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延长组长8 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的主力油层之一,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为典型的 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粒间孔为主,喉道以缩颈型、片状和弯片状为主,孔喉结构发育3 种类型,以II 型为主。长8 砂岩储层特征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裂缝发育程度和油气充注4 个因素控制。最有利于储层发育的沉积 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且中砂岩的储集物性好于细砂岩,富含石英、长石和变质岩岩屑的砂岩的储集物性好于火成岩岩屑、 沉积岩岩屑和云母含量高的砂岩。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建设性成岩作用包括溶解和孔隙衬里绿泥石胶 结作用2 种,两者均很发育的层段是油气储集的最有利地带;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包括机械压实作用和晚期亮晶方解石胶 结作用。裂缝以白垩纪末- 古近纪的构造裂缝为主,其使长8 储层渗透率急剧增大,储层非均值性增强。油气充注对储集 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溶解作用的发生以及次生孔隙的形成和保存。  相似文献   

2.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上部马五41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主力产气段,根据该层段的岩石学特征和沉积构造等,可划分为3个亚相以及9个微相组合。该储层的储集性能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微观上表现为低孔低渗,以微细喉、细喉为主;纵向上表现为反韵律、随机韵律、均质韵律3种韵律模式,平面上表现为平均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的非均一性。沉积微相及微相组合差异性是控制岩石孔隙发育的基础,成岩作用决定了孔隙发育的程度,古岩溶地貌类型对储层分布有着明显制约作用,最终导致该区储集性能在纵横向上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铸体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孔喉图像、毛细管压力、恒速压汞、气水相对渗透率、核磁共振等多种分析实验手段,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盒8段低孔、低渗-特低渗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和渗流特征,探讨了孔隙结构对储层渗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低孔、低渗-特低渗砂岩储集性能与渗流特征的主要因素。而砂岩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受砂岩原生矿物组合与成岩演化过程及其产物的控制,盒8段各砂岩类型由于其矿物成分不同导致孔隙结构的差异,也是各砂岩类型储集性能与渗流能力存在差别的直接原因。在孔隙结构参数中,喉道的大小、有效孔隙与喉道的体积及其连通性是决定储层储集与渗流能力的关键。大孔喉对储层渗流能力的贡献更大,中-小孔喉则对储集能力的贡献相对较高。微裂缝是除孔隙结构以外影响砂岩储集性能与渗流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北黄海东部坳陷中生界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砂岩以细砂-粉砂岩为主,夹少量砂砾岩,岩石学类型以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及裂缝为主,孔喉结构为细小孔隙、细喉-微细喉,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物性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裂缝、沉积相带、成岩作用是控制本区砂岩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测井多种资料,系统研究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和储层特征。研究表明,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储集空间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裂缝三大类;储层孔隙组合有孔隙型、裂缝型、孔-缝复合型,其中孔-缝复合型最为有利;储层具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和强非均质性的特征,埋藏压实作用对火山熔岩的影响有限,不整合面和喷发间歇面、断裂发育带对有利储层的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多孔介质储层表征技术应用岩心分析、测井分析、地震分析、岩样实验分析、生产动态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表征不同尺度储集空间及其组合特征,最终评价有利储层。应用该技术,识别塔中地区北斜坡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孔隙型、孔洞型、孔隙-孔洞型、缝洞型和孔缝洞型5类储层,并表征了各类储层的孔喉结构、孔渗性和产能特征。结果表明:孔隙-孔洞型储层的孔喉结构发育大孔大喉的孔喉结构,优于孔隙型和孔洞型储层;裂缝对各类储层起到改善作用,裂缝的发育增加了储层孔渗性和连通性;储层产能特征受储层类型及规模影响,台缘孔缝洞型、孔隙-孔洞型储层以高产稳产为特征,台内缝洞型储层以中产较稳产为特征,台内孔洞型储层以中低产不稳产为特征。各类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中,台缘孔缝洞型、孔隙-孔洞型储层是最有利储层,台内缝洞型是目前台内勘探的主要类型,台内孔隙型、孔洞型储层在裂缝发育情况下可以形成潜力储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分析及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等资料,从储层的岩性、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影响孔隙结构的因素方面,对阿尔及利亚三叠盆地泥盆系Siegenian组储层的微观特征及成岩作用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以石英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高。储集空间主要有原生粒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铸模孔、胶结物内溶孔及构造裂缝6种,主要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且首次在研究区发现了石英溶蚀孔,并研究了碱性流体的来源。孔隙结构以细孔、细喉-微喉型为主,少量中孔细喉型和微孔微喉型。成岩作用类型多样,在区内发现了碱性溶蚀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压实、胶结作用是导致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是区内储层改善的最重要的成岩作用类型。X区块勘探程度低,明确其储层微观特征有利于X区块的进一步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8.
研究砂砾岩储层成岩演化及优质储层成因机理对中深层油气勘探意义重大。综合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泥岩X衍射(黏土和全岩)、包裹体、常规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和埋藏史等资料,系统研究了渤海湾盆地辽东凹陷旅大29构造沙二段砂砾岩体成岩演化、裂缝特征及作用、优质储层成因及控制因素等内容。结果表明:沙二段储层处于欠压实带、弱胶结、局部溶蚀增孔以及非构造缝的发育,是形成优质储层的成因;沙二段砂砾岩发育原生缝和成岩缝两类裂缝,原生缝提供了重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极大改善了储层的孔隙结构和物性;源-汇过程控制了原生缝形成,贫K+泥岩与砾石原生缝的组合促进了构造抬升过程中收缩缝的形成,而缺少Ca2+、Mg2+、Fe2+、Fe3+等离子的岩石组分使大面积胶结物难以出现,保留了孔缝的有效性。对储层孔隙演化进行了恢复,认为沙二段储层在演化为低孔储层后才成藏。  相似文献   

9.
青西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泥云岩致密油储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西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是该区致密油的主要储集层,本次研究通过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以及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从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以及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剖析下沟组致密泥云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1)下沟组储层岩石类型以深灰色一灰色纹层状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为主,泥级斜长石含量较高,增大了储层岩石脆性,易于产生裂缝;2)泥云岩储层储集空间多样,既有原生孔隙,也有因构造和溶蚀作用形成的构造微裂缝和溶蚀缝洞;3)泥云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不同岩性之间储层物性差别较大;4)高压压汞测试结果显示: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较小,整体表现出孔隙结构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5)根据孔隙结构均质系数E_p将研究区储层分为3类:Ⅰ类储层E_p1.29,储层孔喉分选好,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弱;Ⅱ类储层,1.29E_P1.79,孔喉分选较好;Ⅲ类储层E_p1.79,储层孔喉分选差。  相似文献   

10.
王伟锋  林承焰 《地质论评》1993,39(4):352-357
本文综合应用研究区目的层段岩芯样品的各项分析测试资料,对储集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进行研究,揭示了枣园油田储集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各组分含量变化大是造成储层成岩变化和孔隙结构复杂的因素之一。孔一、二段砂岩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溶解和自生矿物充填等成岩作用。孔一段上部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和喉道发育、孔渗高,但孔喉分选差;下部原生和次生孔隙并存。孔二段主要是次生孔隙,孔喉细、分选差,孔渗性较孔一段上部差。  相似文献   

11.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具有以下特征:(1)储层为暗色、厚层富含有机质的生油岩;(2)泥岩油气显示段具有高压异常;(3)主要分布于深凹陷区缓斜坡上,泥质岩油气显示段主要集中在断层带附近。泥岩裂缝性储集层的形成主要与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局部构造变形及断裂作用有关,被非裂缝性泥岩所封闭形成自生自储的泥岩裂缝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
郝烃  何幼斌  王宁 《江苏地质》2019,43(1):86-96
通过岩芯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资料,对临南油田夏32断块沙二段下部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颗粒分选中等,磨圆较差,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表现为中低孔特低—低渗的特征,且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较好;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铸模孔。综合储层特征的研究结果认为:夏32断块沙二段下部储层主要受基准面旋回、沉积、成岩以及构造作用的影响;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砂体物性最好,其次是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其他沉积微相储层物性较差;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储层物性,溶蚀作用则可改善储层物性;此外,构造作用所产生的裂隙也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对储层物性起到了积极的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羌资5井位于藏北羌塘盆地,该井钻遇二叠系龙格组及展金组。储层主要是龙格组及展金组中的碳酸盐岩,其主要岩性是微晶灰岩、粒屑灰岩、生物屑灰岩、角砾灰岩以及粉/细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另发育裂缝。孔隙可分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及晶间溶孔、沿缝合线发育的溶孔;裂缝可分为构造缝、压溶缝和溶蚀缝。物性数据显示,孔隙度变化范围在0.3%~2.3%,平均值为1.31%;渗透率变化范围在(0.0034~0.0062)×10-3μm2,平均值为0.0044×10-3μm2,储层评价为差。影响碳酸盐岩储集物性的因素主要是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有利成岩作用主要是压溶作用、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不利的影响因素是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硅化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Houba oil sand in frontier Longmenshan Mountain is one of the most typically important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The basic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oil sand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reservoir quality were examined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mercury porosimetry measurements; thin section analyses; SEM observation;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oil-bearing sandstone reservoir is mainly medium?coarse-grained sublitharenite and litharenite. The main pore type is intergranular pores, including residual primary intergranular pores, dissolved intergranular pores, and dissolved intragranular pores; fractures are common in this study area. The quality of sandstone reservoir is of high porosity and high permeability with a high oil saturation of 89.84 %.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reservoir in the study area include deposition, diagenesis, and tectonism. Deposition laid a foundation to porosity evolution, and channel sand is the most favorable depositional facies for the reservoir. Diagenetic alterations are the keys to reservoir evolution; dissolution and chlorite coatings cementation play an effective role in the gener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pores. Compaction, carbonate cementation, and quartz overgrowth cause many damages to the reservoir porosity. Fractures caused by structural breakages can improve th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and they also can provide fluid migration pathways to the late corrosion, which formed a lot of corroded fissures as reservoir and percolation spaces.  相似文献   

15.
塔北轮南地区奥陶系储集性及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念周  张秀莲  王鹏  杜洪凌 《新疆地质》2004,22(1):64-72,118
轮南地区是塔里木盆地重点产油气区之一.已从多口井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中获工业性油气流,一些井的产量还相当高.该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油气藏属以溶蚀孔洞和构造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古潜山油气藏.该区经历的构造运动期次多,原生油藏遭破坏.成岩后生作用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统计规律不明显,因此.对本区油气储量的前景很难预测.通过阅读大量现有资料,同时以薄片和岩心观察、分析结果为依据,从影响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成岩环境等因素入手,讨论了轮南地区储集层的性能和分布以及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特征,基本搞清了该区成藏条件和控油因素:构造作用决定了储集条件的初始分布特征和储层的特点,成岩作用则对储集条件的改善及油气的最后聚集起到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是波斯湾盆地最主要的储集层之一,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礁滩相生物礁灰岩、生屑灰岩和含生屑泥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晶间(溶)孔、铸模孔、表生期组构选择性溶蚀孔洞和基质微孔。储层多呈层状展布,横向上连续,边界受沉积相带约束; 纵向上发育多套致密隔夹层,呈强非均质性。储层发育与保存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影响。碳酸盐岩缓坡背景下发育的生物礁和生屑滩空间分布受盆地基底古构造格局控制,是优质储层分布相带。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控制相带迁移和成岩作用差异,导致优质孔渗层与致密隔夹层交互发育。构造圈闭发育与油气充注时间的耦合有效抑制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的破坏,是储层得以保存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领域一种新型的资源类型,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开发价值。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族组分分析等实验手段,分析了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储层特征及动态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储层具有砂泥薄互层频繁交互、纵横向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成岩作用处于早期阶段,Ro小于0.3%,岩石固结程度低,含贝类壳体没有石化,孔隙度普遍在20%以上,仍以微纳米孔隙为主,含极少量毫米孔隙。泥岩储层TOC极低,平均0.2%~0.4%,干酪根以Ⅲ型为主,主要成分是粗纤维,其次是半纤维素、有机氮,是第四系泥岩生气的主要母质来源。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为甲烷为主的干气,平均含量98.85%,地层水水型以CaCl2型为主,酸碱度中等偏弱酸性。泥岩突破压力是甲烷滞留成藏的主要动力,低渗、富水和黏土的特征决定了泥岩具备自封闭能力。极低的气候温度、极高的水体盐度、充足的气源条件、有效的自封闭性是泥岩型生物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以此建立了凹陷区自封闭富集带、斜坡区水封富集带、构造高点泥岩气-砂岩气叠合富集带等三种泥岩型生物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姬源—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储层主要为发育在深湖亚相中的浊积岩,部分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前人对致密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较少,需弄清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通过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对大量钻井取心样品进行观察与分析,认为影响研究区长7段致密储层孔隙类型与规模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与溶解作用3种类型,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发育在三角洲前缘分流间湾和浊积扇边缘的薄层砂体,在压力作用下更易受到泥岩排出孔隙水的影响,形成方解石胶结。伊利石胶结与方解石胶结进一步使得储层致密。少量的绿泥石薄膜成为残余粒间孔保留与包裹岩屑颗粒后期溶蚀的基础,溶蚀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孔隙形成的主要作用。成岩作用的研究为储层物性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依据。  相似文献   

19.
袁静  俞国鼎  钟剑辉  董志芳  谢君  单康 《沉积学报》2018,36(6):1177-1189
构造成岩作用(structural diagenesis)是构造地质学与沉积学交叉融合形成的前沿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构造作用、构造和非构造成因的变形构造和变形效应与沉积物(岩)成岩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形构造及变形过程通过影响成岩流体流动对成岩作用非均质性产生重要影响;与变形构造相关的成岩作用研究则有助于揭示储层成岩演化、流体流动以及构造活动时期、期次及速率等重要信息。构造成岩作用提供了构造-成岩格架下探讨储层演化的新思路,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这一思路在储层成因与预测、致密化机制及沉积盆地动力学过程等研究方面的应用。碳酸盐岩变形条带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相对较薄弱,未来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同时亟待建立考虑碳酸盐岩在内的新的变形条带分类体系。目前,不同变形构造之间的研究程度不均衡,变形条带与裂缝几乎构成了构造成岩作用研究的主体;与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砂岩脉等变形构造有关的构造成岩作用研究有待强化。变形构造空间分布预测及其对流体流动影响的研究要综合岩芯、露头及数值模拟等多种资料与方法。国内学者就中国中西部盆地深层系构造作用对储层演化的物理影响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构造作用对储层化学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已经起步;未来应重视运用构造成岩作用思路探究储层演化与分布的动力机制和过程,推进储层成岩动力学过程和沉积盆地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马郎凹陷芦草沟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三塘湖盆地中部的马郎凹陷是油气重点区带之一,面积1500km2,区内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主要勘探目的层.对芦草沟组储层特征综合研究表明,区内储层岩石类型复杂,以碳酸盐岩、凝灰岩为主,次为火山岩;储层空间类型多样,以基质溶孔(包括晶间溶孔、晶内溶孔及缝内溶孔)和裂缝为主,以小孔细喉和小孔微细喉为主,具低孔低渗的特征.进而总结影响储层性质的主要因素为埋藏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储层岩石学方面和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