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红藻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Ⅱ分子系统学与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系统学即研究某种生物类型的起源、进化发展及各种间的亲源关系远近,系统学研究需要借助于一些标志,如最直接的形态学[1、2]、繁殖特性[2-4]、地理分布特性及同工酶、染色体、分子标记[5、6]或几种标志的组合[7、8].  相似文献   

2.
生物系统学即研究某种生物类型的起源、进化发展及各种间的亲源关系远近,系统学研究需要借助于一些标志,如最直接的形态学[1,2]、繁殖特性[2~4]、地理分布特性及同工酶、染色体、分子标记[5,6]或几种标志的组合[7,8]。而分子系统学则是借助于分子水平的标记,如基因序列进行的系统研究。分子水平标记是近十几年来广泛采用的指标,但不同的指标针对的系统水平是不同的,属间分类标准一般采用细胞核或质体基因组标记。如Kamiya[8]从形态学、杂交实验及分子水平分析了红藻(Caloglossaleprieurii)的12个类群,形态学指标与分子水平指标的结果基本…  相似文献   

3.
用于赤潮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遗传及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遗传标记及分子标记技术被广泛地用于赤潮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为形态鉴定方法提供了辅助依据,对揭示赤潮生物的多样性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综述并分析用于赤潮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遗传和分子标记,认为交叉运用各种遗传标记及多种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分析,是今后快速准确鉴定赤潮藻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化学污染,气候变化和养殖导致的遗传变化是影响水生生物的重要环境胁迫因素,会使生物种群的适应和竞争能力等健康指数降低。生物体发育的稳定性作为环境胁迫对生物健康指数的标志之一,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生物发育的稳定性通常以生物不对称变异(即:与生物对称性的偏差)表示。与不对称的生物相比,具有对称性的生物个体通常生长较快、繁殖力强、存活率也高;不适宜环境往往导致生物体不对称性变异程度增加。主要就生物不对称性变异的原理、实际测定中的问题及该方法在水生生物研究中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核电站冷源可靠性,需建立海生物识别、探测、预警及分级响应的纵深防御体系,其中探测预警为前端处置措施,为后续的分级响应提供准确而及时的海生物信息,同时可替代潜水员水下检查工作,降低工业安全风险。采用水下声学高分辨率多波束探测方法对水母等海生物进行探测,并获取其回声特性,分析了其在敏感海域的分布密度及体散射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高分辨多波束声学法探测核电站出水口海生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回顾海洋浮游甲壳类系统学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生化水平和DNA(mtDNA和核DNA)水平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现状。分子标记中DNA序列分析最为常用,其次是RFLP和RAPD分析,mtDNA主要应用于分类学、群体遗传学、种间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重建研究,而核DNA则应用于科以上较高阶元的系统发育和种内、近缘种间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研究。最后对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古赤潮与古营养状况的沉积记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的研究证实,赤潮与海水的富营养化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通过分子地层学记录来探讨赤潮演变历史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希望找到赤潮演化与发展的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甾醇、生物硅、色素、孢囊、同位素等指标在古赤潮及其相关古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及研究动态与进展。甾醇是重要的藻类生物标志化合物,4-甲基甾醇及其衍生物可指示沟鞭藻的输入。孢囊可用来反映生物种群、表层海水营养和生产力水平。生物硅被用来指示硅藻生产力。色素可以很好地反映水体中富营养水平及生产力高低,颤藻黄素的升高被认为是湖泊人为富营养化的重要依据。利用C、N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指示水体中营养状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海底冷泉从发现到现在已经近40年,主要发生在大陆边缘及边缘海盆地。海底冷泉的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研究、地质现象等提供了冷泉的寻找标志。在研究海底冷泉的过程中,一般从地球物理探测、海洋原位探测、生物地球化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角度去研究冷泉的形成过程及环境,这些研究巩固并扩展了冷泉的寻找标志。对于沉积物中的元素,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判断物质来源和分布,为分析冷泉的产物时提供了一个宏观背景。重点比较了我国近海的7个冷泉区域,并从冷泉碳酸盐岩和生物群落两方面对全球3种代表性的地质背景下的冷泉区域做了比较。通过比较指出了冷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支序分类学(Cladistic systematics或Cladistics)是目前研究生物系统演化的热门理论,一些生物系统学家将其与进化分类学、数值分类学一起并称为分类学方面的三大学派。由于其方法论的严谨,其理论中的许多部分越来越多地被分类工作者所接受。本文对这一理论做一简要介绍。1基本原理支序分类学的理论由德国昆虫分类学家W.Hen-nig所创立。60年代Hennig代表著作的英译本出版后,在动物分类学界引起广泛的注意。其基本工作原理或方法论,认为最能或唯一能反映系统发育关系的依据是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10.
南沙海洋柱状沉积物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段毅  徐雁前 《海洋通报》1996,15(4):42-48
研究了南沙海域NS90-103柱样有机碳含量,各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及其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该柱样中有机碳含量高于南沙海域其他沉积环境,这表明南沙海域中大陆坡最适合于有机质的聚集。各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分布指示了沉积有机质主要起源于海洋浮游生牧细菌,其次为陆源高等植物,气溶胶输入可能是后者来源的途径之一;沉积环境具有强原还性;有机质处于未成熟阶段,并存在较好的成岩变化。  相似文献   

11.
宏基因组是特定环境全部生物遗传物质总和 ,决定生物群体生命现象。特定生物种基因组研究使人们的认识单元实现了从单一基因到基因集合的转变 ,宏基因组研究将使人们摆脱物种界限 ,揭示更高更复杂层次上的生命运动规律。在目前的基因结构功能认识和基因操作技术背景下 ,环境细菌宏基因组成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对象。环境细菌宏基因组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筛选和基因系统学分析使研究者能更有效地开发细菌基因资源 ,更深入地洞察环境细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南海东沙东北部碳酸盐岩和泥质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及其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发育.研究区内碳酸盐岩中含丰富的AOM标志化合物,2,6,11,15-四甲基十六烷(Crocetane-Cr.)、2,6,10,15,19-五甲基番茄烷(Pentamethylicosane-PMI)和2,6,10,15,19,23-六甲基二十四烷(Squalane-Sq角鲨烷)的13C亏损强烈(δ13C值介于-74.2‰~-119.0‰PDB之间),表明碳酸盐岩形成于AOM,同时反映该研究区曾发生过强烈、持续的富CH4流体释放活动.柱状泥质沉积物中,AOM生物标志化合物在硫酸岩-甲烷过渡带(SMI-Sulfate-Methane Interface)边界附近相对丰度高,SMI之上样品中含量低,或未检出,表明现代环境在SMI附近有大量嗜甲烷微生物生长,使得深部上升的甲烷被大量消耗,很少有甲烷逸出海底.AOM生物标志化合物可用来指示SMI边界.不同站位、不同岩性AOM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包括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反映了嗜甲烷古细菌组成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采自位于南极罗斯海西部的ANT32-RB16C柱状沉积物,根据粒度、有机碳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数据探讨末次冰盛期(24.8 ~20 ka BP)以来该地区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特征。该柱状样记录了冰架下沉积、冰架前沉积、开阔海域沉积的沉积环境。指示有机质来源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表明该柱状样中所含有机质主要为浮游植物、细菌等海源输入,同时伴有少量陆源物质混合输入。末次冰盛期,由于冰架的影响有机质含量较低,环流影响使得有机质受低等浮游藻类生物等海源影响较大。末次冰消期(20~11.7 ka BP),罗斯冰架消退,冰川溶解释放的有机质在此沉积,使得陆源有机质输入增多,有机质含量升高。进入全新世,有机质含量较末次冰盛期和末次冰消期明显升高,海源输入比例增大,同时细菌等原核生物增多,导致短链正构烷烃降解程度较大。研究区的氧化还原环境主要受冰架与海冰限制作用的影响,与有机质含量和高氧的南极底层水关系不大。总体来说,从末次冰盛期到末次冰消期,研究区沉积环境受罗斯冰架进退影响,全新世以来受气候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我国海域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学和系统演化研究的历史和概况,以及我国分类系统学工作者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学、区系与动物地理学、系统发育与分子系统学领域的主要工作,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学工作。涉及类群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刺胞动物、线虫、多毛类环节动物、星虫、螠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苔藓动物、毛颚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等主要的无脊椎动物门类。涉及海域以我国管辖海域,特别是中国近海为主,也涉及了西太平洋、西南印度洋等深海环境的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分类学报道。本文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于在我国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与系统演化研究领域成就基础上,发现薄弱环节,研讨今后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填补研究空白,赶超本领域国际前沿,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繁殖方式是生物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了解生物繁殖方式对遗传和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赫氏球石藻(Emiliania huxleyi)呈世界性分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繁殖方式未知。本研究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确定有基因组序列且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减数分裂相关基因数量,建立了"减数分裂相关基因≥19个,其中减数分裂特异基因≥5个"的有性生殖判别标准;发现赫氏球石藻具有25个减数分裂相关基因,包括6个减数分裂特异基因。依据建立的标准判定赫氏球石藻行有性生殖。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赫氏球石藻生活史和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GC/MS)对7 种常见润滑油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正构烷烃、姥鲛烷、植烷、甾烷、萜烷、多环芳烃)进行定性分析, 并基于其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纹信息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润滑油的气相色谱图中不可分辨的混合物(UCM)具有明显优势; 润滑油中含有丰富的甾、萜烷类稠环生物标志化合物, 仅含有非常少量的饱和链烷烃(正构烷烃、姥鲛烷、植烷)和多环芳烃类(目标多环芳烃、烷基化多环芳烃、二苯并噻吩同系物)生物标志化合物; 基于甾、萜烷类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纹信息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所得的结果高度一致, 均可用于有一定差异的润滑油的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南海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宁  陈绍谋 《海洋学报》1996,18(3):133-138
自晚更新世以来由于冰期气候的强烈变迁和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南海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各有关专家曾经应用生物、矿物、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及海底地貌等标志进行研究,由于各种方法的侧重点不同,所解决的问题亦不同[1-4]。  相似文献   

18.
黄海冷水域水化学要素的垂直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夏季深层冷水(简称黄海冷水), 又称为黄海冷水团, 已为海洋物理学家进行过较多的研究。该水域化学研究开展较晚,近年来顾宏堪首先报道了黄海夏季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与黄海冷水密切相关。黄海冷水与其它水团一样,理、化、生物等特性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遗憾的是,迄今尚未见到有关于此的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报道。 本文根据1959年海洋调查资料,对黄海冷水域主断面水文化学要素的垂直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该冷水形成及诸参数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GC/MS)对7种常见润滑油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正构烷烃、姥鲛烷、植烷、甾烷、萜烷、多环芳烃)进行定性分析,并基于其生物标志化舍物指纹信息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润滑油的气相色谱图中不可分辨的混合物(UCM)具有明显优势;润滑油中含有丰富的甾、萜烷类稠环生物标志化合物,仅含有非常少量的饱和...  相似文献   

20.
为综合利用工业茶渣,并探明磷酸浓度对生物炭表面特性及铅吸附性能的影响,本文以工业茶渣制备的生物炭为研究对象,通过SEM、FTIR、XPS、XRD等表征手段和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模型拟合等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磷酸浓度下生物炭的表面特性和铅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当磷酸浓度为50%时生物炭羧基和偏磷酸基团含量最高,不溶性晶体分解最完全,对Pb(II)有最佳吸附性能,最大吸附容量达到188.68 mg·g-1,且经盐酸解吸后可多次循环使用。其吸附机理主要为表面络合和沉淀。研究结果表明,浓度50%的磷酸对生物炭具有最佳的活化效果,磷酸活化茶渣生物炭对铅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