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颖春 《地球》2013,(10):37-39
正地下水是"看不见的水源地"。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都是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曾提到,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我国的地下水污染形势不容乐观,但是每个地方的具体污染情况如何,却很难说清。因此需要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摸清"家底",才能对地下水污染的形成、演化、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判。9月3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通知公告对其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2)
正"地下水超采严重,一些地方地面沉降"、"昔日鱼米之乡,如今鱼虾匮乏"、湖泊萎缩、河流断流……种种话题的背后,凸显出我国部分地区水生态恶化危机。水利部监测数据显示,中国有27.2%的河流、67.8%的湖泊水质为三类以下,无法饮用,23.1%的湖泊处于富营养化污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7.9%。"达标率67.9%看似挺高,但这部分资源多在西部人迹罕至的地方,而  相似文献   

3.
大地电磁法在阿苏卫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检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市垃圾填埋引发的地下水污染是一个危及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对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有效探测已成为环境治理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通过应用大地电磁法对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检测研究,揭示出该地区地下电性结构和地下水污染区的电性特征,并通过引入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理论,给出了地下水污染划分的量化指标,清晰、直观地显示出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6,(9)
正不久前农业部会同中央农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粮食局十部委,联合印发《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将重点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地开展轮作试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休耕试点,坚守耕地保护红线,提升耕地质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是人们可以选择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之一,也是比较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海南来说,地下水不仅作为区域发展的主要资源,也是城市发展的战略资源以及物质保障。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得知,当前我国97%的地下水受到了污染,其中40%的地下水污染程度不断上升,所以地下水资源的流动比较缓慢,交替速度很慢,自净能力不强。因此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的话就不能够很好的恢复,所以地下水污染风险的评价以及区域划分工作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决策依据,本文主要是从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入手建立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海南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蓝颖春 《地球》2013,(12):62-63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监测、监督地下水过量开采,防止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7.
水-氮耦合机制下的中国粮食与环境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粮食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近60年来发生了深刻变迁.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三者的演化关系缺乏定量化理解.文章在回顾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1955~2014年全国粮食作物模拟、灌溉发展和氮素平衡等最新研究,归纳得到如下认识:(1)灌溉对减小中国农业旱灾风险贡献了(31±2)%.在过去60年中对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影响最大的不是气候,而是社会经济因素.(2)自1955年来,化肥氮对当前粮食产量贡献了(45±3)%,灌溉发展和化肥氮的耦合贡献为(47±3)%.(3)灌溉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加强了中国粮食系统的稳定性.在保障粮食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即使遭受到百年一遇的旱灾,全国自产粮食的人均占有量也可达到约3200k Cal d~(-1)的高水平供给.(4)丰水与平水年景杜绝北方地下水超采不会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1999~2014年地下水超采对粮食平均贡献仅为3%左右.但北方地下水枯竭将产生灾难性后果.(5)未来气候变化可导致极端农业旱灾风险增加.(6)根据氮流失模拟结果和水体氮浓度观测数据,全国淡水环境的氮容量安全阈值为(520±70)万t a~(–1),但目前氮排放量达到(1450±310)万t a~(–1).其中有14个省的农田氮流失超过了自身阈值,主要分布在缺水的北方.(7)提高农田管理水平可减小220~240万吨的农田氮流失,仅占全国水体氮总超排量的24~26%.(8)当前污水处理体系也无法解决中国的氮污染问题.2014年全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除氮量仅为70万吨左右.(9)解决当前氮污染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是重构城乡养分循环体系;若要将氮流失限制在安全阈值内,需要在提高农田氮肥利用效率基础上,把全国有机废物还田率从当前的40%以下提高到86%以上,其中9个省份需要达到95%以上.中国如果要实现农业、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在统一的科学框架下制定部门间相互协调的长远规划和行动方案.在改进农村土地流转制的基础上建立新型规模化农业经营制度,制定弃耕地的复耕政策、明确省级粮食生产责任制,扭转粮食重心持续北移的格局,恢复北方地下水储量,增强水体自净功能.重构城乡养分循环体系的经济成本远低于污水处理和环境退化成本.以2010年价格计,基础设施建设约需7000亿元,年运行成本约1200~1900亿元.这可以通过重新统筹分散在农业、环保、水利、城乡建设等行业的环保和污染治理资金予以解决,让农民成为这一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针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水-氮管理难题,中国完全有可能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条件下探索出独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5,(8)
健康的土壤对全球粮食生产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却没有给予这一重要"无声盟友"足够的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济阿诺·达席尔瓦在2014年12月5日庆祝"世界土壤日"前夕说:"健康的土壤不仅是粮食、燃料、纤维和医药产品的基础,而且还在水资源管理和促进碳封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战略工具。"  相似文献   

9.
正湿地是"地球之肾""淡水之源"和"天然物种库",它是迁徙水鸟的优良停歇地,是淡水安全的生态保障地,它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有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的美称,它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固碳减排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界,高氟、高砷、高矿化度劣质地下水(简称"三高地下水")一般多为伴生关系,且多赋存于以黏土、亚黏土等细颗粒为主的沉积岩地层中,细颗粒岩性及高矿化度地下水表现为低电阻率的地球物理特征。因此,通过圈定低电阻率值的分布范围划分出细颗粒岩性地层与高矿化度地下水的分布范围,从而达到在劣质地下水区中圈定出可饮用地下水分布范围的目的。文中通过对地层电阻率、地下水电阻率与地下水孔隙度、地下水矿化度之间数学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以高分辨率电法为主的在劣质地下水区勘查可饮用地下水的地球物理勘查模式,并在新疆等地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在劣质地下水区勘查可饮用地下水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1.
巢湖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特征与人为污染评价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本文分析了巢湖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区表层沉积物及西部湖心区沉积岩芯中Al、Fe、Ni、Cr、Cu、Zn、Pb、Li、V等金属元素变化特征,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对金属元素变化的"粒度效应"进行矫正,并以Li、V为参照元素对矫正结果进行检验;参考历史沉积物,对河口区及西部湖心区沉积物重金属人为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沉积岩芯210Pb年代结果,估算西部湖心区近150a来Ni、Cr、Cu、Zn、Pb等重金属元素的人为污染贡献量.结果表明,河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南淝河河口重金属人为污染最重,其中Ni、Cr、Cu、Zn、Pb的人为污染贡献量分别为12.2、32.2、25.3、479.9和76.0 mg/kg,分别占总含量的35%、37%、64%、92%和77%;其次是柘皋河河口,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u、Zn和Pb,人为污染贡献量达57.6、57.0和19.5 mg/kg,分别占总含量的73%、47%和36%;而派河、白石山河、杭埠河等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人为污染程度较弱.巢湖西部湖心区主要污染元素为Cu、Zn、Pb,人为污染开始于1950s,1980年以来其人为污染贡献量显著增加,平均为16.2、245.6、47.8 mg/(m2.a),分别占各元素沉积通量的23%、61%和37%;Ni人为污染开始于1980s初期,人为污染贡献量平均为12.6 mg/(m2.a),占其沉积通量的13%左右;Cr基本未受人为污染影响.西部湖心区沉积岩芯及南淝河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均表现为Zn>Pb>Cu,而且南淝河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显著高于西部湖心区.结合主要入湖河流径流量与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认为巢湖西部湖心区重金属污染主要通过南淝河输入,来自合肥等城市的废水是主要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2.
蓝颖春 《地球》2012,(11):16-19
金秋十月稻谷香。金灿灿的田野里,风吹着结满沉甸甸果实的稻穗,掀起一层层金黄的波浪。人们在波浪里,辛勤地收割着这黄澄澄的果实,汗水掩饰不住人们脸上的喜悦,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据农业部的消息,今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九连增"。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生产了占世界20%的粮食。然而"九连增"来之不易,为了保障粮食增产,我们必须守住18亿亩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7,(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与社会越来越关注地下水监测技术,我国是一个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国家,而且面对日益污染严重的水资源,对地下水监测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有些城市目前依旧采用人监测方法,这种方法不仅精确度低,而且还耗费很多的人力,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地下水监测是管理水资源的一些重要的手段,文章结合实践工作,对国家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21,(5)
正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地下水则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仅占全球水资源的6%,其中1/3为地下水资源。作为国家战略水资源的地下水极其重要,尤其在我国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往往支撑着工业、农业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世界各地已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地下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6,(7)
正世界十大港口有七个在中国,世界前二十大港口中,中国占了半数。这十大港口的吞吐量占全球吞吐量的26%。中国前七大港口均位于广东、上海、浙江等人口稠密区。有专家表示,航运污染已成为继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业企业排放之后第三大的大气污染来源,我国港口多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人口稠密地区,致癌废气笼罩港口城市带来巨大危害,加大航运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崔玉环  王杰  刘友存  郝泷  周婷 《湖泊科学》2021,33(5):1448-1457
为探究河湖过渡带地下水来源及其水质影响因素,本文分析了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的分布特征,确定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而后采用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定量解析不同补给源对地下水的贡献率,并计算混合水源对地下水酸碱度(pH)、电导率(Cond)和总溶解固体(TDS)的贡献量,探究水源混合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近长江和湖岸的地下水同位素特征与长江水、湖水接近,其水力联系密切,而中部地下水同位素特征与河水接近,受河水补给明显;河水对地下水的贡献率最大,约为47%,降水贡献率约为20%,湖水和长江水的贡献率分别约为16%和17%;混合水源对pH的贡献率接近100%,对Cond的贡献率约为70%,而对TDS的贡献率很小.此外,生活污水、农业污染等外源输入也会导致地下水pH下降,Cond和TDS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7,(9)
<正>据悉,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取得重大进展,90%以上的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已经完成。目前,天津、河南、山东等10多个省(区、市)站点建设已经全部完成,监测站点实现了地下水位、水温监测的自动采集、自动传输,在地下水监测点建设的同时,地下水监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已完成总体设计,该系统将开发地下水监测数据管理、综合分析、地下水数值模拟评价与预测等多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在发展中相应的环境地质问题也较严重,本文阐述了水土污染,地面沉降与海平面上升、区域地下水下降及软土变形与地基稳定性等问题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9.
蓝颖春 《地球》2013,(2):28-31
正1月11日,北京、天津、太原、石家庄、郑州等多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几近"爆表",纷纷超过300毫克每立方米,有的高达400毫克每立方米以上,属六级严重污染。1月13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此时北京已连续3天空气质量达严重污染中的"最高级"——六级污染。在这场遍及全国的雾霾过程中,北京市污染尤为严重。从PM2.5实时浓度看,入夜后部分站点最高时甚至  相似文献   

20.
粮食丰歉是理解中国过去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缺乏足够的长时段连续和高分辨率的粮食生产定量记录,尚无过去2000年粮食丰歉序列重建,使得气候变化影响机理的认识出现"断链".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和量化粮食生产丰歉等级的方法,首先建立词汇的语义分级标准并进行逐年农业丰歉定级,再根据各丰歉等级的结构关系计算丰歉指数,进而进行每10年的农业丰歉等级评定.搜集了《二十四史》中逐年的作物收成、温饱状况、农业灾害、粮价及仓储和民生等记录共1636条,据此重建了西汉至五代(206BC~960AD)时期10年分辨率的农业丰歉序列,并分析了温度和干湿变化与粮食丰歉的关系.结果表明:西汉至五代时期丰收、平收和歉收的年代分别占33.3%,39.3%和27.4%;丰歉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206BC~51BC偏丰、50BC~590AD偏歉和591AD~960AD偏丰.丰收通常对应着暖宜(温暖、降水适宜)的气候组合条件,而歉收则多为冷干的气候条件.气温与农业丰歉呈正相关关系,而降水过多造成洪涝灾害或过少造成旱灾均会导致农业歉收,体现了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农业生产受有限热量条件和极端降水制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