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通知》要求: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全程监管制度;落实补充耕地项目;核实补充耕地情况;监控耕地占补平衡;严格耕地开垦费收缴使用管理;强化占补平衡考核奖惩。  相似文献   

2.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必须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强化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严守耕地红线,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通讯》2002,(11):11-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近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但按照《土地管理法》关于“由建设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的规定检查,一些建设单位并未依法履行补充耕地义务。为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在继续开展区域考核的同时,拟实行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74号)有关要求,现就2002年度试行建设用地项目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4年,国土资源部提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把提升耕地质量放在首位,坚持占优补优。耕地占补平衡是我国土地基本政策,通常要求在设区市域范围内实现平衡,禁止跨市进行易地占补。但由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较快,后备土地资源数量有限,导致客观上占补平衡的区域范围不断扩大,耕地易地占补平衡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是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基本前提。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是科学规划和开展耕地开发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通过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能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近日印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难度日趋加大,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作为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耕地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必须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牢牢立足于基本国情,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把握好政府管控与市场激励机制的关系,做好新常态下的耕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开展耕地及后备资源利用保护成为战略重点。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以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地理区位特征,对耕地及后备资源现状、利用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开发利用战略目标、主要指标、布局、战略重点及保障措施进行研究,以全面落实战略需求,对实现国家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储备补充耕地项目和耕地后备资源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调查和专项用地调查标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国土综合利用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结合国家相关规程及技术要求,探讨总结了储备补充耕地项目和耕地后备资源标注工作的实施流程及标注要求.  相似文献   

9.
耕地后备资源是耕地的重要补充来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资源。由于不同类型的耕地后备资源所具有的自然景观和土壤性质等条件不同,其评价过程中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本文基于现有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方法和模型,在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评价项目基础上,依据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对开垦或复垦的不同要求,对每一类耕地后备资源分别设置一套独立的权重体系,并分别划分土地适宜性等级,以期为崇阳县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客观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福建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相对匮乏、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的省份。2002年底,全省人均耕地仅0.6亩,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每年建设占用耕地6到8万亩。全省可供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管理局: 近年来.各地组织本行政区域内耕地占补平衡有关工作逐步得到规范,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少数地区存在补充耕地不落实、质量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土地管理局(城乡规划土地局、规划和国土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 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各省(区、市)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规定,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推行和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基本实现了年度省域内的耕地占补平衡。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责任不明确、补充耕地质量不高、考核方法不尽合理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实现“十五”期间耕地保护目标,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上官卉彦 《北京测绘》2021,35(2):183-187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等,以明溪县为例,通过空间分析、影像解译等,获得明溪县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分析耕地后备资源成果类型及数量、分布情况、分布特点,最后分析明溪县耕地后备资源主要限制因素分析(如交通区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为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万单  李婷  刘辉 《江西测绘》2013,(3):35-37
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是当前土地管理的热点,它既是加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也是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的显示选择[1]。本文以萍乡市为例,对低丘缓坡综合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江西省实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资源综合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通讯》2009,(22):17-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农业(农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农业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补充与被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针对一些地方对补充耕地质量缺乏有效管理,以及普遍存在的对耕地重用轻养、补充耕地过程中重工程建设轻地力培肥等问题,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决定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力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浙江省安吉县按照“保障保护、节约集约、依法依规、维权维稳、有责有方”的总体思路,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扎实做好土地整治、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工作,实现了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全县连续1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广东省梅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作,充分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作。目前,全市可供开发补充耕地的未利用地、园地和山坡地面积共100.4万亩。2003年以来,全市先后投入资金4亿多元,开发整理补充新耕地11万多亩。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9,(1):I0004-I0004
近年来,广东省梅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作,充分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作。目前,全市可供开发补充耕地的未利用地、园地和山坡地面积共100.4万亩。2003年以来,全市先后投入资金4亿多元,开发整理补充新耕地11万多亩。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通讯》2005,(14):18-20,23
为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作出了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的规定。各地须抓紧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尽快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本期刊发《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的通知》(第18页),请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期要览     
为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督促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单位履行补充耕地的法定义务,6月16日,孙文盛部长签署第33号部令,出台《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第9页)。《考核办法》全文共22条,自2006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是指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占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