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贡嘎山海螺沟土壤环境背景复杂,土壤元素背影值中,Cu,Zn,Pb,Cr,Ni,Mn和F都高于全国土壤的背景水平,而元素Cd,As,Se则相反;各土类间同一元素含量的变化不大;成土母质对土壤元素含量的影响深刻;土壤元素含量的垂直分异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广饶县土壤重金属来源、分布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旭  吕建树 《地理研究》2019,38(2):414-426
选取山东省广饶县作为研究区,采集300个表层土壤样品(0~20 cm),测定As、Cd、Co、Cr、Cu、Hg、Mn、Ni、Pb和Zn等10种重金属含量;运用多元统计和地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广饶县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来源与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利用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土壤中Co和Pb的平均值低于山东省背景值,其他8种元素的平均值均超过山东省背景值;特别是Cd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达到山东省背景值的1.86倍和2.50倍,说明在土壤中存在明显的富集。② As、Co、Cr、Cu、Mn、Ni和Zn为自然源,受成土母质控制;Hg为人为源,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和工业排放;Cd和Pb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控制。③ 成土母质控制着As、Cd、 Co、Cr、Cu、Mn、Ni、Pb和Zn的基本分布格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Hg含量差别较明显,其高值区集中在城镇建设用地。④ 总体上,研究区为中等生态风险的偏高水平,其中Cd和Hg分别为中等和较高生态风险,其余8种元素处于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日照市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及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66,自引:3,他引:63  
选择日照市的东港区和岚山区为研究区,采集了445个0~20 cm表层土壤样品,并测定了10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和地统计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及与土地利用、成土母质之间的关系,绘制了重金属的环境风险概率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①As、Co、Cr和Cu的平均值低于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背景值,Cd、Hg、Mn、Ni、Pb和Zn的平均值高于背景值,尤其是Cd、Hg的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1.85和1.38倍,土壤中重金属累积较为明显.②10种元素可被辩识出4个主成分(PCs),PC1 (Co、Cr、Mn、Ni和Zn)和PC3 (As、Cu)为自然源因子,PC2 (Cd、Pb)为工农业及交通源因子,PC4(Hg)为工业源因子;其中Pb、Zn在PC1和PC3上均有较大载荷,受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共同控制.③Cd、Hg含量在不同的覆被类型有显著差异,在城镇建设用地的含量最高;Co、Cr、Cu、Mn和Ni在花岗岩和变质岩母质的含量高,与冲积与海积物母质有较大差异.④来自于同一主成分的元素及元素组合的环境风险空间格局与相应主成分插值结果基本一致,所有重金属综合环境风险的高值区在西部和东部呈点状分布,主要是由西部的高地质背景和东部的强烈人为干扰的综合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羊卓雍湖地区面积8600平方公里。在区内用网格法和随机布点法,采土样54个,采水样53个。分析了土壤中的14种元素(Cr,Cu,Pb,Zn,Zr,Be,Ni,Co,Mn,Ti,Ga,Yb,Y,V)含量,以及水体中的8种元素(Cr,Cu,Pb,Zn,Ni,Co,Mn,V)含量。用偏度-峰度法和偏态系数检验了土壤中的元素,并统计了土水环境背景值。检验结果表明,本区土壤中,除Mn,Yb的含量属对数正态分布外,其余12种元素含量均呈正态分布。水体中地表水比地下水的元素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不同地貌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土壤表层样分析成果,探讨三峡库区不同地貌区土壤中Ca、P、B等43个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八个地貌分区可明显划分为两个地球化学分区,一区为河谷平原、侵蚀剥蚀台地、丘陵、低山及中山地貌地球化学分区;二区为褶皱抬升低山、中山及喀斯特地貌地球化学分区,两区的土壤元素含量差异明显,除常量元素K2O、SiO2、Ba、MgO、P、Zr及微量元素Sr、La外,一区土壤中其他元素含量总体上均远低于二区土壤中的含量,其差异总体上是地质背景差异的体现,母岩岩性是土壤元素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同类母岩条件下,地貌对土壤中元素分布具有明显影响。不同地貌区的土壤营养元素聚类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喀斯特地貌区元素聚为五类;褶皱抬升中山、低山区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为四类;侵蚀剥蚀中山区多数元素较分散,分异强烈,总体上聚为四类,但第四类各元素间距离较远;侵蚀剥蚀低山与丘陵区元素聚类总体上相近,均为五类,但内部存在分异;侵蚀剥蚀台地则聚为三大类。土壤中的某些特征矿物元素如Fe2O3、Mn、Cu、Zn组合,N、org.C组合在各个地貌区均聚为一类;而某些元素如Cl等在不同地貌条件下分别与MgO、CaO或与Na2O聚类,体现元素在不同地貌条件下的分布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6.
渭河渭南段重金属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渭河是关中地区最大的一条河流,对关中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渭河下游渭南段为研究对象,选择了3个监测点采集河流底泥及河滩耕地土壤样品24件,用便携式土壤重金属测量仪(ALPHA-4000)对河流底泥及河滩耕地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检测。应用地积累指数法(lgeo)对河流底泥重金属含量进行空间变化特征分析,并对河滩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监测点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物平均浓度指数中,As的平均浓度指数为1.638,属于严重超标,Sr、Pb的平均浓度指数分别为0.184、0.016,属于轻度超标,同时重金属Sr、As在河滩耕地土壤中的含量均超出了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沋河入渭口河流底泥中的重金属单因子含量最高,污染最为严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系统的总结了明溪县富硒土壤资源的分布特征。明溪县耕地表层土壤硒元素含量范围为0.07mg/kg~1.02mg/kg,土壤硒元素含量等级为适量及高等级面积比占耕地面积的50.92%,面积约63.5km~2。不同地质背景和土壤类型对土壤硒分布均存在较大差异。调查表明区域地质背景是控制土壤硒含量元素的主要因素,土壤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酸碱性与土壤硒元素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大巴山区土壤中硒、氟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大巴山区典型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大巴山区土壤中硒、氟等生命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巴山土壤中硒、氟的背景值高,其含量远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硒、氟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总体趋势是硒在表土层聚集,氟在心土层淀积;土壤中硒、氟的含量受土壤母质的控制,同时,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生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也深刻影响它们在土壤中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项质量指数与综合质量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农产品产地的土壤进行了重金属Cd、 Hg、 As、 Pb、 Cr、 Cu、 Zn和Ni含量的抽样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HJ 332-2006”(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规定的限值,土壤重金属的单项质量指数均≤0.7,综合质量指数为0.33,土壤环境质量均为1级,属于清洁水平,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同时发现,部分产地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超标现象,海口有部分样品Cd、 Hg、 Cr、 Cu和Ni超标,三亚有部分样品Cd和Hg超标,儋州、澄迈均以Ni超标为主,琼海有部分样品Cr、 Cu和Ni超标。重金属含量之间多呈正相关关系,其中As与Pb、 As与Cu、 Cr与Zn、 Cu与Zn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Cd与Hg、 Pb、 Ni, Pb与Cu, Cr与Cu, Cu与Ni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大部分监测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高于海南省水稻土自然背景值,表明在监测点土壤中产生了重金属累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新汴河底泥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选取新汴河7个样点,采用电热板消解法对样品进行消解,并利用ICP~OES对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根据测试结果,运用了地累积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Pb、Cu、Cd、Fe元素平均含量均超过土壤背景值,Zn、Ni、Cr、Mn元素平均含量均未超过土壤背景值;Pb元素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Cu元素达到二级标准。地累积指数显示Cd元素污染等级达6级,Fe元素污染等级4级,Cu元素污染等级2级,其他元素均无污染。综合指数为0.81,表明新汴河此处为警戒限,尚清洁。经过分析推断,重金属可能来源于交通活动、矿区和农田等。  相似文献   

11.
东莞市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从东莞市采集118 个农田土壤样品和43 个蔬菜样品, 测试其中Cu、Zn、Ni、Cr、Pb、 Cd、As 和Hg 等8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并结合GIS 制图和数据统计, 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 的空间分布和来源、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其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农田土壤中Cu、Zn、Ni、Pb、Cd 和Hg 等元素含量均高于相应元素的广东省土壤背景值, 其中, Pb (65.38 mg kg-1) 和Hg (0.24 mg kg-1) 含量分别为其对应背景值的1.82 和2.82 倍。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II 级标准(pH < 6.5) 相比, 土壤中Cu、Ni、Cd 和Hg 含量样本超标率分别为3.4%、5.9%、1.7%和28%, 表现为以Hg 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共同污染。土壤 中8 种重金属中Cu、Zn、Ni、Cr 和As 等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Pb、Hg 和Cd 等元素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空间分布上, Cu、Zn、Ni、Cr、Pb、As 和Hg 等7 种重金属含量呈现出西部高、东部低的特点, Cd 含量在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 西南部较低。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 等相关标准比较, 蔬菜中Ni、Pb 和As 含量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4.7%、16.3%和48.8%。蔬菜中重金属富集系数的顺序为: Cd > Zn > Cu > As > Ni > Hg > Cr > Pb。  相似文献   

12.
施用不同畜禽粪便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不同粪便集中施用情况, 选取禹城市3 个畜禽养殖区, 通过采集不同旱地农田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典型重金属元素随粪便施用程度的变化、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以及施用不同畜禽粪便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分布的差异。结果发现,长期施用畜禽粪便土壤剖面中重金属Cu、Zn、Pb、Cr、As的含量要高于未施用畜禽粪便的对照土壤剖面, 其中Cu、Zn 超过对照组较大;偶尔施用畜禽粪便土壤剖面Cu、Zn、Pb、Cr、As 的含量低于长期施用畜禽粪便土壤剖面, 且与未施用畜禽粪便的对照土壤剖面相差不大。牛粪集中施用区土壤剖面中Cu、Pb、Cr、Cd、Ni 等重金属存在较为明显的淋溶下移性, Hg、As两元素存在较为明显的表层或亚表层聚集现象;猪粪集中施用区土壤剖面各重金属除Cr、Ni 外, 都显示出较为明显的表层或亚表层聚集现象;鸡粪集中施用区的土壤剖面Cu、Pb、Cd、Cr、Ni 存在一定的淋溶下移性, 而Zn、Hg、As等3 种元素存在显著表层亚表层聚集现象。长期施用不同畜禽粪便的不同土壤剖面Cr、Ni、Cd、Pb 等含量变化差异明显, 而As、Hg差异性不显著;施牛粪与施鸡粪剖面中的Zn, 施猪粪与施鸡粪剖面中的Cu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分布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研究了乌鲁木齐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状况、空间分布及化学形态分布。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Cr、Cu、Pb、Zn污染,其中Pb的污染相当严重;除Mn、Fe以外,土壤中同一重金属元素含量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差异显著;各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规律并不完全相同,但均以残渣态为主;乌鲁木齐城市土壤中活性态Pb的比例最高,活性态Fe的比例最低,同一重金属元素活性态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利用湿法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植物和表层土壤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元素含量、相关性、富集系数及污染指数等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土壤和植物中的Ni、Li、As、Cs变异系数波动较大,且土壤中元素的区域性变化小于植物。植物中的Al、Fe、Mn元素丰度主要依赖于土壤元素丰度的高背景值,而对Ca、K、Cr、Ba元素具有较强的选择吸收能力,对重金属元素Cr、Cu、Zn、Cd、Pb富集能力很强。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表明,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Cu元素存在普遍污染,Cd和As均达到了轻度污染,Cd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5.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准确评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从中国新疆博斯腾湖流域采集186个农田土壤样品,分析其中As、Cd、Cr、Cu、Mn、Ni、Pb和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污染指数法(P_i)、地质累积指数法(I_(geo))、富集因子法(EF)、生态风险指数法(ER)和环境风险指数法(I_(er)),分析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并对5种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所有元素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2018)的限值,但Cd、Cr、Ni、Pb和Zn等元素含量平均值超出了相应的背景值。5种污染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体上,土壤重金属元素的P_i、I_(geo)和EF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Zn Pb Cd Cr Ni Cu As;ER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 As Cu Pb Ni Cr Zn;I_(er)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 Cu Zn As=Pb Cr Ni。不同污染评价方法得到的污染等级排序为:P_i I_(geo)=EF ER=I_(er)。为了更好地评估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应采用最合适的污染评价方法和相应的农田土壤背景值。本文建议评价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时采用EF法和ER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耕地转种速生林的现象。为了明确速生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地采样并对样品进行理化试验分析的方法,选择同一农户的相邻玉米地与速生杨树地的土壤剖面(0-120 cm)作为研究样点,通过对土壤剖面水分与元素含量的研究,分析了山东省调查点传统农田转种速生林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农田转为速生杨树林后,土壤水分含量明显降低,剖面整体降低2.6个百分点,土壤表层0-10 cm降低最为明显,相差6.28个百分点;对土壤养分来讲,人工林地的有机质与N、P、K含量普遍要低于传统耕地,这主要是由于传统农田秸秆还田与化肥施用量较人工林地大的缘故。速生林地深层土壤中的有机质较传统农田并没有明显增加,说明速生林地深层土壤缺乏有机质形成的条件,或有机质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从土壤元素来看,玉米地与速生林地的Mg、Fe、Mn、Cu等元素均表现出随着土层变深元素含量增加的趋势,从两者的对比来看,传统农田转变为速生林地后,在0-80 cm深度,速生林剖面土壤中的Mg、Fe、Mn、Cu等元素含量要高于传统农田,而在80 cm以下,速生林剖面土壤中的Mg、Fe、Mn、Cu等元素含量要低于传统农田。由此可见,速生林地的发展不仅消耗大量的土壤水分,对土壤肥力也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作为水分短缺且为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北方地区,不适宜大规模开展速生林种植。  相似文献   

17.
以纳雍县耕地土壤为对象,系统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9498件,并进行了测试分析。统计分析数据表明,纳雍县耕地土壤铜元素含量较高,在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地区明显富集。在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地区采集30件玉米及根系土样品,研究发现玉米样品铜含量均不超标,玉米产量会因土壤铜含量受到影响,在铜含量小于200mg/kg土壤中,玉米可以作为优选作物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8.
武定县是云南省重要的黄烟主产区,土壤养分和土壤质量状况是保障黄烟安全的关键。本次通过对武定县1802件表层土壤样品(0~20cm)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Hg、Ni、Pb、Zn、Cu、Cr)数据分布研究,根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0295-2016)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研究区8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内pH变化范围在3.88~8.47之间,平均值为5.33,土壤酸化严重,但重金属含量大多低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基本不超标;(2)农用地土壤环境综合等级结果表明,一等(无风险)、二等(风险可控)、三等(风险较高)土地面积分别占调查区66.03%、32.17%和1.80%,局部风险较高地区与矿区开采有关,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9.
青海湖典型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土壤污染中影响面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对青海湖典型湿地土壤Cu、Zn、Pb、Cr、Fe、Mn 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湿地土壤Cu、Zn、Pb、Cr、Fe、Mn 6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34μg/g、46.82μg/g、15.65μg/g、58.49μg/g、14.57mg/g和33.08μg/g;青海湖区南北两岸典型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南北两岸样带上表层土壤Cu、Cr、Fe的含量变化均呈"W"形,Zn仅在青海湖北岸样带表现出"W"形,Mn元素含量在400m处为最低点,Pb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征;Cu、Zn、Pb 3种元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说明青海湖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有一定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0.
太仓市表层土壤Zn、Cu属强变异强度,呈对数正态分布;Cd、Ni、Hg、As、Cr和Pb属中等变异强度,呈正态分布。Cu、Hg、Zn、As显著高于当地背景值,以As累积指数和超背景值率最高;8种重金属除As自表层向下递增外,其余元素均为表层向下递减。土壤复合污染严重,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达中等水平,黄泥土生态风险高于沙夹垅;重金属生态风险以印染厂最大,其次为电镀厂和养殖场,产生潜在生态风险为Hg、Cd,而As、Cu、Zn、Cr、Ni、Pb等多属轻微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