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钢坯在线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钢坯在线测宽测厚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同传统的接触式测量相比,本系统利用红外热成像,通过计算和寻找梯度最大值进行钢坯边缘检测,根据梯度对边缘进行亚像素细分,对钢坯宽度和左右厚度尺寸进行实时测量。提出了非接触式钢坯尺寸测量中一种新的边缘检测方法,并从理论和生产实践上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赵静 《测绘通报》2023,(12):159-163+177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接触式钢轨磨耗检测方法测量效率较低且易受钢轨变形与表面伤损的影响,已无法满足钢轨维修养护的需求。为了快速精确测量钢轨廓形及钢轨磨耗,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轮廓提取方法,搭建单目机器视觉钢轨廓形提取系统,通过自由平面靶标定位,采用基于结构光颜色和Steger算法的粗精二级钢轨廓形提取方法,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双圆拟合钢轨廓形匹配算法,实现测量廓形与标准廓形对齐,并得出磨耗值。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检测精度达0.128 mm,同时具备较高的测量效率。  相似文献   

3.
两种非接触式测量系统介绍梁长秀编译冯仲科校对对于不能到达的地点实施监测或者测者,一直是测绘工作者绕有兴趣的课题。瑞士WILD厂新近推出的两种非接触式测量系统很有特点,这两种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海洋、露天矿、炼钢炉、井架等不可到达的构筑物、建筑物的测量。...  相似文献   

4.
由于溶洞的特殊性,传统测量仪器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对溶洞探测的要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用非接触式高速激光测量方式,能在复杂的现场和空间对被测物体进行快速扫描测量,从而获得点云数据。文中介绍激光扫描的工作原理及三维激光扫描的工作流程,并给出采用Riegl LMS_Z420i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吉首至茶洞高速公路吉首岸索塔基坑下的溶洞进行探测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南通市体育会展中心会展馆钢结构测量项目的生产实践,主要介绍了利用免棱镜测距技术,采用非接触式方案测量钢结构节点的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GeoCOM接口技术,在VS2008开发平台上采用C++语言设计了一种智能测量系统,用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解决了先前测量工作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甚至有些测量需求根本无法实现的难题,填补了智能测量在特检行业领域内应用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电力工程中部分工作由人工空中作业的方式获取数据效率低、数据精度可靠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将三维激光测量技术应用到电力工程领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其非接触式测量、安全快速、数据精度可靠性高等优点,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测量上引起的误差。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与全站仪测得的电塔塔高测量结果、净空距离测量结果与坐标数据之间的差值在误差允许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8.
基于结构光和单CCD相机的物体表面三维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接触式物体表面三维自动测量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中心任务之一 ,围绕这个问题 ,提出了一种利用结构光 ,单 CCD相机和双定向技术实现物体表面三维自动测量的新方法。采用该方法 ,无需测定相机和结构光光截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单目序列影像上就可测量出物体表面的三维坐标。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通市体育会展中心和园博园的钢结构工程精密测量项目为例,较全面地对大跨度钢结构安装测量、坐标检测及变形监测的多种精密测量技术方案进行研究,着重对具有独创性的切线投影法等非接触式检测方案作详细阐述,对我国正在兴起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精密测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TC2002极坐标测量系统在大型天线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台全站仪极坐标测量系统应用于高精度的测量和安装工作中,必须采用特殊的作业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才能达到亚毫米的精度。文中提出了一种坐标转换方法,将其应用于大型多波束天线的安装检测过程中,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测量机器人系统构成与精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测量机器人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对其自动化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 ,其核心技术是用CCD摄像机获取目标图像 ,用计算机软件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和匹配 ,提取所需要的特征点 ,再配以精密马达伺服机构控制经纬仪系统的水平和垂直旋转 ,从而实现观测自动化。同时还简要介绍了与测量机器人配套使用的软件 ,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NMGCORS与无人机航测系统相结合对送电线路工程勘测设计各测量阶段进行航摄、像控、内业与优化设计和终勘定位测量,充分发挥无人机航摄系统"三高一低"的优势,弥补以往外业工作量大的缺点,探索出一套基于二者相结合的作业模式,并重点分析NMGCORS与无人机航测系统生产的数据精度,结论表明不仅NMGCORS的应用能提高送电线路外控、无人机航测和终勘定位的测量精度,提高断面数据精度,还对加快送电线路测量的工程进度,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模具工业对于模具刻线检测的迫切需求,首次将测量笔式单相机位姿测量系统引入模具刻线测量。基于单片空间后方交会原理建立测量笔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的关系,通过公共点转换求解刻线上测量点的三维坐标;再将所有测量点与CAD模型进行比对,得到刻线精度(均方根值)。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系统摄站灵活方便,测量精度高,在3 m范围内测得刻线精度优于0.5 mm,完全可以满足大尺寸测量中的刻线检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将步进频率连续波技术和干涉测量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地面微波干涉雷达系统GB-radar,可用于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变形信息,以实现对地面目标的静动态高精度监测.本文介绍了基于该技术的IBIS-S系统在桥梁变形观测中的应用,分析了测量误差,通过实例验证了地面微波干涉雷达技术可以精细地测量桥梁挠度的动态变化,精度高,可以真实地反映结构物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5.
王晓明 《测绘通报》2021,(8):154-157
由于有砟铁路的精测工作效率与精度要求极高,常规人工测量手段精度低,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的测量速度慢,无法满足有砟铁路的捣固进度。本文介绍了GEDO IMS系统的工作原理,并重点对其应用于有砟铁路的精测效率和精度,以及联合大机捣固作业作全面测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BDS)的日趋完善和成熟,基于BDS与GPS和GLONASS的多星座动态测量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困难区域的动态测量效率和精度。因此,本文探讨了BDS/GPS组合系统,介绍了BDS/GPS及后差分动态测量(PPK)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模型,而且通过在某大学进行的两组动态测量实验中,进行PPK处理得到BDS和GPS的单系统动态测量结果,以及BDS/GPS组合系统的动态测量结果,两组实验数据表明:BDS或GPS单系统与BDS/GPS组合系统相比,BDS/GPS组合系统的动态测量效果优于BDS或GPS任一单系统动态测量的效果,且测量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7.
景冬  郑文华  刘尚国  孙家龙  江娜  石娟 《测绘科学》2007,32(3):173-174,79
本文讨论了高精度三维工业测量系统和工业摄影测量各自在工业生产中的优缺点。提出了通过将两者配合使用,结合各自优点,使用三维工业测量系统为工业摄影测量提供高精度像控点,进而运用工业摄影测量的实现对工业生产环境中的目标,尤其是动态工业目标及其他需在短时间内观测的大量目标的高精度测量与检测。在实际工业生产测量证明该方法切实有效,不仅解决了复杂环境的动态工业目标的观测问题,且相对于单独使用两种观测方法观测数据的精度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CORS系统的原理和单基站CORS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建造步骤,结合朱集东矿单基站CORS系统的实际测量情况,对单基站CORS系统在矿山测量中应用的精度进行分析,通过对系统的精度分析,说明单基站CORS系统具有可在地表移动监测中和矿山测量中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车载式三维信息采集系统中多坐标系统转换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冬  卢秀山 《测绘科学》2007,32(4):35-37
863课题“近景目标三维测量技术”中,扫描仪极坐标系统如何向当地坐标系统转换是系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课题中涉及到多个坐标系统,本文提出一种多坐标系统转换方法,通过建立起多个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关系,最终实现扫描仪坐标系统向当地坐标系统转换。实验结果表明,转换方法可靠,可满足系统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3Dsurs系统姿态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是3Dsurs系统中关键传感器之一,用于测量车载平台的位置和姿态角。姿态角获取是3Dsurs系统关键技术之一,其精度决定系统所能达到的测量精度。本系统中使用NovAtel DL-4型双频、高精度、高采样率GPS,采用差分后处理方法,数据处理中利用三台GPS间固定位置关系进行约束平差,并采用滤波方法提高解算精度。多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GPS测姿可获得较高精度,系统中三个姿态角的精度有差异,航向角的精度最高,横滚角和俯仰角的精度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