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鱼类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是了解鱼类消化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鱼类养殖过程中饵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关鱼类消化酶已有较多的研究[1-9]。鳗鱼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由于日本鳗苗严重匮乏,我国于1992年、1996年2005年先后分别引进了欧洲鳗、美洲鳗和澳洲鳗(Anguillaaustralia Australia)。由于澳洲鳗是新引进种,在饵料配比方面还不很清楚,而日本鳗和欧洲鳗在我国已养殖多年,在日本鳗和欧洲鳗养殖方面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配制日本鳗料方面,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如果能将日本鳗的养殖经验运用于澳洲鳗的养殖,将使这一…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水产养殖上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 ,但其苗种供应和成蟹产量仍不稳定 ,特别是大规格成蟹产量非常低 ,这成为河蟹养殖的一个制约因素。对河蟹消化酶的研究 ,有助于揭示河蟹在各个养殖阶段和环境下的营养需求特点。关于蟹类消化酶的研究 ,仅在幼体方面有些报道 ,如Hirche和 Anger测定了蛛形蛤蟆蟹各期幼体消化酶活力 [1] ;国内学者潘鲁青等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消化酶活性与氨基酸组成[2 ] ;汤鸿等研究了锯缘青蟹幼体消化酶活力。本文测定了中华绒螯蟹幼体及成蟹的消化酶活性 ,试图从消化酶角度探讨中华绒螯蟹的营养需求以及…  相似文献   

3.
尼罗尖吻鲈(L.niloticus)属鲈形目,鲈亚目,锯盖鱼科,尖吻鲈属Lates[1],原产于非洲,分布在尼罗河流域、Mariout湖和西非的大部分主要河流。尼罗尖吻鲈为生活在淡水或低盐度水体中的肉食性鱼类,其味道鲜美,无肌间刺,深受欧洲市场欢迎,且常作为游钓的对象,具有较好的引进养殖前景。耗氧率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鱼体的代谢生理,也反映其特定的生活环境,窒息点是鱼类所能忍受低氧的下限指标。研究鱼类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对研究鱼类的能量代谢,饵料利用,养殖中放养密度的确定,进行水质管理以及活鱼运输中都有重要的意义[2,3],国内外的学者在这方面已…  相似文献   

4.
鲻科鱼类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中分布较广,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对象。特别是鲻鱼(Mugilcephalus)适合于池塘混养,但混养对象一直是多年来养殖者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滩涂养虾业的发展,池塘养虾趋于精养和半精养,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由于盲目投放饵料,致使剩余饵料不断积累并腐烂,加上对虾自身的排泄物,池底因有机质腐败分解和耗氧而处于嫌气状态,同时底质中还产生还原物质,所有这些都将影响对虾的生长和发育[1]。而鲻鱼素有“清道夫”之称,它可以有效清除池底剩余的颗粒饵料及排泄物,并作为鲻鱼的补充饵料,这样既可改善池塘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内陆水体的渔业,如水库渔业,基本属于封闭式的淡水渔业范畴。其主要特征是人工放养。其经营方式和要求是;选择一定的经济鱼类作为养殖的品种,每年在养殖水体中,人工投放一定规格和一定数量的鱼种,保证水体中能形成相当的养殖鱼类群体,全部或主要依靠天然饵料生长,最大限度地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获得成鱼的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6.
鳗鲡养殖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发展更加迅速,1994年人工养殖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之一。同其它高投入的名贵水产品的养殖一样,鳗鲡养殖中的病害也普遍存在,一旦发病,往往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病害已经成为制约养鳗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养殖的种类主要是日本鳗鲡(Anguillajoponica)和欧洲鳗鲡(A.anguilla),笔者针对这两种鳗鲡养殖中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参考国内外的最新报道进行了系统阐述。1鳗病的种类鳗病按病原分类可分为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鱼类对植物提取液产生趋向行动(taxis或chemotaxis)属于生态生物化学的范围,这类研究具有广泛的科学和实践意义…。国内用动植物提取液或提取物研究过南方鲶幼鱼、鲤鲫鱼、草鱼鱼种、罗非鱼的摄食行为,国外用氨基酸作为诱食剂。丁[鱼岁](Tincatinca)是欧洲各国的重要淡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近几年引进我国,并广泛推广,该鱼为底栖鱼类,以植物残渣及水生昆虫为食。目前国内正在大力开发丁[鱼岁]人工配合饲料。为探讨配合饲料生产应用效果,有必要研究丁[鱼岁]的摄食行为。本课题初步研究了丁[鱼岁]对15种植物水提取液的趋向行为特点,为深入研究丁[鱼岁]的引诱物质和人工配合饲料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前言桡足类是最重要的一类海洋动物性饵料生物,是鱼类稚鱼、幼鱼期的饵料,与海产鱼类的养殖关系重大,历来受到国内外有关科学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松平(1957)、Pro-vasoli(1959)、Shiraishi(1959)、I.A.McLaren(1965)、Urry D.L.(1965)、Zillooux E.T.(1966)、B.W.Frost(1972、1975)、S.A.Poulet(1973)、M.R.Landry(1975)、D.C.Darrow(1975)、B.P.Bradley(1975)以及我国厦门大学海洋系(1972)……等,对桡足类的生理、生态和小型培养,进行了试验研究。但还没有看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对水产动物的影响常常被忽略。早期对微量元素研究的重点限于渗透压调节及毒性。微量元素可以说是目前鱼类营养研究需求当中最弱的一环,如Halver在1972年所编的《Fish Nutrition》一书就没有关于微量元素需求的章节。日本学者在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1976年Nose首度系统地综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锌是目前微量元素在水产应用方面研究最多的一种。笔者就锌在水产动物养殖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研制水产动物配合饲料和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鲟鱼类个体大且生长较快,属高值名贵鱼类,富有养殖前景。我国鲟鱼类的主要养殖对象是史氏鲟和中华鲟。九十年代末我国在鲟类养殖研究方面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措施,逐步趋向规模性生产。随着我国鲟类养殖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仔稚鱼的成活率及研究其适口的最佳配合饲料无疑将成为今后鲟类养殖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就近年我国鲟类养殖技术的主要研究结果综述如下。1 史氏鲟养殖技术研究现状1.1 史氏鲟的人工繁殖技术1.1.1 亲鱼暂养 史氏鲟养殖放流试验站在黑龙江勤得利农场江段用流剌网共捕亲鱼12尾,暂养于催产池。鱼…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氯控制欧洲鳗细菌性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二氧化氯作为一种新型的消毒剂和杀菌剂,以传统含氯制剂(如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作为对照,比较其在治疗欧洲鳗细菌性疾病及改善养殖水质方面的显著特性,其作用活性与环境(如PH、温度、氨及机物)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二氧化氯(ClO2)对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柱状屈挠杆菌有很好的杀灭有迅速治愈欧洲鳗的的赤鳍病和肝肾病,且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水中生化需氧量比对照组下降10%-30%,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我国内陆水体的渔业,如水库渔业,基本属于封闭式的淡水渔业范畴。其主要特征是人工放养。其经营方式和要求是:选择一定的经济鱼类作为养殖的品种,每年在养殖水体中,人工投放一定规格和一定数量的鱼种,保证水体中能形成相当的养殖鱼类群体,全部或主要依靠天然饵料生长,最大限度地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获得成鱼的持续高产。根据E.S.Russell水产资源变动规律所提出的最基本模式和对中国水产养殖基本原理的分析,放养足够数量的大规格鱼种,是  相似文献   

13.
对虾养殖环境中浮游微藻、细菌及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十几年来,水产养殖迅速发展,对虾养殖已成为我国许多地方重要的经济产业,并随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出口的增加而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高密度养殖下的残余饵料及水产动物的排泄物易造成水质恶化、细菌孳生,增加了养殖对虾病害发生的机会。使用大量化学药物防治病害的效果不明显,并增加病菌的耐药性,且化学药品的积累破坏或干扰了水体原有微生物区系的生态平衡,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能在生物体内残留影响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水产养殖的关键要素中,优质的苗种是鱼类健康养殖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我国鱼类育种和苗种培育历史悠久,为我国水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国际上突出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鱼类育种和鱼苗培育技术上取得了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养殖中应用蛭弧菌控制病原菌的前景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蛭弧菌是一类专门以捕食细菌为生的寄生性细菌,由于它具有寄生和裂解细菌的生理特性,尤其是对许多致病菌有裂解作用,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将其视为重要的生物净化因子之一。蛭弧菌在海水养殖中用于控制病原菌,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蛭弧菌对大多数海产致病菌有较强的裂解能力,能改善水质,安全环保,有可能取代抗生素,成为控制病害的新手段。本文综述了蛭弧菌在海水养殖应用方面的研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虾蟹类脂类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蟹类养殖产量逐年上升,发展趋势非常迅猛。特别是近年来,对虾的养殖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对虾蟹类营养需要和营养生理的基础研究工作明显滞后于养殖生产实践。随着虾蟹类精养、半精养模式增多,虾蟹类养殖越来越多地依靠人工配合饲料作为其营养来源。如何降低养殖对水体的污染,提高饲料的消化和吸收率,降低饲养成本,成为人们探求的主要问题。笔者综述了虾蟹类动物的脂类营养进展,以期为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配合饲料的研制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大豆浓缩蛋白作为饵料蛋白源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中华绒螯蟹对饵料蛋白源的内在适应机理。根据中华绒螫蟹的营养需求.用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作为蛋白源配制成6种近似等蛋白等能的饵料,其中大豆浓缩蛋白在饵料中的含量分别为0、11%、22%、33%、44%和56%(分别替代鱼蛋白质量的0、18.64%、37.93%、56.90%、77.19%和100%),对照饵料全部以鱼粉作为蛋白源。用上述6种饵料喂养中华绒螫蟹50d后.测定蟹肝胰腺各种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随着饵料中大豆浓缩蛋白含量的升高,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均芏降低之势。当大豆浓缩蛋白含量达到44%时,与全鱼粉对照组相比.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显著性降低(P〈0.05);同时,淀粉酶稍呈升高之势,而纤维素酶则稍呈降低的趋势;A/T、比例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半大豆浓缩蛋白含量达44%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河蟹对植物蛋白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肉味鲜美,生长迅速,病害较少,能密养高产,是广东、广西的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池养鱼类产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鲮鱼苗在鱼苗生产中也占着很大的份量。因此,无沦是五十年代以前西江(珠江)自然繁殖的鲮鱼苗,还是1960年以后采用“生理、生态结合的催产法”人工繁殖的鲮鱼苗数,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元素对水产动物的影响常常被忽略。早期对微量元素研究的重点限于渗透压调节及毒性[1]。微量元素可以说是目前鱼类营养研究需求当中最弱的一环,如Halver在1972年所编的《Fish Nutrition》一书就没有关于微量元素需求的章节[2]。日本学者在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1976年Nose首度系统地综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3]。锌是目前微量元素在水产应用方面研究最多的一种。笔者就锌在水产动物养殖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研制水产动物配合饲料和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参考资料。1锌的生物学作用锌是微量元素中生理功能最多的一种元素,…  相似文献   

20.
以青岛市为样本,研究消费者对安全海洋水产养殖品消费决策行为,AMOS17.0软件模拟分析的安全海洋水产养殖品消费行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个体特征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家庭成员人数对安全海洋水产养殖品的消费决策不容忽视;消费者对所购水产品的经验积累、对水产品药物残留安全的认知、对政府"菜篮子"工程的认可以及对卖家口碑的了解,对安全水产品认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购买地点的固定性与追求营养健康是安全水产养殖品消费动机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在其他影响因子不变情况下,购后评价每增加1个标准单位,其对下一次购买的认知水平和消费动机将增加0.89和0.56个标准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