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根据断层泥及地层中石英碎砾表面SEM结构特征的研究,澜沧江断裂带早,中更新世是其主要活动时期,晚更新世活动减弱,全新世以来基本不活动;澜沧-勐遮断裂,孟连断裂晚更新世以来至全新世仍明显活动;木戛断裂,谦迈河断裂,平掌寨断裂及贵基处-瓦窑断裂晚更新世后期以来基本不活动。因此澜沧-勐遮断裂,勐连断裂术及相关地区未来地震地质灾害频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赵瑞斌 《内陆地震》1996,10(2):134-138
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秦皇岛市F1、F2、F3断裂断层泥中石英颗粒表面的SEM特征,认为F1断裂最末一次活动时间在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F2断裂最末一次活动时间在晚更新世中晚期;F3断裂最末一次活动时间在晚更新世末或全新世初。  相似文献   

3.
上海两条隐伏经四纪断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振铨  刘昌森 《地震地质》2001,23(4):545-555
以浅层地震勘探为主要方法,研究了上海两条主要断裂(太仑-奉贤断裂和枫泾-川沙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结果表明,断裂的最新活动一般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个别区段的活动可延续至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4.
通过地质调查和地震活动性的研究,把晋祠断裂划分为2段:南西段长20km,为单断型,即由单条断裂组成,断裂在第四纪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期间活动强烈,以正倾滑运动为主兼有水平右旋扭动;北东段长5km为平行双断型,即由2条走向完全相同的阶梯状正断裂组合而成。位于盆地边缘的断裂,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位于盆地内黄土台地前缘的断裂,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断裂的活动有向盆地内部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朝鲜北西部地质构造特征及主要断裂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论述了朝鲜北西部五条主要断裂的活动性、简要地叙述了这些断裂的概略特征,认为北东向的鸭绿江东支断裂、清川江断裂为中、晚更新世有活动,早更新世有明显活动的断裂;北西向的载宁江断裂为中更新世有活动,早更新世有明显活动的断裂;在北西西向断裂中,长林断裂为早更新世—上新世活动断裂,南江断裂活动时代不详。其活动性最明显的为鸭绿江东支断裂和载宁江断裂,次为清川江断裂和长林断裂,再是南江断裂。最后,还讨论了这些断裂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6.
对位于北京市西北侧的东北旺-小汤山断裂是否存在、走向与活动性的认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新近开展的北京城市活断层探测工作中的物探数据与钻孔联合剖面分析,认为东北旺-小汤山断裂是存在的,为一条隐伏断裂,长约40km,走向NNE,倾向SE。以南口-孙河断裂为界,该断裂东北段称之为小汤山断裂,西南段称之为东北旺断裂。小汤山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或中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中期以来不活动。东北旺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  相似文献   

7.
钟以章  张正曙 《中国地震》1993,9(4):364-372
本文在综合地质、地貌、地形变、地震、物探和年代测定等资料的基础上,对东岗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所得结果表明,东岗断裂性在中更新世时期有过两期活动,但自晚更新世(10万年)以来没有活动,故可鉴定为非能动性断裂。  相似文献   

8.
上海两条隐伏第四纪断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浅层地震勘探为主要方法 ,研究了上海两条主要断裂 (太仓 -奉贤断裂和枫泾 -川沙断裂 )的第四纪活动性。结果表明 ,断裂的最新活动一般在早更新世 -中更新世 ,个别区段的活动可延续至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海域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浅层人工地震勘察获知,长江口海域断裂构造发育,以北东、北西向断裂为主. 断裂以上新世-早更新世活动为主,最新活动可至中更新世. 断裂的最大断距一般为几十米,往上断距变小,中更新统底界的断距在12~13 m. 断裂平均垂直位移速率为10-3mm/a量级.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丽江地区断裂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地区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中更新世末构造主压应力保持在北西至北西西方向变化;晚更新世中期之后构造主压应力方向则以北北东至北东方向为主变化,并有逐渐向近南北向转化的特点。因此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在中更新世末曾有过左旋压扭活动为主的历史,兼有左旋、右旋的活动过程,1996年2月3日丽江M7.0地震的破裂过程继承了晚更新世后期断裂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11.
将军山—白水断裂是渭河盆地北缘断裂东段的一分支,位于将军山、东太白山山前,向北东延伸至白水县境内,已有资料及研究成果认为其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通过地貌地质调查、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第四纪沉积物年代测试等方法,对将军山—白水断裂的展布与活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总体走向为NE向,倾向S,为一山前隐伏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未发现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证据,判断其为中更新世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12.
2017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了4.2级地震,在震中附近范围(35~50 km)内,主要发育3条断裂,分别为马金—乌镇断裂、湖州—临安断裂和昌化—普陀断裂,通过对这3条断裂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断层泥年龄样品测试等手段得出:北东向的马金—乌镇断裂、湖州—临安断裂均被近东西向的昌化—普陀为界分南北为两段,其中,马金—乌镇断裂北段以正断为主,南段以逆断为主,两段活动时代均为中更新世早期;湖州—临安断裂南北两段均以逆断为主,北段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南段活动时代为前第四纪。昌化—普陀断裂以走滑活动为主,自西向东分为西、中、东三段,活动时代自西向东逐渐减弱,东段为前第四纪断裂,中西段为中更新世断裂。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As far as the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are concerned, the earthquakes in the sea area to the east of Shanghai are far more strong than in land area with the largest one in the sea area near the Yangtze River mouth being MS=436, while in land, only MS=434 occurred on Sept. 1, 1624. As a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 active area, the sea area near the Yangtze River mouth, may cause a potential risk to Shanghai. In 1971 and 1996, earthquakes with MS=5~6 occurred in this area. Geo…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考察,证实了热水塘断层的存在,对断层的规模、展布特征及其最新活动时代进行了认真地论证。认为该断层为中更新世活动断层,规模较小,晚更新世以来无活动迹象。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编制1∶100万辽宁省地震构造图,分析了辽宁省近20年来地震构造环境相关研究成果,确定辽宁地区共有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29条,其中全新世断裂1条,晚更新世断裂5条,早、中更新世断裂23条。其中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和北西向全新世活动断裂为辽宁地区的主要控震、发震构造。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海城河隐伏断裂的端点部位和鸭绿江断裂南西端黄海海域是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部位。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辽宁地区地震构造条件、编制第五代全国地震区划图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白鹿塬高家沟内两套黄土—古土壤序列及断层错距的观察、测量和分析,获得了中更新世以来白鹿塬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地层划分和断层的部分活动性参数。结果表明:高家沟内S2和S3地层均由两层古土壤夹一层黄土复合而成,L7地层由两层黄土中间夹一层弱发育古土壤组成;中更新世以来,白鹿塬段一直存在断层活动,且断层活动具有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五峰山-西来桥断裂和丹徒-建山断裂是镇江地区2条主要的NW向断裂,可能与镇江多次破坏性地震相关。文中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方法,对五峰山-西来桥断裂和丹徒-建山断裂的展布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五峰山-西来桥断裂在浅层地震剖面上倾向NE,倾角约为60°,断距约为5~9m,以正断活动为主;大路镇场地上,该断裂断错的最新地层为中更新统底部,位错量为2m,判断五峰山-西来桥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丹徒-建山断裂在浅层地震剖面上倾向SW,倾角约为50°~55°,断距约为2~7m,以正断活动为主;访仙镇场地上,中更新统之上的地层没有被断错的迹象,中更新统底部可能被断层影响,判断丹徒-建山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8.
Field experimental seismic sounding permitted us to obtain optimal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sounding parameters. In process of data processing, we obtained a high-qualitative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sounding profile by using the techniques such as filtering, edition surgical blanking, prediction deconvolution, fitting static correlation of first arrival time, and velocity analysi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information of reflection wave groups along the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 and the stratigraphic and neogeochronological data obtained from many drills near the sounding line reveals that the upper termination of the detected fault zone is located at depth of 75–80 m, in the Middle Pleistocene deposits dated to be about 220 ka BP. The continuity, discontinuity, increasing and decreasing amount of reflection wave groups and change of their configurat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geological columns of drills, permitted us to know that the width of upper termination of the fault zone is 100 m.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variation of number of reflection wave groups along the profile that the scarp of hidden fault is 200 m wide and the fault is a synsedimentary active fault in the Early Pleistocene and the early stage of Middle Pleistocene. No tectonic movement, which offset the covering deposits, had occurred since the late stage of Middle Pleistocene. Foundation item: A High-new Technique Project by State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Commission of China (2001977).  相似文献   

19.
青海湖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湖地区位于 3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汇部位 ,结构复杂 ,强度较弱。上新世出现断陷 ,中更新世成湖。湖盆可划分为 3个地垒和 3个次级断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中祁连南缘大断裂带、宗务隆山 -青海南山大断裂带和黑马河 -达日大断裂带重新活动及其它NWW ,NW ,NNW ,SN ,NE向断裂的活动及伴随的差异隆升所控制 ,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演化有密切关系 ,尤其是可能与青藏高原发生后造山伸展作用有关的应力场转变造成的负反转构造有重要关系。中中新世夷平面形成以来的新构造活动和青海湖的形成演化具明显的脉动性。中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活动可分为 5个阶段 ,青海湖形成演化过程可大致分为 9期  相似文献   

20.
苏北—滨海断裂在江苏以北的存在与活动性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小多道地震探测技术,对苏北—滨海断裂北段及附近海域进行探测,识别出4个反射界面,将研究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为4个地震层序,分别对应全新世、晚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早更新世4个地质时期.对照区域地质构造,对地震剖面断点进行分析,认为断点F1、F2、F3、F4、F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