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引 言 来自大别山与黄山、天目山之间的长江河谷中的穿谷流,对于苏皖平原上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穿谷流较强时强对流活动的特点已有人进行了一些讨论,而弱穿谷流(安庆地面西南风速小于4米/秒)的情况,还很少讨论。本文利用华东稠密的天气雷达网资料和国内中尺度试验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对1982年6月10日和17日两次弱穿谷流情况下苏皖平原强对流活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与强穿谷流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利用Doppler雷达资料, 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及T213再分析资料, 对2008年8月26日18:00~19:30发生在天山北坡中部石河子南部山区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和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落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 西伯利亚至巴尔喀什湖冷槽东南象限分裂出的中尺度短波是造成“2008.8.26”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 地形辐合回波带是造成这次过程的主要系统; 地形辐合回波带上的中-γ对流单体滚动更迭是强对流天气落区形成的直接原因; 中高层干冷、 低层暖湿, 低层中尺度辐合切变线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回波强度、 回波顶高度的迅速增加、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的跃增和面积的扩大, 中气旋的出现都对“2008.8.26”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具有预警指示意义。当回波强度>50 dBz、 回波顶高度>8 km、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急增到50 kg·m-2以上时, 将预示有强对流天气出现。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的大值区是对流云强度最强的地方, 与强对流天气落区相对应; 其高值区的强度和范围与强降水的强度和范围成正比。在暴雨发生前和发生期间落区附近近低层存在着西南暖湿气流向暴雨中心的输送。  相似文献   

3.
丁仁海  王龙学 《湖北气象》2009,28(4):377-38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安徽省中尺度自动气象观测网的加密资料,对2007-2008年九华山的7次暴雨天气过程,经过山区雨量和周边测站雨量的比较及山区小地形作用引起的风场变化对降水影响的综合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九华山山区降水量明显多于周边丘陵地区,其雨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山区地形雨特征.山区降水量分布受地形影响很大,迎风坡及喇叭口雨量偏多,不同高度上雨量分布存在差异.地形作用形成的风场辐合影响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和发展,气流过山造成的气流加强效应有利于低空急流的加强和维持.强降水发生前,山区风场变化明显,且风场发生改变与强降水的开始和增强有一定的时间对应关系,风垂直切变的维持与强降水时段也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下垫面物理过程在一次北京地区强冰雹天气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王华  孙继松 《气象》2008,34(3):16-21
北京地区下垫面具有地形和城市边界层的双重性造成了天气变化的多样性.结合2005年5月31日发生的强冰雹天气个例,分析了下垫面物理过程在北京强对流天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山区的地形、城市边界层对雹云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以至冰雹的落区、强度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其中,此次降雹的初始回波是在西部山区地形的热力环流和动力强迫下局地触发的;城市下垫面热力作用形成的地面中尺度风场辐合线以及所造成的上升运动和能量、水汽的聚集,是对流回波在城市中心上空明显增强的主要原因;北部山区的喇叭口地形、西部山区的迎风坡抬升作用对局地强对流的发生、入境积云的发展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加密观测站资料、雷达资料以及WRF模式输出资料,对一次漏报的受弱冷空气影响而引发的鲁中山区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500h Pa浅槽引导弱冷空气自对流层中层缓慢下沉造成气层位势不稳定的天气背景下,强对流在触发和加强的过程中复杂下垫面的影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局地对流易在山区西北边界的迎风坡、地面中尺度低压中心、温度梯度最大处触发;山区地形对垂直环流的激发是对流发展的主要原因;地形造成的近地面来自海上的东南风绕流辐合是对流加强的有利因素;在环境场较弱的情况下,局地对流触发后,强雷暴回波会沿着地面中尺度高能区发展、移动。  相似文献   

6.
局地强对流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从天气背景的分析出发,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强度、速度资料以及由速度资料反演的垂直风廓线和二维风场对一次北京局地暴雨从开始到强降水结束时段做了详细的分析。分析发现,这次局地强对流暴雨是大尺度系统和中尺度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尺度环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本站层结有很大的不稳定度,为强对流风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低层中尺度辐合线起到了触发对流和加强对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尺度地形对梅雨锋暴雨影响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玉春  许小峰  崔春光 《高原气象》2012,31(5):1268-1282
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9—10日皖南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活动特征及其引发暴雨的天气背景和环境场特征,探讨了大别山和皖南山区中尺度地形对MCSs活动和暴雨形成的影响,并通过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地形敏感性试验和对比分析,进一步研究了中尺度地形对MCSs活动及其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形成的2个暴雨中心分别位于大别山东北侧和皖南山区北部,期间有4个MCSs活动,皖南特大暴雨是由2个准静止MCSs活动造成的。MCSs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在清晨出现日峰值,梅雨锋中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是MCSs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梅雨锋东移南压的过程中,MCSs相对于中尺度地形的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地形上空盛行气流方向以及地形Fw数也在不断变化,地形通过不同的动力机制影响MCSs。高地形Fw数下,大别山主要通过山脉波影响下游的MCSs;低地形Fw数下,地形绕流和山脉波共同影响下游的MCSs活动。当MCSs移近皖南山区北坡时,地形有利于MCSs的形成和维持,其阻滞效应可减缓MCSs的移动,有利于皖南特大暴雨的形成。大别山和皖南山区中尺度地形对暴雨强度和分布有明显的影响,其构成的中尺度组合地形效应是皖南特大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GMS红外云图、雷达回波资料及逐时自记雨量资料对1998年7月2日恩施全州性暴雨从云团演变、回波及雨团活动诸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山区暴雨的某些中尺度特征,讨论了恩施特定的地形条件对暴雨天气的发生及时空分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GMS红外云图、雷达回波资料及逐时自记雨量资料对1998年7月2日恩施全州性暴雨从云团演变、回波及雨团活动诸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山区暴雨的某些中尺度特征,讨论了恩施特定的地形条件对暴雨天气的发生及时空分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FY-2E卫星云顶亮温资料、兰州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7月18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边坡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和中尺度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高原中部东移的高原槽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形势,地面辐合线和地形抬升共同触发此次强对流天气;700 hPa低空急流输送的暖湿水汽及其在暴雨区的辐合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上冷下暖的平流输送进一步增强了大气不稳定度;镶嵌在MCS中缓慢移动的中-β尺度对流风暴是产生局地短历时暴雨的直接系统。  相似文献   

11.
甘肃一次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005年5月28日甘肃中部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同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该强对流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较典型的蒙古低涡型强对流风暴;28日上午在甘肃中南部有不稳定能量区,午后由于局地热对流、地形等抬升作用,不稳定能量发展旺盛,地面冷锋经过甘肃中部时,由于其强烈的抬升作用,低层流场急剧辐合并有强烈的旋转上升运动,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动力条件。风暴相对螺旋度和能量螺旋度指数高值区对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有很好的指示预警作用,强对流天气往往出现在风暴相对螺旋度极大值中心的右侧,出现时间较能量螺旋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滞后1~2 h。  相似文献   

12.
As a follow-up of a previously published article on the synoptic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that happened in Chongqing on 6 May 2010, this study further examines the initiation of the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via a better high-resolution simulation with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cold front approaching Chongqing from the northwest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the initiation of the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As the cold front approached Chongqing, the low-to-mid level updrafts ahead of the front acted to increase the atmospheric lapse rate via the stretching effect, which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ow-level diabatic heating induced by the sensible heat fluxes and infrared radiation emitted from the ground surface led to the continuous decrease of the low-level static stability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CAPE) in Chongqing area. This provided necessary unstable ener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eep moist convection. Furthermore, along with the reaching of a nearly east-west-oriented mesoscale convergence line from the southeast of Chongqing, the outflow right above the cold front began to interact with that above the mesoscale convergence line and induced distinct convergence at the altitude of approximately 1-2 km in the triangular area sandwiched by the cold front and the mesoscale convergence line. It is found that the updrafts associated with this convergence provided lifting necessary for the initiation of the severe convection. The sensitivity experiment without the terrain west of Chongqing indicates that the local topography did no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itiation of this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相似文献   

13.
用滤波方法对两次强风暴天气过程进行尺度分离,得到与强风暴天气区相对应的中尺度扰动流场,分析结果表明:(1)强风暴天气—般出现在前期的层结不稳定区域内非热成风的大值中心附近。(2)在强对流的活跃阶段,在行星边界层的较下部和对流层的中部,分别有一无辐散层;从地面往上,辐散辐合依次相间出现;在强对流区的上空,存在明显的中尺度辐合和辐散中心。 此外,文中对中尺度扰动和强对流天气的成因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NWP产品在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ECMWF、T213、T106数值预报产品及各物理量场,对已知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大尺度条件,预报中尺度环流出现的统计概率进行探讨:首先将武汉中心气象台过去总结的强对流天气模型与数值预报产品中的环流形势进行对比分析,当所预报的环流形势满足强对流天气模型时,认为大尺度条件将会促进中尺度天气的发生发展。再对数值预报产品中的有关物理要素场和值进行诊断分析,当所诊断的结果反映出有中尺度次级环流出现或有利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时,最后对强对流天气落区、落点及降水性质进行诊断分析。同时,还利用AREM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2年7月21~24日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预报效果较好。,通过诊断分析,得出了强对流天气落区、落点及降水性质与各要素之间预报场和值的关系,同时也为今后精细化预报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军  何为  杨群  雷霆  李小兰  杜小玲 《湖北气象》2020,39(2):158-16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雷达探测资料与NCEP 1°×1°再分析资料等,对低层偏东气流影响下贵州铜仁梵净山东侧4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在低层偏东气流与地形共同作用下的强降水形成机制,并归纳低层偏东气流影响下的梵净山东侧强降水概念模型。结果表明:(1)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影响梵净山东侧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2)低层浅薄偏东气流对梵净山东侧强降水起着关键作用,当低空气流u分量随高度减小时,地形迎风坡气流辐合上升,而气流v分量随高度增加时,地形迎风坡会产生与山脉垂直的水平涡管,在地形抬升作用下涡管向上凸起形成两个涡管环流圈,涡度垂直分量使山脚附近上升气流加强而有利于山脚产生强降水;(3)梵净山东侧强降水区的形成存在三种机制,即迎风坡山脚多次触发对流形成雨量叠加效应、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自身触发组织对流、回波沿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东移形成“列车效应”,三种机制产生的降水带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走向一致。  相似文献   

16.
By using the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 data and MM5 model simulation data, the analysis on the 12 June 2008 Guangxi flash-flood rainstorm shows that the associated major mesoscale weather system of this event is a quasi-stationary mesoscale vortex, which resulted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idlatitude synoptic-scale waves in the westerly belt and the low-latitude warm-moist flow under the terrain effect. The genesis, development, and movement of the mesoscale vortex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intensity and persistence of the severe precipitation from the Guangxi flash-flood rainstorm. This vortex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existence of strong vorticity and divergence with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Well organized, deep, and moist convection was observed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nd was produc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esoscale vortex and the gravity waves. The latter was generated by the terrain effect and the ageostrophic effect of high winds in the low-level jet. According to the quasi-balanced dynamical theory, quasi-balanced flow must have existed in the mesoscale motions with both divergent and rotational winds. Thus, based on the diagnosis of the quasi-balanced flow, the PV-ωinversion method i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organized moist conv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50%-70% of the vertical circulation in the rainstorm areas was quasi-balanced, so the quasi-balanced flow could well reflect features of the strong vertical mo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coexistence of vorticity and divergence during this event.  相似文献   

17.
2011年6月13日发生在固阳县的强对流天气系统具有尺度小、突发性、变化迅速等特点,采用常规的观测手段和预报方法常常难以监测和预报,文章采用将多普勒雷达资料与中尺度模式提供的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强对流天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江西“4·12”降雹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郭艳  应冬梅  刘冬梅 《气象》2005,31(11):47-51
通过分析江西省2003年4月12日降雹天气过程中,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后的CINRAD-SA多普勒雷达资料的演变特征,归纳出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相关特征,提出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几个着眼点和指标.发现应用弓状回波、TBSS、“逆风区”、低层中尺度辐合线、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及冰雹指数的变化能有效地指导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并有一定的提前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两种模式产品,对发生在宜昌峡谷地区2016年7月7日局地极端短时强降水过程和2018年4月22日稳定性极端降水过程形成原因及模式预报性能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强的块状回波稳定少动,造成7月7日高效率的对流降水。4月22日降水既有沿山中尺度对流回波造成的对流降水,也有螺旋状涡旋回波形成的锋面层状云降水。(2)山谷风形成中尺度切变线,触发对流,中尺度切变线发展为中尺度涡旋使对流加强是极端短时降水形成的主要原因。(3)地形强迫抬升使对流降水强度明显增大,锋面层状云回波受地形阻挡影响长时间维持是稳定性极端降水形成主要原因。(4)地形相差大的地区模式预报性能差异较大,模式对复杂地形下的对流降水预报偏弱,导致系统强度出现差异,进而影响降水强度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