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卫星云图定理处理辅助系统原理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通过云体强度描述和参数计算方法的介绍,阐明了这些方法的天气学意义,给出了常见云系的数学模型建模方法和一般数学表达式,提出了处理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微波波段氧分子吸收系数的简化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柏林  刘雯  唐承贤 《气象学报》1989,47(1):103-112
研究氧分子在微波5mm附近的吸收系数,对于卫星和地面微波遥感大气温度,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迅速而准确地遥感大气温度层结,需要有一个简单而精确的吸收系数表达式。我们分别求出:在一定温度、压力范围内,5mm波段氧分子吸收系数近似表达式及标准等压面上5mm波段氧分子吸收系数与温度关系的近似表达式。以这些公式取代Meeks-Lilley公式,来提高遥感的时效。  相似文献   

3.
胡欣  赵秀英 《气象科技》2000,28(4):35-37
文章给出了预报微下击暴流潜势的一个新指数,并介绍该指数的表达式、计算方法,提出用于日常预报业务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行星大气有效位能理论之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从两种观点(方法)出发推导的有效位能数理表达式。即Lorenz(1955)导出的欧拉观点有效位能表达式和Smith(1969)[2]导出的拉格朗日观点表达式。本文用拉格朗日方法重新推导的P坐标有效位能表达式与Smith方法有异。在此基础上,重新推导了有效位能平衡方程并讨论了其中的效率因子问题。指出,用欧拉方法不可以得到所谓效率因子。   相似文献   

5.
组合法确定近地面层湍流通量和通用函数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发展了确定近地面层湍流通量的组合法,得到了它们的一般表达式。并用这种方法确定近地面层MO相似性函数。利用ITCE的观测资料作为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声波在湍流大气中的散射衰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推导出了改进的大气声散射截面σ(θ)表达式,确定了大气声散射系数αs的解析表达式,并得出改进的大气声折射指数脉动结构系数c2n表达式。实测结果表明,在潮湿大气中,湿度脉动和温湿相关脉动与温度脉动一样是影响声散射衰减的重要因子,而在干燥大气中,湿度脉动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7.
卫星对地观测中大气与地表辐射贡献的参数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吕达仁  段民征 《大气科学》1998,22(4):638-648
卫星对地观测定量遥感地表与大气特性是当前地球科学与应用研究的关键手段之一。在定量遥感中区分大气和地表在地-气系统对空间散射辐射中各自的贡献与作用是关键的一步。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基于辐射传输方程的数值计算建立起适合应用于遥感反演中分离大气与地表贡献的参数化表达式。本文对特定的气溶胶气候类型和可见/近红外波段建立起定量的表达形式,并对表达式的物理含义和拟合精度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其应用的可行性和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气流的辐合、辐散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必须认真考虑的物理量。常用的散度计算三点法为分布无规则测站间的散度计算提供了方便、却有下列不足之处:1.不能准确反应散合情况。由散度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Ng是雷击风险评估中的重要参数。首先,通过对目前普遍使用的多年平均雷暴日Td计算Ng、应用网格法或圆面积法计算Ng以及应用Topsis法计算Ng等3种方法的分析,发现这些方法的计算出的Ng值存在精细化程度较低及不符合地闪实际分布情况等不足。其次,以宁波地区为例,从雷击风险概率角度,在计算得出本地区雷电流幅值累积分布概率表达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雷击风险概率的圆面积法来计算Ng值。最后,通过应用上述4种方法计算宁波地区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Ng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对4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进一步验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饱和湿大气Brunt-V3/4is3/4l3/4频率及修正的相当位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栋  高守亭 《气象学报》2003,61(3):379-383
实际大气中受扰动的饱和气块发生凝结后 ,凝结水会部分脱离气块。以前研究饱和湿大气的Brunt V is l 频率 (N2 m)没有考虑凝结水的部分脱离 ,相当位温 (θe)也忽略了饱和气块的混合比的作用。文中针对这些不足 ,在假设饱和空气中只存在气液转换条件下 ,推导出液态水部分脱离气块的、更符合实际情况的N2 m 表达式和修正的饱和湿大气θe 表达式。新的N2 m 表达式增加了部分脱离气块的液态水的作用项 ,新的θe 表达式中包含有饱和气块的混合比 ,并对有关的表达式分别作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再论水平和垂直分辨率之间的协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廖洞贤  朱艳秋 《气象学报》1995,53(2):129-137
在计算域面积为常数的约束下,给出了几种不同精度的平流方程和ω方程的“最优垂直网格距”,以及在极限情况下的“协调垂直网格距”的表达式。还讨论了在水平和垂直分辨率不协调时数值解对能量传播和计算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统计各种天气现象和介限温度初终间日数和无霜期日数以埂历年平均动、终剐是基层台站经常性的统计工作,过去一般是采用查表并结合计算进行统计,工作繁琐容易出错。本文介绍应用PC—1500机进行统计的方法,由于主要的计算表达式和处理功能充分考虑了跨年度、闰年等情况,设计比较巧妙,具有程序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很适合基层  相似文献   

13.
大气中许多模式可化为F''=AF/F+B(AB≠0)一类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利用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说明了该方程存在非线性波解,讨论了其周期的计算问题,并求得了波解及其周期的近似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均方差能反映变量偏离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文章就是利用均方差的这一特性,根据其值的相对大小,定出河池站湿-比有效能量,沿铅直方向对预报最敏感的高度是:对流层低层的900毫巴和中层的500毫巴附近。 一、均方差的表达式及其意义 对于某气象要素X的n个资料,它的均方差的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Q矢量分析方法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1,他引:23  
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Q矢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及研究工作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也具体给出了每一种Q矢量的计算表达式及以其散度场作为强迫项的ω方程的计算表达式,对每一种Q矢量分析方法的特点给予了简单介绍和说明,最后也提出了对未来Q矢量分析方法应用与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粒子间势力对单分散稳定系统粒子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浩  温景嵩 《大气科学》1999,23(2):248-256
粒子间势力的存在,对于悬浮粒子系统的沉降过程的影响,是一个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其中的一个关键难题是粒子间势的问题。本文对以往围绕此问题的研究工作——包括模型方法和采用势的近似表达式的直接计算方法做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对稳定系统中粒子间势力的处理方法,计算了势力对单分散系统沉降系数的影响,并与实验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处理方法能够成立,较之以往的方法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7.
潘乃先 《大气科学》1993,17(1):44-51
本文讨论了逾量衰减和风对声线的弯曲作用对声雷达接收功率的影响.分析和计算表明在很多情况下分子吸收、逾量衰减和风的影响对测量C_T~2是不能忽略的,不考虑这些因素有时可使C_T~2低估500%以上.引进有效湍流外尺度后使声散射截面表达式在实际应用中变得合理而简单.由简化的几何模型导出了风衰减因子,经计算和以往的实验事实相符.因此在原声雷达方程中应加入风衰减因子.声雷达方程加上逾量衰减算式、风衰减算式和分子衰减算式,组成了适合定量测量C_T~2的声雷达方程组.利用温度脉动仪测定低高度上的C_T~2值可使估算工作简化,此方法在多普勒声雷达上应用效果会较好,本文并给出了初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施永年 《气象学报》1965,37(3):343-351
在本文中,首先提出了用近似的解析表达式定量描述气候要素场的一般问题。作者认为:利用正交函数的线性组合作为近似表达式是具有许多优点的。提出了一个衡量准确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了两个实例,求出线性组合中各项的系数、用线性组合表示的定量描述方程、原始资料数据相对于描述方程的相关指数、标准误差和方差比,并且从各项系数对相关指数的贡献中比较了各项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台风的内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钮学新 《大气科学》1983,7(1):42-49
本文给出了台风内力的新定义及其表达式。指出台风的内力是由台风区域内空气相对于台风移动的相对速度和上升运动产生的,其大小和方向决定于这种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的非对称结构、台风的发展情况、上升运动速度和柯氏力随纬度的变化。文中还求得台风在内力作用下移动路径的表达式。从而可以看出台风在内力作用下极为复杂的曲线运动,这种运动是在惯性振荡的基础上叠加上由内力作用引起的波动。当内力为常数的情况下,台风在内力作用下的移动为振幅不同而周期相同的正弦波和余弦波叠加而成的摆动。  相似文献   

20.
发展了一个计算非均一大气条件下太阳辐射通量的一个简单而又精确的模式,其中包括关于大气球反射率与透过率的一个参数化表达式,并引入加权一次散射反照率和加权不对称因子,用于拟合非均一大气条件下计算辐射通量的四个经验订正因子。对清洁和浑浊的两类大气,都具有120060组的辐射通量模拟试验,以检验本模式的精度。这些模拟试验覆盖0-50的云光学厚度、0-0.8地表反射率、Junge和对数正态的气溶胶谱分布、-0.05气溶胶折射率虚部。在均一大气条件下,由本模式计算的120060组向上通量的标准差对清洁和浑浊两类大气分别为1.08%和1.04%;而向下通量的标准差分别为4.12%和3.31%。在非均一大气条件下,由本模式计算的向上通量的标准差对清洁和浑浊两类大气分别为3.01%和3.48%;而向下通量的标准差分别为4.54%和4.89%,其精度远优于均一假设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