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候条件既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本文选取了陆鼎煌的综合舒适度指标对南宁市的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可知南宁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高,表现为舒适程度高,舒适期长.在旅游气候适宜性方面也有着旅游气候宜人,自然景观优美等的优势;但也存在夏季持续时间长且温度较高,气候类型单一,特殊气象景观类型少等方面的劣势.该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南宁市的旅游气候状况,为人们在南宁市的旅游活动提供参考.并建议南宁市利用其旅游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避寒、会展、度假等都市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热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测定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分析计算了我国西部11个热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划分出适宜于旅游的季节分布,并对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南北差异进行比较。依据舒适期的年内分布划分为3种类型:夏适型包括乌鲁木齐等5个城市,年内气候舒适度呈倒U形变化,不舒适期较长;春秋适宜型包括成都等5个城市,无不舒适期,气候舒适度呈M形变化;冬适型为南宁市,全年无不舒适期,气候舒适度呈U字形变化。夏季气候舒适度指数随纬度升高而增大,北方旅游具有更高的气候舒适性;冬季气候舒适度随纬度降低而升高,南方旅游具有更高的气候舒适性。年综合气候舒适指数随纬度的降低呈上升趋势,说明南方具有更长的旅游气候舒适期,这是造成我国南北旅游业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气候条件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因素。运用1981~2010年广州市气候资料,利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旅游气候舒适度模型对广州市旅游舒适度进行评价,发现广州市1月、2月、3月、11月、12月为旅游气候舒适月份,4月为较为舒适月份,5月、6月、9月、10月为较不舒适月份,7月、8月为不舒适月份。运用2011~2015年广州市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的客流量资料进行客流量分析,并与气候舒适度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发现广州市的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偏离现象,在气候舒适的1月、2月、3月客流量与气候舒适度呈现反方向变化态势。运用OLS方法对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指数进行回归模拟发现气候舒适度对客流量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气候舒适度每变化一个单位,国际客流量月指数增加或减少0.377%,国内客流量月指数增加或减少0.538%。  相似文献   

4.
舒适度指数和风效指数是衡量旅游地气候是否适宜进行旅游活动的主要指标。辽宁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经济收益在辽宁省经济体系中的比重由2007年的11.9%增加到2009年的14.9%,且还将继续增加。辽宁旅游业发展主要依托14个主要城市,受气候影响,辽宁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夏季。为了更准确明确辽宁主要城市适宜旅游月份,以舒适度指数和风效指数为评价指标对辽宁省14个主要城市的气候旅游条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辽宁14个主要城市适合旅游的时期都集中在5、6、7、8、9、10六个月;14个城市中有3个城市没有明显的最佳旅游期,6个城市有一个月的最佳旅游期,5个城市有两个月的最佳旅游期。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气候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因子。本文分析了五台山气候状况和气象景观 ,计算了各月舒适度指数、寒冷指数和平均着衣指数 ,得出了人体气候舒适度的时间分布。根据舒适度指数、寒冷指数和穿衣指数对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 ,并提出穿衣建议 ,从而为五台山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永安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石婧 《福建地理》2000,15(2):40-43
本文从舒适指数、风效指数等方面,对永安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后认为:永安市全年皆可开展旅游活动,但优势在于春、秋季,夏季炎热,则可充分利用册区清凉气候和景观,开展山地避暑生态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7.
朱家尖是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海岛旅游区,其气候舒适性是影响其旅游季节的重要因素。运用定海测站30年气候统计资料,分别计算其各月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用综合气候舒适度模型对朱家尖的气候舒适性进行评价,得出,就气候舒适性而言,朱家尖一年中最适宜旅游期为4~6月和9~11月,较舒适期在12~次年3月,较不舒适期在7、8两月,不同季节有适宜开展的不同旅游活动。本研究为旅游部门景区管理和游客目的地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旅游线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利用10个气象站1991~200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对青藏铁路旅游线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了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生物气温指标、紫外辐射强度、大气含氧量以及障碍性天气等。得出如下结论:总的来看,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相对舒适的旅游气候条件集中出现于5~9月。该时段,生理气温舒适凉爽,空气含氧量比例较高,无炎热或热日,大风天气出现少。但是,紫外辐射较强,雷暴及冰雹出现的频率较高。旅游适宜期与适宜时段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逐步缩短。位于铁路线两端的西宁、拉萨等地区的旅游气候条件最优,全年均较适宜旅游;五道梁、沱沱河、安多等高海拔地区的旅游适宜期较短,冬季的严寒和夏季(6、7月)的强紫外辐射对这些地区户外旅游活动的限制较大。  相似文献   

9.
广西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秀存  苏志 《热带地理》1999,19(2):184-187
气候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因子,对旅游圣地的旅游气候指标进行定量评估,无论是对旅游部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爱好者选择旅游时间和地点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文中选取广西81个站点1966~1995年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作为评价气候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素,以集合论为基础,采用数学模糊评判方法,对广西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是:(1)广西夏季最舒适的地方分布在桂东北、桂西北、桂西山区;(2)最不舒适的是左、右江河谷、浔江平原、南宁盆地、柳州盆地及钦州湾沿海;(3)桂中、桂西、桂东气候较宜人。  相似文献   

10.
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旅游产业聚集程度是影响某一地区旅游发展的综合要素,该文以这两个指标建立旅游扶贫适宜性分类模型,构建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利用旅游资源综合价值指数评价法和区位熵指数法对河北省环京津23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旅游产业聚集程度进行评价,利用四象限法对23县的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得出各县由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旅游产业聚集程度的高低组合决定的旅游扶贫适宜性类型,并依据各类型特征提出核心企业主导模式、政策性项目拉动模式、产业互动发展模式及大区带动发展模式4种旅游扶贫模式,针对各县的具体发展优势进一步指出适宜模式下的旅游扶贫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