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从整体考虑,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运用经济统计的理论与方法,构表征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总量指标、比例指标、强度指标三个部分组成。综合评价指数是指标体系的基本上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数包括协调系数和可持续系数。协调系数用来评价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状况。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状况用可持续系数来评价。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基于陈守煜多级多目标模糊模式识别模型,提出了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级别特征值解决了多层多级多目标系统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的评价,给出了多个目标隶属函数的计算公式。经分析比较,方法可行,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3.
张海良 《地下水》2019,(1):158-159,228
本文基于综合指数法详细分析辽宁省各区域城市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状况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协调发展状况利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分析,结果可看出:辽宁省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在0. 605 8~0. 768 1范围,该区域整体协调水平不高。从远期看,应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应加快对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水资源供需矛盾紧张的区域加快实施外流域调水设施、促进节水设施的推广并提升污水的回收利用。以期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建设水生态文明提供一定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水资源评价方法分别从质、量两方面分别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割裂了水资源的内在联系,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水资源评价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必须从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角度出发,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一套集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分级标准的水资源评价方法。以陕西水资源评价为基础的实例研究,为陕西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确定了水资源开发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根据研究区具体的水文、水文地质条件及研究问题的具体需要,选取一些能够从整体上反映水资源系统内部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水资源的可供给性、社会需求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非常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6.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复合系统理论为基础,将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环境组成的复合系统定义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RSWRS系统)。应用Bossel可持续发展基本定向指标框架,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评价体系。应用系统综合评价法,权重采用基于Bossel评分标准,以参考状态的离差平方和最大法计算,建立了以RSWRS系统发展综合指数和发展态势度量模型。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基于供需成因分析和供需水量平衡的旱情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升乐  王旭峰 《水文》2006,26(2):6-8
以水资源的供需差值为旱情综合评价的基础,提出了两种旱情综合评价方法,即供需成因分析评价方法和供需水量平衡评价方法,应用山东省的实际资料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检验,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8.
张静  李瑜  吕红 《水文》2005,25(4):48-50,59
地下水是山东省重要的水资源,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年来,由于水资源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地下水资源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随着对地下水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认识,评价方法的不断完善,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地下水资源的变化。通过对山东省第一、二次地下水资源评价中主要因素及评价成果的对比分析,对山东省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为山东省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55,自引:5,他引:55  
秦莉云  金忠青 《水文》2001,21(3):14-17
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决定其开发极限存在的客观性,提出了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从而为该流域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榆林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煤炭资源不合理的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造成巨大破坏,严重威胁着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将水资源放在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所组成的复合系统中进行整体研究,构建地下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模型,可以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发利用规划、管理决策、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地区在水资源、环境和经济目前处于不协调阶段,经济发展较快,但水资源相对贫乏,经济的发展对环境造成很大有破环并且对于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投入的资金较少,采矿区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冯亚伟 《中国岩溶》2021,40(2):205-214
选取山东省岩溶塌陷作为中国北方岩溶塌陷的代表,在对其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岩溶塌陷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山东省岩溶塌陷受岩溶发育程度、第四系覆盖层结构厚度、断裂构造及地表水系等多种自然因素制约,分布呈现出规律性;在人为因素方面,岩溶塌陷多发生在地下水位陡升陡降及在基岩顶板波动时期。从力学角度出发,岩溶塌陷成因机制以真空吸蚀作用及潜蚀作用为主,多种作用为辅;从影响因素角度出发,在具备岩溶塌陷基础地质背景的前提下,其成因机制主要包含大气降水诱发成因、过量开采诱发成因、灌溉回渗诱发成因及地表重大工程修建诱发成因四种。   相似文献   

12.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 RESOURCES DISTRI-BUTIONIn the mid-south Shandong Province,the distribution ofmineral resources has zonality:(1 ) In the west-south part ofthe district(including Jining,Zaozhuang) ,are mainly en-riched energy mineral resources such as coal,gas and oil. (2 )The west-north part (including Zibo,Jinan,Taian and L ai-wu) is abundant in iron,coal,auxiliary materials. (3 ) Theeast-south part(including Weifang and L inyi) is rich in goldand nonmetallic m…  相似文献   

13.
熵权法在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增多,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是至关重要的新任务。熵权法是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法,可以剔除指标体系中对评价结果贡献较小的指标,减少人为因素对于主观权重的影响,其计算结果真实准确,能够客观地反映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现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中,从而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水环境的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熵权法的由来及在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中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探讨,重点对熵权法在水资源量、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环境评价四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发现熵权法在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针对当前熵权法在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为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思路。除此之外,对熵权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熵权法可与其他方法创新结合共同使用,构建合理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水资源利用发展趋势、时空格局演变等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是一个矿业大省、经济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黄金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水质型缺水省份之一。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每年都有大量的井下矿坑水向外部环境排放,不但造成了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而且还引发了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次生地质灾害。本文重点对山东省煤矿、铁矿、金矿等主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下水系统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主要开采矿山导致产生地下水疏干漏斗、引起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低了地下水的调蓄能力,改变含水层的地球化学环境,地下水水质进一步恶化,致使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逐渐减少,该研究为有关政府部门督促矿山企业对矿坑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水资源保护、减少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世杰 《地下水》2004,26(1):55-57
本文概述了陕西省自然环境演变和与水相关的问题,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来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Sanjiang Plai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modity grain base in our country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than a century. Groundwater is the main water source for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aily life in the area. With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n this area, there are a serie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the reduc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cal agriculture and society as well as econom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dimensional flowof groundwater in Sanjiang Plain, this paper adopts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Visual MODFLOW to evaluat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potenti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overall there is a certain exploitation potential of Sanjiang Plain groundwater but it is unevenly distributed, and overdraft phenomenon exists in seven farms such as Baoquanling and Chuangye.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evaluation result of 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Sanjiang Plain shows that 94.5% of the region features goo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medium stability and medium bearing capacity. The study can provide geological evidence for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land planning and regulation, and the high and stable yield of the commodity grain base in Sanjiang Plain.  相似文献   

17.
工业用水优化配置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工业部门内部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经济效益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与国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给出了工业内部各行业综合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综合效益数学模型。以山东省高密市为例,在收集分析了各行业的用水量、产值、利税等基本资料的基础上,以每个行业的历史用水量为样本,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推求出行业需水量上、下限,并利用综合效益模型,以1989年7月这一最枯月份为例,对工业内部各行业进行水资源重分配,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地下水资源丰富而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问题,以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省为例,构建了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从空间和时间上对贵州省9个州(市)2005-2014年水资源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贵阳、黔东南、铜仁地区水资源安全处于良好等级,遵义、黔南、毕节、黔西南处于一般等级,安顺、六盘水处于差等级;2005-2014年,贵州省水资源安全相对稳定,都处于一般等级,但水资源安全呈现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贵州省近年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果。随着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加剧,贵州省要更多地注重水资源供水安全指标的管理,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社会效益逐渐成为生态效益的补充和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