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简称Li DAR)是一种综合应用激光测距仪、IMU、GPS的新型快速测量系统。在利用Li DAR技术进行滩涂地形测量航飞时,制定合理的航飞计划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由于Li DAR扫描与摄影只能获取瞬时水面以上部分的地形信息,受当时水位等因素的影响,潮浸地带的地形不能完整显示。为了在航飞时获取较多的滩涂的Li DAR数据,必须兼顾潮位因素和航飞效率,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其余的因素包含大气条件、太阳高度角等。根据浙江省沿海地区各种自然条件背景,研究合理的航飞方案。  相似文献   

2.
杨成  安巧绒  罗新  程森  袁荣 《测绘通报》2012,(5):100-101,107
DMCII是一款专业、成熟的数码航摄仪。2010年12月西安中飞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引进了国内首台DMCⅡ230数码航摄仪,通过一年多的使用,在陕西、安徽、浙江、贵州等多地区、多时间段数码航摄项目实践中,DMCⅡ230数码航摄仪表现出其性能稳定、故障率低、影像清晰、色彩丰富、能真实表达地表信息,飞管系统高集成度等多种优点,有力地保障了航摄生产项目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影响无人机航测高程精度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科技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水利测绘越来越广泛,对数据获取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据精度主要分为平面精度与高程精度,一般航测平面精度都能保证,如何提高航测高程精度成为数据整体精度保证的关键。航测数据获取过程主要包括外业航飞及内业数据处理,通过外业航飞及内业数据处理流程来分析影响航测立体建模高程精度影响因素,结合实验数据对比确定像片质量、像片重叠度、像主点落水三大因素对航测高程精度会产生较大影响,调整野外航飞时段、优化航飞参数设置及数据处理方式来提高无人机航测高程精度,为水利测绘进一步获取高精度影像数据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机载激光雷达在飞行数据获取阶段,快速检查航飞获取点云数据与影像数据是否满足设计需求,可在飞行期间及时针对绝对漏洞和相对漏洞进行补飞;文章主要围绕TerraSolid系列软件,详细论述了飞行架次结束后快速检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及数码航片的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人机航测中已有的技术进行试验,对比各种方案下的影像空三精度。试验表明了在困难地区采用稀少控制点的布点方案,能满足精度要求,能够有效地减少野外作业工作量。本文的意义在于利用提出的方案解决困难地区的无人机航飞因地形地貌、天气等因素造成的干扰问题,克服无人机航飞的像幅小、重叠度不规则、姿态不稳定等导致的空三作业困难。  相似文献   

6.
针对数码航空摄影测量的特点,利用Java语言的Java3D开发工具包生成模拟的可视化航飞路线模型.利用Java3D的事件监听处理功能实现对航线模型的缩放、平移。单击航线模型上的曝光点可以实现对相应数字航摄影像的浏览,可以任意浏览整个测区的每一张影像.模型为整个数码航摄影像的处理过程提供便捷、高效的影像查询和浏览。  相似文献   

7.
《地理空间信息》2015,(5):32-34
以宁波市某县约200 km2区域进行试验,探讨了无人机航飞的参数设置,阐述了利用低空无人机航摄系统进行小城镇大比例尺DOM制作的技术流程和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技术方法制作的1︰2 000 DOM符合规范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陕西省某地质灾害隐患点1∶2000航飞生产任务为背景,本文结合垂直起降式无人机航摄技术特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域实际情况,通过详细对比几种无人机航摄像控点布控方案的优劣,研究无人机像控点布设方案对空三加密精度的影响,总结了适用于不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像控点布设方案。通过本文研究,为今后制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无人机航摄像控点布设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无人机航空摄影由于其灵活性、成本低廉、效率高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测绘生产中,但在实际生产制作正射影像中会存在一些影像编号顺序与实际航飞顺序不一致,影像编号可读性差等问题,进而造成的后续空三加密环节中,增加排片子的工作量和失误率,以及加大了内业人员对实际航飞情况的理解难度,本文基于BAT脚本系统批处理命令自动实现影像编号提取,统一改名,以及最后成图命名,实验表明,在实际操作中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增强相片编号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SWDC-5航摄仪获取的数据,探讨倾斜像片定位定姿的方法,通过建立POS、下视相机、斜视相机间的相对关系模型,给出POS辅助SWDC-5倾斜像片直接地理定位技术流程。通过实际航飞数据计算得到的倾斜像片外方位元素可用于三维房屋模型纹理映射,经试验验证该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一种在卫星遥感数据地面辐射改正的基础上,利用少量离散分布的观测数据逐点的计算研究区域卫星像片像元地面反射率的方法。该项研究在遥感应用基础和山地辐射状况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尺度虚拟网格与坡度阈值的机载LiDAR点云滤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云滤波是机载LiDAR数据后处理的基础工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虚拟网格与坡度阈值的机载LiDAR点云滤波方法。该方法采用类似影像金字塔的方式构建不同尺度即不同分辨率的虚拟网格,各级网格都以每个方格内最低点作为地面种子点,然后根据坡度阈值以分辨率由低到高的方式逐层对种子点进行平滑处理,最后以最高分辨率即最小尺度虚拟网格地面种子点作为基准种子点对整个数据集进行滤波处理。本文分别采用城区与郊区两块机载LiDAR数据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出地面点,运算效率也比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乐  张勤  黄观文  燕兴元  秦志伟 《测绘学报》2016,45(Z2):101-108
我国北斗二代系统(BDS)地面运控监测站数量较少且为区域分布,短期内难以实现全球建站,因此对全球运行的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难以形成连续多重覆盖观测,导致BDS的MEO实时轨道精度偏低。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考虑到低轨卫星星载GNSS数据可以有效弥补区域监测站在空间覆盖及几何结构上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将星载GNSS接收机作为高动态天基监测站,联合地面区域监测站数据对卫星导航系统的MEO卫星轨道进行实时解算预报的方法。算例结果显示:7个区域监测站联合1至3个天基监测站,其定轨精度可分别提升约21%、34%和55%,这也表明,地面区域监测站联合天基低轨卫星数据可有效提高MEO卫星的轨道精度。建议我国BDS在区域测站分布阶段可采用联合低轨卫星数据方法提高北斗MEO卫星实时轨道精度。  相似文献   

14.
李敬博  马楠  任光杰 《遥感学报》2012,16(S1):66-69
天绘卫星在轨运行期间, 星务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存储整星遥测数据, 并协同相机数据通过数传通道传到地面。本文根据数传通道遥测数据的格式, 提出一种处理遥测数据的方法, 该方法从地面站接收数传通道下传数据, 提取出整颗星遥测数据, 并通过电气地面支持设备对在轨遥测数据进行处理, 便于后期对整星遥测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潘雪琛  姜挺  余岸竹  王鑫  张一 《遥感学报》2019,23(4):673-684
针对遥感卫星影像几何定位时实测控制数据不足的情况,提出利用影像范围内基准影像数据辅助定位提高精度的方法。由遥感影像匹配得到同名像点,利用高精度影像数据和高程数据获取物方平面和高程坐标后,将其视为精度较低的控制点参与区域网平差,从而实现在不额外增加实测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提高定位精度。经过在国内外3个地区进行一系列试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提升线阵遥感影像几何定位精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We plan to estimate globa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of vegetation using the Advanced Earth Observing Satellite-Ⅱ (ADEOS-Ⅱ) Global Imager (GLI) multi-spectral data. We derive an NPP estimation algorithm from ground measurement data on temperate plants in Japan. By the algorithm, we estimate NPP using a vegetation index based on pattern decomposition (VIPD) for the Mongolian Plateau. The VIPD is derived from Landsat ETM multi-spectral data, and the resulting NPP estimation is compared with ground data measured in a semi-arid area of Mongolia. The NPP estimation derived fro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agrees with the ground measurement data within the error range of 15% when all above-ground vegetation NPP is calculated for different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We plan to estimate globa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of vegetation using the Advanced Earth Observing Satellite-II (ADEOS-II) Global Imager (GLI) multi-spectral data. We derive an NPP estimation algorithm from ground measurement data on temperate plants in Japan. By the algorithm, we estimate NPP using a vegetation index based on pattern decomposition (VIPD) for the Mongolian Plateau. The VIPD is derived from Landsat ETM+multi-spectral data, and the resulting NPP estimation is compared with ground data measured in a semi-arid area of Mongolia. The NPP estimation derived fro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agrees with the ground measurement data within the error range of 15% when all above-ground vegetation NPP is calculated for different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已导致京津冀地区出现严重的地面沉降,为了分析地下水与地面沉降之间的耦合关系,首先利用GRACE-FO数据与GLDAS数据反演出京津冀地区2016—2019年地下水变化时序;然后利用MCTSB-InSAR技术反演出该地区同时段的沉降变化时序。通过试验分别获取地下水与地面沉降的差分变化序列和变化趋势线,并引入非弹性存储系数分析地下水对地面沉降影响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当地下水迅速升高或降低时,地面沉降速率减小或增大;当地下水持续升高时,地面沉降接近停止。②沉降越严重的区域,地下水与地面沉降变化趋势的相关性越强。③由地下水变化引起沉降的能力,随沉降等级升高而变大,且该能力在不同沉降等级中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逯跃锋 《测绘学报》2014,43(8):879-879
本文提出将矢量空间数据与影像数据间配准转换到矢量空间数据间匹配的思路,并开展了相关研究。本文主要思路是通过对影像数据进行基于形状特征的提取及矢量化,然后利用矢量空间数据间匹配方法对矢量化后数据和现有矢量空间数据进行匹配,获取匹配实体对;在获取的匹配实体对中选取控制点对,在矢量化后数据中选取控制点,将所选取的控制点反馈到原始遥感影像上进而获得控制点相应的像元坐标;最后应用矢量化后数据中控制点的像元坐标数据和现有矢量空间数据中对应的同名点坐标数据对原始影像进行几何纠正,从而实现矢量空间数据和影像数据的配准。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等高线的滤波方法,它先由LIDAR数据生成数字表面模型,并内插出等高线,再根据DSM等高线的特征,如闭合性、首尾点距离、等高线的长度及等高线间距离等,通过设定阈值自动提取出属于自然地面的等高线线段,以获得初始的自然地面点,然后内插生成初始数字地面模型,最后使用迭代逼近法生成最终的(精确的)数字地面模型,即比较初始DTM与DSM,差值小于预设阈值的点视为DTM点,而差值大于预设阈值的点则标记为无数据点,最后,这些无数据点由选择的DTM点内插出.通过与现有表面估计的滤波方法的对比实验以及所提取地物轮廓线与航片的叠加对比试验,证明新方法可适用于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形,地物提取精度高、计算量小、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