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2 0 0 4年度各相关图幅的大力工作,在基础地质、矿产和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实际材料,综合研究区域构造地层格架、青藏高原地质图和青藏高原南部火山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等,取得重要进展和新认识,在矿产资源、旅游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2004年度各相关图幅的大力工作,在基础地质、矿产和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实际材料,综合研究区域构造.地层格架、青藏高原地质图和青藏高原南部火山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等,取得重要进展和新认识,在矿产资源、旅游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球自然地理环境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受限于严酷的自然环境,青藏高原的自然资源要素观测数据较为缺乏。在青藏高原组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综合观测专业队伍,开展全要素、多尺度、持续性的系统观测,是一项十分必要且紧迫的工作。从站网布设思路、观测指标体系、重点观测内容、站网布设进展等方面介绍了青藏高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实施进展情况和取得的相关成果,并从完善观测要素和观测方法、科学部署观测体系建设工作、加强观测队伍体系建设、创新融合共建机制和开展重大课题研究5个方面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青藏高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的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球自然地理环境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受限于严酷的自然环境,青藏高原的自然资源要素观测数据较为缺乏。在青藏高原组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综合观测专业队伍,开展全要素、多尺度、持续性的系统观测,是一项十分必要且紧迫的工作。从站网布设思路、观测指标体系、重点观测内容、站网布设进展等方面介绍了青藏高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实施进展情况和取得的相关成果,并从完善观测要素和观测方法、科学部署观测体系建设工作、加强观测队伍体系建设、创新融合共建机制和开展重大课题研究5个方面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青藏高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的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我一直期待着参加“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会暨‘十一五‘工作重点研讨会“,但由于近日突遇情况,不能如约出席,请各位原谅.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空白区区域地质调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我感到很兴奋.通过报告会和研讨会这样一个学术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科技工作者和科学家会聚一堂,宣传、总结、交流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最新进展与成果,研讨、谋划青藏高原的下一步工作,这是一次具有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的会议.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向光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野外第一线的地质工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与诚挚的问候!   ……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能量与水循环国际合作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能量与水循环过程对我国、东亚乃至全球的天气和气候系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96年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等相关部门和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针对青藏高原能量和水循环过程的重要性,成功地开展了青藏高原尺度和藏北地区中尺度的"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GAME/Tibet)项目和"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项目近10余年的连续观测,取得了以往高原试验从未有过的大量极其珍贵的综合观测资料.而且在利用试验资料分析、卫星遥感及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青藏高原能量与水循环方面取得大量的阶段性成果.介绍了青藏高原能量与水循环的研究进展及国际合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介绍国际合作在吸纳境外研究资源及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国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我一直期待着参加“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会暨‘十一五’工作重点研讨会”,但由于近日突遇情况,不能如约出席,请各位原谅。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空白区区域地质调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我感到很兴奋。通过报告会和研讨会这样一个学术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科技工作者和科学家会聚一堂,宣传、总结、交流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最新进展与成果,研讨、谋划青藏高原的下一步工作,这是一次具有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的会议。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向光临…  相似文献   

8.
熊嘉育 《地球学报》1995,16(3):338-338
中外合作项目“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试验综合研究”取得重要进展MainProgressesinInternationalDeepProfilingOfTibetandtheHimalaya关键词喜马拉雅,青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9.
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空白区开展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这不仅是中国地质调查史中的重要举措,而且在平均海拔高达4500m以上的“第三极“进行多学科、多工种的地质调查,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7年来地质调查取得的大量实际资料,无疑为进一步阐明青藏高原若干重大地质问题、学科创新、满足国家需求等方面都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重要依据.青藏高原由于在全球所处的特殊地位,其形成和演化涉及到地球科学、生态科学、环境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等,因而一直是各国科学家关注和竞争研究的热点地区.从广度上我们尚需从全球角度来认识青藏高原,从深度上我们尚需从地球各圈层的相互关系来探讨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其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开拓、创新,再创辉煌——浅议揭解青藏高原之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肖序常 《地质通报》2006,25(1):15-19
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空白区开展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这不仅是中国地质调查史中的重要举措,而且在平均海拔高达4500m以上的"第三极"进行多学科、多工种的地质调查,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7年来地质调查取得的大量实际资料,无疑为进一步阐明青藏高原若干重大地质问题、学科创新、满足国家需求等方面都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重要依据.青藏高原由于在全球所处的特殊地位,其形成和演化涉及到地球科学、生态科学、环境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等,因而一直是各国科学家关注和竞争研究的热点地区.从广度上我们尚需从全球角度来认识青藏高原,从深度上我们尚需从地球各圈层的相互关系来探讨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其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湖泊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暖湿化环境下降水增多和冰川冻土加速融化导致的湖泊扩张是青藏高原最为突出的环境变化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湖泊水位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西风带及印度季风带影响区的降水量变化具有高度的空间一致性。严酷的自然环境导致对青藏高原内陆湖泊的实地观测变得难以企及,而遥感技术的发展正好可以克服以上局限,该技术已经成为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监测的主要研究手段。本文围绕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综述了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水量、冰物候、水体参数以及水量平衡定量估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部分研究以流域为尺度应用多源遥感与水文模型进行水量平衡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内陆地区的湖泊水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素是降水增多,而冰川融化、冻土消融及其他因素的贡献程度却相对较小。当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大尺度的降水年代际变化是青藏高原湖泊近期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冰川冻土加速消融又进一步加速湖泊扩张或抑制了部分湖泊收缩。过去,关于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的气候响应机制研究大多停留在对降水、蒸发、温度、风速、冰冻圈融化等气候因素的定性描述上;现在,在湖泊水量平衡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在定量化方面取得进展;将来,随着更多遥感数据的开放共享,以及更多水文与气象站点的投入使用,将为青藏高原湖泊的水量平衡定量研究提供更好的数据条件。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冰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青藏高原习研究是恢复该地区古气候、环境变化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青藏高原冰芯研究在稳定氧同位素、冰川积累量、冰芯的断代以及冰芯记录的环境指标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总结了冰芯记录所恢复的气候、环境变化研究成果,并对当前青藏高原冰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空白区开展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这不仅是中国地质调查史中的重要举措,而且在平均海拔高达4500m以上的“第三极”进行多学科、多工种的地质调查,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7年来地质调查取得的大量实际资料,无疑为进一步阐明青藏高原若干重大地质问题、学科创新、满足国家需求等方面都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重要依据。青藏高原由于在全球所处的特殊地位,其形成和演化涉及到地球科学、生态科学、环境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等,因而一直是各国科学家关注和竞争研究的热点地区。从广度上我们尚需从全球角度来认识青…  相似文献   

14.
构造研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最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领域,是长期经久不衰的学科,尤其涉及到解决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的问题时凸显它的重要性,如青藏高原形成演化过程对资源能源、地表作用及其环境气候与灾害的影响,以及地震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冲击等等。地质学家们经过长期的持续研究,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方面,包括岩石圈流变学、实验岩石学和青藏高原构造变形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与重要认识。《地球学报》集中在2019年第1期刊发16篇文章作为"构造研究进展与趋势"专辑,专辑涵盖了四个方向的研究成果:(1)大陆岩石圈流变学;(2)青藏高原形成与构造过程;(3)断裂作用与地震活动;(4)地区构造样式与效应等。这些工作主要涉及目前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和帕米尔及喀喇昆仑断裂带等重要构造带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人们关注的与地震活动相关的断裂活动、岩石记录和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包括8篇综述性文章和8篇研究性成果。本文将从这4个研究方向简要介绍收入本专辑论文的研究工作,呈现构造研究成果与趋势,为深入研究和认识地球系统科学提供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我一直期待着参加"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会暨‘十一五'工作重点研讨会",但由于近日突遇情况,不能如约出席,请各位原谅.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空白区区域地质调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我感到很兴奋.通过报告会和研讨会这样一个学术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科技工作者和科学家会聚一堂,宣传、总结、交流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最新进展与成果,研讨、谋划青藏高原的下一步工作,这是一次具有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的会议.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向光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野外第一线的地质工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与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等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变化,不仅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格局和变化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东亚、北半球乃至全球的环流形势和异常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于2010年9月启动了"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机制研究"项目,旨在开展青藏高原环境、地表过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对周边地区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综合交叉研究,以揭示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机制,提出前瞻性的应对气候变化与异常的策略,减少其导致的区域自然灾害的损失。项目实施近3年来,开展了青藏高原首次"星—机—地"综合立体协同观测试验和大规模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试验。在遥感结合地面观测估算青藏高原地表特征参数和能量通量方法,高原地区上对流层和下平流层结构,高原季风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及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和风速的年代际变化趋势,青藏高原春季感热源减弱及其对亚洲夏季风和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以及极高海拔地区土地覆被格局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进展。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是当今世界上最高、最大和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的地球动力学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饶有兴趣的问题。本文试图从高原的范围、地球物理特征、地震活动、构造演化和新构造运动等方面探讨其地球动力学过程。 从新构造分析,笔者着重指出,青藏高原是欧亚大陆板块中最活动的一个块体,它在造就中国乃至东亚新构造运动的格局方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宋艾  杨久成  丁文娜  刘佳 《冰川冻土》2021,43(3):786-797
近年来,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生物地理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从生物演化方面着手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其气候效应。综合近年来地质学、古生物学与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我们发现高原及周边地区高寒生物类群的起源和分化时间以及多样性演化过程表明早在渐新世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就已经存在高寒生态系统,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不同组成部分的地貌与气候格局发生重大改变,高寒生物的祖先类群不断迁入正在生长的高原或在高原上就地演化出适应高寒生境的新物种。晚上新世高寒区物种分化速率快速升高,多样性增加,可能是高原巨大山系和水系以及冰川作用造成地理隔离的结果。同时,生物地理学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高寒区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存在密切联系,在第四纪冰期期间并未形成覆盖整个青藏高原的大冰盖,高原面上仍存在很多生物避难所。地质学、古生物学与生物地理学等进行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对全方位理解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其气候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冰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8,20(3):233-237
冰芯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冰芯因其分辨率高,信息量大,保真性强,时间序列长和洁净高而成为研究地球系统中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的最好媒体,文章首先阐述了青藏高原冰芯研究的基本内容,即与冰芯研究相关的过程研究和冰芯记录研究,然后对近10多年来青藏高原冰芯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将青藏高原冰芯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纳为5个方面,同时指出青藏高原冰芯研究8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最后,从野外工作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南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进一步系统和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地质作用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区域主要结合带和断裂带时空分布的查证取得重大进展,为进一步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提供了基础资料;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和大量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为探讨藏南基底的形成机制、折返过程提供了新资料;一些地层及大量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确定,为区域地层系统的建立、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一些岩浆岩岩石类型的发现及大量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为建立区域岩浆岩的时空格架和演化过程提供了新资料;重要不整合接触关系和沉积相的确定,为区域构造-岩相古地理恢复和沉积盆地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区调成果,为青藏高原隆升、环境演变和古大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人文古迹、生态环境、旅游地质等方面取得众多进展,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古人类文化研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矿产资源调查取得众多新发现,为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了基础信息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