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中国西部著名风景名胜区旅游舒适气候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气候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因素,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本文对中国西部著名风景名胜区的气候、旅游舒适气候进行了系统研究。筛选出了86家气象台站。使用3项气候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按热应力区和冷应力区分别计算了中国西部180家著名风景名胜区的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依据所处气候带(区),绘制出了三大单元区(Ⅰ、Ⅱ、Ⅲ区)及各省区著名风景名胜区的温湿指数及风寒指数时空分布图。由温湿指数及风寒指数得出了著名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舒适气候。根据中国西部的气候及地域特点,提出了适宜旅游气候和最佳旅游气候。研究表明西部亚热带5省(市、区)著名风景名胜区的适宜旅游期和最佳旅游期相对最长,分别为10个月和7个月。云南几乎全年都为最佳旅游期。西部温带5省区的著名风景名胜区的适宜旅游期和最佳旅游期集中于炎热季节的4~9月,适宜旅游期大多为6个月,最佳旅游期也有5个月。陕西著名风景名胜区的适宜旅游期相对较长,可达7~8个月,最佳旅游期也有7个月。高原气候区的适宜旅游期为5个月左右,最佳旅游期只有2~3个月。西部著名风景名胜区旅游舒适气候的计算与评价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旅游者选择最佳旅游季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旅游城市化已成为多元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模式,而气候条件又是旅游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限制条件。基于环渤海主要滨海城市10个站点1951-2011年气温、风速、降水、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利用人体气候舒适度(BCMI)的计算方法,设计人体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标准,评价环渤海主要滨海城市不同时期气候舒适性及其差异与成因。结果表明:①环渤海滨海旅游地在一年中的6-9月处于人体气候舒适性的5级,即最为舒适;4月、5月和10月感觉凉爽,大部分人感觉舒适;②大连、锦州、丹东、营口、威海等城市夏季气候湿润、气温适中,是我国避暑疗养的旅游胜地;③潍坊(7月)、天津(7、8月)、沧州(7、8月)、滨州(7、8月)等地气温较高,舒适性较差,然而这些地区以及威海在4月、10月的人体气候舒适度要高于大连、锦州、丹东、营口、唐山,更适于旅游;④气温低、风大、干旱是环渤海滨海旅游地在非舒适期内(11月-3月)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旅游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条件既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本文选取了陆鼎煌的综合舒适度指标对南宁市的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可知南宁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高,表现为舒适程度高,舒适期长.在旅游气候适宜性方面也有着旅游气候宜人,自然景观优美等的优势;但也存在夏季持续时间长且温度较高,气候类型单一,特殊气象景观类型少等方面的劣势.该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南宁市的旅游气候状况,为人们在南宁市的旅游活动提供参考.并建议南宁市利用其旅游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避寒、会展、度假等都市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4.
气候条件既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本文选取了陆鼎煌的综合舒适度指标对南宁市的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可知南宁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高,表现为舒适程度高,舒适期长.在旅游气候适宜性方面也有着旅游气候宜人,自然景观优美等的优势;但也存在夏季持续时间长且温度较高,气候类型单一,特殊气象景观类型少等方面的劣势.该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南宁市的旅游气候状况,为人们在南宁市的旅游活动提供参考.并建议南宁市利用其旅游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避寒、会展、度假等都市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热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测定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分析计算了我国西部11个热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划分出适宜于旅游的季节分布,并对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南北差异进行比较。依据舒适期的年内分布划分为3种类型:夏适型包括乌鲁木齐等5个城市,年内气候舒适度呈倒U形变化,不舒适期较长;春秋适宜型包括成都等5个城市,无不舒适期,气候舒适度呈M形变化;冬适型为南宁市,全年无不舒适期,气候舒适度呈U字形变化。夏季气候舒适度指数随纬度升高而增大,北方旅游具有更高的气候舒适性;冬季气候舒适度随纬度降低而升高,南方旅游具有更高的气候舒适性。年综合气候舒适指数随纬度的降低呈上升趋势,说明南方具有更长的旅游气候舒适期,这是造成我国南北旅游业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利用宁夏全域5个地市1980—2018年逐日白昼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运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综合舒适指数模型,计算出旅游气候适宜期天数,并对其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综合舒适指数模型结果表明:石嘴山、银川、吴忠、中卫4市的旅游气候适宜期较为一致,为3月10日~11月7日,持续时长为243 d。固原的旅游气候适宜期为3月27日~10月29日,持续时长为217 d;石嘴山、吴忠、中卫全年旅游适宜天数变化不显著,是由始期、终期适宜天数增加幅度与“凹”面期适宜天数的减少幅度相当所致。银川、固原全年旅游适宜天数显著增加,主要是始期、终期适宜天数增加幅度大于“凹”面期适宜天数的减少幅度所致;各地始期、终期适宜天数显著增加是由气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和其他要素的差异变化共同作用所致。“凹”面期适宜天数显著减少是由气温升高(高温日数增多)、相对湿度降低和其他要素的差异变化共同作用所致;各地始期、终期、“凹”面期,气温的显著变化对适宜天数显著变化的影响权重最大,达到50%以上,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的影响权重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气候舒适度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旅游地旅游季节长短及旅游地开发的重要因素。利用中俄跨边境地区——中国黑龙江省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46个基准气象站点2004–2013年间的月均气温、月均相对湿度、月均风速等气候要素数据,利用Arc GIS平台,基于距离平方反比和协同克里格插值方法,计算温湿指数(THI)和风寒指数(WCI),获得研究区栅格单元为1km2的气候舒适度评价图,进而对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各月份气候的舒适性进行分析,并揭示了该地区年均气候舒适期的空间格局及其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1)中俄跨边境地区温湿指数与风寒指数的总体分布趋势是随纬度及海拔高度由南向北、由低到高而递减。风寒指数的舒适区比温湿指数的偏大;(2)研究区旅游气候舒适期地域差异显著,中国黑龙江省舒适期长度为4到5个月;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舒适期长度由南至北呈递减趋势,其南端地区舒适期长度可达7个月;(3)研究区旅游气候舒适期为5个月的区域最大,占研究区面积的46.6%;舒适期在2个月的区域最小,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不足0.3%。研究结果可为中俄跨边境地区旅游气候资源开发、游客合理安排出行等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端谦  刘春燕 《热带地理》2002,22(3):245-248
从大气环境质量,旅游气候适宜度,气象气候风景资源及旅游气象气候障碍等方面对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年舒适旅游期长达130d以上,盛夏时节日舒适持续时间长达14-17h,是理想的观光,度假,避暑疗养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朱家尖是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海岛旅游区,其气候舒适性是影响其旅游季节的重要因素。运用定海测站30年气候统计资料,分别计算其各月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用综合气候舒适度模型对朱家尖的气候舒适性进行评价,得出,就气候舒适性而言,朱家尖一年中最适宜旅游期为4~6月和9~11月,较舒适期在12~次年3月,较不舒适期在7、8两月,不同季节有适宜开展的不同旅游活动。本研究为旅游部门景区管理和游客目的地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61~2000年中国生态区紫外辐射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ANUSPLINE空间插值以及气候学意义上的幂函数换算,探讨中国大陆生态区紫外辐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论如下:(1)紫外辐射多年平均值和多年季节平均值大致以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为界线,呈现西部高东部低的总体格局,这主要与中国的地势和气候特点有关。(2)部分生态区40 a来年和四季紫外辐射呈显著减少趋势;冬季的紫外辐射年际间变化程度较大,其次是夏季和秋季,春季和年均紫外辐射年际变化较小;可分1961~1972、1973~1990、1991~2000年3个时段,大部分生态区第二时段年和季节紫外辐射平均值较小,第三时段普遍又开始增大,比第一时段小。  相似文献   

11.
雪灾是青藏铁路及其沿线地区所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对其风险等级进行科学评估,是制定应急方案、确保青藏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历史雪灾数据和铁路相关数据,选择27项指标构建青藏铁路及其沿线的雪灾综合风险评估体系,对青藏铁路沿线积雪雪灾、雪崩雪灾和风吹雪雪灾的致灾危险性、铁路系统的脆弱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青藏铁路沿线雪灾高风险区分布在唐古拉-安多路段,雪灾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天峻-乌兰、五道梁-安多等2个路段,雪灾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西宁-天峻、德令哈-格尔木和那曲-拉萨等3个路段。从整个青藏铁路沿线来看,青南高原路段是青藏铁路沿线雪灾综合风险等级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青藏铁路对西藏旅游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华  何毓成 《山地学报》2006,24(5):628-635
2006-07-01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将进入一个新时代。从探索西藏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模式出发,分析了青藏铁路对西藏旅游发展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高质量改善旅游可进入性,2)调整产业空间均衡发展,3)推动旅游产品创新发展,4)创建西藏旅游新形象,5)改善旅游发展宏观环境;同时指出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旅游的“神秘”形象、产业要素的不配套和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保护带来三大挑战,无论从积极影响,还是带来的挑战均可以看出,青藏铁路对西藏旅游的影响将是跨越历史阶段的“革命性”影响。最后,提出了集聚发展、适度规模、政府主导和科学保护四大战略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飞  马继刚  刘祥辉 《热带地理》2021,41(1):93-103
通过提取问卷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描述统计频率、因子分析、数据比较等方法,对滇越铁路沿线碧色寨、芷村、人字桥等6个重要站点的居民进行了文化遗产感知价值与期望价值的调查。结果发现,沿线居民对滇越铁路的地方认同感主要体现在功能转向、价值再现和旅游发展方面,沿线居民的感知价值与期望价值具有同一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分异性。滇越铁路承载着当地居民强烈的地方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铁路沿线居民对滇越铁路文化遗产价值给予了一致性肯定,并对其未来功能转向、价值再现和旅游发展抱有乐观和支持的态度。受访者普遍认为,滇越铁路的整体利用不等于全线开发,应当重点打造资源条件和旅游基础较好的区段,主题要统一于整条铁路的文化和样貌,可联合越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适时开通国际旅游观光线路。  相似文献   

14.
Because of the global warming and the increasing human activity, the air temperature and the precipitation along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increased gradually in recent years, which endanger the permafrost table, the embankment of the railway. The statistics of the air temperature, the precipitation and the geothermal temperature in recent 50 years in this dissertation come from the four weather station along the railway, that are Wudaoliang Station, Fenghuo Mountains Station, Tuotuo River Station and Ando Station. This dissertation analyzes the change of climate along the railway and then develops a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the changing geothermal temperature on permafrost tabl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The experiment result shows that the air temperature of the permafrost region rise steadily in about 50 years, especially in this century, the tendency of rising temperature is more obvious. The precipitation fluctuates but it is also rising rapidly, for the largest precipitation reached 492.6 mm. For 30 years now,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been in the megathermal period, which also affects the permafrost region along the railway. The condition of permafrost is degrading greatly.  相似文献   

15.
随着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风沙危害已成为影响铁路安全运营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铁路沿线风沙危害路段主要集中在措那湖、沱沱河、北麓河等地。基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QuickBird数据,通过野外实地勘察,同时参考Google Earth影像和DEM数据,绘制了3个典型沙害路段的风沙地貌专题图,地貌图比例尺为1:50000,采用二级分类系统,一级类为6个,共包含18个二级类。由于青藏铁路地处西风带中部急流区,风力强劲;铁路沿线生态环境脆弱、地表类型复杂,冻融和风蚀时空交错,地表沙物质丰富,风沙活动强烈而频繁,铁路沙害正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鉴于此,很有必要绘制青藏铁路沿线风沙灾害现状及防治措施布局的专题地图,为科学合理地制定青藏铁路沿线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青藏铁路格拉段风动力环境及其对铁路沙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主要气象站点1955—2014年的气象数据及部分野外观测数据为基础,从风向、大风沙尘暴日数、输沙势和年均风速变化等方面阐述了青藏铁路格拉段风动力环境特征,并揭示了其对铁路沙害的影响。格拉段铁路沿线风向单一、风能环境较高、铁路沙害可能进一步发展。本研究在青藏铁路沙害监测和防沙体系完善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其他沙区公路、铁路防沙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余青  吴必虎  殷平  童碧沙  廉华 《地理研究》2004,23(6):856-862
通过对大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对蓬勃发展中的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态势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 ,这一研究主要从城市节事活动的主要类型、现状评价、基本规律、讨论与建议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研究表明 ,目前我国节事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经济效益及效益机理评估、节事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节事运作模式等方面 ,研究范围较狭窄。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类型多而举办历史短 ,政府干预多而市场作用发挥不足 ,主题重复与文化、经济结合不紧密 ,节事活动运作模式多样化等特点。文章分析了我国节事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 ,并对其开发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气候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因子。本文分析了五台山气候状况和气象景观 ,计算了各月舒适度指数、寒冷指数和平均着衣指数 ,得出了人体气候舒适度的时间分布。根据舒适度指数、寒冷指数和穿衣指数对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 ,并提出穿衣建议 ,从而为五台山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GIS技术支持下,基于旅游交通可达性视角,构建旅游经济联系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确定沿线城市在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中的角色,结果表明:高铁时空压缩效应促使沿线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普遍提升,但提升幅度具有空间差异性,廊道东侧城市优于西侧城市,各省区旅游经济基础较好城市优于基础较差城市;旅游网络结构日趋紧密,城市间旅游互动与合作逐渐频繁,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呈现协调发展趋势。深入剖析9个城市的网络角色对兰新廊道旅游空间发展模式提出相关建议:沿线地区应充分发挥乌鲁木齐、兰州核心城市的功能,同时利用酒泉次核心的集聚与扩散作用,发挥嘉峪关、张掖、西宁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承转作用,带动吐鲁番、海东、哈密等边缘城市,打造西北“旅游+高铁”丝绸之路黄金线。  相似文献   

20.
青藏铁路沙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青藏铁路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沙漠冻土的高原铁路。建成以来风沙危害日趋严重,成为危及铁路安全运营的一大隐患,因此,沿线的风沙防治一直备受关注。由于青藏高原风力强劲,沙物质丰富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铁路沙害呈现出分布相对集中,冻融与风力、水力复合侵蚀,不断发展并持续累积,风沙活动稳定性差等特点。沙害分为路基风蚀、道床积沙、磨蚀等类型。累计有轻度、中度、严重沙害路段440 km,主要分布在锡铁山、伏沙梁、红梁河、秀水河-北麓河、沱沱河、通天河、扎加藏布、错那湖等8个路段。目前铁路沙害防治以机械措施为主,在设置初期有一定的防沙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会被积沙埋没而失效。因此,青藏铁路防沙应以生物措施(恢复植被)为主,机械措施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