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成芳  孙一民 《热带地理》2012,32(2):154-159
基于GIS和空间句法集成的思路,以江门市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为例,结合实地调研从空间实体的“点、线、面”3个层面分别建立建筑、街巷和地块GIS数据库,利用GIS多因子评价对建筑保护价值进行综合评价,运用空间句法定性定量的分析手段剖析历史街区的街巷路网结构及用地布局,尝试探索建立在量化、实证分析基础上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的技术方法和流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量算空间句法参数可以直观解析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结构和智能性水平,对研究区的规划定位能提供较好的参考;通过空间句法与GIS集成分析对街巷和用地布局的合理性进  相似文献   

2.
准确识别当前城市群建设进程中核心区发展边界是研究城市群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一种研究思路:采用空间句法分析城市群道路网,将得到的4个分析指标融合成新指标——“城市群集群度”,并提取“城市群集群度”等值线和“城市群集群度”曲线,通过计算找到最佳阈值从而提取出城市群核心区发展边界。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将基于空间句法的研究结果与基于Densi-Graph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在除去数据质量因素后,城市群核心区发展边界识别差异有望控制在10%以内。研究表明: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城市群核心区发展边界识别方法容易获取计算数据,适用范围广,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3.
陈华杰  石忆邵 《地理学报》2011,66(6):805-812
空间句法作为一种定量空间形态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城市设计和建筑的诸多方面,但是在商业建筑结构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运用GIS和空间句法的集成方法定量分析了义乌国际商贸城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探讨了空间句法在商品交易市场空间结构形态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义乌商贸城内部空间结构在总体布局上智能性、可理解性较差,局部区域及部分入口的便捷度较差,部分辅助设施不易达;针对这些不足本文也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整建议。另外,该研究也可为商品交易市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荣华  张宏磊  张捷  陈星  张帅  颜丙金 《地理研究》2014,(12):2427-2436
旅游地小尺度空间结构研究可以全面而系统地考察旅游地在旅游发展中空间形态发生的变化,指导旅游地的建筑、业态及相关环境的规划、保护与更新。运用空间句法理论探讨空间结构与社会关系,以南京夫子庙景区为例,从通道、景点与商铺等要素及其间的空间关联解读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地的小尺度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夫子庙这一类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地的道路针对游客、内部居民和城市人群等群体明显分化为三类道路,三类道路在空间区位、空间句法值、使用人群上有所差别;桥梁在空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联通作用;景点的分布主要沿传统中轴线形成小范围集聚,与路网的通达性并未一一对应。传统中轴线和重点吸引物经过多年的配套和演变仍处于一个空间核心位置,这一地方性空间的独特性体现了夫子庙这一类历史文化街区仍受到中国传统礼制的影响。小尺度地区景点的空间分布极大地影响着游客的行走路径。最后,对旅游地较低的空间理解度和景点与道路之间的低关联性提出了对应的规划、保护与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加速的城市化进程迫切要求加强交通网络的规划与建设,而定量研究交通网络一直是城市研究中的难点,传统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交通网络研究中也显不足。该文引入空间句法理论,提出通达能力CC1与集成程度CA两个新的变量,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将空间句法模型用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定量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交通网络通达能力空间分布呈环状特征,与该市经济发展、交通需求基本吻合,空间句法理论可以有效地定量研究城市交通网络以及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6.
陈垚森  陈文成 《热带地理》2011,31(6):604-608,615
根据空间句法理论对泉州城区道路网进行量化描述,并利用量化后的泉州城区道路网的形态变量对其空间特征形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泉州中心城区总体呈格网状特征,空间智能性较高,道路网形态较合理,同时也存在智能值与集成度均与交通实际不符的道路空间.最后在此形态基础上提出泉州道路网的优化建议,为城市的空间扩展、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  相似文献   

7.
P2082007043707一种城市形态中的空间可视分析方法:以武汉中南地区为例=Spatial visibility analysis of urban morphology/应申,李霖…∥测绘学报.—2006,35(4).—385~389空间可视分析是空间句法的重要依据,是进行城市空间形态分析的新方法.在视域的行为指导原理上,采用可视集  相似文献   

8.
家的解码:空间句法对家空间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陶伟  丁传标 《地理科学》2015,35(11):1364-1371
家是地理学透视社会现象的窗口,家空间是地理学关注人地关系的微观尺度。作为住宅建筑与其居住主体发生联系的空间系统,家空间内部的组构差异可以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逻辑。空间句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城市形态的理论方法,在研究家空间形态与其社会文化逻辑关系时兼具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优势。国外运用空间句法对家(family、home、house)空间的研究已日益成熟,而国内的相关工作却尚未涉及。首先阐述空间句法对家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思路;其次,基于对国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分析后,从家的“基因型”、家的“恒定”与“转换” 、家的“二元性”3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发现空间句法中的“空间”与传统地理学中的“空间”既不同又互补;不同民族文化、生活方式与其家空间之间存在组构关系;相同文化背景下家空间的组构具有时代性。地理学对家空间的关注一直比较薄弱,空间句法对家空间的研究为探究人与其居住空间之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陶伟丁传标 《地理科学》2015,(11):1364-1371
家是地理学透视社会现象的窗口,家空间是地理学关注人地关系的微观尺度。作为住宅建筑与其居住主体发生联系的空间系统,家空间内部的组构差异可以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逻辑。空间句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城市形态的理论方法,在研究家空间形态与其社会文化逻辑关系时兼具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优势。国外运用空间句法对家(family、home、house)空间的研究已日益成熟,而国内的相关工作却尚未涉及。首先阐述空间句法对家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思路;其次,基于对国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分析后,从家的"基因型"、家的"恒定"与"转换"、家的"二元性"3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发现空间句法中的"空间"与传统地理学中的"空间"既不同又互补;不同民族文化、生活方式与其家空间之间存在组构关系;相同文化背景下家空间的组构具有时代性。地理学对家空间的关注一直比较薄弱,空间句法对家空间的研究为探究人与其居住空间之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何飞  黄勇奇 《热带地理》2016,36(1):142-149
基于1995、2005、2013年3个时期的黄州城区路网,将Axwoman6.0系统嵌入GIS通用技术平台,运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地图分析,以整体集成度和局部集成度建立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协同度,对黄州城区的城市空间进行量化比较分析,探讨路网格局和城市形态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黄州城区的整体集成度高值区由“轴”到“面”,不断扩大;空间协同度总体较高,但呈下降态势。城市表现出核心扩大化、空间复杂化、形态无序化的特征,进而指出黄州区存在单中心的城市结构以及城市形态日趋混乱的问题。据此,提出黄州区在今后的发展应注意培育多个中心,分散城市核心的职能;合理规划交通体系,带动周边联动发展;科学布局城市用地,扭转混乱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转向”与新城市地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经济地理学的复式转向的推动下,“城市空间转向”已成为事实,城市地理研究不仅需要对物质空间进行研究,更要对人文空间及文化空间等进行研究,其研究的视点是城市空间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融合,顺应这种转变,开展新城市地理研究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2.
城市开放空间的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传统的城市规划学和地理学的研究重心是对城市建筑实体的空间组织和管理基于城市建设实践的新需求和理论研究的新发展,文章以城市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组织的概念、原则、依据、方法和步骤进行了理论概括,以期对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研究新思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最易感知的半自然因素,具有比较突出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经济效益,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该文对城市绿地功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生态学以及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重新思考城市绿地功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综合运用,重点探讨城市绿地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以及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等研究热点。综合分析发现,将绿地功能研究运用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有利于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城市空间现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针对中国转型时期出现的城市空间问题,提出新城市空间的概念和类型,对当前国内外在新城市空间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总结,着重探讨中国新城市空间形成的背景和机制,并分析研究中国新城市空间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连城市空间意象分析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李雪铭  李建宏 《地理学报》2006,61(8):809-817
近年来,城市空间意象研究开始在我国城市地理学界逐渐兴起。通过问卷调查、图片辨认和认知地图调查对大连市微观空间情景和宏观空间结构意象进行研究,在国内首次将因子分析方法应用于微观空间情景的意象偏好分析,并运用均值比较检验及方差分析研究了年龄、性别、学历等属性对个人辨认照片数目及意象范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总体可意象程度较高;微观空间情景的意象受其功能、区位、使用者、自然环境以及建筑本体的影响;宏观空间结构意象是以道路为主要支撑,以居住区与商业区为背景,人口集散地与特色建筑点缀其中的立体框架结构;意象区域是以中部为主轴向东西两个方向辐射,并且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商业区及风景旅游区;由于受到年龄、性别、学历的影响,个人的意象范围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研究基础上,对大连市旅游规划及城市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活空间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社会生活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城市空间的优化调控.文章从功能空间和本体论的角度,重新界定了城市生活空间的内涵以及研究城市空间的新视角.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活空间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发现,城市生活空间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内容,研究尺度从宏观向...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冯健 《地理科学》2005,25(2):142-154
对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进行了问卷调查,从323份感知地图中提取和统计相关数据,并据此分析北京城市居民空间感知的基本类型、构成和发展阶段,以及各种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类型与西方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但存在一定差异;居民居住地域、性别、学历、收入以及出生地的不同,感知地图类型的级别也不相同。感知空间的构成要素在居住地域、年龄、收入和出生地方面差异明显,而发展阶段主要与性别、收入和出生地有关,社会角色和经济收入水平在决定居民感知空间发展阶段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文章最后还根据各种地物和构成要素出现的频率,概括了北京城市意象的空间结构,并发现它与现实中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重点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8.
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空间格局互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该文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释城市交通系统与空间格局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对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空间格局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对空间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有引导作用;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会产生反馈作用,客观上影响着交通系统的空间布局,两者之间存在—个互动反馈作用环。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长春市服务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关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1995 年、2003 年、2008 年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2011 年遥感图像和相关年份统计年鉴,结合GIS技术和SPSS 统计工具,综合利用空间重心法、圈层分析法以及轴带扩展度等方法,对转型期长春市服务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关系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 服务地块开发重心空间波动性差异性明显,扩展方式以快速向外推进为主,以内部填充为辅;② 服务地快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聚态势,且扩展强度增加,服务地块郊区化显现;③ 长春市服务空间扩展与工业空间扩展具有非协调性;服务空间与居住空间整体属于混融状态,但剥离趋势凸现;服务空间"单中心"结构相对于交通空间分散化发展,已表现出滞后趋势。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长春市服务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时空特征形成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   总被引:70,自引:7,他引:70  
本文通过照片辩认和认知地图调查试图对北京城市意象空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的城市意象空间是天安门广场为中心,以长安街和二不、三环、四环路以及前门大街等道路骨架形成的网格状系统。该网状系统以二环路为界,划分为内、外两个城区。在内城区,在道路框架的 基础上,由地标、节点、功能区等要素共同组成城市意象;而在外城区,则只有部分地标要素起主导作用。行政区对于整个市区居民只有模糊的意象。综合起来看,影响北京城市意象空间的主要要素是道路、地标和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