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从长期野外地质观察,对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作用提出了新的认识。花岗岩体由燕山期地壳重熔的再生岩浆,经5次侵入而成。其中第一次γ_5~(2-1)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对本矿床形成起决定作用;含矿云英岩脉是由各种花岗岩脉,通过含矿气水溶液交代改造而成;面型云英岩是γ_5~(2-1)岩浆演化到后期气水溶液在岩体顶部富集交代的结果;并认为造成早期矽卡岩的动力是熔融硅铝层的“岩汁”和首次熔融γ_5~(2-1)岩浆所产生的气化物;晚期复杂矽卡岩的形成是γ_5~(2-1)岩浆侵入演化时所产生的气液交代早期矽卡岩形成。  相似文献   

2.
都庞岭花岗岩中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庞岭复式花岗岩体由加里东期(γ_3)、印支期(γ_5~1)、燕山早期第一次(γ_5~2)和第二次(γ_5~(2b))花岗岩组成。从早到晚(γ_3→γ_5~1→γ_5~(2a)→γ_5~(2b)),花岗岩中黑云母由镁黑云母→铁黑云母→黑鳞云母,同时黑云母中Li、Rb、Pb、Zn、W、Sn、Nb、Ta、F、B等逐渐富集,Ba、Cu、Mo等逐渐贫化。Li、Zn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黑云母中,Sn、Nb、Ta部分呈类质同象形式进入黑云母晶格,而Sr、Pb、B极少进入黑云母晶格。黑云母成分特征表明:本区花岗岩形成温度和氧逸度分别大致为610—820℃、10~(-13)—10~(-18)Pa,而且从早到晚,花岗岩形成温度和氧逸度不断降低。此外,黑云母的成分可作为划分花岗岩侵入期次、评价岩体含矿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前言矿田位于一个东西复杂构造带某岩体东段。岩体呈东西展布,为多次侵入活动的产物。根据穿插关系和同位素资料,除少量加里东和海西期花岗岩外,由老到新可以划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γ_5~(2-1)],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γ_5~(2-2)],中粒黑云母花岗岩[γ_5~(2-3)],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γ_5~(3-1)],其平均同位素年龄依次为168、159、153和142百万  相似文献   

4.
561铀矿床花岗岩特征和铀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景福  刘埃平 《矿床地质》1993,12(3):253-264
本文在研究361铀矿床碱质交代、蚀变花岗岩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本区花岗岩的后期多次改造,并指出了各碱质交代、蚀变在铀成矿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它所造成的岩石分带性。同时,也计算了各铀源体的浸出率,指出铀主要来自赋矿围岩——γ_5~(1-1)和δγ_5~(1-2)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闽西南地区5件基性岩脉的全岩主微量元素,锆石U-Pb年龄和Hf,O同位素。5件岩脉主要为辉绿岩,其全岩SiO_2含量为45%~53%,稀土元素显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配分模式。基性岩脉中大部分锆石具明显振荡环带和扇状环带,为典型岩浆结晶锆石特征。锆石U-Pb年龄(96~2 400 Ma)分布较为分散。除少量锆石年龄(96~142 Ma)可能指示岩脉形成年龄外,其余均为捕获锆石。捕获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4个范围:早元古代(2 467~1 796 Ma),中晚元古代—震旦纪(1 343~647 Ma),志留纪—晚三叠世(427~225 Ma),晚侏罗世(159~140 Ma)。Hf-O同位素显示早元古代锆石来源于接近球粒陨石均一储库的地幔。中晚元古代以后年龄的锆石其Hf-O同位素均具有亏损地幔岩浆与地壳组分混合的特征;志留纪—晚侏罗世锆石主要来源于S型壳源花岗岩的重熔;早白垩世晚期的锆石ε_(Hf)(t)值与δ~(18)O值清晰地显示出亏损地幔与地壳岩浆混合的趋势。闽西南基性岩脉中锆石的二阶段Hf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峰值主要分布在1.6~1.9 Ga,说明早元古代晚期幔源岩浆作用形成的基性岩地壳可能是形成后期花岗岩的主要源区。  相似文献   

6.
刘劲松  胡俊良  刘阿睢  金世超  定立 《地质通报》2016,35(12):2088-2099
用LA-ICP-MS技术对北大别木子店地区细粒二长花岗岩脉中的锆石进行原位U-Pb年龄和Hf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形成于128.9±0.7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在锆石中发现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的锆石核;锆石ε_(Hf)(t)介于-25.1~-19.2之间,平均值为-22.7,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主要介于2115~2505Ma之间,2个继承锆石分析点分别给出了-10.5和6.5的ε_(Hf)(t)值,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1151Ma和1709Ma。木子店地区细粒二长花岗岩脉的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表明,花岗岩为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岩石源区可能有中元古代地幔物质及太古宙古老地壳物质的贡献,形成于大别造山带从挤压向伸展的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7.
高黎贡构造带作为藏东三江地区大地构造上的一条重要构造带,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并被认为是该地区发生"大陆逃逸"与地块旋转的西边界。本文以高黎贡构造带中的深变质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黎贡变质岩带南段进行详细地构造解析,发现其内部广泛发育一系列或顺岩石面理、或切割面理分布的淡色花岗岩脉;并选取了5个淡色花岗岩脉样品进行锆石U-Pb测年,这5个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主要分布于二个区间:68~40Ma和24~21Ma,并在45Ma左右形成一个巨大的峰值。基于锆石的晶形、晶内结构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等方面进行锆石成因学分析,认为本文所测试的5个淡色花岗岩脉样品的锆石为深熔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锆石;从而推测高黎贡变质岩带南段发生深熔作用并形成淡色花岗岩脉的时代主要集中于68~40Ma和24~21Ma。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尔泰的花岗伟晶岩,因盛产绿柱石及绿柱石类宝石而驰名世界。阿斯喀尔特—小吐尔根是伟晶-气成热液型绿柱石类宝石成矿区。该区地层有中上奥陶统变质岩,呈零星分布。海西期花岗岩(γ_4)分布较广,印支期白云母或二云母花岗岩(γ_5)零星出露,白云母花岗岩内外接触带自变质-蚀变作用明显,成矿母岩为白云母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丰富的资料基础上,我们近年来做了些研究,认为表生改造对该矿床形成有重要作用。一、基本地质特征 1.矿区处在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毗邻区——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边缘,是燕山早期γ_5~(2—1)、γ_5~(2—2)的叠加区,铀丰度较高(>4.6ppm);又是不同项、不同级别三组(F_A,F_(b、c),F_D)断裂发育区,岩石遭受不同程度的碎裂,利于风化作用和铀的活化与淋蚀;又是花岗岩岩体内隆起的相对凹陷区,利于汇水,也利于铀的聚集和保存。这些是矿区定位的主要因素(图1)。  相似文献   

10.
云南建水县普雄铌稀土矿区燕山晚期花岗岩(γ_5~3)的主体岩石为中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的里特曼指数(σ)为2.50~3.02(平均2.79),属钙碱性岩石。岩石中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8.31),具负铕异常(δEu=0.53)和负铈异常(δCe=0.83)。岩石形成于同碰撞环境的可能性较大,成因类型与华南地区的陆壳改造(徐克勤等,1984)或查佩尔、怀特(1974)所划分的S型花岗岩相当。  相似文献   

11.
冀东青龙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冀东青龙地区中生代发育多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本文系统报道了青龙地区三叠纪都山花岗岩和侏罗纪白家店花岗岩及其镁铁质微粒包体(MMEs)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锆石SIMS U-Pb定年结果显示,都山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15.7±2.3Ma,指示了晚三叠世岩浆活动;而白家店花岗岩及其包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70.5±2.0Ma和172.4±2.0Ma,指示了中侏罗世岩浆活动。都山花岗岩以低含量的MgO、Fe_2O_3~T、Cr和Ni,高(La/Yb)_N、Sr/Y比值及低Yb和Y含量,低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42~0.7044)、极负的ε_(Nd)(t)值(-19.8~-14.4),很负的ε_(Hf)(t)值(-17.6~-13.0,除了2个较大值-5.6和-8.6)和接近晚太古代的Hf模式年龄,显示出主要来源于晚太古代下地壳重熔,可能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综合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数据(白家店花岗岩:(~(87)Sr/~(86)Sr)_i=0.7051~0.7065,ε_(Nd)(t)=-13.4~-10.8,ε_(Hf)(t)=-11.8~-8.2;MMEs:(~(87)Sr/~(86)Sr)_i=0.7059~0.7062,ε_(Nd)(t)=-11.1~-7.0,ε_(Hf)(t)=-3.7~+3.4),表明了白家店花岗岩和MMEs为亏损地幔来源的镁铁质岩浆和下地壳来源的长英质岩浆通过混合形成。从晚三叠世都山花岗岩到中侏罗世白家店花岗岩,它们成因的明显差异,揭示了地幔角色的转换(从只提供热量几乎不提供物质到既提供能量又提供物质),暗示华北东部岩石圈在这一时期可能发生一次重要减薄。  相似文献   

12.
南岭地区以发育多旋回、多成因的花岗岩及其有关的有色和稀有金属矿床著称。王仙岭地区位于南岭中部。晚三叠世的王仙岭含钨花岗岩具有相对较高的P2O5(0.22%)和Al2O3(14.37%)含量,低的Zr+Nb+Ce+Y含量(118μg/g)和稀土总量(65.6μg/g)。花岗岩的初始87Sr/86Sr比值、εNd(t)和εHf(t)值分别为0.7172~0.7305、–7.1~–9.5和–10.2~–11.5,对应的Nd和Hf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83~1.95 Ga和1.5~2.0 Ga。晚侏罗世荷花坪含锡黑云母花岗岩以及花岗斑岩脉具有较低的P2O5(0.04%)和Al2O3(12.91%和12.25%)含量,高的Zr+Nb+Ce+Y含量(334μg/g和385μg/g)和稀土总量(287μg/g和303μg/g)。与王仙岭花岗岩相比,荷花坪花岗岩和花岗斑岩脉具有相对较低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200),高的εNd(t)和εHf(t)值(–8)以及年轻的Nd和Hf两阶段模式年龄(约1.5 Ga)。王仙岭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由古元古代变质基底的部分熔融形成;而荷花坪花岗岩花岗斑岩脉具有和A2型花岗岩特征,是由麻粒岩化的中元古代变质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王仙岭岩体富硼,与钨成矿作用密切相关,而荷花坪岩体与花岗斑岩脉富氟,与锡矿化有关。两期花岗岩均为还原性的高分异花岗岩,两者成矿差异可能是由部分熔融形成两类花岗岩的基底钨锡含量差异导致。  相似文献   

13.
《地学前缘》2017,(5):76-92
九龙脑岩体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崇余犹矿集区内,是由四个期次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分别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γ2-1a5)、中粗粒斑状(含白云母)黑云母花岗岩(γ2-1b5)、细-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γ2-2a-2b5)、细-中细粒(含黑云母、石榴石)花岗岩(γ25),以其为中心,钨锡、金银铜铅锌、铀、铌钽等多矿种、多期次、多成因矿床分带产出。通过对花岗岩的矿物学研究,确定九龙脑花岗岩中的钾长石以正长石为主,斜长石为钠-更长石,黑云母为富铁黑云母-铁叶云母-铝铁叶云母,原生白云母较次生白云母具有高铁、锰、镁、氟、氯和低铝特征,石榴石属于锰铝榴石-铁铝榴石,绿泥石为鲕绿泥石-蠕绿泥石(铁绿泥石)-铁镁绿泥石,副矿物中常含微量的稀有金属元素。原生白云母和钛铁矿的存在以及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指示九龙脑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第一期次花岗岩结晶时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其黑云母结晶温度为550~600℃;第二、三、四期次花岗岩结晶时具有相对较低的氧逸度,其黑云母结晶温度分别为600~700℃、600~700℃、550℃。第一、三、四期次花岗岩中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分别为385~400℃、300~370℃、359~397℃,显示九龙脑花岗岩经历了中高温热液流体的影响。矿物化学特征表明,九龙脑花岗岩与南岭地区成钨锡钼铋矿的花岗岩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第一期次、第二期次、第四期次花岗岩可能与矿田内丰富的钨、锡、铌钽、铀矿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湘东北幕阜山地区分布传梓源(锂矿、铌钽矿)、仁里(钽铌矿)和虎形山(钨矿、铍矿)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是湖南省重要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集区。通过对幕阜山地区花岗岩和伟晶岩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区燕山期岩浆演化与稀有金属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区岩浆活动自侏罗纪(154 Ma)持续到白垩纪(92 Ma),形成了复式花岗岩体和伟晶岩脉,伟晶岩空间具有含矿分带性; 伟晶岩的成矿年龄(130~127 Ma)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137~129 Ma)相近,成矿作用与岩浆高分异演化密切相关; 伟晶岩含矿分带性受成矿流体温度影响,矿流体温度由岩体向外成逐渐降低,形成了“岩体内伟晶岩型铍矿带—距岩体0~3 km伟晶岩型铌钽矿带—距岩体3~5 km伟晶岩型锂铌钽矿带—距岩体5~10 km石英脉型铍矿带”的环状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湘东北幕阜山地区分布传梓源(锂矿、铌钽矿)、仁里(钽铌矿)和虎形山(钨矿、铍矿)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是湖南省重要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集区。通过对幕阜山地区花岗岩和伟晶岩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区燕山期岩浆演化与稀有金属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区岩浆活动自侏罗纪(154 Ma)持续到白垩纪(92 Ma),形成了复式花岗岩体和伟晶岩脉,伟晶岩空间具有含矿分带性; 伟晶岩的成矿年龄(130~127 Ma)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137~129 Ma)相近,成矿作用与岩浆高分异演化密切相关; 伟晶岩含矿分带性受成矿流体温度影响,矿流体温度由岩体向外成逐渐降低,形成了“岩体内伟晶岩型铍矿带—距岩体0~3 km伟晶岩型铌钽矿带—距岩体3~5 km伟晶岩型锂铌钽矿带—距岩体5~10 km石英脉型铍矿带”的环状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临沧地区帮卖盆地含铀煤中锗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帮卖盆地是一个不对称山间向斜盆地,其基底为海西·燕山期(γ~3_4-γ~2_5)花岗岩体。盖层为新第三纪的含煤碎屑岩。锗矿体大部分存在于N_1~2煤层中。含铀煤主要为变质程度低的褐煤,属于半暗-半亮煤、暗亮煤及亮暗煤。锗在煤中的存在形式:1.主要为腐植酸锗络合物及锗的有机化合物;2.一部分呈吸附状态;3.极少数呈类质同象。  相似文献   

17.
赣北昆山钨钼铜矿床花岗岩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山钨钼铜矿床地处赣北九岭钨钼铜矿集区中部,是大湖塘超大型钨矿床南部发现的中-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石英脉型W-Mo-Cu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似斑状花岗岩(~152Ma)与上元古界双桥山群的外接触带。除似斑状花岗岩外,矿区内发育成矿后花岗斑岩脉(~136Ma)。本文对昆山矿床似斑状花岗岩及花岗斑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并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似斑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Hf同位素测试分析。似斑状花岗岩与晚期花岗斑岩均为高硅(SiO——2=71.35%~76.55%、73.12%~75.15%)、高钾(K——2O=3.81%~5.25%、5.14%~6.26%)、钙碱性系列、过铝质岩石(A/CNK值分别为1.07~1.26、1.06~1.43,平均大于1.1);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分馏强烈,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34~0.58、0.20~0.32);锆饱和温度较低,分别为711~761℃、727~766℃,显示了高分异S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似斑状花岗岩的ε_(Hf)(t)为-8.80~4.48,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917~1757Ma,推测其源区主要来自于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岩浆活动与下扬子地区构造格局大转换有关。总结发现,昆山矿床与大湖塘矿床具有相似的岩浆岩演化序列,大湖塘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岩石学、成岩年龄、地球化学及Nd-Hf同位素等特征显示其是起源于同一深部岩浆房的岩浆,经深部岩浆房分异演化,脉动侵位所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择大兴安岭南段林西地区的5个典型花岗岩体,在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Nd-Sr同位素组成研究的基础上,对5个岩体的继承锆石/前锆石和岩浆锆石进行了系统的SHRIMP U-Pb年龄测定和LA-MC-ICPMS Hf同位素组成测定,试图阐明林西花岗岩源岩的组成和性质。锆石SHRIMP U-Pb定年表明:大部分林西花岗岩侵位于早白垩世(135~125Ma),它们的源岩的年龄为~146Ma。一部分花岗岩类是在早三叠世(241Ma)和晚侏罗世末(146Ma)侵位的,它们的源岩的年龄分别是263Ma和165Ma。测定了100个锆石~(206)Pb/~(238)U年龄,都年轻于300Ma,反映在下地壳源区不存在前寒武纪岩石。做了175个锆石Hf同位素组成测定,均给出高正值ε_(Hf)(t),说明源岩具有初生地壳的性质。在相同的ε_(Nd)(t)值下,林西花岗岩的锆石ε_(Hf)(t)值显著高于地球阵列和夏威夷洋岛玄武岩,这种ε_(Hf)~ε_(Nd)脱耦性指示源岩中含有远洋沉积物即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的组分。~(206)Ph/~(238)U年龄t=263~165Ma的锆石的ε_(Hf)(t)值构成近乎平行于亏损地幔Hf同位素演化线的趋势列,说明源岩基本为俯冲洋壳镁铁-超镁铁岩。t=146~125Ma的锆石的ε_(Hf)(t)值大幅度降低;同时,从晚侏罗世末到早白垩世,发生了强烈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地幔上隆和岩浆底侵以及俯冲洋壳的折返,是造成下地壳源岩组成急剧变化和热梯度上升的原因。以底侵镁铁质岩石为主、以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为次的源岩的熔融,产生了马鞍子、夜来改和龙头山2花岗岩(岩套2)。林西镇南西的小城子岩体的源岩则以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为主,并含一定量的底侵镁铁质岩石。5个岩体的岩浆锆石的~(176)Hf/~(177)Hf值系统低于继承锆石/前锆石者,t=146~125Ma的锆石从中心到边缘~(176)Hf/~(177)Hf值呈现降低的趋势或者系统的变化。上述特征反映从源岩的初始熔融直到最终产生花岗岩浆的全过程中,下地壳的熔融区间逐渐扩张、卷入熔融的组分不断增多的过程。岩套1花岗岩类是镁质或Ⅰ型花岗岩,岩套2则表现出A型花岗岩以及从典型到不典型的铁质花岗岩的特征。岩套1和岩套2花岗岩类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取决于源岩的性质。岩套1的源岩是相对氧化和含水的洋壳镁铁-超镁铁岩或俯冲增生杂岩;岩套2的源岩则由相对还原和贫水的底侵拉斑玄武岩以及不同分数的俯冲增生杂岩构成。  相似文献   

19.
王敏  王居里  胡洋  王建其 《岩石学报》2018,34(3):618-636
谢米斯台地区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北部,该地区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本文对谢米斯台地区乌兰萨拉岩体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乌兰萨拉岩体是一个由碱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的复式岩体。碱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晚志留世(422.7±2.0Ma),岩石高硅、富碱,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显示"V"字型配分样式,Eu负异常强烈,相对富集Ga、K、Rb、Th、U和Pb,亏损Ba、Sr、P、Ti、Cr和Ni等;岩石具有低(~(87)Sr/~(86)Sr)i值(0.7017~0.7038),正的ε_(Nd)(t)值(+4.49~+6.58)和锆石ε_(Hf)(t)值(+10.0~+14.2),Hf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为500~771Ma。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411.7±1.7Ma),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显示右倾型配分样式,无明显Eu异常,相对富集LREE、LILE(Rb、Ba、K)、Th、U和Pb,亏损Nb、Ta、P和Ti等;岩石具有低的(~(87)Sr/~(86)Sr)i值(0.7041~0.7046),正的ε_(Nd)(t)值(+1.66~+3.87)和锆石ε_(Hf)(t)值(+4.4~+13.9),Hf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为516~1120Ma,岩石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出现一定程度的解耦。综合研究认为,乌兰萨拉岩体碱长花岗岩属A_2型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属I型花岗岩,两者都是由新生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前者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后者受到亏损玄武质岩浆(俯冲板片脱水交代地幔楔产生的上涌岩浆)的底侵,它们均形成于陆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20.
富东地区印支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γ_5~1)风化壳层厚稳定,发育程度高,规模大,垂向分带特征明显。稀土矿赋存于该风化壳强风化砂质粘土层中,矿体形态为层状、长透镜状,随地形起伏而起伏。矿石类型单一,呈砂土状,矿物组分简单。风化壳经长期风化淋滤,稀土元素被粘土矿物不断地吸附和脱附,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