,采集地面实时气象要素,可以为突发气象灾害以及其它环境灾害提供气象决策服务。该文介绍国外移动综合探测系统的发展概况和国内移动应急气象观测的现状,并提出满足应急气象环境观测服务需要的自动气象站技术性能要求和设计原则。移动式自动气象站在应急气象环境监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气象、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充分肯定江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07]92号)和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讲话指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办发49号文件和赣府厅发92号文件的要求,以中尺度区域气象站建设为重点,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基础设施建设;以灾害性天气预报为重点,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测水平;以全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为重点,强化公共气象服务;以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全省气象灾害应急体系;以中小学校雷电灾害防御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防雷安全工作;以增雨抗旱防雹为重点,大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气象防灾减灾范围广,牵涉部门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及时研究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新格局,从而为保障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薛丰昌 《气象》2012,38(9):1140-1144
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涉及多源、多维、多尺度空间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应用GIS结合MCE技术进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进行了研究。利用特尔菲专家测定法建立评价准则,利用空间划分技术建立评价单元,利用属性值空间化技术实现对气象灾害影响因素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以空间叠置计算获得多准则条件下空间单元决策目标分值,从而实现区域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表明,GIS结合MCE技术能够较好地整合与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相关的各类空间数据和社会统计数据,实现气象灾害风险的定量化评价。以冰雪灾害致灾因子评价为例,证明以上技术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葛蕾 《湖北气象》2007,26(1):92-95
为了提高气象科研工作的效益和效率,促进气象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从当前研究型气象业务建设对科研管理的现实要求出发,结合10多年来国家气象中心科研管理实践,联系从事科研组织管理工作多年的认识与经验,指出了气象部门在科研组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围绕如何发挥科研管理在研究型气象业务建设中的作用,从7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即:切实抓好科研课题的选题与立项;促使科研组织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制定科学的科研项目实施技术方案;改进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研激励资助机制;加强科研档案规范化管理;加强与相关部门或单位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