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四方湖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方湖湿地是淮河中游重要的淡水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调蓄防洪、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多项功能。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四方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环境出现了退化的趋势。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和恢复四方湖湿地生态功能,迫在眉睫。分析了四方湖湿地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四方湖湿地资源保护及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疆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和水资源现状,分析了湿地公园水源补给不足、水质污染的问题。通过实施水质保护恢复工程、湿地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栖息地恢复工程、野生动物保护等生态修复措施,达到保护湿地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同时缓解该区域因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生态恶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湿地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3.
洪湖湿地恢复中的生态水位控制与江湖联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湖阻隔造成洪湖湿地生态系统呈现出退化态势。维系洪湖湿地生态功能需要一定的水量与适宜的湖泊生态水位。根据洪湖湿地的综合生态功能对湖泊水位的不同要求,确定了洪湖合理的生态水位,以作为科学调度控制水位的重要依据,要建立有机的江湖联系机制,合理而科学地调节洪湖与长江的关系,有利于恢复洪湖湿地生境,保护流域内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水文过程在湖泊和湿地形成、发育、演替甚至消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探讨天目湖水文特征变化及其对上游湿地和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天目湖的保护和利用。利用1960~2001年实测的水文和气象资料,研究了天目湖的水文特征及其变化。42 a来,天目湖区的降水量略有增加,蒸发量逐渐减少,入湖水量不断增多,水位明显上升。采用吴淞高程对典型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天目湖湿地出露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枯水年17 m高程以下,平水年19 m以下,丰水年21 m以下为湿地,湿地面积在不同水分状况年份差别较大。水位上升引起的湿地面积增加丰富了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天目湖水文特征变化对湖泊水质有一定影响,一方面,由于径流量增加,入湖水携带了更多外界的污染物使湖泊污染加剧;另一方面,入湖水量增加和水位上升又会稀释湖中的污染物浓度。近年来天目湖水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根据天目湖水文特征的变化和湖泊生态环境状况,提出了建立湿地公园、退渔还湖,调整湖泊水位等湿地管理和湖泊水质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面积缩减、污染严重。针对我国湿地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在现有湿地生态修复策略的基础上,总结我国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现状,为湿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熊鹰  王克林  蓝万炼  齐恒 《地理学报》2004,59(5):772-780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丰富。但由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围垦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面积大为减少。随着洞庭湖区按照国家“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整体战略部署,以及“4350”工程的实施,湖泊面积、湿地资源将会得以恢复。然而,退田还湖中移民农户为保护与恢复湿地,牺牲了部分利益,成为受损方。洞庭湖区湖泊湿地的退田还湖工程是恢复长江生态功能系统工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子系统,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退田还湖农民在其中损失的利益能否得到补偿,及其为生态恢复所作的贡献能否得到承认。作者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环境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对洞庭湖湿地恢复引起的湖区农户收益减少和一系列的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恢复表现,进行了价值评估,由此得出湿地恢复应对湖区移民农户的生态补偿值。以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评估为基础,探讨了评估方法与建立补偿机制重要性,以期实现“以人为本”的战略目标,也为顺利进行退田还湖的后期工作,广泛调动广大群众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为合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异龙湖是是我国最南端的高原淡水湖,也是候鸟迁飞的重要通道。以云南石屏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提出异龙湖高原湖泊保护与恢复原则,通过湖滨退化湿地修复、入湖河口湿地恢复、栖息地及物种恢复等工程的实施,实现异龙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为高原湖泊型的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口区是河流终点与受水体结合的区域,在入湖河口区建设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湿地,能够有效削减河流携带进入湖泊的污染物总量,减少湖泊污染负荷,防治湖泊富营养化,对保护我国湿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水质净化功能型生态湿地需强化生态修复功能,达成水质提升目标。基于水质净化功能的河口生态湿地规划与设计问题,从湿地选址、水质提升工艺流程设计、水生植物选择和生态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论述,为水质净化功能型河口区生态湿地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草海是我国亚热带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草海湿地退化加剧,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草海鸭子塘入湖河口湿地位于草海东部入湖口区域,存在水质恶化、湿地面积骤减等问题。通过开展鸭子塘入湖河口湿地修复工程,选择生态塘作为恢复湿地生境主要措施,并通过科学的工程设计使生态塘融合于自然环境中,达到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及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湿地保护修复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提升片区洪涝调节、水质净化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天津大黄堡湿地为例,在“生态+”理念统领下,采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水位多情景分析等方法,统筹考虑湿地修复、保护区人地矛盾、周边区域发展,明确苇田区、苇塘区及过渡区不同分区的主导功能。基于水位差异将湿地核心区域分为保水区、浅水区、富水区,通过湿地肌理重塑、鱼塘整合及修复,营造鱼塘-水塘-复合湿地-芦苇湿地-林地的丰富生境,恢复大黄堡湿地独特生态本底,为人口密集的城镇群区域湿地保护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南京新济洲湿地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新济洲湿地为例,研究了长江洲滩湿地生态恢复的内涵,提出了生态恢复工程方案。新济洲湿地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江宁区段,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该湿地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对新济洲湿地的野外研究,分析了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从湿地生境、生物、结构与功能方面阐述了生态恢复的总体构想,研究了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与可持续利用模式。新济洲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栖息地、基底、水体和土壤的恢复;湿地生物恢复途径有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外来物种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结构与功能恢复内容包括生态序列重建,生态系统、湿地景观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有景观建设、功能区建设、生态定位站、血吸虫防治、植被移植、防护林和河道整治等;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包括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2.
水位作为湖泊重要的水文要素之一,在反映湖泊水量变化,指示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选取黑河下游尾闾湖东居延海为研究区域,采用湖泊形态学法对湖泊最小生态水面和最低生态水位进行了研究。依据水量平衡原理,结合已有研究对不同情景下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估算。最后结合黑河输水河道耗水规律,提出不同情景(水文频率)下各水文断面需下泄水量。研究结果对于干旱区流域湖泊湿地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黑河流域生态输水工程的实施提供现实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强国目标,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也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北方河流湿地水源不足、污水泛滥、洪水频发、生境退化等问题,介绍了山西省晋城丹江湿地恢复工程的规划方案和实施情况,旨在为河流生态补水、湿地生态修复、生境恢复重建与湿地工程措施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湿地保护保育措施设计是江西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的核心。对河流湿地进行保护和保育、修复和恢复,构建良好的河流廊道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营造优美的湿地景观,是把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健康的湿地、洁净的水源、原生态的河流"的关键。通过设计河道保洁工程、河流湿地修复与恢复工程、生态河岸带建设工程、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湿地生态滤场构建、生态缓冲控制区6大工程14个项目,对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进行科学、系统与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格局水文机制的新学科。湖泊湿地作为中国5大类天然湿地类型之一,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业已成为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和分支,其核心在于研究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多时空尺度的水文与生物格局、过程的耦合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论文首先概述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理论,内涵、外延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凝练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思路及框架;针对目前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亟需加强研究的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中游的典型通江湖泊湿地——鄱阳湖湿地为例,通过开展的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与模拟研究的典型案例,阐述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的变化及其植被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论文对于构建涵盖湖泊湿地水资源、湖泊湿地生态景观格局与流域管理、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管理等方向在内的战略研究体系,完善湿地生态水文研究与流域生态与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赵红艳 《湿地科学》2006,4(3):233-240
松嫩平原是中国内陆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该区湿地类型有沼泽、湖泊、盐沼和稻田,此外还有水库和少量泥炭地。概述了该区湿地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研究热点。重点探讨了未来本区湿地的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研究,湿地的区域生态功能评价,湿地污染及其治理,退化湿地恢复和重建,湿地多样性与湿地保护,湿地资源综合利用,湿地对全球变化响应和全球变化对湿地影响,湿地-草地-盐碱地转换机制和过程和驱动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基于洞庭湖湿地水文监测数据、洞庭湖湿地遥感卫星数据、湿地越冬水鸟观测数据及文献综述,对洞庭湖湿地主要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20年,城陵矶10月水位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Z=-2.26,p0.05),枯水期其它月份(11月-翌年3月)无显著变化趋势(p0.05);2受人类活动和水位变化影响,各湿地类型在1987-2011年整个时间序列变化较为复杂,而在空间上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分布规律;3 2005-2014年越冬水鸟数量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变化趋势(p0.05);4湿地退化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能力及受益者的实际需求(使用)量。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探讨了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及现有研究在管理层面应用的局限性,并基于文献综述提出使用适合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驱动力-压力-状态-生态系统服务-响应(DPSER)框架。主要目标是使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由认知走向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北地区呈现出了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变化特征,且新疆是显著转型区,温度上升,降水量、冰川消融量和径流量连续多年增加,湖泊水位显著上升。博斯腾湖水质的变化,水位的变化以及湿地芦苇资源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全球或区域气候的影响。总体来说,博斯腾湖环境变化受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制约。但这两种因素对水位变化的影响力在不同时期是有差异的。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为活动对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力略大于自然因素对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力,在80年代以后湖水位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总体来说,湖水位变化以自然因素影响为主,但人为活动加剧了湖水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博斯腾湖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通过实地调查和对监测资料的分析,从水域面积和水环境质量变化,湖滨湿地萎缩和芦苇资源衰退以及湖泊水环境的恶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等方面探讨了新疆博斯腾湖生态与水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建立博斯腾湖保护区,加大管理检查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农田排污水的控制,强化重点排污口和重点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污管理,并通过湖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增源节水工程、加速湖水循环工程等措施,解决博斯腾湖水污染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岛屿生态环境是建设整个河流乃至流域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的重要节点。以重庆市长江流域上的江心岛——中坝岛为例,根据中坝岛现状和建设目标,分为自然生态恢复区、湿地生态体验区、滨水生态涵养区生态人居环境区四大区域,提出中坝岛的建设内容、指标体系和预期指标值。在此基础上,从湿地植物群落修复、动物栖息地建设和生态岸线设计等方面构建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