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何用计算机的1维存储空间存放由0维、1维、2维、3维等空间目标的集合所定义的形体,是几何造型中最基本的问题.文中针对传统地图符号表现方法的局限性,分析了国内外3维地图符号的研究现状,针对3维地图符号设计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参数函数和边界数据模型作为建立3维地图符号的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2.
基于3维地图的符号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地理环境的描述从传统的2维地图进入到电子地图、3维虚拟地理环境。地理信息的表达从2维到3维带来一次飞跃,在虚拟的3维空间里产生了相应的3维地图符号。3维地图符号是现代地图学理论、计算机理论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产物。本文在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3维地图符号的图形学、设计特点与原则等,对3维地图符号设计、提高符号表现力等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的2维地图发展到电子地图和3维可视化地理环境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的表达从2维到3维是一次飞跃。2维地图符号系统作为成熟的地图表达方式在3维可视化环境中仍然有用。2维地图符号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体系成熟,易于认知,易于实现。论述了目前3维可视化环境下传统2维(电子)地图符号的应用特点和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了3维可视化环境下地理信息表达和地图符号设计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4.
专题地图符号设计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地图符号的现状入手,列出传统地图符号一系列的缺点,分析得到将3维地图符号应用到地理信息系统中来,是当前的一个发展的趋势。通过对3维地图符号的优点探讨,继承发展传统地图符号,从而在专题地图符号系统的设计方法、发展理论中找到一条适合地理信息系统成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2维地图符号与3维可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的2维地图发展到电子地图和3维可视化地理环境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的表达从2维到3维是一次飞跃.2维地图符号系统作为成熟的地图表达方式在3维可视化环境中仍然有用.2维地图符号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体系成熟,易于认知,易于实现.论述了目前3维可视化环境下传统2维(电子)地图符号的应用特点和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了3维可视化环境下地理信息表达和地图符号设计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6.
随着GIS和3D打印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打印三维地形图已具备可行的条件。基于已有的3D产品(DLG、DOM、DEM),使用现有的专业GIS软件,可以快速地制作三维地形图数据模型,配以色彩丰富、样式美观的三维地图符号,即可输出3D打印格式的三维地形数据模型,并选择合适的打印材料和打印机进行制作,可以丰富测绘产品的形式,促进3D打印地形图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图符号共享是空间信息共享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当前空间信息共享往往侧重于空间数据的共享。针对这一现状,研究地图符号共享的核心基础——开放式地图符号统一模型,在地图符号绘制接口设计基础上,提出兼容矢量地图符号、影像地图符号、专题地图符号、栅格地图符号和拓展时间维的地图符号的统一接口模型,最后通过创建分别基于Visual Studio 2005(C#)和Silverlight 4.0的GIS符号库集成和互操作实验,验证上述接口模型具有跨语言的开放特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Java3D的地形3维可视化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翔  李成名  王继周 《测绘通报》2003,(10):19-21,38
随着万维网的发展,在网上实现3维图形的显示、漫游、分析和量测成为研究的焦点内容之一。传统方法通常采用OpenGL,Direct3D技术以及VRML来实现。本文总结了Java3D与其他技术相比在绘制3维图形方面的优势,并设计了使用该技术在网上实现地形3维可视化的算法。最后,经过实验证明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X3D的网络3维GI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网络3维GIS研究现状基础上,指出当前网络3维GIS的不足,即VRML规范本身存在不足以及在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方面存在局限。X3D是代替VRML的下一代交互式3D规范,支持XML格式的编码。提出一个基于X3D的网络3维GIS原型系统,试图克服传统网络3维GIS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3维GIS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磊  周云轩 《测绘学报》2002,31(3):274-277
3维数据模型是3维GIS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充分分析现有3维数据模型的基础上,从实际应用出发,针对传统模型的不足,提出1种3维GIS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以解决空间不规则实体本身,以及实体间复杂关系的描述、表达和组织等关键问题,并给出此模型应用实例,证明此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地理信息表达从二维纸质地图到电子地图再到三维可视化地理环境的飞跃,是地图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三维空间认知理论,三维符号体系设计及三维符号变量理论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对三维环境下地理空间信息的表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二维地图符号与三维空间信息表达的关系,描述了二维地理信息在三维空间中叠加表示的意义,并分析了二维地图符号表达的优劣性。  相似文献   

12.
GIS中三维模型的设计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研究了三维GIS中的空间信息传输模式 ,探讨了平面地图符号与三维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阐述了三维模型的确立、定位、简化描述和逻辑性设计  相似文献   

13.
刘文 《现代测绘》2014,(1):59-60
三维景观旅游地图是当今旅游地图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此类地图的编制方法是在运用传统地图语言表现地图基本地理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大比例尺的地形数据、遥感影像,通过矢量建模、标量合成叠加等技术,着力表现真实立体的地貌、建筑物和景观实景,让使用者有一目了然、身临其境的感受。三维景观旅游地图的成品既有实用性又有美观性。  相似文献   

14.
对城市空间三维地图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深圳市拟建设的"数字政府"基础时空平台——"深圳市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从二维地图可视化提升到城市空间的三维地图可视化,需要从现有的空间数据模型、数据组织与调度逻辑、地图可视化表达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城市级的三维数据可视化表达核心框架,满足各类城市应用可视化渲染与仿真需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维地图视觉变量理论的三维符号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先介绍了三维符号的一种分类方法,然后结合三维态势感知的特点,将三维地图符号视觉变量理论合理的运用到三维符号的设计中去,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分析了三维态势表达中符号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结合二维和三维GIS的优势,提出一种介于数据层和可视层的二、三维联动新方法。通过一个基于World Wind平台的二、三维联动的可视化原型系统应用实践,验证新方法能够为GIS系统提供真实的三维交互界面,并通过消息机制实现二、三维地物符号的互操作并达到以三维到二维联动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GIS中三维模型的视觉变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视觉变量是作为平面图形符号设计的理论基础而提出来的,在平面地图的符号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平面地图符号中的视觉变量并不能完全适用于GIS中三维模型的视觉变量,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平面地图表达和三维GIS表达的特点和异同,然后提出了GIS中三维模型的视觉变量,即:形状、空间姿态、尺寸、纹理、明暗度(光照)、阴影和清晰度。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paper shows an experiment with tactile maps designed for visually impaired persons.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a tactile map produced with 3D printing and including a new type of tactile symbols, volumetric symbols (3D). These symbols are localized faster than conventional flat relief symbols, with the same error rate, an improvement in the use of these tactile devices. Moreover, following tests,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ypes of participants with blind participants generally carrying out the proposed tasks better than the rest of users.  相似文献   

19.
三维陡崖符号的自动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三维地形图中某些地貌符号难以建模的问题,以陡崖符号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不规则三角网自动提取陡崖边缘线的方法,根据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视觉感受规律,建立了陡崖符号的光照模型,并对其数学表达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陡崖符号的自动建模流程,有助于其他类似地貌符号模型的自动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