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辽宁省地震台网2009~2014年所记录到的39个地震事件,震级为M_L3.2~4.6,研究了辽宁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值和台站的场地响应,得到辽宁地区的Q值和频率之间的关系Q(f)=552.7f~(0.2801)。说明辽宁地区处于Q值的中等范围,地震活动性相对较低;同时得到了32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大部分台站的场地响应基本在1附近,无明显的场地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2.
赵韬  李少睿  王莹  吴芳 《高原地震》2011,23(4):24-30
利用陕西省测震台网的25个台站和2008—2010年所记录到的19个地震进行了陕西省Q值及台站场地响应值的计算,得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826.57f 0.3538。这说明陕西省处于高Q值区域,地壳相对较稳定,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弱。计算得到的陕西省数字测震台网2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值,其中,只有铜川台(...  相似文献   

3.
选取重庆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1月—2016年12月记录的巫山地区ML≥2.0地震波形资料,利用Atkinson方法计算了重庆巫山地区介质品质因子Q值。结果显示,介质品质因子Q( f )与频率f的关系为Q( f )=175.7f 0.75,巫山地区的Q值高于邻区(巴东和湖北地区)。结合地震活动性分析,该区域构造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品质因子Q的准确估计是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处理及AVO分析的关键环节.理论分析和正演模拟表明界面处单纯Q值的变化也会引起反射,该反射系数随频率变化而变化(Amplitude Versus Frequency,AVF).利用其线性近似公式,通过AVF反演可以准确地获得品质因子Q.AVF反演方法为Q值的求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传统Q值求取方法不同,该方法主要考虑衰减对反射系数的影响,通过反射系数获得目的层的Q值.将上覆层为弹性介质的假设扩展到非弹性介质,构建新的近似公式,该近似公式应用更具普遍性与适应性,并利用时频分析方法获得多层模型介质的Q值;测试结果显示AVF反演的Q值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5.
地震资料Q值估算与反Q滤波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Q滤波是地震资料处理中提高成像分辨率的重要方法.设计和应用反Q滤波时,建立一个既简便又符合地下介质实际情况的Q数学模型和较准确地估算地下品质因子Q值是关键.前人对Q值估算和反Q滤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简述了常用Q数学模型的理论基础,重点概括了各类Q值估算方法,分类介绍了各种反Q滤波补偿方法,预测了Q值估算和反Q...  相似文献   

6.
利用天然地震研究地壳Q值的方法和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地震波衰减品质因子(Q值)的含义及其研究意义出发,介绍了国内外利用天然地震的体波、尾波、Lg波开展地壳介质品质因子Q值研究的方法和动态,阐述了各种方法的方法原理及应用范围等,并展望了利用天然地震研究介质Q值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渭河断陷盆地及邻近地区的速度场、介质品质因子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该区地质构造的关系,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结果表明该区域速度场与介质品质因子分布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并与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品质因子Q值的大小用于描述地震波的衰减程度.Lg波Q值反映了地壳介质的非弹性衰减特征.Lg波的Q值与地壳的速度异常、断层/裂隙和孔隙水、热状态、构造活动历史等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Lg波Q值的横向分布特征是考察地壳横向不均匀性的一种颇为有效的途径.本文简述了Q值的定义、地震波衰减的机制,Lg波震相的特性及其应用,重点阐述了单台法,双台法以及反双台法/反双事件法等Lg波Q值测定方法、适用条件及范围,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的Lg波Q值成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品质因子Q通常可表述为频率f的函数:Q(f)=Q0fa.由于地震波能提供地球内部物质组成、晶体结构和物态、温度以及物质流动等信息,且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的衰减与Q值直接相关,因此,通过地震波研究地球介质Q值,已经成为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系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9~2013年间新疆数字地震台网中12个地震台所记录的34个地震事件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以南天山西段及交汇区作为研究区,采用3段几何衰减模型及Atkinson联合反演方法对地震波形资料进行非弹性衰减研究,得出介质品质因子Q(f)与频率的关系:Q(f)=337f0.577。为验证不同时段的地震事件对Q(f)计算结果是否有影响,将上述研究中2009年发生的前24个事件保持不变,对后10个事件做3次更换研究,分别得到介质品质因子Q(f)与频率的关系:Q(f)=329f0.565;Q(f)=324f0.520;Q(f)=363f0.526。结果表明不同时段内的地震事件对Q(f)值的影响不大,采用Atkinson联合反演方法计算介质品质因子Q(f)较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近地表吸收参数反演是吸收衰减补偿的关键和基础.首先,对比不同微测井观测系统,选取适用于近地表品质因子估算的单井微测井资料用于频率依赖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近地表Q值反演方法——双参数拟合算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岩石物理分析得到的Q值与频率的经验函数,通过最小二乘遗传算法直接拟合Q值,用以验证Q随频率的变化关系.接着,在计算近地表衰减曲线的过程中,利用多道组合的方式计算得到各层的衰减曲线,用于不同地层的Q值反演.实际资料拟合结果表明,近地表品质因子Q具有较为明显的频率依赖性,随着频率的增加,Q值不断减小,这为近地表高精度Q值反演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天然地震的近震体波测定介质的品质因子 Q 值。使用的资料是多个台站记录到的多个地震,所用的震相是 Moho 面的反射波 P_11和首波 P_n。结果表明:所研究地区 Q 值可分为三个区域,即东部、西部和中部。东部 Q 值大于500;西部 Q 值大于400;中部 Q 值约280。总体来看,东西两边为高 Q 值区,中部相对为低 Q 值区。  相似文献   

13.
储层勘测中地震波速度一般低于声波测井速度,撇开观测系统与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岩石本征的黏弹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在井、震匹配问题中引入了黏弹性岩石的杨氏谐振品质因子(Q)模型,对储层岩石进行了井震匹配与Q反演.文章阐述了如何通过谐振Q模型合理的校正声波速度,从而实现井震匹配.在波形匹配的基础上,进行地层品质因子的反演,合理的计算出目的层位的品质因子值.  相似文献   

14.
品质因子Q是表征岩石非弹性性质的重要参数,准确的Q值是深入研究岩石动力学特征的关键。准确、稳定地获得岩石Q值参数一直是一个难点。本文利用时频谱信息进行Q值提取,提出了基于S变换的频谱比法(SR-ST)。该方法利用了S变换的变时窗特性解决常规方法中的时窗问题,并对S变换中高斯窗添加时窗因子,使得高斯窗更适合超声衰减计算。同时,通过给出频带线性回归规则,提高计算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文中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和标准样品测量实验,研究分析了SR-ST方法的可行性行以及影响因素;其次利用不同Q值人工样品,研究该方法对不同Q值样品计算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最后通过岩石超声衰减测量实验,将该方法与常规频谱比法进行对比分析,分析SR-ST方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无时窗因子的S变换时频谱计算,会引起36%的误差,需要对S变换添加时窗因子,适当调整时窗大小随频率变化的程度;SR-ST方法能够适应不同衰减特征岩石样品Q值计算,利用给出的频带线性回归规则以及平均斜率值进行Q值计算,能够保证不同Q值(Q15)的最大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八五”以来地震短临预报攻关成果,对黑龙江省1986年德都中强地震前后地震活动性资料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震前b值无异常,η值,∑(t)等地震活动性参数在一至一年半时段内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地震强度因子Mf值未出现高值异常,地震演化指数YH值和地震算法复杂性Ac值的异常发展与“八五”短临地震预报判据相反,广义时间维D1和广义空间维Ds参数的异常发展过程符合“八五”地震短临预报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品质因子Q反映了地下介质对地震波吸收衰减的强弱,是油气检测和储层描述的重要参数,Q值的准确提取,具有重要意义.谱模拟法是提取Q值的一个有效方法,其核心是对地震子波谱进行有效模拟.本文选取合适的函数对地震波谱进行拟合,结合能量衰减规律,发现谱拟合系数可分为三类:与吸收衰减有关;与非频率相关的衰减有关(如扩散、反射透射等);与能量衰减无关.根据与吸收衰减有关的拟合系数可反演品质因子Q值.无噪模型测试表明,拟合系数提取的Q值能较好地反映地层Q值走向.在弱噪情况下,根据三类拟合系数不同的变化规律,首先求取与衰减无关的拟合系数期望值,再对余下的系数进行二次拟合,较好地提高了地层参数的反演精度.模型测试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理论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西安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方法.得到了渭河断陷盆地及邻近地区的Q值分布。结果表明,Q值分布与20km深度P↑-波速度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与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反演和相互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立新  郑斯华 《地震研究》2004,27(4):296-300
利用呼和浩特数字化地震遥测台网7个子台记录的9个质量较高的地震事件资料,基于遗传算法,采用Atkinson方法,计算得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品质因子Q值和非弹性衰减系数。在所研究的频率范围内,非弹性衰减系数c(f)与频率/的变化关系不明显,品质因子Q和频率f有很好的线性关系:Q(f)=116.8f^1.000。采用Moya方法反演了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震源参数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详细介绍了Atkinson方法和Moya方法的原理和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19.
黄玮琼  吴宣 《地震学报》2005,27(4):409-413
在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非均匀分布模型中, 就地震统计区活动性参数不确定性在某些城镇产生地震动参数不确定性最大变化值异常区的问题, 寻找出在100deg;~120deg;E、 29deg;~42deg;N范围内, 50年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地震动参数不确定性最大变化值异常区的分布特征. 探讨了地震统计区活动性参数不确定性引起的场点危险性估计不确定性与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关联性以及异常区产生的原因. 研究表明, 在非均匀分布模型中, 地震统计区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区内各场点危险性估计不确定的影响是不均衡的, 其与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有关, 尤其在8级以上潜在震源区及其附近, 往往会出现地震动参数不确定性最大变化值的异常区. 而在均匀分布模型中, 统计区内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各场点的影响是均衡的, 各场点危险性估计的不确定性取决于场点的位置. 一般位于统计区中部的场点, 只与所在统计区的参数不确定性有关, 而位于或靠近不同统计区的交界处, 则可能同时受到几个统计区活动性参数不确定性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地层品质因子Q反映了地层对地震波吸收衰减的强弱,是油气检测的重要指示因子,准确提取Q值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地震子波能量衰减特征,提出基于子波衰减前后能量比的Q值提取方法。该方法是综合利用多点信息估算子波能量,规避了常规Q值方法(如质心频移法)对地震子波谱的假设,适用于任意波谱形状,但对资料的保真度要求较高。VSP正演模型测试发现,在非固有衰减(如几何扩散、反射透射损失等)得到准确补偿的前提下,能比法能较好地反演地层Q值。实际零偏VSP资料应用表明,能比法提取的Q值趋势与谱比法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