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于地震应变率,建立了地震矩张量与地壳水平运动速度的关系;以GPS网的边长为观测量,建立了边长变化率与地壳水平运动速度的关系。将表达水平速度的转动函数的分量展成麦克劳林级数,建立了以地震应变率和GPS边长变化率为观测量,以转动函数的麦氏级数系数为待定系数的矛盾方程组。最后,讨论了联合求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关中盆地巨厚的新生代沉积为研究区域构造、沉积环境演变与古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地质记录,但目前对新生界地层划分和第四纪下限问题仍存在争论。基于钻孔和剖面资料,结合古地磁和生物地层,对关中盆地新生界地层进行了梳理和修订,就第四纪下限和新生界地层划分与对比问题进行了探讨。岩性地层、磁性地层、生物地层证据以及气候变化特征等都支持将第四纪下限定在传统三门组的黄三门与绿三门的交界处或风成黄土与红黏土的界线之处,即松山负极性向高斯正极性转换处(M/G),古地磁年龄为2.6 Ma。基于关中盆地钻孔和剖面的古地磁数据及前人资料,划分了新生界地层,重新厘定了各沉积地层的沉积年代,将新近纪和第四纪沉积分为风成相和河湖相两套同期异相沉积地层序列,风成红黏土的年代延伸到中中新世,建议将中新世的风成堆积命名为段家坡组。这对关中盆地沉积环境形成演化与古气候变化研究、盆地资源开发以及地质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走过的光辉历程。近五十年来,山东地矿职工艰苦奋斗,奋力拼搏,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与勘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地质科研及实验测试等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为山东省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地矿职工将顺应历史潮流,踏上新的征程,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章丘市加大旧村改造力度走新农村建设之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章丘市在被确定为国土资源部一、二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市(县)后,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有关政策,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模式,实行垄断整理。坚持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以保护资源、保障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推动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耗散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特别是临界行为中)Lyapunov指数的变化规律,介绍了Lyapunov指数的定义、理论背景与计算和估计方法,用数值方法计算了Ross1er吸引子与Lorenz吸引子的正指数,并以大灰厂水准资料和京津唐地区多台资料为例,计算了蕴震系统在大震前后其正Lyapunov指数值的变化,以此来分析和研究系统的临界行为及其自组织的演化过程,以期为地震预报提供一种实用化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GIS在灌区的初步应用,实现地理信息与管理信息相结合,采用了B/S和C/S的混合架构,集成了空间数据管理,为灌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广大地矿工作者艰苦奋斗,我国矿也得到长足发展,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矿业开发体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仅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而且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以矿产资源开发为支柱产业的一大批矿业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精确地核算碳收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提,通过开展统计单元的碳收支核算可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本文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支持下,结合社会经济数据、人口数据和能源数据等提出了一种格网为统计单元的精确碳收支核算及变化分类方法。该方法先核算了土地利用与覆被各类型的固碳量和碳排放量并将其空间化,再据此核算选定分辨率的统计单元内碳收支量,后根据碳收支量及其在研究期的变化将统计单元划分为9类:汇提高区、汇稳定区、汇恶化区、平衡向好区、稳定区、平衡向差区、源好转区、源稳定区和源加剧区。以江苏省2015年和2019年的数据为例进行碳收支核算和公里格网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江苏省的碳收支量为344.21×106t,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4.24×106t,旱地和工矿用地分别为固碳量和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苏北和苏中碳收支为碳汇的区域远多于苏南,碳收支为碳源的区域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区呈现聚集分布;覆盖江苏省的格网被划分为5类,针对每一类典型区域提出了低碳发展的有关建议。和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碳收支核算和碳收支变化分类方面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可为实现碳公平和协同减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8,10(2):F0003-F0003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支撑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已成为我国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学术交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地理信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瞄准国际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发展前沿,面向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扎根地理学、服务地理学、发展地理学”为显著特色,围绕“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与共享服务”、“地理知识发现与规律挖掘”、“地理建模与地理模拟”及“地理环境遥感动态监测”四个方向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形成了以“长江学者”和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10.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世界上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95%左右的能源取自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永恒的重要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探明了一大批矿产资源产地,矿产资源开发取得很大成就,为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促进了以矿产资源开发为支柱产业的矿业城市(镇)的兴起与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垦利县国土资源局从“创建学习型机关、打造素质型队伍”入手,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为第一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耕地保护,强化矿产资源管理,较好地处理了国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支持经济发展和保障农民权益的关系、依法行政与提高工作效率的关系,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集中参数模型入手,讨论了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导纳谱形式与特征,给出了完整桩与各种缺损桩的导纳振幅谱判断依据及计算处理方法,为导纳谱法在实际中的更好应用提供了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13.
房屋成排有序,空地花木葱郁,村庄整洁靓丽.农民安居乐业——这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是通过“空心村”治理后的漯河市临颍县胡桥村新貌。近年来,漯河市国土资源系统紧紧围绕服务“三农”、新农村建设,搞好以“空心村”和砖瓦窑场为重点的“三项整治”,不仅改变了乡村面貌,为农民致富搭建了桥梁,而且赢得了民心,破解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淄博市淄川区国土资源分局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国土资源系统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干部职工遵纪守法和反腐倡廉意识,立足工作实际,广泛开展了廉政文化活动,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相适应的廉政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1986年《矿产资源法》颁布实施,结束了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无法可依的历史。1996年《矿产资源法》修改,为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和依法转让提供了法律依据,却未从根本上改变行政主导的矿产资源管理配置和矿业权管理模式。当时,不少成功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也未演化为法律条款,致使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矿产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浅述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内外部开发条件,分析了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劣势。并根据煤炭资源勘查储量的分布和内外部开发条件的实际,将我国煤炭资源开采难易程度划分为易采、较易采、难采三大类,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改变现有开发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乌塘鳢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湛江沿海中华乌塘鳢个体生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个体绝对生殖力为8400-33270粒,个体相对生殖力FL为567.6-1833.2粒/cm,Fw为155.6-482.7粒/g;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空壳重、卵巢重呈直线相关,与年龄呈二次函数相关,与成熟系数和肥满度相关关系不显著;个体相对生殖力FL与各生物学指标正相关,Fw除了与卵巢重、肥满度和年龄相关关系不显著外,其余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江山市在江山信息网建立了“对话平台”,受理各方面的反映和投诉,在网上公开反馈处理结果。国土资源局“对话平台”的开通,使广大群众运用网络技术有了一个全天24小时与国土资源局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和投诉的“新言路”,为国土资源局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被称为“机关效能110”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阳光平台”。三年多来。为群众解决各类难题、烦事达1390多件,在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打造阳光政务、密切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国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球系统科学和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的出现,标志着水文地质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已成为水文地质学的新范式,其产生和发展,从方法论上为地下水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下水流系统组持续开展了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回顾与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地下水问题受多因素影响,研究应以"目标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靶向准确,才能在信息浩渺中不失方向,向着目标前行;研究时应采用"假设演绎法",先依据已有认识和资料演绎出应有的现象,再有目的地观察和寻求证据,或修改假设继续求证,直到假设被证实或证伪;演绎寻证过程,可以采用"控制性实验""信息提取与组织""多学科方法与手段融合"等技术方法。实例分析证实,控制性模拟实验使我们得出了地下水流模式的新认识;采用多通道的信息提取、加工和组织,构建地下水流系统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各类工程中的应用问题;多学科与手段融合、各种信息相互验证,提高了结果的可信度。以实例研究为基础,从研究方法上的总结能为正确认识和理解地下水流系统理论、推进新理论和新思路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在数据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地理大数据促进了地理科学、测绘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的研究,为地理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论,也为从地学视角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特别是,地理大数据破解了传统知识工程的瓶颈问题,使得地理空间智能继而成为地球大数据面临的新挑战。地理空间智能以高性能计算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方法,对地理大数据中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收集、描述与评价,并对其进行挖掘、测度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