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大地电磁法在阿苏卫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检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市垃圾填埋引发的地下水污染是一个危及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对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有效探测已成为环境治理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通过应用大地电磁法对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检测研究,揭示出该地区地下电性结构和地下水污染区的电性特征,并通过引入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理论,给出了地下水污染划分的量化指标,清晰、直观地显示出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2.
数字     
《地球》2013,(8):6
正3.6亿在我国农村,村民大多是将用手压井直接抽取的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但地下水污染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农村大约有3.6亿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90万2000年时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10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平均每天有  相似文献   

3.
从土壤-地下水系统被非水相液体污染后引起的导电性变化、污染区地电模型演化、电阻率异常认识及量化解释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利用电阻率法探测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已有研究表明,污染区电性随污染程度、污染时间变化显示一定的动态性;污染区地电模型建立是个复杂过程,不仅反映污染物的扩散过程,还要考虑地质、地下水、土层含水量等影响因素,并随外部条件和时间变化显示一定的动态性;这也决定了实测电剖面异常特征的复杂性.由于基于电测数据的真电阻率获取及污染土电性基本模型建立都尚未解决,利用电性探测结果进行污染量化分析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结论,这也是未来很长时间内需要攻克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在发展中相应的环境地质问题也较严重,本文阐述了水土污染,地面沉降与海平面上升、区域地下水下降及软土变形与地基稳定性等问题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1,(9):38-3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  相似文献   

6.
在适当的地质背景中可以使用地质雷达(GPR)来测绘地下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污染,相关的工程应用和环境应用也很多,尤其是GPR可有助于识别污染柱体的大致边界,并现场提供地层信息,亚利桑纳州和犹州他州现场的研究实例说明,在关键井位中GPR特征和烃类物污染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GPR资料在识别浅层断裂时可能很有用的,也可用相关的地下形变的特征更好地了解表破裂的潜在性,从犹他县Wastch断裂带得到的例子表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6,(9)
正我国用全球8%的耕地生产了全球21%的粮食,但同时化肥消耗量占全球35%,粮食生产带来的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更是提出,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地下水开采的负环境效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江三角洲位于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产业规模最大的地区。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也进一步加剧了对地下水的需求,使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普遍出现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从而引起各种环境负效应,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海水入侵和水质污染等,严重影响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因地下水强烈开采而出现的一列列环境地质灾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同位素(氘、氧、硫、氮、氚和碳-14)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苏锡常深层承压水总体上未受到污染,而浅层地下水则受到了不同程度污染;认为常州地区和苏州无锡地区深层地下水(主采层)可能属于2个不同的含水层系统,含水层系统互相不连通或连通不畅;苏锡常地区由于长期过量超采深层地下水,地下水侧向迳流显示出向开采中心流动的特征,但是地下水流动仍是极其缓慢;深层地下水总体处于半封闭一封闭状态,深层地下水年龄在10-38ka不等,其中,沿苏锡常三城市一线(即开采中心区域)地下水年龄最老,向两侧地下水年龄则逐渐变新.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是人们可以选择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之一,也是比较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海南来说,地下水不仅作为区域发展的主要资源,也是城市发展的战略资源以及物质保障。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得知,当前我国97%的地下水受到了污染,其中40%的地下水污染程度不断上升,所以地下水资源的流动比较缓慢,交替速度很慢,自净能力不强。因此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的话就不能够很好的恢复,所以地下水污染风险的评价以及区域划分工作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决策依据,本文主要是从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入手建立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海南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环境地球物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总结了1989年以来我国环境地球物理的发展,简述环境地球物理的研究领域,着重归纳了无机和有机污染物渗入地下土壤和地下水后存在的基本特征,形成可探测物理场的状况及其适用的探测方法.针对我国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提出了发展要点.  相似文献   

12.
崔玉环  王杰  刘友存  郝泷  周婷 《湖泊科学》2021,33(5):1448-1457
为探究河湖过渡带地下水来源及其水质影响因素,本文分析了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的分布特征,确定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而后采用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定量解析不同补给源对地下水的贡献率,并计算混合水源对地下水酸碱度(pH)、电导率(Cond)和总溶解固体(TDS)的贡献量,探究水源混合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近长江和湖岸的地下水同位素特征与长江水、湖水接近,其水力联系密切,而中部地下水同位素特征与河水接近,受河水补给明显;河水对地下水的贡献率最大,约为47%,降水贡献率约为20%,湖水和长江水的贡献率分别约为16%和17%;混合水源对pH的贡献率接近100%,对Cond的贡献率约为70%,而对TDS的贡献率很小.此外,生活污水、农业污染等外源输入也会导致地下水pH下降,Cond和TDS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6,(2)
正"地下水超采严重,一些地方地面沉降"、"昔日鱼米之乡,如今鱼虾匮乏"、湖泊萎缩、河流断流……种种话题的背后,凸显出我国部分地区水生态恶化危机。水利部监测数据显示,中国有27.2%的河流、67.8%的湖泊水质为三类以下,无法饮用,23.1%的湖泊处于富营养化污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7.9%。"达标率67.9%看似挺高,但这部分资源多在西部人迹罕至的地方,而  相似文献   

14.
矿井水害防治和地下水利用与保护是煤矿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两个基本任务。二者虽然研究的对象相同(均为地下水),研究方法相近(均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方法),但因研究目的不同(一为防治水,一为供水或利用水),对被研究对象形成的认识和看法则明显相左(同一对象,待遇迥异;是害是利,莫衷一是),形成了"开矿怕水,供水盼水"的矛盾局面。这一现象的背后,其实体现的是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博弈问题……煤矿水害防治把矿井涌水作为有害因素来对待;地下水利用,主要是从供水角度而言,它把地下水作为一种资源来保护;客观而言,地下水的形成只不过是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界,高氟、高砷、高矿化度劣质地下水(简称"三高地下水")一般多为伴生关系,且多赋存于以黏土、亚黏土等细颗粒为主的沉积岩地层中,细颗粒岩性及高矿化度地下水表现为低电阻率的地球物理特征。因此,通过圈定低电阻率值的分布范围划分出细颗粒岩性地层与高矿化度地下水的分布范围,从而达到在劣质地下水区中圈定出可饮用地下水分布范围的目的。文中通过对地层电阻率、地下水电阻率与地下水孔隙度、地下水矿化度之间数学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以高分辨率电法为主的在劣质地下水区勘查可饮用地下水的地球物理勘查模式,并在新疆等地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在劣质地下水区勘查可饮用地下水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多参数激电测深找水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40年来,地球物理技术在我国的地下水勘查中得到了比较多的应用,IP、TEM、EH4、CSAMT、SNMR等物探找水方法不断涌现.本文在介绍激电找水原理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通过3个不同类型地下水勘查的成功实例,表明多参数直流激电测深这一传统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在地下水勘查中仍具有独特的优势.提出了含水层的激电异常特征、含...  相似文献   

17.
对1976—2001年云南38组M≥5地震震例中地下水宏观异常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这些震例地下水宏观异常的共同特征;再对2011—2021年云南各地州、市通过地震行业内网上报的755项宏观异常中705项地下水宏观异常进行梳理;参照震例中地下水宏观异常的共同特征对云南M≥5地震与地下水宏观异常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地下水宏观异常出现在震前3个月内的、出现在极震区内的比例均为100%。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变化的空间技术监测和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地下水变化的监测和预测的现状,提出了空间对地观测技术(InSAR、GPS和卫星重力技术)监测地下水变化的新手段,分析了其在监测和预测地下水变化的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同时建议我国应抓住机遇,尽早启动有关部门开展该领域的跨专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动态映震理论与预报地震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用太 《地震》1990,(6):19-25
本文根据我国的地震地下水动态震例与映震机制的室内外实验研究结果,检验了国内外地下水动态的映震理论,提出了地下水动态映震场的观点与地下水动态映震的特殊机制问题,并对我国现有的地下水动态预报地震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遥感模糊评估指数的构建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地下水定量遥感的评估精度,完善评估内容,扩大评估模型的适用范围,本文从水文地质的角度出发对地下水赋存空间、补给条件和地表指示进行研究,确定以地层岩性、断裂密度、地形坡度、地貌类型、汇流累积量、地表温度、土壤湿度作为地下水富集性评估的7个指标.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丹东为研究区,利用ALOS、SPOT、TM和DEM数据对7个指标进行提取和解译,通过分析各指标对地下水富集性的影响特性,首次建立模糊隶属度函数对各指标进行模糊评判.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孔隙型地下水和裂隙型地下水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权合成算法首次建立了地下水遥感模糊评估指数GRSFAI.研究区实地调查的钻井和泉眼数据表明:GRSFAI与孔隙水出水量的决定系数为0.82,与裂隙水出水量的决定系数为0.57.依据研究区GRSFAI的分布特点对地下水富集性进行评估分级,分级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与地下水分布规律相符.分析认为:GRSFAI能准确反映地下水富集程度,评估结果可靠,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推广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