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鞍山式铁矿床一般水文地質特征产在前震旦紀的含鉄石英岩的所謂「鞍山式鉄矿」床,就水文地質观点来說,都屬於埋藏在坚硬的岩石中裂隙类型的矿床。矿体(前震旦紀鞍山统含鉄石英岩)以及它的圍岩(前震旦紀及震旦紀的变質岩系,各种火成岩)在經受各期地壳变动中,形成程度不同的裂隙系統。含鉄石英岩是这类矿床主要的含水層。該層構造裂隙,層面裂隙较为發育,受到構造影响很大,渗透  相似文献   

2.
羅志立 《地质论评》1957,17(4):417-422
四川盆地三疊系地層,過去曾經不少地質學家研究過,對時代的劃分及岩相的變化,發表了不少極有價值的文章。可是,對中下三疊系分界問題(即“銅街子”系應屬下三疊紀或中三疊紀的問題),還有爭論;而中上三疊系,統稱為嘉陵江石灰岩,它們的彼此劃分也無較確定的意見。這雖是一個地層問題,但確對目前四川盆地勘探三疊系的  相似文献   

3.
對鞍山式鐵礦的成因問題,地質學者們有着不同的看法,有認為是沉積變質礦床,有認為是熱液礦床,有認為是兩種成因都存在,但對產在鞍山式鐵礦中的富礦的成因問题,幾乎一致的認為是熱液交代而成的。現將筆者在這種礦床工作中的一些認識,寫在下面,以供参考。因工作範圍的限制,文中只涉及鞍山地區和弓長嶺地區的富礦生成的一般地質因素,不全面和錯誤之處,希同志們指正。至於鞍山式鐵礦的一般地質情況,在許多资料中已有闡述,此處從略。  相似文献   

4.
力馬河区域地質概述本文所述的地区位于康滇地盾的中部东側。区內出露的主要是前震旦紀变質岩系和部分中生代的陸相沉積岩層,而古生代及震旦紀海相地層僅分布于区域外圍。无論是中酸性、基性或超基性的火成岩均广泛出露于古生代以前的地層中,加上多次的構造作用,使这里的大部分岩石都遭受深度的变質。(如圖1)  相似文献   

5.
(一) 赋存於前震旦紀地层中的條帶狀含铁石英岩礦床,以其本身極其豐碩的礦石储量而成為铁礦床中最重要的一種工业類型,這種礦床的產地,不論是在我国或者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中,大多都形成鋼铁工業的中心。 這種礦床在礦床学中一般把它归之於受變質礦床,而在我國,由於這種礦床最早發现於鞍山地區,所以一般通稱它為鞍山式铁礦。 對於鞍山本溪地區的鞍山式铁礦,在本世纪的初期就開始研究了。先后在這裡作過地質工作的中、外地质學者很多,他們對於這种铁礦成因问题的看法是不相同的,有的認為是水成沉積后又经受區域變质而成的,有人主张是熱液交代成因的,有的人认為這種礦床可能不是一種成因的。下面概略地引述一下各種不同的意見。 1.主張水成變質成因的人認为,礦床是在前震旦紀時期在海水中沉积的一种铁质岩石,以後又經受區域變質作用而成的。對於礦床形成的具體過程和成礦物质來源,不同的學  相似文献   

6.
劉基磐 《地质论评》1938,3(2):147-156
(甲)分佈 湖南煤鑛豐富,分佈甚廣,就地質時代而言,約可別為三種:(一)石炭紀。多為無煙煤,產侧水煤系中。岩石以石英砂岩為主,中夾砂質及炭質頁岩,內含煤層凡三。煤層之下,常見菱鐵鑛及黄鐵鑛結核,平铺成層,可資開採,湘中一帶所產之土鐵,均取於此。重要產地為湘鄉實慶新化安化等縣。(二)  相似文献   

7.
田奇瓗 《地质论评》1937,2(6):515-532
(二)葛氏古生代地層的新分類之探討葛氏古生代地層的分類,原以震旦紀爲首,但他的新分類開端就從寒武紀論起,就是因爲他認定震旦紀地層,乃一種淡水而非海洋停積的緣故。(註九)震旦紀地層是一種淡水停策?還是個疑問。在北美相當的地層內,如Belt Terrane等,雖然  相似文献   

8.
民國二十四年,巴爾博等研究洛淅川地質時,對秦嶺東部一带第三紀初期地層之分佈,及各盆地之構造情形,曾有結論見於地質彙報第二十五號,兹不更述。著者现僅就第三紀初期盆地之發生原因及第三紀中期造山運動,再爲伸言。  相似文献   

9.
余伯良 《地质论评》1957,17(1):22-29
越過烏鞘嶺向西行,走入甘肅走廊,我們很容易察覺第四紀黃土逐漸減少,自古浪、武威以西就出現了分布遼闊的第四紀礫石,這就是一向為地質學家與地理學家所發生興趣的甘肅走廊戈壁灘。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青海东部哈拉庫山东端地区普查(图1),對這一带出露的古老变質岩地层划分为前震旦紀及震旦紀兩个时代的岩系。由于所观察到的地区較局限,因而在区域性范圍內不能提供任何对比或联系的意見。这里僅能作为問題的提出,以供同志們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為了詳細地研究浙江西部的下古生代地層,我們於1954年4—6月间在浙西江山、常山一带工作兩個半月。除詳測地層剖面外,並有系統地採集化石。我们工作的重點地區有三,即:(一)江山城北黄泥崗附近,(二)江山縣北鄉大陳左近,及(三)常山城南西阳山、大坞一帶。因為我們工作的重點在下古生代,所以所测寒武紀及奥陶紀地層的剖面比較多,而對上古生代地層的观察比較少。石炭紀及二叠紀地  相似文献   

12.
SECRETARY   《地质学报》1929,8(1):1-10
第一條 本會定名為中國地質學會 第二條 本會以促成地質學及其關係科學之進步為宗旨第三條 本會會員分為下列五種  相似文献   

13.
曾鼎乾 《地质论评》1940,5(5):415-422
導言昆明附近地層除下寨武紀頁岩、二叠紀火山岩流外,分佈最廣(?)厥爲石炭二叠紀之石灰岩。民國十二年朱庭祜調查昆明附近地質,曾分石灰岩爲西山層(上石炭紀或下二叠紀)、老煤山層(石炭紀)及明朗層(石炭紀下部)。二十八年土鸿楨  相似文献   

14.
賀蘭山北段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捷 《地质论评》1957,17(1):57-63
我們於1954华夏季從東北地質學院地質勘探系畢業後,由趙東南老師率領,到甘肅省賀蘭山北段去作生產實習。我們是在以生產為主、並完成生產實習任務的情况下,一同参加了原205普查隊,所摘的煤田地質普查工作。同時也作了兩個月前震旦紀桑乾系地層的路線測量。在工作中得到王錕工程師和同志、同學們的很大幫助,學會了初步運用理論結合實際(以理論指導實際,解釋實際的地質情况)。也學會了一些野外實際操作方法。但我還是剛離學校大門的地質工作者,在理論和經驗上還是極其缺乏的。我試想過寫這篇稿子,可是自己勇氣不足,在王錕工程師、張其澤工程師和同學、同志們的鼓舞和具體幫助下(王錕工程師又在百忙中給修改底稿),才使這篇稿子寫成。工作是同志們作的,是同志們的勞動結晶。因此我深深的感謝王錕工程師、趙東甫老師和杜弘祖、陸萬元、隆萬札布、趙樹仁、李家厚、李寬明、張銀芳、陳光漠、馮守忠、饒欽偉、李昌文、朱福亮等同學、同志的幫助。稿中如有错誤和與事實不合之處,請多指教幫助。  相似文献   

15.
最近以来,由於煤礦工業發展的要求,曾创造了許多新的研究煤田的方法,或者革新了舊的方法。所有這些變化的實質主要是加强對含媒地層、煤層構造和煤本身物質的注意,並擴大綜合性的研究。本文不擬把現有研究煤礦的方法一一加以描述,我們祇指出若干為现階段煤田地質學發展  相似文献   

16.
古生物研究所于最近所收到各地寄來的寒武紀化石標本中,以內蒙古陰山(大青山)的標本特别具有地層分佈上的意義。陰山山脈从來部下知道有寒武紀的存在,地質学家都認為該區在塞武紀時期是一塊古陸。最近黄汲清教授在地質学報34卷3期發表的「中國區域地質的特徵」一文裏所指的「內蒙地軸」,主要是大青山,包括狼山和烏拉山等區域。在这篇文章裏,他指出这個所謂『地軸』:「主要是前震且紀結晶片岩所成的地塊,成約东西走向的條帶狀。自震旦纪以來它是長期在侵蝕中,所以也是一個  相似文献   

17.
書報述评     
一地質地文及構造地質學名詞(一)外動力地質,地形,天文地質等學名詞。國立編譯館編訂: 國立編譯館所譯之地质學名詞共分七部;此乃爲其中之一,全書共二百四十九頁。其編譯凡例有七,颇為詳盡,參閱原  相似文献   

18.
常人對于土壤一物之概念,僉以為地殼外表,可以生長植物之鑛物質及有機質之混合體而已,唯就土壤分類學之立塲論,土壤一辭,固應別有所指也。攷歷來學者,如K. Sprengel,E.Hil-gard,E.Ramann等,對于土壤之解釋,雖各略有出入,然類皆  相似文献   

19.
北平西山石炭紀地層之探討,雖為時已久,惜終無確切之說。一八六七年朋派來氏(Raphael Pumpelly)調查,謂無此層。一八六九年至一八七一年間,李希霍芬氏曾一度至西山考察,始確知有石炭紀地層之存在,並命名為「煤嶺層」;又彼所謂「琉璃  相似文献   

20.
土壤為具歷史性之自然體,含有未凝固之鑛物及有機質,具無定之深度,與其向下母質之形態,物理性,化學性,化學成分及生物狀態,皆不相同。每一剖面中,各層土壤之性質,在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